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战时期,党领导抗日边区军民全力开发边区农业土地资源、林业资源、牧业资源,战胜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夺取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为中国革命与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也给边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同时建国后在全国各地教条式照搬陕甘宁边区时期农业开发的经验,也对后来中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2.
据学者研究,江西农业在清代有很大的发展,粮食生产水平较之唐宋元明四代有一个极大的提高,商品性农业迅猛发展,形成一个充分利用土地的比较合理的发展格局(1)。在清末新政前,江西农业处在传统农业阶段,其核心问题是生产要素和技术条件长期缺少明显的变化。对此,成书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抚郡农产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抗日根据地的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科学技术,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有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抗日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物质保证。各个抗日根据地政府在实行减租减息、农业互助合作的同时,还采取开垦荒地、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改进耕作方法、开展农业科学实验、推广先进技术、培育和推广良种、植树造林等具体措施,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外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内苦匪乱,水旱并发,灾荒不绝,中国农村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南京国民政府鉴于铁路与农业的关系,制定了铁路运输政策如:注重对铁路沿线农业资源、物产的调查与统计;举办"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创设"国货贩卖所";裁撤铁路沿线捐税,对农产品实行"优惠价"运输。为农业复兴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目前已经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而构建现代化的农业是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一项核心任务。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属于全方位的变革,其中农业管理体制改革是最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首先指出了农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农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目前已经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而构建现代化的农业是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一项核心任务。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属于全方位的变革,其中农业管理体制改革是最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首先指出了农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农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业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大后方的农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良.首先,积极调整战时农业政策,确定农业改良为基本国策,设立了中央农业改良机构,调整充实了省县及县以下各级农业推广机构,并推行农业推广督导制度,为战时全面、大规模的农业改良奠定了组织和制度基础.其次,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和发展经济作物,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战时农业改良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之,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业改良,对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这一成绩是大后方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同时也是与当时国民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大后方农业生产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措施分不开的.应当承认,抗战期间,大后方农业经济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9.
由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求农业产业的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以促进其优化、升级。目前示范区仍未系统化,农业产业化的示范区仍落后于实践发展,示范区在概念与认识上未达成一致性。文章简要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概念及其类型、特征,并总结了示范区建设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没有农业信息化就没有农村现代化。因此,只有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才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文章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1940年9月中农所编辑的《农报》第六卷的分析,回顾了70年前抗战时期的农林期刊编辑状况和当时艰难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刊中登载的农林期刊互相交换状况介绍,对于了解当时农林期刊出版的困难境地、了解国统区和沦陷区农林期刊的实际情况、了解我们的编辑前辈之工作,以至于对我们今天的编辑出版工作仍有一定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抗战后期,江西省国民政府曾致力于乡村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一定程度上为军粮、民食的供给提供了安全保障。其相关档案丰富具体,且保留至今,尚未为学界关注和利用。本文主要依据此档案,从农田水利政策的制定、政策的推行及其实效进行了考察,以期加深我们对这一历史过程的了解,丰富抗战时期社会经济史研究。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频发的牛瘟、羊瘟等兽疫对陕甘宁边区畜牧业的发展危害极大。农民在长期的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兽疫的经验,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保证畜牧业的发展,积蓄抗战力量,吸收了边区群众防治兽疫的经验,采取了多种举措防治兽疫,政府和民间的良性互动,推动了边区的兽疫防治工作的展开,实现了政府与农民的共赢。  相似文献   

14.
余志君  张黎 《古今农业》2011,(3):101-106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实行战时统制经济政策,设立统制机关,推行统制经济措施。湖南茶业管理处即是对茶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的产物。它的设立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在茶业管理处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统制经济措施,如调查茶业经济,摸清茶业状况,划分管理区域,推进茶业贷款,组织茶叶贸易,促进茶叶外销等等,尽管这一机构仅存在3年多时间,但对...  相似文献   

15.
从整体和局部2个方面梳理了抗战时期粮食问题研究成果,认为抗战时期粮食问题的研究集中在粮食生产、仓储、运输、价格、市场、贸易、供应、贪污、消费,粮食的管理政策,粮食危机产生及其原因、影响、应对措施以及产生的成效等方面.认为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提出加强其他学科理论的学习、史料的挖掘、思维的创新以及学术的交流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侯宣杰 《古今农业》2006,2(3):82-91
抗战军兴,出于实现抗战建国的战略目标,国民政府中央和广西地方金融机构在广西推行大规模的农贷,对广西农村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主要就战时广西农贷的金融机构、运作方式作了深入的述析,并从农村借贷关系现代化、制度变迁和城乡金融关系变动的视角评析了抗战时期广西农贷之绩效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皖南重镇屯溪的商业繁荣,主要表现为:各种行业比较兴盛、经营类型多元化、商业组织逐渐完善。屯溪商业的繁荣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大量机关难民的迁入和众多的过往人员。  相似文献   

18.
向舒  刘威 《农业网络信息》2016,(12):109-111
中国文学史上的很多作品具有乡土文学、史学、社会学等多元文化形态特征。本文以重庆图书馆民国文献库收藏的抗战版小说为例,着重分析了抗战文学作品中乡土文学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9.
杨天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386-8388
云南木棉是中国特有棉花作物,所产棉花是细纱的原材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抗战时期,基于云南省棉布棉纱的自身需要和全国棉纱的需求,中央政府和云南省政府组织各方力量在云南推广木棉种植,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云南木棉推广工作的成功经验对当今农业推广工作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