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办学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林业高职院校面临着教育管理模式陈旧落后严重制约了学校的教育效果的严峻挑战。为了摆脱这一困境,该文认为,结合林业高职教育的特点,构建学生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显得十分迫切。该文从建立生态环境教育促进机制、德育育人机制、校园文化熏陶的育人机制、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育机制、学生教育管理骨干队伍的成长机制、困难学生的帮扶机制、预防和制止学生违纪的机制、学生教育管理的激励机制、学生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个性和文化精神的自治组织机制等10个方面着眼,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索,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内教学督导是对学校内部教学工作实施监督与指导的一项制度,是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提出,结合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检查建立校内教学督导制度,将检查、监督、评价、指导和激励机制引入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通过"督教、督学、督管"推动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秩序,以迎接教育部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评估。为此,该文认为应从完善校内教学督导工作的组织形式、加强校内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改革校内教学督导方法等3个方面,建立科学规范的校内教学督导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高职林学类专业实践课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当前林业高职院校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认为项目教学法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林业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福建林业和高职教育的特点,提出林业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目标是让党和政府满意、让行业满意、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因此,林业高职院校在构建教育教学体系的实践中,必须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结构体系、以专业应用为主旨的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质量保证为核心的教学运行体系、以服务为宗旨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以职业培训和林农培训为主体的终身教育体系、以激励机制为动力的教师评价体系、以指导和服务为重点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该文认为,新形势下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事关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党的威望、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战略任务的完成。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学生个性化日益突出的今天,该文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学生人数增多,管理的难度加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系统性不强、内容较为简单、方式和观念陈旧等问题。因此,该文提出,要从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严把党员培养质量关、将学生党员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探索建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等几个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水平和成效,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分析,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林业发展问题等都迫切需要培养林业创新人才。在此基础上,该文阐述了林业创新人才素质和特点,提出林业院校应该以科学教育发展观正确定位林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育创新,以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7.
该文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拓宽高职教学的途径提供了可能。因此,该文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和生源素质,提出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学新模式,以拓宽传统的课堂教学途径。该文认为,高职院校应通过网络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推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实现因材施教和时间的高效利用,从而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广泛适应性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该文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拓宽高职教学的途径提供了可能.因此,该文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和生源素质,提出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学新模式,以拓宽传统的课堂教学途径.该文认为,高职院校应通过网络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推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实现因材施教和时间的高效利用,从而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广泛适应性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建立有效的林业院校中高职衔接模式,为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增强林业职业教育吸引力,建设科学合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是实现我国林业中高职系统衔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关于林业院校数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论述了数学实验教学在林业院校开设的必要性,分析了林业院校数学实验教学的特点,结合北京林业大学的情况阐述了林业院校数学实验教学的组织方式,提出数学实验教学应因材施教,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1.
该文认为,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林业高职教育的发展,就是要抓住机遇,打造林业高职院校的特色;科学管理,整合资源,促进适度发展;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高职院校的品牌;解放思想,实施开放式办学,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阐明了林业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容和途径,指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主动、灵活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也是增强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同时,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升林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强化实践教学与服务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既是高职教育的目标,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该文从实践教学与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实践教学与服务体系的构成及其建设目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与服务体系的设置及其运作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对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与服务体系的建设实践进行了总结。该文认为,实训、技术服务、技术创新与科研是实践教学与服务体系建设的三大内容,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完善的良性循环体系。因此,该文提出,发挥高职院校的设备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资源,构建技术服务和科技研发平台,是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的基础;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资金投入的多元化、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管理理念的转变等,是实践教学与服务体系正常运作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林芳 《绿色科技》2014,(7):338-340
根据“教学做相融合、产学研一体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要求,阐述了高职院校林业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探讨了高职院校林业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总结了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该文在阐述高等林业院校林业法律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论证了高等林业院校加强林业法律教育的必要性,指出林业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和生态法制建设对林业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提出,高等林业院校应加强林业法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准确定位,分层次、多形式地提供林业法律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林业法律教育内涵和外延的发展;落实具体措施,保证林业法律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从林业数字图书馆是信息多元化和数字林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出发,介绍了数字林业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情况,分析了数字林业对林业院校图书馆建设的影响,指出了我国林业院校建设林业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性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特色发展是行业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行业高职院校一旦放弃行业特色,就将失去自己的优势。围绕建设行业高职院校的目标,安徽林业职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交往空间的设计现状,指出了目前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交往空间设计功能不足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使用需求。以使用者的视角提出了应充分利用入门大厅、楼梯、走廊、休息平台、中庭及阅览区域,并增加交谈区的设计策略,以期能更合理地利用图书馆作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该文在对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835名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高职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特点。统计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成绩不理想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记忆、认知、补偿、元认知、情感和社会策略的使用率极低。因此,该文提出要重视学习策略教学,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的运用等建议,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该文从高职院校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入手,对专业改革和建设思路进行了积极地思考与探索,提出新的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体系、教学改革模式以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