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椰心叶甲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及寄主植物对椰心叶甲种群暴发的影响。[方法]利用自制装置研究椰心叶甲对椰子、加拿利海枣、美丽针葵和老人葵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结果]椰心叶甲对不同寄主的取食选择差异显著,在椰子上的着虫数最多,与老人葵显著差异,加拿利海枣和美丽针葵着虫极少,二者无明显差异。取食量规律与着虫数呈正相关。[结论]研究结果为椰心叶甲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3种植物的挥发物对椰心叶甲及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引诱作用。[方法]利用四臂嗅觉仪在室内测试了椰子、大王棕和槟榔3种植物的挥发物对椰心叶甲雌成虫选择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Y型嗅觉仪测试椰心叶甲啮小蜂对这3种植物受害前后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3种植物的老叶和心叶的挥发物对椰心叶甲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对椰心叶甲啮小蜂无引诱作用,但当3种植物的心叶在遭受椰心叶甲幼虫为害后及为害后的去虫叶,其挥发物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3种植物受幼虫为害的心叶的挥发物之间对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引诱作用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椰心叶甲幼虫为害寄主植物心叶后可引诱椰心叶甲啮小蜂主动搜索和识别寄主。  相似文献   

3.
寄主植物对椰心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观察研究了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取食椰子(Cocos nucifera)、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取食不同棕榈科植物的椰心叶甲各龄幼虫发育历期有明显差异。幼虫历期以取食椰子的较长于其他2种寄主植物的,3种植物上的蛹历期均在6d左右,完成一代所需时间在椰子上约需63d,大王椰子和散尾葵上为55d左右。单头雌虫产卵量以椰子上较高,为150粒,大王椰子和散尾葵上较低,分别为119和114粒。幼虫取食不同寄主发育为成虫,雌雄比均接近2:1.在供试植物上椰心叶甲各虫态存活率均较高,在椰子、散尾葵、大王椰子上的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85.2、50.6、36.5。  相似文献   

4.
寄主植物及温度对椰心叶甲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利用寄生蜂防治椰心叶甲的概况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天敌引进和利用的顺序综述应用寄生蜂防治椰心叶甲的概况,包括引进天敌的种类与可行性分析、引进流程与安全性评估、椰甲截脉姬小峰和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基础生物学与人工繁育,以及释放技术和跟踪评价技术,讨论并展望未来研究和应用椰甲截脉姬小峰和椰心叶甲啮小蜂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深圳市19种棕榈科植物受椰心叶甲危害的监测调查,结果表明,大王椰子、散尾葵、鱼尾葵、假槟榔、刺葵、椰子、蒲葵等7种植物为深圳市主要种植的棕榈科植物;椰子受害程度较为严重,受害率为44.91%,大王椰子,假槟榔,鱼尾葵和三药槟榔受害程度为中度,受害率均在30%以下;季节受害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2007年,椰心叶甲危害率呈上升趋势,第4季度的危害率最高,2008年第1季度危害率有所下降。椰子、大王椰子、假槟榔、鱼尾葵等主要棕榈科植物是今后监测防治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7.
李亚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7):183-183
本实验观察研究了20℃、24℃和28℃3种温度对椰心叶甲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椰心叶甲在这3个温度下完成一个世代分别需要123.38d、82.43d和58.54d。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30℃,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95℃,有效积温为888.00日.度。  相似文献   

8.
椰心叶甲综合防治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椰心叶甲的防治现状,对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椰心叶甲的无公害防治措施,对保护人身健康及海南省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实地调查和室内解剖观察,分析研究了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寒流对海南、广东椰心叶甲及其寄生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椰心叶甲成虫在海南冻死率为0,在广东冻死率为68.25%~98.00%;在海南随纬度升高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率AK39.88%下降为12.16%,椰甲截脉姬小蜂随纬度升高寄生率从4.61%提高到18.42%;在广东仅徐闻、雷州有两种寄生蜂分布,其中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寄生率为2.50%和5O%,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寄生率为34.37%和50%;椰心叶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在寄主体内的存活率随纬度升高而下降,分别从89.50%下降到76.11%和46.90%下降到11.23%。  相似文献   

10.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是一种重要的寄生在棕榈科植物上的害虫,2002年入侵海南并暴发成灾,导致椰子、槟榔等严重减产,严重威胁我国椰子、槟榔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对南方沿海地区的绿色生态安全和热带自然景观构成了巨大威胁。经过10多年的研究,在阐明该虫发生危害规律和入侵成灾机理的基础上,研发和集成创新了应急防控与持续控制关键技术体系,并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南方椰心叶甲入侵发生区域,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5种常规农药对椰心叶甲的防治试验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5种常规农药对危害棕榈科植物的椰心叶甲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喷淋4.5%高效氯氰菊酯或10%吡虫啉500倍液加挂90%晶体敌百虫药包两种组合的效果最好,对椰心叶甲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且对植株安全,可作为防治椰心叶甲的常规用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喷菌法接菌,测定5株金龟子绿僵菌对不同龄期椰心叶甲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浓度为(1±0.5)×10~7孢子·mL~(-1)的孢子悬液接菌10 d后,各绿僵菌菌株对该虫不同发育阶段均有一定致病力。其中,以Ma1775菌株对椰心叶甲致病力最强,成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67.96±3.66)%和(60.59±1.31)%,LT_(50)为(7.11±0.52)d;5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78.53±2.73)%和(73.55±3.22)%,LT_(50)为(5.77±0.38)d;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82.59±2.48)%和(77.86±3.44)%,LT_(50)为(5.80±0.14)d;2~3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73.46±4.60)%和(69.50±3.87)%,LT_(50)为(6.49±0.12)d。Ma1775菌株对该虫各发育阶段6 d的LC50分别为:3.52×10~8、7.13×10~7、2.48×10~7、7.69×10~7孢子·mL~(-1)。时间-剂量-死亡率(time-dose-mortality,TDM)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各发育阶段幼虫死亡高峰期均为3~7 d。因此,Ma1775菌株在椰心叶甲生物防治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印楝素与啶虫脒对椰心叶甲生物活性及混配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和常用化学杀虫剂在椰心叶甲防治上的联合利用效果,采用浸叶法和大田药效试验测定了印楝素和啶虫脒对椰心叶甲的生物活性及混配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印楝素和啶虫脒对椰心叶甲4龄幼虫均表现出生物活性,LC50值分别为14.45和9.44 mg/L。混配增效结果表明,以有效成分印楝素∶啶虫脒=2∶5(质量分数)增效作用最强,共毒系数为492.23。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混配处理组以有效成分印楝素∶啶虫脒=2∶5(质量分数)对椰心叶甲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在浓度为50 mg/L处理7 d后,混配处理组的校正虫口减退率为87.66%,印楝素和啶虫脒单独处理组分别为69.43%和74.35%。  相似文献   

14.
椰甲清淋溶性粉剂挂袋法防治椰心叶甲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针对被我国大陆列为禁止入境的植物检疫危险性害虫椰心叶甲在广东和海南的危害情况,探讨了椰甲清淋溶性粉剂挂袋法防治椰心叶甲技术的可行性,指出常规防治方法局限性较大,而甲清淋溶性粉剂挂袋法则具有操作简单易行且适于潮湿多雨的南方地区应用等特点,同时介绍了该防治方法的防治药剂和控释药袋、技术操作要点以及推广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感染椰心叶甲绿僵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田间感病的椰心叶甲虫尸上分离所得病原菌,经逐步筛选获得最优的绿僵菌M etarhizium anisopliaeBM a-9菌株.其菌落生长率为6.14 mm/d,平均产分生孢子量3.91×109mL-1,孢子萌发率87.32%.1×106mL-1孢子悬浮液处理椰心叶甲时,对3龄幼虫具很强感染力,第3 d平均感染率61%,第8 d平均死亡率97%.  相似文献   

16.
陈雪华  江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86-11187
[目的]为研究绿僵菌侵染椰心叶甲的部位、侵染的过程以及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大田、自然感染绿僵菌的椰心叶甲虫体表面进行扫描观察。[结果]椰心叶甲体表面自然感染绿僵菌的部位不仅在腹部与前胸的节间膜处,在腹部的两侧以及腹末节腹板的尾部,都观察到了大量已形成与感染密切相关的结构物质——侵染钉以及菌丝、孢子等。[结论]绿僵菌对椰心叶甲侵染时在营养物质、pH值、温湿度等不同环境条件下,椰心叶甲虫体表面被破坏的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用于防治棕榈科植物害虫椰心叶甲的菌剂,从椰心叶甲为害严重的地区采集椰心叶甲僵虫,分离到16株疑似绿僵菌菌株。测定上述菌株对椰心叶甲成虫和四龄幼虫的致病力,从中筛选2株毒力较高的菌株CM1601和HK1304。CM1601对成虫和四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4.1、3.9 d,HK1304为4.4、4.2 d。经进一步毒力试验发现,菌株CM1601和HK1304对椰心叶甲的毒性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当浓度分别上升到1.0×10~8、2.5×10~8孢子/mL时,菌株对椰心叶甲致病力达到峰值。通过对菌株CM1601和HK1304的ITS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两菌株分别为金龟子绿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蝗变种。研究筛选得到的高致病力绿僵菌菌株为椰心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8.
椰甲截脉姬小蜂与椰扁甲啮小蜂混用对椰心叶甲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对椰心叶甲协同控害技术。结果表明:每个放蜂器中放置椰甲截脉姬小蜂40~60头、椰扁甲啮小蜂10~20头,即椰扁甲啮小蜂与椰甲截脉姬小蜂以1∶(3~4)的比例释放,对椰心叶甲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