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本文从发生以肾病变为主的鸡群中分离到了IBV,经电镜观察、生物学特性试验、理化试验、血清中和试验、RT-PCR及RFLP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等证明该毒株为肾型IBV,血清型属于Gray株。 相似文献
4.
5.
6.
从江西省一以产蛋下降、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蛋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血凝试验、干扰NDV、鸡胚发育试验等,证实该分离毒株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7.
对从山西省分离到的1株IBV(IBVSX16)的膜蛋白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发现,IBVSX16株膜蛋白基因含有一个长681 bp的ORF,编码22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与疫苗株H120和中国分离株LX4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存在基因突变现象,未发现缺失和插入现象,变异主要发生在2~17位.系统进化关系显示19株IBV毒株分属于5个群.IBVSX16株位于第II群,中国IBV分离毒株主要集中在第Ⅲ群和第Ⅳ群,具有较明显的地理区域性,可见IBV分离株在基因进化关系上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立的进化群. 相似文献
8.
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研究传染性支气管炎(IBV)的流行变异及其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从辉县某大型养鸡场疑似IBV的发病鸡群中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病毒的M基因进行RT!PCR扩增。[结果]从鸡病料中分离到1株IBV,命名为IBV!HN05。经浓度1%胰酶、卵磷脂酶C和10%乙醚处理后,该病毒尿囊液可以凝集鸡、绵羊、人、小鼠和兔的红细胞,而未处理的病毒尿囊液则无此凝集活性。该分离株IBV-HN05和标准毒株IBVM41对NDVLaSota都有抑制作用。该病毒对9日龄鸡胚的致病变率达100%。通过鸡胚矮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发现该分离株能引起鸡胚和病鸡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PCR扩增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分离株为IBV病毒。[结论]该研究为SARS病毒的研究提供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根据IBV Beaudette株全基因组序列,借助基因分析软件自行设计合成了3个引物(youl,you2-youM ),引物you1 和you2-在S1基因两则,跨幅为1611bp,引物you2-和youM 在S1基因的3‘端,跨幅为535bp,用引物you1 和you2-对5个IBV地方分离株(HN2、HN4、JX1、SC2和SC4)进行RT-PCR,均成功地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目的片段,对RT-PCR的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PstI进行酶切分析,结果酶切产物中得到2条条带,大小分别为560和1050bp,与GeneBank中11株已发表的S1基因分析结果一致,初步鉴定结果显示,已经成功分离得到了IBV-S1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能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单链抗体(scFv)的原核阳性克隆,并分析scFv抗原结合位点的氨基酸变化。【方法】采用RT-PCR,从IBV疫苗免疫的鸡脾脏RNA中扩增出抗体编码基因的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利用重组链延伸反应(SOE-PCR),将linker与VH和VL基因相连构建鸡scFv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OPE101-XP中,构建重组质粒并转入大肠杆菌表达,间接ELISA筛选原核表达的抗IBVscFv的阳性克隆,对其测序后进行Clustal.W多序列比较,分析scFv骨架区(FR)和互补决定区(CDR)氨基酸序列差异。【结果】筛选到表达IBVscFv的阳性克隆ZL.10和ZL.80;将它们的氨基酸序列与鸡胚系Gemline进行多序列比较,结果显示,ZL.10、ZL.80在CDR中易变异氨基酸占各区氨基酸的比率均在40%以上,其中VH的CDR3达90%,VL的CDR3达60%。此外,ZL.10、ZL.80在VH的CDR3区分别增加5个和7个氨基酸。FR氨基酸变异率较少,且大多均在12%以下,而FR4未发生突变。【结论】通过体外筛选原核表达产物的方法,获得了表达IBVscFv的阳性克隆ZL.10和ZL.80,其VH、VL氨基酸序列中的变异主要发生在各自的CDR,二者VH的CDR3氨基酸序列差异很大,提示这2个scFv阳性克隆针对的是IBV不同的抗原位点。 相似文献
12.
5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的鉴定和血清分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四川、重庆和广东3个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发病的肉鸡中分离出5株病毒.通过鸡胚发育试验、NDV干扰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感染后鸡血清中抗体水平变化确定这5株病毒均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中和试验表明,这5株病毒血清型与北京分离的A2株一致,而与H52、H120、M41、T和Holte株不同.该研究结果证实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类4/91毒株在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鸡肾型IBV地方分离株N基因的克隆及分子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RT-PCR方法对分离于陕西省不同地区的8个鸡肾型IBV毒株的Ⅳ基因分别进行了扩增,将各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后,转化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质粒并进行基因测序,用DNAstar软件将这8个毒株与GenBank收录的7个IBV代表毒株的Ⅳ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了其变异情况。结果表明,B01,YL,WH和 YX株与7株代表毒株的同源性较高,而G,BJ,WG,FF株与7个代表毒株的同源性相对较低。氨基酸推导序列比对结果表明,N蛋白突变以散在的点突变形式为主,其中46,48,50,75,78,189,232,236,237,299,301,350,366等位点容易发生突变,突变位点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毒接种10日龄鸡胚,并传至12代,观察鸡胚病变,于72 h收集尿囊液进行负染电镜观察和血凝试验.透射电镜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颗粒,致鸡胚的典型病变作用和血凝活性随培养代次的增加显著增强.结果表明,该弱毒苗病毒毒力返强,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近年从郑州郊区鸡群中分离到的1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Jin13株)进行定型鉴定,作者采用气管环(TOC)中和试验、血凝抑制(HI)试验、单抗交叉ELISA、序列分析和免疫试验对其进行了研究。气管环(TOC)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表明Jin13病毒只与M41阳性血清反应,而与其它ND、EDS76、H9AI、IBD标准阳性血清不发生反应,序列分析证实该分离毒Jin13株是IBV。在交叉气管环(TOC)中和试验和交叉血凝抑制(HI)试验中Jin13株与肾变型Y株不交叉(R≤0.25),而与马萨株血清型的M41株和H52株有明显交叉(0.25≤R≤0.8);单抗交叉ELISA结果显示Jin13株与针对M41株的J1单抗有很好的反应(≥640~1 280),而与针对肾变型Y株的单抗C2几乎不反应(≤40),这进一步证实了Jin13与呼吸型M41株、H52株属同一血清型。与M41株相比较,Jin13株S1氨基酸序列在第126,386,390,461位出现了突变,又在S1基因第1 166位出现一个新Aiu I酶切位点,是M41株的一个变异株。对Jin13株纯化后原代毒进行免疫效力检测证实其免疫原性优于M41株和H52株。Jin13毒株是一株免疫原性良好的IBV地方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对雏鸡的多重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 2 0 0只 1日龄健康雏鸡随机分为 6组 ,第 1~ 5组分别用 H1 2 0 、H52 和 IB二价油佐剂灭活苗进行单独或多重组合的免疫接种 ,于接种后每隔 7d测 1次 HI抗体 ,并于第 73天用肾型 IBV强毒攻击 ,观察各组的保护率 ,第 6组不免疫作为对照。结果显示 ,H1 2 0 弱毒苗单独免疫组、H1 2 0 +IB二价油佐剂灭活苗组、H1 2 0 +H52 弱毒苗组、IB二价油苗 1次免疫组和 IB二价油苗 2次免疫组的保护率分别为 5 7.1% ,85 .8% ,6 7% ,83.3%和 80 % ,非免疫对照组保护率为 5 0 %。试验结果表明 ,H1 2 0 与 H52 弱毒苗对肾型 IBV的保护力弱 ,H1 2 0 +IB二价油佐剂灭活疫苗与 IB二价油佐剂灭活苗 1次和 2次免疫均可获得对肾型 IBV较高的保护率 ,且 H1 2 0 与 IB二价油佐剂灭活苗同时免疫可获得长时间的保护性抗体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IBVS1基因特异性引物对30株IBV毒株进行RT-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进行测序,并利用DNAstar MegAlign软件分析S1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广西分离株GXIB/02与Mass41、Conn、Ark、PA、Del、JMK、H52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较低,与美国80年代分离的毒株MW34、hotle、cal15、AustT株的序列同源性也很低。这一结果与血清学试验结果相吻合,说明广西分离株GXIB/02与当今流行的标准株以及过去流行的毒株都不相同,是一个新的变异株,由此推断广西已有不同血清型IBV毒株存在,可能导致新的变异株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对细胞模式识别受体(PRRS)及天然抗病毒基因转录的激活作用.[方法]IBV M41毒株感染DF-1细胞,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内受体(MDA5、LGP2、MAVS和NLRC5)和抗病毒相关基因(IRF7,IFN-a/β,NF-κB1)在禽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转录水平表达变化.[结果]在感染的细胞中几种细胞内受体在感染不同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IFN-α、IRF7和NF-κB1的表达在感染后显著升高,而IFN-β在感染36 h内被抑制,48 h被激活.[结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体外感染DF-1细胞后能显著激活细胞内受体及抗病毒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将含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52毒株的尿囊液浓缩,用TRIzol 试剂抽提病毒RNA作为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模板,参照已发表的IBV-Beaudette 株S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长度约3.6 kb 的S基因片段,利用引物设计中EcoR I和BamH I 酶切位点插入到克隆载体pBlueScript SK 的多克隆位点中,转化感受态E.coli DH5α.经酶切分析和PCR等方法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获得了S 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DNAstar等分析软件与GenBank中其它IBV毒株的核苷酸及其推导的氨基酸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H52毒株与已报道的核苷酸的同源性在83.45%~99.71%之间,氨基酸的同源性在82.10%~99.26%之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