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海水稻,是我国育种专家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来的新型耐盐碱性水稻。记者从青岛海水稻研究中心了解到,目前,海南南繁基地从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选出176份优良品种,将在2018年首次全国大范围试种。  相似文献   

2.
《福建稻麦科技》2019,37(2):59-59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这几天,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选育培植的耐盐碱水稻在山东青岛、黑龙江大庆、新疆喀什、陕西南泥湾等地开始春播育秧。研究人员通过选育优良品种、精细化耕作等方式提高产量,智慧农业正助力海水稻走向海外。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创下水稻亩产上千公斤的纪录,他可能是最懂得向地要高产的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福建稻麦科技》2010,28(3):F0003-F0003
<正>2010年7月21日,由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主持的福建省粮食重大专项"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研究"项目水稻优异种质交流与签约会在福州召开,中科院院士谢华安、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周世举、省农科院副院长张伟光出席会议。省科技厅农业处郭运孝处长、省农科院科研处翁启勇处长以及项目专项监理专家、水稻育种参加单位领导和专家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稻米》2011,(5):3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担任主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建立于1984年,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专业科研机构;1995年以其为依托单位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职工225名(其中在职职工145人),其中院士1人,高级研究人员65人。设有育种研究室、杂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6月12日,农业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2016—2017学术年会在福州召开。实验室主任委员李家洋院士、副主任委员谢联辉院士、委员匡廷云院士、谢华安院士和胡培松研究员、郑家团研究员等出席,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刘波,副院长翁启勇、科研处处长汤浩等应邀出席并致辞,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李家洋院士主持,实验室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12日上午,学术委员会委员们认真听取实验室2016年度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项目立项、发表文章、重要  相似文献   

6.
黄洪河 《福建稻麦科技》2010,28(1):F0003-F0003
<正>2009年10月18—20日,由我院主持的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研究"水稻育种工作会在建阳召开。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省农科院张伟光副院长、南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6月13日,福建省水稻育种发展战略论坛在福州召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翁启勇、副院长汤浩,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各设区市农科院所、院水稻所与生物所的同行专家学者30多人参会。论坛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福建省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郑家团,分别做"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概况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稻米》2020,(1):22-22
2019年12月8日,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首届全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年会、中国稻文化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张洪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中国作物学会第二届水稻专业委员会会长程式华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水稻科研人员、水稻种业和米业企业负责人、稻文化研究推广人员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委员会,胡培松院士当选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钱前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院长邓国富、辽宁省农科院院长隋国民等19位著名水稻遗传、育种、栽培、植保等领域专家当选副会长,赵正洪、王丰、潘国君等122位全国地方水稻研究所所长、专家当选委员。  相似文献   

9.
张建福 《福建稻麦科技》2010,28(2):F0003-F0003
<正>2010年4月11日,在福建省粮食作物育种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研究员的倡议下,经重大专项专题一责任专家郑家团研究员的积极组织和号召,福建省粮食作物育种重大专项专题一:水稻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在海南福建省南繁育种基地召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翁伯  相似文献   

10.
王颖姮 《福建稻麦科技》2019,37(1):F0003-F0003
为推动和加快水稻所优质稻选育步伐,展示农业农村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优质稻育种的最新成果,2019年2月1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举行农业农村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优质自育稻米品鉴会。鉴评专家组包括谢华安院士、水稻所占志雄所长、王乌齐研究员、郑家团研究员及科技人员等20余人。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7月22日,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传来喜讯,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于2018年1月8日在迪拜启动项目建设,从5月到7月,试种的包括"海水稻"在内的80多个水稻品种分批成熟。经来自国际水稻所、印度、埃及、阿联酋和中国等五名专家组成的国际联合测产专家组对首批成熟的品种进行了测产,这些品种都超出了全世界水稻4.539 t/hm~2的平均产量(来自2014年FAO统计数据)。这标志着袁隆平"海水稻"团队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2001,16(2):9
20 0 1年 2月 19日 ,袁隆平院士被授予 2 0 0 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由江泽民总书记亲自颁发了奖励证书和奖金 50 0万元。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荣誉的奖励。该项奖励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严格评审和科技部审核 ,经国务院批准 ,报请国家主席签署。袁隆平院士和吴文俊院士首先获此殊荣。袁隆平院士自 196 4年开辟杂交水稻研究新领域以来 ,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带头人。他的重要贡献在于突破了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 ,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新理论 ,实现了水稻育种的…  相似文献   

13.
<正>由袁隆平院士、朱英国院士和谢华安院士等领衔,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涵盖全国6大稻区,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内数十支强优势杂交稻育种研究团队,于4月8日-10日在海南三亚市召开了国家863计划"强优势水稻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2014年课题年度总结会暨强优势杂交稻新品种示范现场观摩会。院水稻所作为子课题的牵头单位,其三亚藤桥的南繁基地承担了此次会议华南稻区强优势杂交稻新品  相似文献   

14.
在袁隆平院士关于杂交水稻育种由三系—两系—一系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笔者通过多年潜心探索和研究,率先成功育出大面积应用的低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并发明了配套的冷水串灌繁种技术,育成两系法先锋组合———培两优特青。与江苏农科院合作育成两优培九达到了国家超级杂交水稻第1期育种目标;进而育成了P88S,并配制了两优0293、两优389超级稻组合(产量超12 t/hm2),提前实现了国家超级杂交水稻第2期育种目标;育成了双8S、T64S等不育系,配出产量潜力更高的杂交水稻双两优1号(产量超12.75 t/hm2),向超级稻第3期育种目标(13.5 t/hm2)迈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合作 ,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超级稻育种、水稻基因组研究等方面的进展。这是笔者从 6月 2日在杭结束的中国与国际水稻所合作项目评估和计划会议上获得的信息。我国著名水稻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国际水稻研究所首席育种家库西博士等 70余位中外来宾应邀参会。国际水稻研究所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所属的 1 6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之一 ,也是与我国最早建立合作关系的国际农业研究组织。我国自 70年代中期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以来 ,国际水稻研究所已为我国培养水稻科学家 1 0 0名 ,其中博士 36…  相似文献   

16.
《福建稻麦科技》2019,37(2):25-25
记者近日从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获悉,共有28个品种通过了2018年全国海水稻区域试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这些通过区域试验的品种将为我国海水稻的大面积实际应用提供基础。他的目标是要在8年时间里推广1亿亩海水稻。海水稻是耐盐硷水稻的通俗称谓。由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等10多家单位组成的国家耐盐硷水稻区域试验联合体,在2017 年进行了首次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7.
自主创新实现杂交水稻研发新飞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杂交水稻经历了由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到超级杂交稻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阐述了袁隆平院士提出的攻克超级杂交稻第3期育种目标、实施“种3产4”丰产工程和拓展杂交水稻国际化开发等新时期杂交水稻研发的重大目标,提出了以分子育种技术的运用、C4型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杂交水稻产业化开发为突破口,坚持自主创新,实现杂交水稻研发新飞跃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琦  李珣  李继开 《北方水稻》2010,40(1):71-74
辽宁省水稻育种经历了三次重大突破,第一次是水稻籼粳杂交与理想株型育种,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辽宁省便开始了籼粳杂交育种研究,并相继开展了水陆稻杂交、地理远缘杂交研究,70~80年代成功选育出"千重浪"、"辽粳5号"、"黎优57"等品种,1978年提出理想株型育种模式;第二次是粳型杂交水稻育种,通过包台(BT)型和滇型不育系和籼粳架桥选育恢复系选育成功,1976年辽宁杂交粳稻配套成功;第三次是水稻群体育种,水稻群体育种充分利用核质互作型不育系和生态型不育系的雄性不育特性与混合父本(多品种混合播种)在田间自由授粉实现品种间或亚种间的杂交,将水稻常规育种技术与杂交稻育种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的辩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现状,并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辩证的分析,阐述了超高产新株型创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等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探索,提出未来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的方向。冠层结构、光合作用、物质积累、分配与调运的综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充分利用遗传资源和高光效育种以及传统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协调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关系,协调穗数、穗粒数与粒重的关系,建立合理的产量结构,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实现超高产育种。生态设计育种和分子育种是未来超高产育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为更好地展示全球稻作栽培、育种新成果和新技术,助力中国水稻走向世界,促进全球稻作产业健康发展,湖南省作物学会、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与长沙市人民政府拟于2018年9月26-29日举办"首届(长沙)国际稻作发展论坛"。本次论坛组成了以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为主席的国际稻作论坛理事会。将邀请世界著名稻作专家做主题报告,打造一场涵盖水稻全产业链的高规格国际性行业论坛。欢迎国内外从事水稻栽培、育种、制种、稻米产业研究和管理的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