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莉 《福建茶叶》2016,(7):366-367
茶文化是我国特色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续茶经》作为清代最大的一部茶书,其中蕴含了丰富且深厚的茶文化,对其进行研究和文化翻译有很重大的文化传播意义。图式是人类对事物认知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知识架构系统,可以随着认知主体因认知实践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在对《续茶经》进行文化翻译的时候,尽可能以源语文化为导向,通过恰当的文化翻译,将书中的茶文化内容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起到更好的文化传播作用。本文就图式理论观照下的《续茶经》文化翻译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茶文化发展最成熟的国家,在长期以来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具有深渊价值和意义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不仅体系化记录了同时期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同时也为我们传承茶文化提供重要基础和保障,因此认知这些经典著作意义重大。而随着不同文化之间传播交流不断加剧,使用翻译消除语言上的差异就极为必要。本文拟从《续茶经》的基本状况分析入手,结合《续茶经》翻译的具体价值,根据翻译中的互文关照理论,从而探索《续茶经》翻译的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以《茶录》为例对古代茶学典籍的语篇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接着从三方面对古代茶学典籍的翻译原则进行说明,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当前茶学典籍的翻译现状和翻译策略提出相关看法,希望能够促进我国茶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茶文化早在南北朝时代就已悄然兴起,但茶文化真正得以传承却是从唐朝开始的。陆羽的一部《茶经》被后人誉为"茶中圣经",这是我国首部有关茶学的伟大著作,《茶经》是全球最早论述茶学的经典之作,它是我国茶文化繁荣兴盛的标志。《茶经》经多国语言的翻译后,对我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从接受理论这一视角,研究《茶经》的英译版本与茶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以期让西方各国更加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其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千年的文化积淀中,茶文化演变成了茶学、茶画、茶诗以及茶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表现形式。任何茶文化专有名词的翻译对于英译人员来说,都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尤其是茶学典籍中专业术语的的英译更是让人颇费周折。本文以茶文化的传播为契机,结合茶学典籍英译与我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辩证关系从三个方面对我国茶学典籍中的茶文化知识进行了透彻性分析,并以当前茶文化对外传播对于茶学典籍英译的基本要求为立足点,深入探析了茶学典籍集中的"文化融入"与"文化信息",最后基于茶文化对外传播这一视角对茶学典籍英译策略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可以通过尝试互文关联翻译策略、文化融入翻译策略来促进我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6.
吴丽娜  肖桃华 《福建茶叶》2016,(11):356-357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随着茶文化的复兴,很多西方国家居民也开始关注中国茶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文化也开始不断融合,茶贸易与茶文化相互促进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茶学民歌翻译成为了翻译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六口茶》民歌为例,对功能翻译理论下的民歌翻译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琳琳 《福建茶叶》2016,(11):334-335
《茶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茶学专家陆羽所撰写的,是我国一部重要的记载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在世界文化史上,《茶经》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角度,来对比中美两国翻译人员对《茶经》典籍进行翻译过程中,传递文化内涵、内容语义等各方面的差别,并对翻译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促进我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梁绮颜 《福建茶叶》2016,(9):361-362
茶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与复兴,中英茶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也开始研究茶学教育的各项教育细则,尤其是在中英文化差异下的茶学词汇翻译教学,受到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茶学词汇的过程中,也会遭遇很多问题,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英语翻译能力为目的,将中英文化差异作为基点,研究翻译策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翻译理念,掌握更多的翻译方法,本文以中英茶文化为背景,对茶学词汇翻译教学进行几点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刘艳珊  李靖 《福建茶叶》2024,(2):141-143
茶文化以茶为载体,涵盖了茶史、茶诗、茶道等方面的人类精神财富。它源于中国,传于世界,属于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茶文化负载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传播中,其翻译活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文章从生态翻译学的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出发,以《茶经》及《续茶经》的英译本为例,探讨了茶文化负载词英译时应当采取的三种翻译方法:灵活加注法、等效套译法、移植释义法,旨在促进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为茶文化负载词英译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作为呈现中国传统茶文化精髓的活化石,中国古代茶学典籍当中蕴藏着最原始、最原生态、最鲜活的茶文化智慧,是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过程当中和当代茶学学科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因此,加强对这些著作的翻译创新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壮大、由大到强、获得世界普遍认可的重要方面。翻译学视角下"通篇衔接"的精神内涵在于:翻译的基本认知单位应当是"通篇衔接",而非"碎片化的句子":文本翻译"通篇衔接"的核心要义是互文性:文本和语言的跨文化交际要注重"系统功能"的整合。中国古代茶学典籍英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篇际文本与篇际文本之间互相观照不足:文本内部句子和词汇组合等翻译方面的连贯性不足。基于语篇衔接视角的古代茶学典籍的英译策略建议可以尝试互文引用翻译策略、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结合茶学体系的成熟状况看,其中所具有的文化体系和科学机制,实际上,诠释的是相应的价值理念和思维内涵,因此,探究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的具体状况,并且为整个茶学翻译活动有效开展提供有效支撑。本文拟从国际茶文化体系的发展状况理解分析入手,结合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中茶学翻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理解,从而探究国际茶文化交流中茶学翻译机制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2.
薛帅 《福建茶叶》2024,(2):138-140
语言翻译既是对语言进行转换的过程,也是对语言承载的文化进行理解与传递的过程。提升英语茶学词汇翻译工作水平,能够更为准确的把握英语茶学词汇内涵、推进国际茶文化交流,这既是对英语茶学词汇以及国外茶文化进行深入理解的关键,也是对英语茶学词汇翻译体系进行完善的必要路径。文章对英语茶学词汇的特点做出了论述,并对英语茶学词汇翻译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陆羽所作的《茶经》与清代廷灿所作的《续茶经》都是我国著名的茶典籍,将这些著名的茶典籍进行英文翻译,是中国传统茶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而我国目前的茶典籍英译还不够完善,为此,如何实现对茶典籍的英文翻译是当前翻译工作者思考的重大课题,为了更好地使中国传统茶文化对外传播,我们需要结合英语语料库,进行茶典籍翻译之中的资源共享,更好地提升英语语料库在茶典籍英文翻译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茶经》详细记载了古代茶叶生长种植、流通、茶文化的发展演变等等内容,成为了我国第一部最全面而完整的茶学专著,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茶经》翻译问题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首先介绍了认识语言学理论"现实—认知—语言"理论模式。其次,结合《茶经》英译两个不同版本,详细阐释了认识语言学理论中的体验性、和谐性以及互动性在《茶经》译文中的体现,以及译文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推动我国茶学、茶文化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茶文化的理论研究、生产加工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相应的经验与贡献。我国是茶文化开发较为成熟的国家,同时几千年以来的茶叶种植经验,使得我们在有关茶叶科学研究方面,有着相应的优势和先机,而想要让我们的先进理论有效融入世界科学体系,就需要充分有效结合相应翻译活动和过程。与其他翻译内容不同的是,有关茶学科技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需要尊重其本身内容。而不需要考虑相应意境和文化体系。本文拟从我国茶学体系的形成情况入手,结合翻译的价值和内涵,结合研究中西方语言词汇之间的差异,从而探索在茶学专业词汇翻译过程中应该实施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
恩师庄晚芳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茶学家和茶学教育家,中国现代茶文化事业的开拓者.庄老不仅在茶的自然科学研究方面造诣颇深,而且在茶的人文科学领域也是硕果累累--特别是在弘扬和推广中华茶文化方面可以说是高瞻远瞩、殚精竭虑.  相似文献   

17.
《续茶经》是《茶经》的续写之作,它对唐以后的茶事史料收罗宏富,是中国古代茶典籍的集大成者,对中国的茶艺、茶文化、茶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续茶经》成书于清雍正年间,最早的版本为寿椿堂版,清乾隆年间又有四库全书本版印行于世。虽然该书已有不少校正和纠误,但部分错漏之处仍旧存在。现以《续茶经》第一节"茶之源"为例,通过对被摘录原典的回溯,以及寿椿堂本《续茶经》和四库全书本《续茶经》的对校,以期纠正其中的错讹,并补充部分史料,让《续茶经》文本更为精当完整,更好地发挥其重要的历史价值。笔者不揣浅陋,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翼",其翻译与传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意义。本文探讨了茶文化翻译与传播的时代背景,而后从利用国际汉语教学平台、抓好茶学作品编撰与翻译、促进茶叶贸易与茶文化旅游开展、加强国际茶学组织合作以及创新茶文化宣传途径等五个方面,分析了茶文化以及中国文化翻译与传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茶学词汇是了解和认知茶叶产业的重要元素,更是当前学生在具体了解和认知茶文化知识内容的关键所在。就茶学词汇的本质特点看,其在具体翻译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融合文化内涵和语言应用习惯等层次化内容,从而实现对茶学词汇内容的最佳翻译教学效果。本文拟从茶学词汇的特点内涵认知入手,结合茶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整体背景认知,通过分析常见的词汇翻译教学方法,从而具体分析茶学词汇的翻译教学方法及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李丹 《福建茶叶》2016,(4):365-366
作为一种在古诗文中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法,通感在部分文献资料中也被称之为"移觉",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翻译过程中也同样出现了大量通感修辞方法的运用情况,这对于我们研究通感相关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语料。而品茶作为一种典型的精神层面上的感受,在对香茗进行品鉴的过程中,应在保持内心平静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触觉、视觉、味觉、听觉和嗅觉,而这五种感官彼此之间也同样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因此,无论是在《续茶经》,还是《茶诗三百首》中,都存在大量运用巧妙的通感修辞方法。针对上述情况,在本文的研究中,以《续茶经》、《茶诗三百首》为语料基础,对其同感修辞方法的运用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对其翻译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