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抗寒制汁葡萄新品种"哈桑"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2~2002年进行“哈桑”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哈桑”果穗平均重104.2g、果粒重1.08g、可容性固形物18.2%~20.3%、总酸15g/L,浆果略有肉囊,适宜制汁和酿酒,出汁率76.2%;抗病性强、早熟,生育期115~118d,4~6年生树平均株产4~6kg;早期结果性强,2年生树平均株产1.7kg,结果枝率95.8%,结果系数2.74。该品种抗寒力强,适宜在我国北方无霜期较短的地区简易防寒栽培。  相似文献   

2.
农13师柳树泉农场1997年定植红枣品种为河南蜜枣,1999年进行品种改良,嫁接五堡大枣,因进行树冠整形,使枣树顶端优势枝旺长,树冠细高,影响营养输送率,致使枣树坐果率低,若成熟期遇大风,难于保证收成。为了提高枣果产量和避免大风危害,2004年采取高枝回缩技术,当年平均株产10.5千克,以后产量逐年增加,到2008年平均株产25.67千克,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枣树原产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尤其是河南新郑灰枣以个大、核小、结果早、效益高、果期短、含糖量高、抗风沙、耐旱涝、耐盐碱,以品质优畅销省内外,但长期以来,由于沿袭传统的稀植粗管,结果迟、产量低、效益差,如何使枣树集约经营,实现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目的,成为枣树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新郑市枣树研究所从1992年以来,同陕西省绥德县从业局、新疆泽普县林业局联合攻关,经过4年努力,到1996年底共建枣树密植园373.3hm^2,其中1992年在新郑市栽植33.3hm^2,亩植110株的产鲜枣561kg,栽植148株的产鲜枣754.8kg,栽植800-1200株的产鲜枣3000kg以上,实现了一年栽植,二年有产,三年丰产,深受群众喜爱,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山东潍坊系列品种甜油桃1号,Ⅱ号,Ⅲ号品种引种示范观察,这几个品种在陇东地区表现树势健壮,生长快,结果早,丰产性能好,商品率高,栽后两年挂果,四年生树平均株产32.0kg,折合产量35520kg/hm^2,适宜在陇东旱塬区栽培。  相似文献   

5.
塔罗科血橙新系于1999年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引进,至2005年整个阐北发展面积达近600hm^2。2001年开始少量挂果,2004年产量达3—4万kg。塔罗科血橙新系在闽北生态气候条件下表现早结丰产,苗木种植的塔罗科血橙新系三年生的树,树高1.3-1.5m,冠幅,1.2-1.5m。开始少量挂果,平均株产2—3kg,高的株产达4-6kg。  相似文献   

6.
甜玉米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制种是建水县种子管理站与广州市农科所合作的项目,始于2004年,当年春季在荒地试制1.56hm^2,总产1544.9kg,平均每公顷产988.5kg;秋季在陈官制种6.69hm^2,平均每公顷产259.2kg,最高每公顷产1092kg。2005年在陈官春播制种5.08hm。,平均每公顷产1404kg,最高每公顷产3340.95kg。2006年在羊街农场制种10.67hm^2,平均每公顷产634.5kg。  相似文献   

7.
果杏是德州优良地方杏品种。该品种果大,单果重平均66 7g;成花易,结果早,定植后第2年见花,第3年株产2~5kg;丰产性好,盛果期株产100~150kg;品质好,适应广。本文介绍其植物学、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苹果新品种天富1号是天水市果树所从引进的日本富士品种接穗中选出的一个优系选育而成。该品种在天水地区自然条件下表现树势强,易成花,结果早,果实大小整齐,外观美,着色早,风味酸甜可口,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3a生根平均株产4.0kg,4a生树最高株产32.6kg,平均株产23.3kg,其综合经济性状的优于当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可作为天水及同类地区晚熟苹果的换代品种。  相似文献   

9.
水蜜桃短低温品种--台农甜蜜的引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进台湾水蜜桃良种--台农甜蜜进行适应性、丰产性和品质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台农甜蜜属于短低温品种,≤7.2℃低温累积时数只需54 h即可开花结果;丰产性强,种植2 a株产39.0 kg,3 a株产54.5 kg、4 a株产52.5 kg、5 a株产76.5 kg;品质优,平均单果重达147.8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7%,口感好、风味佳.  相似文献   

10.
平遥县位于山两省中部、太原盆地西南端,全县有14个乡(镇),其中8个乡(镇)的老枣树比较集中连片.主要分布在平川和丘陵区。目前有老枣树1.57刀亩(31.52万株),树老势衰,通风透光差,病虫害严重.单产低:缺肥少水,管理粗放。年产红枣一直徘徊在136.11万千克,平均株产仅仅4千克左右。为提高老枣树产量.使枣树真正成为枣农的“摇钱树”、“聚宝盆”.走上小康富裕之路,我们对老龄枣树进行了以提高产量为主要目的的技术管理。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板栗属壳斗科栗属(Castanea mollisima Blume),其种子属于顽拗型种子,不耐贮藏。基于近年来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成果,从合理采收、贮前处理、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陈勇 《广西农学报》2007,22(1):30-31,56
动物疫病是畜牧业生产的大敌,要发展畜牧业生产就要防治动物疫病。但在疫苗接种时,经常出现正常反应外的其他不利于机体的反应,如废食、皮疹、休克、死亡等,正确处理或避开这些问题,对推行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实施强制免疫,保护人畜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预测厚胶合板弹性模量,通过简化层合板理论,该文建立了胶合板弹性模量预测模型,并以单板条、经过涂胶热压处理的单板条和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的弹性模量,采用4种不同铺层方式的19层桉树胶合板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3种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趋势一致,相关系数R2顺纹在0.86以上,横纹在0.88以上,但是精度不同。采用单板条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比实测值偏低;采用经过涂胶热压处理后的单板条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比实测值偏高;采用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与实测值偏差较小,顺纹平均误差为4.64%,横纹平均误差10.94%。因此,采用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的弹性模量来预测胶合板的弹性模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赵经华  张春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80-4481
分析了入世4年来,我国水果出口在量上实现了突破,但并没有实现质变的主要原因,指出我国水果业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引进外资对发展我国水果业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设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古代创造了麦草覆盖生产韭 黄及泥碗护苗等传统设施农业技术,至今仍然受到农民欢迎,在 甘肃省中部应用面积约5万多hm2。建国后,甘肃设施农业获得 了新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应用北京改良式 温室阶段,时间在20世纪50-60年代;第二个阶段为塑料拱棚 与地膜覆盖栽培阶段,时间在20世纪70-80年代:第三阶段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