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筛选防治芝麻田烟盲蝽的有效药剂,开展了6种药剂对烟盲蝽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0%氟啶虫胺腈WG和70%啶虫脒WG的速效性较强,在施药后1 d防效就分别为86.84%、84.21%;25%噻虫嗪WG、20%烯啶虫胺WG和20%呋虫胺SG持效性好,药后7 d平均防效为81.52%~92.39%,其中以20%呋虫胺SG的防效最佳;10%吡虫啉WP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在烟盲蝽的防治中效果最差。结合试验结果和生产实际,建议在云南芝麻南繁区烟盲蝽大爆发时将20%呋虫胺SG和50%氟啶虫胺腈WG复混使用。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烟盲蝽5龄若虫对朱砂叶螨卵、幼若螨和成螨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不同虫态不同密度分布对烟盲蝽5龄若虫的捕食效能有一定的影响。烟盲蝽5龄若虫对朱砂叶螨的卵、幼若螨和成螨的捕食反应为Holling Ⅱ型;增加空间异质性烟盲蝽5龄若虫捕食朱砂叶螨成螨的反应仍为Holling Ⅱ型。建立的模拟方程显示烟盲蝽5龄若虫对不同虫态的朱砂叶螨理论捕食量与实际捕食量吻合。  相似文献   

3.
烟盲蝽对斜纹夜蛾捕食功能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严格的室内试验,测定了烟盲蝽雌虫、雌成虫和5龄若虫对斜纹夜蛾卵、1龄卵虫和2龄幼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烟盲蝽对猎物的功能反应的HollingⅡ型。烟盲蝽2种虫态对猎物捕食能力的大小顺序为:雌成虫〉5龄若虫〉雄成虫。烟盲蝽雌成虫对猎物1龄幼虫的捕食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个体间相互干扰对捕食效应有一定影响。随着捕食者和猎物密度的增加,干扰作用增强,雌成虫对1龄幼虫的捕食作用率显著下降,用H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植物在烟盲蝽(Nesidiocoris tenuis)生长发育和捕食行为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非选择性饲喂试验,研究斜纹夜蛾幼虫(有、无)和植物(番茄和烟草)食物对于烟盲蝽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利用盆栽植物作为小生境,研究烟盲蝽在烟草和番茄上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低龄幼虫的捕食效应,同时采用RogersⅡ随机捕食者模型估计功能反应模型参数。[结果]在没有斜纹夜蛾幼虫食物的情况下,烟盲蝽仅取食番茄或烟草只能发育到3龄或4龄;而在有斜纹夜蛾幼虫食物的情况下,烟盲蝽可以顺利发育到成虫,烟盲蝽若虫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羽化率和雌性比例在取食番茄与烟草食物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取食烟草的子代雌成虫体型大于取食番茄的雌虫。烟盲蝽在烟草和番茄上对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均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在相同的猎物密度下其在烟草上的捕食猎物数量多于在番茄上的。烟盲蝽在烟草上对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的攻击率为3.056h-1,处理猎物时间为0.034h;在番茄上的攻击率为2.778h-1,处理猎物时间为0.051h;在烟草与番茄上的攻击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烟草上的处理猎物时间显著短于在番茄上的。[结论]植物食物不仅可影响烟盲蝽的生长发育,而且影响烟盲蝽对蛾类幼虫的捕食行为。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田间自然危害,人工接虫和模拟危害的方法,就棉田二、三、四代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luralis Jak.)的危害损失和经济损害允许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①二代中黑盲蝽的危害,不至于造成棉花产量损失。②三代中黑盲蝽危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随虫口密度呈不对称S形增长,其损失率概率单位(P)与虫口密度(x)的数学模型为:P=5.72301gx-4.3561。最大损失量为10.43kg/亩。③四代中黑盲蝽的危害损失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加。④三、四代中黑盲蝽的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分别为百株虫量27头和37头。  相似文献   

6.
烟盲蝽对温室白粉虱和小菜蛾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测定烟盲蝽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卵和小菜蛾二龄幼虫、卵的捕食作用,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烟盲蝽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卵和小菜蛾二龄幼虫、卵的捕食作用并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烟盲蝽对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型,对白粉虱成虫、卵和小菜蛾二龄幼虫、卵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62、112、74、101头,烟盲蝽对白粉虱卵和小菜蛾卵的捕食量大于对白粉虱成虫和小菜蛾二龄幼虫的捕食量;烟盲蝽的寻找效应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烟盲蝽与猎物的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干扰,烟盲蝽和猎物的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均可用Hassell模型模拟。  相似文献   

7.
筛选出防治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高效、低毒和安全的杀虫剂,为绿盲蝽的科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食料浸渍法和田间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噻虫嗪、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和蛇床子素,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毒力均随杀虫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对绿盲蝽的毒力大小顺序为:噻虫嗪>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蛇床子素,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绿豆田用药3 d后,300 mg/L噻虫嗪和600 mg/L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田间防效均已达到75%以上。在绿豆田用药7 d后,600 mg/L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300 mg/L噻虫嗪和1000 mg/L阿维菌素,田间防效均超过70%,1600 mg/L苦参碱田间防治效果为58.94%,1600 mg/L鱼藤酮和1600 mg/L蛇床子素田间防效约为50%。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均有防治效果,噻虫嗪和阿维菌素对绿盲蝽防治效果较好,建议用于绿盲蝽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8.
烟盲蝽在生物防治上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5,(10):118-120
概述了烟盲蝽对小型昆虫的捕食作用,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应用烟盲蝽对作物害虫防治的研究,讨论了应用烟盲蝽防治害虫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烟盲蝽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及其生物防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内采用罩笼观察,在两营养级体系中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研究了烟盲蝽对5种不同植物的选择性。烟盲蝽成虫选择性结果表明,释放初期烟盲蝽对茄子的选择性较强,但到后期降到最低,整体来看烟盲蝽对油菜的选择性相对较高,对番茄、菜豆、黄瓜的选择性依次递减,并且对不同植物选择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烟盲蝽成虫非选择性试验,烟盲蝽对油菜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卵孵化率较高,是最适宜的寄主植物,其次是番茄、黄瓜和菜豆,对茄子具有相对弱的选择性,卵孵化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薇甘菊颈盲蝽是控制薇甘菊极为重要的一种本土天敌昆虫,现须人工促繁开发利用薇甘菊颈盲蝽持续控制薇甘菊,对其基础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结合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云南省瑞丽市薇甘菊重要天敌昆虫颈盲蝽(Pachypeltis sp.)的生物学习性、生活史和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以及若虫的龄期划分。通过室内饲养颈盲蝽若虫并结合其头宽值频次和形态特征,将颈盲蝽若虫分为5龄,1~5龄若虫的头宽值分别为(0.36±0.04)、(0.50±0.04)、(0.65±0.03)、(0.87±0.04)、(1.03±0.04)mm,并详细描述各龄若虫的形态特征。该虫在瑞丽地区1年发生3代,以卵的形式在薇甘菊叶柄及幼嫩茎秆皮层内越冬,具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确定薇甘菊颈盲蝽各世代的发生历期,并编制在瑞丽地区的生活史表,详细观察并记录成虫的羽化、交尾、产卵等习性和若虫的活动、取食以及蜕皮等习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棉盲蝽在转基因抗虫棉药剂防治与不使用药剂防治上的发生差异,及棉田周边杂草上棉盲蝽发生动态,结果:①不防治类型棉田各棉盲蝽百株虫口总发生量为879头,其中:中黑盲蝽274头,绿盲蝽189头,杂毛合垫盲蝽407头,赣棉淡盲蝽9头,虫种比依次为:31∶22∶46∶1,杂毛合垫盲蝽为优势种;②常规防治类型棉田各棉盲蝽百株虫口总发生量为588头,其中:中黑盲蝽371头,绿盲蝽104头,杂毛合垫盲蝽94头,烟盲蝽17头,赣棉淡盲蝽2头,虫种比依次为:63∶18∶16∶3∶0.3,中黑盲蝽为优势种。9月22日~11月2日棉田边盲蝽杂草寄主和虫口发生量:赣棉淡盲蝽杂草寄主有18种,虫口发生量779头,排位第一;绿盲蝽杂草寄主14种,虫口发生量180头,排第二位;异须单突盲蝽杂草寄主5种,虫口发生量104头,排第三位;其他几种棉盲蝽杂草寄主少发生量小,以小飞蓬杂草发生棉盲蝽种类最多,达6种。  相似文献   

12.
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盲蝽是近年来严重为害果树、棉花等作物的新成灾害虫,新烟碱类农药是防治刺吸性害虫的常用杀虫剂。为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绿盲蝽的控制效果,在室内采用浸渍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对绿盲蝽的毒力最高,LC_(50)为31.565 mg/L,其余4种杀虫剂的毒力大小依次为烯啶虫胺、呋虫胺、啶虫脒、噻虫嗪,LC_(50)分别为125.769、172.195、182.286、241.461 mg/L。本研究可为科学应用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新成灾害虫绿盲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绿盲蝽对不同处理具花枣枝挥发物的趋性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绿盲蝽对不同处理具花枣枝挥发物的趋性反应,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ur对几种不同处理具花枣枝挥发物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绿盲蝽雌虫对寄主植物挥发物表现敏感,而雄虫反应迟钝;相对于机械损伤和被不同虫口密度的绿盲蝽雌虫刺吸后的具花枣枝而言,健康具花枣枝对绿盲蝽雌虫的引诱作用最强;随着虫口密度的不断增加,接虫具花枣枝对绿盲蝽雌虫会产生明显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河北省南皮县2种防治棉铃虫措施的转Bt基因棉田及其周边生境绿盲蝽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在转Bt棉田有4个高峰期,绿盲蝽若虫有3个高峰期,整个发生期各棉田绿盲蝽成、若虫平均百株虫量分别为GK田33.44头1、6.24头,综防田8.10头、3.38头,化防田5.68头、2.00头,GK田分别比综防田、化防田高312.8%3、80.5%4、88.7%、712.0%,差异极显著(P<0.01),但综防田与化防田发生期绿盲蝽成、若虫平均百株虫量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绿盲蝽已成为当地转Bt基因棉田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5.
烟盲蝽田间种群动态及不同龄期与病毒病传播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田间烟盲蝽的种群数量动态。表明:田间烟盲蝽数量存在年度间差异,单株虫口密度与烟草丛枝症病发生率呈正相关。不同龄期烟盲蝽传毒测定结果表明,在1~12h内,烟盲蝽取食时间增加其传毒率增强。在相同时间内若虫的传毒率高于成虫,4龄若虫传毒能力最强,获毒6h就可使80%的烟株发病;3龄若虫传毒能力强于2龄和5龄,1龄若虫传毒能力最弱。烟盲蝽为非持久性传毒,其带毒时间为5~8d,3龄若虫带毒持续时间最长。以上结果说明,虽然烟盲蝽在田间发生的数量比较低,但它的传毒能力强,因此对于烟盲蝽的防治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烟盲蝽5龄若虫对菜蚜低龄若蚜的捕食能力。[方法]在试验室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培养皿中和小纱筒中烟盲蝽5龄若虫对6个密度菜蚜低龄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并对烟盲蝽5龄若虫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进行了观察。[结果]烟盲蝽5龄若虫对低龄菜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可用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其自身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符合Hassel-Verley的干扰效应模型。[结论]烟盲蝽5龄若虫对低龄菜蚜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烟盲蝽5龄若虫自身密度对功能反应存在密度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7.
牧草盲蝽对5种寄主植物的行为反应及其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牧草盲蝽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选择行为反应,分析其在寄主植物上的种群发生动态,为筛选棉田牧草盲蝽诱集植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牧草盲蝽成虫(雌虫和雄虫)对红花、龙葵、木地肤、反枝苋和棉花的选择行为反应,并利用目测法对5种寄主植物上的牧草盲蝽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牧草盲蝽雌、雄成虫偏好选择木地肤、红花和棉花。5种寄主植物牧草盲蝽(成虫和若虫)种群平均密度差异显著。其中,木地肤中牧草盲蝽(成虫和若虫)种群平均数量最多,显著高于红花、龙葵、反枝苋和棉花;其次为红花。调查时间、寄主植物种类以及调查时间与寄主植物种类的密度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牧草盲蝽(成虫和若虫)种群密度。【结论】红花可作为棉田牧草盲蝽潜在的诱集植物。  相似文献   

18.
八种盲蝽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分析了盲蝽科的绿丽盲蝽[Lygocoris (Apolygus) lucorum(Meyer-Dur)]、三点盲蝽(Adelphocoris taeniphorus Rruter)、黑食蚜盲蝽(Deraeocoris punctulastus Fall)、黑肩绿盲蝽(Cyrtor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条赤须盲蝽(Trigonotylus coelestialium Kirkaldy)、中黑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甘薯跳盲蝽(Halticus minutus Reuter)和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成虫的酯酶同工酶谱.结果发现8种盲蝽的同工酶谱存在明显的差异,并具有各自的特征酶谱.最后,探讨了酯酶同工酶电泳法鉴别盲蝽科昆虫种类及其在昆虫种属鉴定、遗传变异、系统发育等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正>BT转基因抗虫棉大面积推广应用后,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棉盲蝽、蓟马等次要害虫发生日趋严重并猖獗为害。此次试验主要筛选出一系列棉盲蝽的化学防治药剂及科学的防治策略,用于当地棉花生产指导和各地棉盲蝽化学防治提供借鉴。1供试虫源供试棉盲蝽4龄若虫和成虫。2供试药剂25 g/L联苯菊酯EC(青岛润生农化有限公司);48%毒死蜱E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乳油);0.5%甲维盐EC(天津人农药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新疆阿克苏地区绿盲蝽的毒力效果,为绿盲蝽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比较9种杀虫剂对阿克苏地区绿盲蝽成虫的毒力效果。【结果】 9种杀虫剂对绿盲蝽成虫的毒力作用均随着药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对绿盲蝽成虫的毒力效果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丁硫克百威>毒死蜱>呋虫胺>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阿维菌素;阿克苏地区不同采样点绿盲蝽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水平不同。【结论】 在棉花花蕾期,可选用丁硫克百威、氟啶虫胺腈、呋虫胺作为目前防治该虫用的啶虫脒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常规农药的替代药剂轮换使用,有效控制绿盲蝽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