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施用多效唑和控制秧龄是晚稻大苗盘式旱育抛秧的两大技术关键,而且两者有明显的互作。多效唑浓度低时,要注意秧龄长短的选择;长秧龄时,要小心选择多效唑使用浓度与次数。250~350mg/kg均为多效唑有效施用浓度,秧龄以30d内为宜。秧龄25~30d的,于一叶一心时喷1次300mg/kg多效唑即可;秧龄超过35d,宜于一叶一心、三叶一心各喷一次300mg/kg的多效唑。  相似文献   

2.
多效唑在油菜种子及土壤中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育苗移栽油菜三叶期以及直播油菜三叶期和蕾薹期喷施150mg/kg多效唑药液750kg/hm^2,收获时油菜种子和土壤中均检测不出多效唑残留。在喷后20d其降解率达50.6%。施药后土壤容重略有偏高趋势,对PH值影响不大,抑制细菌、真菌生长,对放线菌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烯效唑浸种和多效唑喷施的方法,控制秧苗高度,提高秧苗素质,解决双晚软盘育秧的关键性技术难题。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浓度以150mg/kg左右为宜。多效唑喷施浓度以400mg/kg左右为宜,用水量750kg/hm2。烯效唑浸种效果优于多效唑喷施,使用方便,更适合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4.
多效唑对盆栽一品红观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多效唑对盆栽一品红观赏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盆栽一品红进行了盆土浇施和叶面喷施处理,结果表明,盆土浇施10 ̄20mg/L,叶面喷施300 ̄500mg/L的多效唑能有效地提高盆栽一品红的观赏效果,而盆土浇施40mg/L以上,叶面喷施500mg/L以上的多效唑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在合适的浓度下,盆土浇施效果优于叶面喷施。  相似文献   

5.
残留试验表明,用20%康福多浓可溶剂600ml/hm^2喷施防治稻飞虱,在田水中原始沉积量为0.11~0.25mg/kg,半衰期为5.9~7.9d;在土壤中原始沉积量为0.08~0.16mg/kg,半衰期为5.3~24.6d;在茎叶上原始沉积量2.82~6.99mg/kg,半衰期为6.5~6.8d。最终残留量试验,表明在水稻卷叶螟、稻飞虱发生期喷药2次,施药剂量为300~600ml/hm^2,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期为7d,在糙米中残留量均低于0.05mg/kg,在土壤和茎叶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小于0.083mg/kg和0.822mg/kg。  相似文献   

6.
烯效唑是一种最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作用类似多效党代会,不同浓度浸种和不同叶龄期喷施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对提高水稻发芽质量及秧苗素质的效果比多效唑更好,有用量小;其使用浓度以30mg/kg为宜,在二叶期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赤霉素CAU-2(GA4、GA7)对大豆增产效果及其喷施方法(适宜浓度,适用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赤霉素CAU-2可达到使大豆增产的目的,其适宜浓度为30mg/kg,平均产量可达158.7kg/667m^2,较对照高13.4%,喷1次(盛花期)和喷2次(盛花期,花荚期各喷1次)者,亦均以30mg/kg的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55.8kg/667m^3和161.6kg/667m^2,比相应对照分别增  相似文献   

8.
为适当增加秧龄弹性,在籼粳稻一叶一心期和二叶一心期喷施不同剂量及浓度的多效唑,研究其对水稻秧苗株高等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明显抑制秧苗蹿高,而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强。667km2籼粳稻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55-80g,二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70-100g,稀释倍数300-1000倍,秧苗均无药害产生,且可以有效抑制秧苗株高,在不能及时移栽时,可以适当延迟移栽时间,且在一叶一心期喷施效果优于二叶一心期喷施。  相似文献   

9.
广增素802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了广增素802对早稻秧苗素质及其产量的影响。早稻苗期喷施广增素802粮油型,以浓度100mg/kg于二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各喷1次效果最好,能达到培育壮秧的目的;在齐穗期喷施浓度200mg/kg粮渍型广增素802比对照产量增加1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分蘖特性提高水稻产量新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稻秧田期单位面积秧苗数与秧龄对秧田分蘖的影响研究,进一步规范了扁蒲秧,带蘖秧,多蘖秧,超多蘖秧和特多蘖秧的带蘖内涵,并指出“稀播或稀寄喷多效唑,长秧龄,提高秧田整地质量,提高秧田期的管理水平”是育成“特多蘖”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在旱育秧方式下研究不同秧龄及喷施多效唑对机插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机插秧能有效增加秧龄的弹性,随着秧龄的增加,移栽的基本苗和最终的有效穗逐渐减少,群体茎蘖动态和各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差异不显著;秧龄为25 d时产量最高,超过25 d产量逐渐降低;一叶一心时喷施多效唑能在30 d秧龄内有效抑制秧苗的生长,在相同秧龄条件下,喷施多效唑与不喷施多效唑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培育满足钵苗摆秧机插的连作晚稻标准壮秧,以本地常规种植的籼型三系杂交稻甬优1540为材料,研究多效唑浓度和秧龄2因素对水稻秧苗素质的调控效果。多效唑浓度设置5个水平,从0~300 mg·kg-1,秧龄设置4个水平,从15~30 d。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多效唑可以有效控制连作晚稻钵苗苗高,增加浓度可以加强控制苗高的效果,对比不使用多效唑,每增加75 mg·kg-1浓度苗高降低10%左右(约2 cm),但多效唑的使用浓度不宜超过225 mg·kg-1,因为边际效应明显降低。秧龄对苗高影响极显著,随着秧龄增加苗高逐渐增加,对比15 d秧龄,每增加5 d秧龄苗高增加50%左右(5 cm左右)。秧龄20 d使用多效唑浓度150 mg·kg-1,秧龄25 d使用多效唑浓度150、225、300 mg·kg-1是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3.
为适当增加秧龄弹性,本试验在水稻一叶一心期和二叶一心期喷施不同剂量及浓度的多效唑,研究其对水稻秧苗株高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可明显抑制秧苗蹿高,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强;籼粳稻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825~1 200 g/hm2,二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1 050~1 500 g/hm2,稀释倍数300~1 000倍,秧苗均无药害产生;在一叶一心期喷施效果优于二叶一心期喷施。  相似文献   

14.
白肋烟施用稀土肥料对烟叶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稀土肥料的不同浓度分别应用于白肋烟的苗期、团棵、旺长和打顶的4个时期,结果表明假植烟苗时用200 ̄300mg/kg浓度浸根,团棵至旺长期叶面喷施浓度300 ̄400mg/kg打顶时喷施浓度500mg/kg,对白肋烟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5.
甘蔗分蘖中期以100、300、600mg/L质量浓度叶面喷施氯化铈和硝酸稀土溶液,以喷清水作对照,分别于处理后第3d和20d对甘蔗+1叶片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作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单质稀土元素铈和混合硝酸稀土对2种酶的同工酶均有影响,但存在一定差异,在不同浓度处理中,以300mg/L处理结果最为明显,表现为多条酶带的染色加深,100mg/L处理次之,600mg/L处理相对影响较小,稀土元素处理后  相似文献   

16.
CPPU对大石早生李座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时期的CPPU处理都提高了李的座果率。盛花期以喷10mg/kg效果显著,花后10d以喷5mg/kg盛花后10d喷CPPU处理能增加李的单果重,提高其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的含量,以5mg/kg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制订硫双威在棉花上安全使用标准,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硫双威在棉叶上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GLC法测定了棉叶、棉籽和土壤中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硫双威在棉叶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d和9d。施药量(有效成分)为675g/hm2和337.5g/hm2,施药3次,末次施药距采样间隔30d,硫双威在棉籽中残留量分别为0.075-0.103mg/kg和0.055-0.069mg/kg,在土壤中残留量分别为0.156-0.187mg/kg和0.030-0.045mg/kg。硫双威属易降解农药(T1/2<30d),按推荐计量(337.5g/hm2)使用3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应用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方法,研究了在与小麦套种的情况下黄施肥和喷施多效唑对黄豆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根据对回归数学模型的解析,施肥量对黄豆产量具有极显著的,产量最优施肥量为施纯量N,P化肥316.88kg/hm^2,多效唑喷施浓度为4.24mg/kg。  相似文献   

19.
用纯品多效唑研究了水仙水养液中多效唑的适宜浓度。结果表明:水仙对多效唑十分敏感,多效唑浓度为 5mg/L时仙的株高即显著低降,提高浓度并未显著提高抑制效果,而且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因此。水仙水养液中多效唑的有效浓度以不同高于5m/L为宜。  相似文献   

20.
多效唑对非洲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不同质量浓度(0.10~50.00mg/L)的多效唑对非洲菊试管苗生根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多效唑(≤10.00mg/L)能促进非洲菊试管苗生根,其中浓度以1mg/L的多效唑生根效果最佳;高浓度的多效唑(≥50.00mg/L)则抑制非洲菊试管苗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