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侗族发酵酸肉中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区。侗族居民有“食不离酸”的说法,其制作的发酵酸肉(Nanxwudl)是经过乳酸细菌、葡萄球菌、酵母菌、微球菌等多个微生物菌群自然发酵而成,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保存期长,可达数年之久。侗族酸肉的制作法为挑选新鲜的猪腹背肉,切分成长条方形,用适量食盐干腌数天,沥干后按一定比例拌入炒米及调料,揉制均匀后装坛密封发酵。  相似文献   

2.
<正>德昂酸茶是云南少数民族完整保留下来的一种微生物发酵茶产品,其制作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工艺特色,发酵是酸茶工艺中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研究新颖独特的酸茶发酵方法和德昂酸茶工艺演变过程,对弘扬和挖掘民族茶文化,开发民族特色茶产品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宏州茶叶技术推广站与有关部门合作,先后在不同海拔区域、季节、原料、发酵时间、发酵方法、发酵器具等开展德昂酸茶加工工艺技术试验研究和示范,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3.
<正>新鲜的肉鸡粪水分高,要通过晾晒到水分含量达到50~60%才能堆积发酵。牛粪碳氮比高,在有氧发酵即使添加发酵剂也不宜发酵。肉鸡粪与牛粪混合,能降低含水量,降低碳氮比,使条件更适合有氧堆积发酵。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和地点试验在承德县仓子乡承德瑞赖华龙牧工商开发有限公司有机肥厂进行,牛粪和肉鸡粪来自周边,发酵均为自己研制的发酵菌剂(20%低温发酵菌、30%中温发酵菌,50%高温  相似文献   

4.
N+注入选育益生菌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发菌株黑曲霉AN01,经离子束多次诱变得变异菌株AN02.结果表明,出发菌株AN01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酶活分别由原来的1 298 U·mL-1、2 551 U·mL-1和5 620 U·mL-1相继提高到14 252 U·mL-1、13 016 U·mL-1和13 206 U·mL-1.变异菌株AN02经传5代培养,产酶特性稳定.该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在培养基基础营养为麸皮、豆粕和玉米芯的条件下,最佳无机氮源为硫酸铵,最佳pH为5.0,最佳含水量为60%,最佳发酵温度为30℃,最佳发酵周期为96 h.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热预处理方式对酸豆乳品质特性的影响.采用持续加热(Continuous heating soymilk,CHS)和热磨浆(Heat soymilk,HS)2种工艺制备豆乳,温度115℃下灭菌10,15,20 min后发酵、后熟得到酸豆乳.在感官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酵期间和后熟酸豆乳的pH、酸度、活菌数、持水性、粘度、色度和质构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CHS处理酸豆乳凝乳均一稳定、紧密不分层、无乳清析出、酸甜可口、发酵香味浓郁、无豆腥味、酸度适中,总体接受度好;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和质构指标表明,CHS处理酸豆乳发酵过程中,在1~6h内的pH显著低于HS处理,到9 h时2种酸豆乳的pH趋于一致;后熟8 d内CHS和HS酸豆乳的pH变化不显著;酸度变化与pH变化趋势一致;CHS处理酸豆乳持水性和粘度均低于HS处理;发酵6 h时,2种豆乳活菌数基本保持在7.2×107~7.9×107 CFU/mL,之后基本保持不变;后熟过程中不同处理方式的活菌数基本无明显变化,CHS处理的黏性和粘结性优于HS处理.说明磨浆时热预处理工艺直接影响酸豆乳品质特性,持续加热磨浆显著提高酸豆乳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短乳杆菌发酵鲢鱼块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鲢鱼为主要原料,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X14为发酵剂,根据对发酵液pH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适发酵参数范围(食盐添加量、蔗糖添加量、接种量和发酵温度)。在此基础上通过L16(45)正交试验,以食盐添加量、蔗糖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为因素,以鱼肉pH和AN为指标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鱼肉制品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食盐添加量2%、蔗糖添加量2%、接种量1%(1×106CFU.mL-1)、发酵时间20 h、发酵温度为42℃;对此工艺参数下的发酵鲢鱼产品通过9级评分法进行感官评价,评分结果较高,可以作为最佳发酵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甘蓝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及D-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对亚硝酸盐生成的抑制效果,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甘蓝在自然发酵和不同加盐量、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条件下的人工接种结合自然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酸甘蓝中亚硝酸盐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人工接种结合自然发酵的酸甘蓝中亚硝酸盐含量比自然发酵低;发酵温度对亚硝酸盐含量影响最大,加盐量影响次之,接种量影响最小;当腌制甘蓝时,添加D-异抗坏血酸钠可以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柠檬酸有协同作用。人工接种结合自然发酵方法加工的酸甘蓝亚硝酸盐峰值低、含量少,同时添加抗氧化剂D-异抗坏血酸钠可以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银杏酸豆奶是保健乳制品 ,银杏种仁添加量为 2 .2 %~ 2 .5 % ,混合工作发酵剂接种比例为 3 %。实验结果显示 :采用微波烘烤大豆 ,添加 0 .5 4%乳清粉 ,0 .0 5 %磷酸三钠 ,0 .2 4%复合稳定剂并高压均质 (≥ 3 0MPa) 2次 ,能明显改善产品乳酸菌发酵性能、风味、口感、稳定性。确定了银杏酸豆奶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非常规蛋白饲料资源——构树饲料,通过不同的发酵处理方式,研究发酵构树叶对AA肉仔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饲喂试验时间为42 d,随机挑选160只健康AA肉仔鸡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日粮+麸皮),试验1组(日粮+构树叶),试验2组(日粮+HS3发酵构树叶),试验3组(日粮+GZ3发酵构树叶)。结果显示,各试验组肉仔鸡的屠宰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皮脂厚度、肌间脂肪宽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饲喂GZ3发酵构树叶的肉鸡的皮脂厚度、肌间脂肪宽度分别比对照降低8.75%、10.02%;日粮中添加发酵构树叶可提高肌肉p H值,显著降低肌肉的滴水损失和烹饪损失;饲喂构树叶或发酵构树叶的AA肉仔鸡胸肌IMP和腿肌Hx R含量均显著增加。表明日粮添加构树叶能显著改进AA肉仔鸡的肉品质和风味,且以发酵构树叶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酸奶是发酵乳的一种,是经过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产酸而成的酸凝固产品.在所有乳制品中,酸奶是营养价值最高、最受人们欢迎的健康食品之一.在生产中,为了保证酸奶的稳定性,使之保持特殊的酵性环境和形态结构,需要添加适当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对来自酸马奶酒中的一株酵母菌进行固定化发酵,考察了发酵过程中pH值、滴定酸度、分解乳糖以及连续发酵能力.结果表明:酵母菌固定化发酵过程中,前期适应时间长,在发酵前12 h产酸能力、分解乳糖能力均低于游离菌,但后期发酵能力迅速加强,且最终酸度明显增高;在连续发酵144h产酸能力仍然很强,菌珠的破损率只有20%.  相似文献   

12.
乳酸发酵杏仁豆奶是在利用加热和碱处理方法制豆奶的基础上,添加适量的杏仁奶,再经过乳酸发酵而制成的一种类似酸豆奶的产品,该产品具有营养价值高,感官性状明显优于酸豆奶的特点,是一种集杏仁、豆奶和乳酸发酵饮料各自优点于一身的新型营养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3.
为构建酸肉风味评价的客观有效方法,以电子鼻为客观评价指标代替酸肉传统的感官评价方式。本文以4种酸肉(苗族酸肉、傣族酸肉、辣椒酸肉、小米酸肉)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建立酸肉电子鼻响应值与感官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电子鼻W5S、W6S、W1S、W1W、W2S、W2W传感器对不同热加工酸肉感官风味的响应值影响显著(P<0.05),其关联度分别为0.853 0、0.853 9、0.853 7、0.853 3、0.853 6、0.853 9;电子鼻W5S、W6S、W5C、W1S、W1W、W2S、W2W传感器对不同热加工酸肉感官综合评分的响应值影响显著(P<0.05),其关联度分别为0.910 36、0.910 48、0.910 48、0.910 45、0.910 38、0.910 44、0.910 47,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值关联系数,建立关联系数与感官之间的回归模型,感官风味与电子鼻回归方程为y=aX2-bX3-cX5-dX6-eX7+fX8+gX10(R2=0.999),感官综合评分与电子鼻回归方程为y=aX1-bX2+cX5-dX6-eX7+fX10(R2=0.998)。在评价以微波、蒸制、油炸及烤制等方式处理酸肉的感官风味及感官综合评分时,可采用电子鼻W5S、W6S、W1S、W1W、W2S、W2W等传感器响应值进行分析。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为电子鼻评价酸肉感官风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培养基筛选传统酸肉中能够降低胆固醇的乳酸菌,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有36株降胆固醇乳酸菌从传统发酵酸肉中分离出来,其中菌株CT24的降胆固醇能力最强,胆固醇降低率达31.23%,对应降胆固醇的量为62.89μg/m L。经对菌株CT24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指标鉴定,初步确认该菌为消化乳杆菌。  相似文献   

15.
秸秆发酵还田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促进土壤有机碳固定和提升土壤肥力,基于野外定位试验,对比研究了江苏省黄棕壤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常规秸秆猪粪发酵还田、发酵床秸秆垫料发酵还田、秸秆炭化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的响应。结果表明,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秸秆猪粪发酵还田、发酵床垫料发酵还田和秸秆炭化还田处理土壤表层0~5.0 cm全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8.8%、11.0%和11.8%。两种秸秆发酵还田方式均增加了胡敏酸E_4/E_6值、胡富比与PQ值。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胡敏酸ΔlgK值无明显影响。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腐殖质碳和总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说明秸秆发酵还田方式,尤其是秸秆猪粪发酵还田,在增加土壤胡敏酸含量的同时提升了腐殖质品质,秸秆炭化还田可提高腐殖质腐殖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辣椒对酸鱼发酵进程的影响,利用生化分析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酸鱼发酵过程中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以及微生物的种类和丰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添加辣椒的酸鱼相比,添加辣椒会抑制发酵前期菌落总数的增加和pH值的降低,同时还可以大大减少酸鱼发酵过程中TVBN的含量;添加辣椒会显著增加发酵酸鱼的细菌多样性,且减缓酸鱼发酵前期细菌多样性的下降;在酸鱼发酵过程中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乳杆菌(Lactobacillus)和魏斯氏菌(Weissella)逐渐成为优势菌群,添加辣椒可大大增加酸鱼发酵中后期魏斯氏菌在酸鱼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安全、质优的银杏叶新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自然阴干和常规红茶加工工艺为对照,对银杏叶鲜叶进行冷冻预处理,参照红茶加工工艺制作成银杏叶茶;对样品茶分别进行主要品质因子总黄酮含量、银杏酸含量的分析,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自然阴干银杏叶银杏叶黄酮含量远大于其他加工工艺的银杏叶产品;其次是冷冻后发酵2h银杏叶红茶,以常规发酵4h的银杏叶红茶银杏黄酮含量最低。三种加工工艺银杏叶茶银杏酸含量,以自然阴干银杏叶银杏酸含量最高,其次是常规发酵银杏叶红茶(2h),冷冻后发酵银杏叶红茶(发酵2h)银杏酸含量最低。冷冻后发酵银杏叶红茶的香气和滋味优于常规发酵银杏叶红茶,而自然阴干银杏叶红茶成品香气闷,滋味有青腥味。【结论】冷冻后发酵工艺可降低银杏叶中的有毒成分银杏酸的含量,改善银杏叶茶的口感和风味;冷冻后发酵工艺与自然阴干银杏叶茶相比,银杏叶茶中的黄酮含量有所降低,但高于传统红茶工艺制作的银杏叶茶。  相似文献   

18.
苹果猕猴桃混合型果醋酿造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苹果、猕猴桃为原料,对苹果猕猴桃混合果醋的酿造工艺进行研究.获得原料配比、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原料配比为m(苹果汁)∶m(猕猴桃汁)=2∶1.酒精发酵的最佳参数为酵母菌接种量0.25%、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7 d.醋酸发酵的最佳参数为酒精体积分数6%、醋酸菌接种量7%、发酵时间10 d.按以上工艺参数所得产品每100 mL总酸含量≥5.50 g,色泽鲜亮呈浅黄色,具有苹果果香,酸味柔和.  相似文献   

19.
酸奶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乳经乳酸菌发酵而制成的产品称为酸乳制品.酸凝乳是酸乳制品之一,其生产方法是以乳酸菌发酵为主要手段而制成,北京、上海等地习惯上把酸凝乳称为酸奶. 1酸奶的种类 酸奶从组织状态上划分,可分为凝固型和液态型2种.从原料上划分,可分为全脂、脱脂、半脱脂和浓缩等几种.从辅助材料上划分,有甜酸奶及淡酸奶,有加可可、咖啡等香料型,还有加柑桔、草霉、菠萝等水果型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定果树枝、菌糠、中药渣、发酵猪粪垫料以及稻壳/木屑不同配比垫料内腐殖质及其组分含量,研究育肥猪一个生长周期内猪发酵床垫料中腐殖质及其主要组分胡敏酸、富里酸的形态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初始中药渣垫料内胡敏酸与富里酸总碳量及富里酸含量最高,初始菌糠垫料内胡敏酸含量、胡/富比及胡敏酸E4/E6比值最高.在育肥猪一个生长周期内,除中药渣垫料外,包括稻壳/木屑不同配比的其他垫料内胡敏酸与富里酸总量表现为前三个月增加而后降低,富里酸表现为前两个月增加而后下降;除菌糠垫料外,包括稻壳/木屑不同配比的其他垫料胡敏酸均表现为持续增加,所有垫料内胡敏酸E4/E6值均下降.饲养三批猪的稻壳/木屑垫料内腐殖质及其不同组分含量以及胡敏酸E4/E6值均相对较低.中药渣、菌糠、果树枝与发酵猪粪垫料同一取样时期垫料内胡敏酸与富里酸总量、胡敏酸以及富里酸含量差异显著,稻壳/木屑垫料不同配比同一取样时期垫料内胡敏酸与富里酸总量、胡敏酸以及富里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垫料间胡敏酸E4/E6差异显著,表现为发酵猪粪>果树枝>菌糠>中药渣(初始期除外),稻壳/木屑配比为60/40时胡敏酸E4/E6值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