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我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也出现了从事单一农业的劳动力数量的绝对减少.与全国相比,我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正>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我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也出现了从事单一农业的劳动力数量的绝对减少。与全国相比,我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特殊性。1、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逐年增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以及我省人口基数大的原因,我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出现了规模不断扩大,数量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宗洪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7(1):73-76
本认为困扰中国农村经济从而困扰整个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因此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和途径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刍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对推动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障碍,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本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9.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80%的人口居住农村.农村地少人多是我国的现实状况.“三个人的田五个人种”是再通俗不过的描述.农村存在着一支数量庞大的失业大军是不争的事实.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 相似文献
10.
11.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自发转移中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存在着许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树立大农业观念 ,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转移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搞好小城镇建设 ;积极组织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数过大,加上我国城市化滞后,农村中非农产业受阻,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以及现行的制度因素,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其现状,并提出了转移的途径:在农业领域和农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拓宽劳动力国外转移渠道。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即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超过需求的多余。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有效转移,逐步减少过多的农业劳动力对社会造成的压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优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效益2002年永胜县对近几年经济增长较快的金官镇杨伍和翠湖两个村委会作过一次全面调查,调查数据表明,从1998年到2002年的5年间,随着外出打工人员逐年增加,两村委会外出劳务收入也由366.34万元增加到684.55万元,净增318.21万元,增长率达86.86%;同时,带动农村可分配净收入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农业大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化的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全国现代化的重要条件,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该文将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制约因素、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方面加以论述,以期为"三农"问题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本文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概括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剩余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如何进行有效转移,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往只主张大力发展小城镇,限制农民进入大、中城市,进而以"城镇化"取代"城市化 ",致使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庆阳市农村劳动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区域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向当地工业部门转移等就地转移,以及通过培训和服务,保障农民工权益等向外转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单纯走西方向城市异地转移的路子在中国难度很大。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本地非农转移的意义,并探究了就地非农转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