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寺堡灌区土壤盐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了红寺堡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现状、类型和成因,并具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宁夏红寺堡灌区土壤盐渍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明阐述了红寺堡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现状、类型及分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宁夏红寺堡扬黄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荣  王长军  罗昀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274-274,278
通过研究红寺堡扬黄灌区土壤次生盐渍的现状,分析了当地次生盐渍化形成的原因,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能有效改良红寺堡盐碱地的农艺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红寺堡灌区干旱缺水、生态条件脆弱、灌溉水能耗高、成本大及分配给开发区的水量逐年压减、水资源紧缺、大水漫灌、农民水费支出的增加、土壤盐渍化等现状,提出了红寺堡开发区节水灌溉新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红寺堡灌区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特点,提出了红寺堡灌区玉米快速丰产节水配套技术,并对其在该灌区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宁夏三个不同类型盐渍化土壤改良利用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改良利用对宁夏三个类型盐碱地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改良处理比对照处理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75%~76.67%、6.45%~19.9%、19.15%~62.5%。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不同类型盐碱地间表现为西大滩碱化土壤惠农盐化红寺堡次生盐渍化土壤,转化酶活性则表现为红寺堡次生盐渍化西大滩碱化土壤惠农盐化土壤。三个不同类型盐渍化土壤改良利用后0~20 cm深度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的幅度依次为西大滩碱化土壤惠农盐化土壤红寺堡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总孔隙度增加显著,0~20 cm深度土壤总孔隙度增加的幅度依次为惠农盐化土壤红寺堡次生盐渍化土壤西大滩碱化土壤,增加的幅度在0.61%~27.23%。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红寺堡灌区土壤详查资料,在分析了灌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灌区土壤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灌区土壤改良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红寺堡灌区土壤沙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红寺堡灌区土壤沙化现状、成因,并提出了防治途径和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红寺堡扬水灌区水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红寺堡扬水灌区的红寺堡灌域为例,阐述了红寺堡灌域基本概况,分析了灌区水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进一步在红寺堡扬水灌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促进灌区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红寺堡灌区是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体灌区,计划开发灌溉面积60万亩,目前已开发23万多亩,移民14.2万人。开发建设红寺堡新灌区既是从根本上解决宁南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举措,又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模式之一,只有将红寺堡灌区建设成为生态良性循环、经济高效发展、移民安居乐业的新绿洲,这项举措才能体现出造福后代的积极意义,成为功德千秋的富民强区之举。  相似文献   

11.
沙旱地覆膜花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大开发中,宁夏为了加大贫困地区移民扶贫工作的力度,在自治区的中部和东部干旱半荒漠地带,开发出扬黄新灌区。扬黄新灌区光热资源丰富,但降雨小(250~350mm/年),土地沙化,土壤贫瘠。由于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农业生产水平很低,贫困移民的经济收入增长缓慢。对此,我们从2000年开始,在红寺堡开发区红寺堡镇光彩村试种花生,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根据红寺堡灌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近几年种桑养蚕的示范结果,我们认为,蚕桑是红寺堡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最适合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3.
针对红寺堡灌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分折了红寺堡灌区发展草地农业的作用及有利条件,提出了发展草地生态农业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互作效应对甘草酸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宁夏红寺堡扬黄新灌区沙地土壤上,氮、磷、钾对甘草酸含量影响大小为施氮(正效应)大于施磷(负效应)和施钾(正效应);因子互作效应对甘草酸含量影响大小顺序为:氮磷互作效应(正效应)>磷钾互作效应(负效应)>氮钾互作效应(正效应),其中氮钾的交互效应相对较小;宁夏红寺堡扬黄新灌区沙地土壤人工栽培甘草酸含量≥2.0%以上的农艺措施为施纯N 129.3~151.7 kg/hm2,施纯P2O556.7~83.9 kg/hm2,施纯K2O 95.0~111.8 kg/hm2。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分析了宁夏红寺堡灌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灌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及移民致富途径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开发利用红寺堡灌区要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瞄准市场需求,突破单纯种粮的思想格局,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发展节水灌溉,良化生态系统,着重土壤培肥,加大科技投入,建设高产、低耗、优质、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发生重大转变的新形势下,结合当地实际,借鉴红寺堡灌区开发经验,提出了固海扩灌区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具体思路以及规划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8.
红寺堡灌区新圈一、二支干渠的开发,由于强调计划性、统一性,出现了土地沙化、砾石化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何能吸取教训,搞好土地综合开发,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宁夏红寺堡灌区土壤沙化治理的措施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寺堡灌区位于宁夏中部干旱荒漠地区,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土地沙化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建设和移民的安居.针对红寺堡灌区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土地沙化问题,经过实践探索,因地制宜,利用当地丰富的黏土资源,首创铺盖黏土法等多种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实用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红寺堡灌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灌区开发的总体思路,开发芨其相应的技术体系。认为灌区开发的应高起点,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开发模式构想;农牧结合农林牧相互协调发展;走农业产业化路子,促进支柱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