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一講我們討論了消化器官的結构。机体需要不断地摄取食物。食物經过消化管时,受到物理的(消化管的运动)化学的(消化液的酶)和生物学的(細菌和原生动物)作用,由复杂的分解成簡单的,由不能为机体吸收利用的变成为能吸收利用的物质,經消化管壁吸收,这一过程称为消化。  相似文献   

2.
张守全 《养猪》2007,(1):15-16
第三节 采精公猪的饲养管理 公猪饲养管理的目的在于维持良好的体况,保持旺盛的性欲及良好的精液品质。人工授精用公猪由于配种效能的大大提高,更需要给予特别的护理,饲粮配合参考饲养标准,在其基础上应适当提高维生素A、D、E,微量元素Zn、Se,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等的含量,在营养方面尤其要注意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数量和质量,因其是精液品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守全 《养猪》2007,(2):9-11
采精一般在采精栏进行,并通过双层玻璃窗口与精液处理室联系,采精之前应进行如下准备。  相似文献   

4.
第十二节发情母猪输精 一、输精员 输精员对猪场繁殖力影响最大,且不同输精员之间输精效果差异很大,因此,输精员一定要树立责任心、提高技术水平.要求每位输精员对其所输母猪负责,半年或一年统计母猪的分娩率和产仔数,按其成绩进行奖罚,应及时发现"F"类输精员(图1).  相似文献   

5.
第四讲猪人工授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全 《养猪》2007,(3):17-20
第八节精液的稀释一、精液稀释的目的猪的精液如果不经过稀释,在体外最多保存半小时,活力很快下降,而且很快失去受精能力。这是因为精清促进精子运动,缩短精子体外保存时间(见图1)。精液的稀释就是用稀释液降低精子的密度,为精子提供营养、缓冲物质,并维持适当的渗透压和pH,以利于精液的保存。因此要求原精液应尽快稀释。  相似文献   

6.
张守全 《养猪》2006,(6):9-11
第一节发展概况及其意义 一、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历程 早在1780年意大利的科学家司拜伦瑾尼(Spallanzani)首次以狗为实验动物开展人工授精试验获得成功。随后进行一系列的类似试验。直到1899年.俄围科学家伊凡诺夫将人工授精作为一项畜牧技术在马和牛上较大规模地被应用。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研究主要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有l亿头以上的母猪实现了人工授精,受胎率一般在78%~90%。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尤其是美国)工厂化、集约化养猪业兴起时.人工授精普及率曾一度下降。直到80年代后期,由于人工授精技术的革新,精液保存技术的进步,人工授精用品的工业化生产,精液品质评定的先进仪器的发明和使用。使发情鉴定和传染病预防有了可靠的手段.人工授精才以惊人的速度普及。目前使用猪人工授精技术较广的欧美围家。普及率已超过80%。  相似文献   

7.
段文刚 《畜牧市场》2006,(12):55-55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有时也导致公、母猪不育,所以本病又有猪繁殖障碍病之称。  相似文献   

8.
9.
第一节发展概况及其意义一、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历程早在1780年意大利的科学家司拜伦瑾尼(Spallanzani)首次以狗为实验动物开展人工授精试验获得成功,随后进行一系列的类似试验。直到1899年,俄国科学家伊凡诺夫将人工授精作为一项畜牧技术在马和牛上较大规模地被应用。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研究主要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有1亿头以上的母猪实现了人工授精,受胎率一般在78%~90%。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尤其是美国)工厂化、集约化养猪业兴起时,人工授精普及率曾一度下降。直到80年代后期,由于人工授精技术的革新,精液…  相似文献   

10.
钻蛀性害虫,俗称钻心虫、蛀心虫、我省茶树上的钻蛀性害虫有茶梢蛾、茶枝镰蛾、堆砂蛀蛾、茶天牛、红颈兰翅天牛、茶吉丁虫、褐天牛和红翅天牛等。其中以前六种发生量较多,危害较重,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六种虫。  相似文献   

11.
(一)选育工作的发展历史人类随着生活的需要,很早就开展了关于猪的选育工作。根据我国历史上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了“相畜术”的发明。《史记·日者列传》记载:“留长孺以相彘立名,”这是知名的猪种选育学家。  相似文献   

12.
13.
桑树由于每年剪伐和多次采叶养蚕,从土壤中摄取大量养分。为了补充土壤中的养分,增强树势、获得高产优质的桑叶,对桑园进行合理施肥极为重要。一、桑树的必要营养元素桑树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钼和硼等15种,前3种元素主要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分得来,而后12种元素则从土壤中吸取;一般  相似文献   

14.
加强猪的饲养管理是高速度发展养猪业的重要关键之一。随着人民公社集体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猪群集中,饲养管理工作就更显得重要。现在谈谈把猪养好和管好的知识和方法:一、种公猪的培育在正确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种公猪应该有结实的体格、健壮的体质、上等营养的体况,并且行动灵活,精神充沛活泼,性欲高,精液品质好,配种后能够使母猪多生发育均匀而体质健康的仔猪。根据群众经验,一头成年公猪一年可配一百多头母  相似文献   

15.
<正>一、消化特点与饲养依据(一)海狸鼠的消化器官与消化特点海狸鼠是半水栖草食动物,大部分时间在水中活动,地上行动笨拙,水中则自如,其消化器官的结构及其生理特点,都是与草食性相适应的.门齿十分发达,其外层覆盖着坚硬的珐琅质,由于齿髓终生产生,促使门齿不断生长,因此被磨损的齿端能够得到补尝.发达的门齿适于啃咬植物的根、茎、叶.臼齿适于咀嚼食物并将其磨成细末.  相似文献   

16.
<正> (一)狐的消化特点 狐是肉食动物,其消化器官的结构及其生理特点,都是与肉食性相适应的。狐的牙齿非常尖锐,犬齿发达,口腔不适于咀嚼食物,消化道的相对长度比草食动物短得多。如麝鼠的肠道长度为其体长的8~10倍,海狸鼠为7~8倍,家兔为15倍左右,而银黑狐  相似文献   

17.
基于以往的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人们对传染性蚕病已有不少认识,并提出了彻底消毒、隔离病蚕、消灭桑虫及加强饲养管理等主要预防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手段的提高,这种认识将进一步加深,新的防治措施会不断问世。本讲重点从病毒病谈谈防治的趋势。 1.关于诊断手段在传染性蚕病中,病毒性软化病和中肠型脓病是为害最为严重的两种蚕病,而且它们都有较长的潜伏期,往往病症出现蔓延已  相似文献   

18.
第四讲蚕种保护蚕种制好后,从外表形态上看,似乎没有多大变化,但内部生理上,在不同的阶段差异极大。如同属休眠期胚子,在夏秋期的高温阶段并不发育,但到冬期接触低温后,再遇高温就要开始发育了,这表明起了臂的变化。蚕卵是一个活的有  相似文献   

19.
食虫目 INSECTIVORA 这是有胎盘兽类中最原始和最古老的一支,在上白垩纪地层中就有所发现。通常认为大多数较高级的目(食肉目、翼手目、啮齿目)都是由早期的食虫目分化出来的。现存的种类包括各种猬、鼠猬、鼩鼱、鼹和树鼩等小型兽。毛被通常柔软细密,吻鼻延伸成灵活的吻突,五趾型附肢,多蹠行性。大脑半球无沟回,向后不能掩盖小脑。  相似文献   

20.
一、鱼病发生的原因鱼类患病是机体和外界双方因素作用的结果,前者是致病的内因,后者是外因。 1、内因鱼类本身体质好,抗病力也就强,也不容易生病。不同种鱼类对某种病原体的敏感性不同。例如:草鱼极易患肠炎病,而同一池塘的鲢鳙鱼却不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