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松的中短篇小说充满对后知青的关注、传奇性的叙事和个人体验的记忆,但他不是对集体记忆和公共话语的浪漫青春回忆,而是褪去了红色——抛却了国家民族意识形态进行的最艰难的人性描写。他的作品往往借对教师的批判剖析儿童痛苦的成长经历,通过对动物的莫名死亡来审视那个特殊历史中生命的脆弱、人类邪恶的力量和人性的堕落,文字中炫目的血痕更触目惊心,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随艺术团下乡的活动,令我难忘这段精彩的旅程。短短几日的相处,我便融入这个集体,演出的点滴在我心中留下清晰的记忆。我把这段日子用随笔记录着,要永久的回忆。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19,(1)
<正>曾有一种流行了很久的观点认为,在7岁前,孩子们根本无法形成稳定的记忆,所以遗忘是必然的。但1980年后的一系列实验表明,早在3岁前,儿童就已经开始记事了。在6个月大时,婴儿的记忆可以至少持续一天;到两岁时可以记得一年前的事情。2005年,研究者们又发现,四岁半的孩子可以详细回忆18个月前的一次迪尼斯之旅;5岁半的时候,能记住80%的三岁的记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尼莫酮治疗脑白质疏松症(LA)合并脑梗死记忆障碍的疗效.方法 32例LA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6),两组均给予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酮,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除联想记忆外,指向记忆、图像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人像特点联想回忆及MQ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组各项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仅图像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和人像特点联想回忆较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酮对治疗LA合并脑梗死的记忆障碍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成万牍 《百姓》2006,(10):48-51
像珍珠港事件一样,9·11已作为里程碑式的事件永远载入了美国和世界史册。时间会冲淡伤痛的记忆,但深藏在美国人心头的悲情却挥之不去。在5年后的今天,9·11情结仍根植于美国人的集体记忆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行为的方式。9·11也更直接地影响着布什政府的外交和反恐战略。  相似文献   

6.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将记忆放回到上世纪70年代,那是我刚刚上学的年龄,也是我对人事物事开始记忆的时候。对5岁前的回忆只是一些零星琐碎的场景和经历,那就是人们的生活处于布衣蔬食、食不果腹的状态。尽管是大集体时代,大家的生活都贫苦,但也只听说有人病死而没听过谁饿死的现象。自记事起,我的家庭环境与生活和很多人家一样,赖以生存的粮食没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猪流感”对养猪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正确认识"猪流感"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该科病毒呈球形,直径80~120 nm。表面有突起,有时呈丝状,长可达数微米。甲型流感病毒1901年被发现,人感甲型流感病毒1933年才被分离出来,它常以流行形式出现,广泛分布于各种动物中,能造成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1940年被发现,从海豹中分离出来,能引起流感局部暴发。丙型流感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最初是从猪群中分离出来,主要以散病例出现。  相似文献   

8.
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对于老屋的记忆还要追溯到童年时期,童年里总有些丝丝缕缕的牵绊深深地植根于老屋,她的每一棵林立的果树,每一缕飘荡的炊烟,每一声亲切的呼唤,每一个拐角的弯度,每一株野花的姿态......都是我梦乡里挥之不去的记忆。家乡的老屋就坐落在村子的西头,砖墙瓦盖,周围是用树桩子圈起的篱笆小院,远远望去,露出半截的房檐躲躲闪闪像和你捉迷藏的孩童,掩映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槐树与杨柳之中。偶尔传出的鸡鸣狗叫,还有那房顶上飘出的袅袅炊烟昭示着老屋的生命活力。老屋的院子里有一片菜地,一场春雨过后,母亲就开始撒下那些时  相似文献   

9.
这条路     
<正>晚饭后,我在路上散步。"阿嚏"……我突然间意识到手里的面巾纸无法扔出,因为路面干净平坦,没有一丝纸屑,我不忍心破坏它。这条路,给我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从我记事起,这条路是沙土路,我和小伙伴们在这条路上跑跑跳跳,说说笑笑,上学放学。每逢下雨天,这条路的坑洼地儿积满了雨水,我们边走边看,一旦有车经过时,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安全"地带。若谁跑得慢些,被溅一身泥花花,引起一片笑哈哈……这条路记载着我童年时代的回忆。  相似文献   

10.
<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对于老屋的记忆,还要追溯到童年时期。童年总有些丝丝缕缕的牵绊,深深的植根于老屋。她的每一棵林立的果树,每一缕飘荡的炊烟,每一声亲切的呼唤,每一个拐角的弯度,每一株野花的姿态......都是我梦乡里挥之不去的记忆。家乡的老屋就坐落在村子的西头,砖墙瓦盖,周围是用树桩圈起的篱笆小院。远远望去,露出半截的房檐,躲躲闪闪,像和你捉迷藏的孩童,掩映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槐树、杨柳之中。偶尔传出  相似文献   

11.
正"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胳膊腿儿收一收。"记忆中的绿皮火车一到山东境内,还会增加"扒鸡猪蹄鸡爪子",德州去过很多趟,扒鸡驴肉小枣没少吃,古贝春禹王亭没少喝,留下不少美好的回忆,亦不乏苦涩的记忆。那边有个县级市的朋友告诉我,他们那里的三夏生产,收割机都装上了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这样的收割机可以自动前进,自动避障,我理解为精准收割。今年播种用的是  相似文献   

12.
沙枣树     
正记得1991年上小学的时候,村子里长有很多的沙枣树,我家门前便长着一片沙枣树林,承载着我童年的诸多记忆。听爷爷讲,生产队的时候,这儿是一片盐碱滩。他们那一代人集体劳动时挖沟开渠、修田平地、春种秋收,挣工分、换口粮,逮个空儿就在房前屋后移栽一些沙枣树苗。后来,爸爸他们兄弟几人也利用空余时间继续着移栽树苗的事情。慢慢地这些沙枣树便长大连成了片,再后来成了我们儿时嬉戏的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村落都有着自身最为独特的记忆以及条件。而因此村落之中的集体记忆也就成为了农村人之间人们可以体验其自我所生存的环境是否是能按照时间的发展而发展,是否能够发展的时间线来走。不过,农村与乡镇向着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不合理的政府规划在一定的打击了传统的村落集体记忆,也因为某些因素而破坏我国最传统村落的地区的"恬静",也就搞得传统的乡村记忆不在是人们熟知的乡村,因此在对集体记忆的呼唤与唤醒传统的空间的型态传承以及保护是极其的重要的。在该文章当中把乡村的集体记忆作为记忆点,将对井冈山的最传统村落作为例子,来进行物质的挖掘以及非物质的文化之间的关系,还有跟传统的村落形态之间的关系。在对其最为普遍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探究,来得出最适合传统村落的保护以及发展的策略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刘村镇人文历史展览馆兴建于2017年,10月对外开放,开馆以来接待游客近7000人次,成为刘村镇一个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与教育师范基地。刘村镇人文历史展览馆的建设不仅是构建村落集体记忆,增强归属感、凝聚力和自豪感的重要方式,它的建立对集体记忆的保存、强化与传承族群的文化认同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它的建立对村落文化传承、村落集体记忆建构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又见希望     
眼看又过年了,心情依旧如往年般澎湃。今冬的雪,一场接一场,满眼银白的世界,记忆中这才是过年的味道。前些年暖冬时,枯草在北风中摇曳,就是山上也几无残雪,那年过得透着股"囧"。60年代以前生人,对年的留恋是深刻的——新衣服、包饺子、放鞭炮、串亲戚、压岁钱,等等,以至于整个童年的回忆都会笼罩在这些孩提时的希望之中。对农民而言,过年就是过"希望"。先是盘点即将  相似文献   

16.
"我们就像狼群站在高高的山脊上,俯视着一群麋鹿。"这是泰国金融袭击事件里,一位小股东得意洋洋的话,也是我在《货币战争》经历了众多离奇内幕之后,记忆最深刻的一句。  相似文献   

17.
农村“一事一议”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事一议",是指在农村税费改革这项系统工程中,取消了乡统筹和改革村提留后,原由乡统筹和村提留中开支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修建、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的土地治理项目和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集体生产生活等其他公益事业项目"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采取"一事一议"的筹集办法。农村税费改革后,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成为村民参与村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桥涵、村集体植树造林、环境整治等集体生产和公益  相似文献   

18.
正海牛小档案种属:海牛科。分布:分布于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巴哈马、伯利兹、博内尔岛、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等。习性特征:海牛的食量很大,每天能吃水草相当体重的5%~10%。肠子长达30米,是典型的草食动物。它吃草像卷地毯一般,一片一片地吃过去,誉有"水中除草机"之称。海牛的脑子小,成年海牛的脑大小像一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五一村废弃多年的工厂,近日重新传出机器轰鸣,一间不足百平方米的工作间里,"80后"老板李响正带着几位工人忙碌着。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村里的"第一书记"。1986年出生的李响大学毕业后,进入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工作。2012年7月,扬州市委决定,选派优秀干部到全市208个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担任"第一书记"。李响入选,被分配到了江都区宜陵镇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80后来说,1998年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那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而对于我来说,第一次被动登上演讲台的经历,则为彼时的记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坐在教室里温书,班上闹哄哄的,大家都在讨论昨天老师布置的演讲比赛任务。老师问,谁自告奋勇参加比赛?喧闹的班级瞬间安静下来,连掉根针都能听得见。"李伟!"陈老师竟然直接点我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