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油茶品种XL67、XL1、CK为试材,对其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年变化规律及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叶绿素总量年变化趋势为:XL67XL1CK,3个品种叶绿素a/b的总体变化趋势为:XL67CKXL1。3个品种可溶蛋白含量年均值变化趋势为:CKXL1XL67。净光合速率与chla、chlb及chlt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0.888、0.963;与可溶蛋白含量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2.
不同肥料对油茶林土壤及叶片磷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油茶种植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以‘赣无’油茶无性系为材料,分别施用油茶专用肥(ZYF)、生物有机肥(YJF)、复合肥(FHF)和不施肥(CK),研究不同类型肥料对油茶林土壤中全磷、有效磷、土壤微生物量磷以及叶片全磷含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ZYF、FHF和YJF处理油茶林土壤中与CK相比,全磷年平均量依次增加46.36%、20.11%、11.29%。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磷含量季节变化虽不完全一致,但均在秋季含量最高,夏季含量最低。ZYF、FHF和YJF处理油茶林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与CK相比年平均量依次增加321.55%、162.29%、133.45%。随着季节变化,CK、YJF和FHF处理中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为从春季到冬季呈递增趋势,ZYF处理中按照土壤有效磷含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ZYF、YJF和FHF与CK相比土壤微生物量磷年平均量分别增加197.73%、163.78%和135.60%。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季节变化明显,按其含量由高到低排列均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ZYF、YJF和FHF与CK相比油茶叶片全磷年平均量依次增加27.24%、26.66%、18.89%。不同处理油茶叶片全磷含量季节动态变化较为复杂。由相关分析结果得出,不同肥料处理油茶林土壤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以及油茶叶片全磷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油茶苗叶片解剖结构与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油茶苗生长发育的氮素形态。以‘长林4号’油茶2年生扦插苗为研究材料,设置全铵(以T1表示)、铵硝混合(以T2表示)、全硝(以T3表示)3个处理组和对照组(以CK表示),测定油茶苗生长、叶片解剖结构、叶绿素和光合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油茶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呈现T2>T1>T3>CK,且T1、T2、T3与CK差异性显著。T2处理油茶苗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栅海比、上下表皮厚度等叶片解剖特性值均为最大。T1、T2、T3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与CK相比分别显著增加了6.69%、10.41%、3.71%。与CK相比,T1、T2、T3处理的油茶苗的苗高、地径、叶片数增量、叶面积以及总干重显著提高,且T2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重、总干重、根冠比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发现,净光合速率与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叶片厚度呈现出极显著相关性(P<0.01),叶绿素总量与油茶苗生长量、净光合速率、叶片厚度、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均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因此叶片结构的变化影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进...  相似文献   

4.
2个油茶品种及6个近缘种的光合特性日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油茶近缘种高光效种质资源,从而为培育油茶新品种提供优质材料,以2个普通油茶品种(‘湘林1’与‘湘林97’)和6个近缘种(博白大果油茶、越南油茶、浙江红山茶、溆浦大红山茶、攸县油茶、滇山茶)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观测结果表明:滇山茶、攸县油茶、越南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湘林1’与‘湘林97’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亦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而其胞间CO2浓度却呈“V”型曲线的变化趋势;浙江红山茶和溆浦大红山茶的净光合速率均呈“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其气孔导度呈“平稳”型曲线的变化趋势,胞间CO2浓度呈“W”型曲线的变化趋势,蒸腾速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说明其均存在光合“午休现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气孔导度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5个光合参数中提取了特征根>1的主成分2个,其累计贡献率为83.545%;主成分1(F1)中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累计正向贡献率最多,主成分(F2)中蒸腾速率的累计正向贡献率最多;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可知,2个普通油茶品种及6个近缘种的光合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油茶‘湘林1’>滇山茶>油茶‘湘林97’>攸县油茶>博白大果油茶>越南油茶>溆浦大红山茶>浙江红山茶。  相似文献   

5.
油茶主栽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高光效的油茶主栽品种,从而为油茶品种评价和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15个油茶主栽品种的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_2响应曲线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1)油茶品种间日变化净光合速率均值、光响应净光合速率均值、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光呼吸速率、羧化效率、CO_2补偿点存在差异;(2)相关性分析表明最大净光合速率与表观量子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暗呼吸效率与表观量子效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光补偿点呈极显著正相关。光呼吸速率与羧化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羧化效率与CO_2补偿点呈显著负相关。所以,在15个油茶主栽品种中,‘华鑫’‘华金’‘赣兴48号’‘湘林210号’‘长林4号’5个品种光合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对江西省40株油茶无性系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其与种实性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油茶无性系油酸含量在75.83%~85.91%间,平均为81.90%,亚油酸含量在5.43%~12.56%间,平均为7.40%;棕榈酸含量在5.27%~10.39%间,平均为7.94%;硬脂酸含量在0.42%~3.14%间,平均为1.66%。各无性系脂肪酸组成变异存在较大差异,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硬脂酸(40.34%)、亚油酸(18.45%)、棕榈酸(16.43%)、油酸(2.49%);油茶无性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6.50%~91.75%间,平均为89.30%,变异系数为1.48%;饱和脂肪酸含量在7.30%~12.45%之间,平均为9.61%,变异系数为13.35%;(2)相关性结果表明,油酸与亚油酸、棕榈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果重、果高、单果籽数呈显著正相关,亚油酸与单果重、果高呈显著负相关,这些为油茶良种选育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光合及叶片解剖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进一步筛选高光效、优良的油茶无性系提供参考依据,选择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湘林’系列XL210、XL82、XL190、XL81、XL14)9年生植株,于2013年7月观测了其光合参数及叶片解剖特征。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曲线,XL14呈"单峰型",其他无性系均为"双峰型",不同无性系峰值出现的时间及峰值大小不完全相同,各无性系的Pn日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XL14XL81XL82XL210XL190,各无性系的单位面积产油量均值都随Pn值的增大而增大,Pn与叶绿素a、叶绿素(a+b)和叶绿素a/b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个无性系的叶片解剖特征值之间差异明显,栅栏组织/叶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比值与Pn及单位面积产油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给西北山旱地核桃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6年生核桃品种‘鲁光’为试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不同肥料(核桃专用肥ZY_1、核桃专用肥ZY_2、复合肥FH、不施肥CK)处理对山旱地核桃叶片叶绿素含量、矿质营养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并探讨核桃叶片矿质营养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n)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下核桃叶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4个肥料处理按照光合性能由强到弱排列依次为ZY_1、ZY_2、FH、CK。CO_2饱和浓度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比饱和光强下的高,说明核桃叶片强光下(接近或超过光饱和点)光合速率的增加主要是受CO_2供应的限制。叶片矿质营养中大量及中量元素含量均为ZY_1处理最高,CK最低;微量元素中除Fe元素含量ZY_2处理高于ZY_1处理外,Mn、Cu、Zn含量均为ZY_1处理最高,其次为ZY_2处理,CK最低。4个肥料处理按照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均为ZY_1、ZY_2、FH、CK。核桃叶片的各矿质营养含量、叶绿素含量和Pn之间大多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N含量与Pn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Mg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叶绿素b含量与Pn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相关系数为0.757。综合来看,核桃专用肥优于复合肥,能显著提高山旱地核桃叶片叶绿素含量、矿质营养含量,有效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且ZY_1肥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不同油茶物种及品种果实中甘油三酯的组成。[方法]采用HPLC-MS、主成分分析方法对6个不同油茶物种和9个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中甘油三酯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24种甘油三酯,主要为OOO(三油酸甘油三酯)、OOL(1,2-二油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OP(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三酯)等不饱和甘油三酯,其中,不同油茶物种果实OOO、OOL含量较高的均为浙江红花油茶(21.18%、17.70%),OOP含量较高的为普通油茶(14.62%);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OOO含量较高的为长林166号(45.83%),OOL含量较高的为长林18号(21.05%),OOP含量较高的为长林53号(16.90%),含量均超过10.00%。不同油茶物种和品种果实甘油三酯的综合排名与其含油率排名均存在差异。[结论]结合含油率与甘油三酯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出,不同油茶物种果实中,浙江红花油茶表现较优,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中,长林21号表现较优。研究结果为油茶籽油指纹图谱构建、品质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开展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影响的综合评价,以期为油茶苗木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湘林27号’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氮素水平为8 mmol·L-1,氮素形态为(NO3-∶NH4+=0∶0,10∶0,7∶3,5∶5,3∶7,0∶10),测定苗木的营养生长指标、光合特性、光合生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分析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油茶苗木生产力相关的16个指标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苗高增量与地径增量、生物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根系形态特征(根系投影面积、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叶片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生物量与苗高增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径增量、根系形态特征(根系投影面积、根系体积、根系直径)、叶片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全氮含量与(根系投影面积、根系表面积)、地径增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苗高增量、生物量、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