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年6月中旬至7月,都会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早稻的正常开花灌浆,农谚"高温逼熟"指的就是这种情况。早稻灌浆的适宜温度是25~28℃,高于32℃就会受到影响,35℃以上的高温就有明显的影响。在生产上观察发现,在早稻盛花期连续3天以上日最高气温高于35℃,敏感期35℃以上的高温持续1小时,就会引起颖花的高度不育,其中已开放的花受害最大。危害主要发生在白  相似文献   

2.
水稻在开花及灌浆期,最适宜的日平均气温为25~28℃,日最高气温34℃。当持续数小时的高温极易导致水稻开花期颖花败育,造成空壳率大幅增加。灌浆期的高温也对产量形成不利,35℃以上的高温加快籽粒灌浆,引起秕粒和早衰,缩短灌浆期,对水稻的千粒重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水稻最终的经济产量。因此,开展水稻的高温热害分析迫在眉睫,也是做好水稻气象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夏季高温天气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及产量带来威胁,科学试验表明,棉花在现蕾期如果遇到日平均30℃以上的气温,会使花粉干缩,失去授粉能力,并抑制生长,引起蕾铃大量脱落,降低伏桃的坐桃率;水稻尤其是杂交水稻,如果在开花灌浆期遇到35℃以上的高温天气,会出现“高温不实”和“高温逼熟”现象,导致空壳及秕粒,降低产量;玉米在温度高于32~35℃、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南方早稻陆续进入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期,正是防灾减灾关键时期。据中国气象局预计,6月19日起,江南、华南地区将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晴热天气,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将在35~39℃之间,局部可达40~41℃;高温天气将持续10天以上。持续高温天气,可能使处于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期的早稻遭受高温热害。对此,农业部高度重视,紧急部署高温热害防范工作,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南方早稻陆续进入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期,正是防灾减灾关键时期。据中国气象局预计,6月19日起,江南、华南地区将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晴热天气,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将在35-39℃之间,局部可达40~41℃;高温天气将持续10d以上。持续高温天气,可能使处于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期的早稻遭受高温热害。对此,农业部高度重视,紧急部署高温热害防范工作,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及早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南方早稻陆续进入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期。据气象局预报,6月19日起江南、华南地区将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晴热天气,日最高气温达35℃-39℃,并持续10天以上。持续高温不利于早稻授粉和灌浆,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针对当前早稻长势和气象条件,农业部提出加强后期田间管理、避免和减轻高温热害的指导意见。以水调温,加强水分管理。在抽穗扬花期,出现持续35℃以上的高温天气,要及时灌深水,使田间保持水层4-5厘米,有效降低穗层温度,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日灌夜排的方式,调节群体小气候,提高结实率。在灌浆结  相似文献   

7.
<正>1.以水调温,降低冠层温度。当早稻灌浆结实期出现持续35℃以上高温天气时,田间可灌深水,保持5~6厘米水层,增加田间湿度,改善稻田"小气候";也可日灌夜排,加快水稻叶片蒸腾,降低冠层温度。切忌后期断水过早,防止出现高温逼熟。2.追施粒肥,促进恢复生长。高温天气过后,对于受害较轻田块,要加强  相似文献   

8.
正湖南省一般每年从7月下旬开始进入高温天气,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将达35~39℃,局部可达40℃,高温天气将持续20天以上。此期间,湖南中稻正处于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期,一季晚稻处于分蘖及幼穗分化期,双季晚稻正处于返青分蘖期。针对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提出如下水稻高温天气热害防控培管技术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据近期调度分析,我国主要玉米制种区甘肃、新疆因持续高温造成种子减产,但由于制种面积增加、库存量大,明年玉米种子供应总量能够满足需求。甘肃和新疆玉米制种减产1~4成。7月中下旬至8月初,新疆超过40℃的高温天气持续10天以上,中晚熟、晚熟及推迟播期玉米制种正值授粉期,造成结实率下降,种子减产约1.8亿公斤,平均减幅约近40%;甘肃35℃~38℃高温天气持续一周,种子减产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气象因素对信阳水稻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气象角度分析,2003年信阳市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有:苗期、分蘖期、抽穗开花期、灌浆乳熟期遭受连阴雨天气及低温冷害影响;抽穗开花期遭受高温热害、中后期遭农业气象灾害衍生的病虫害的共同影响,致使水稻生育期延长、有效分蘖减少、穗粒数减少、空秕率增加、灌浆速度减慢、千粒重及品质下降。全市水稻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水稻在孕穗开花期最适温度为22℃~33℃,在这期间,如遇连续几天气温超过35℃或日最高温度37℃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易造成水稻花器、花粉发育不全,活力下降,散粉不畅,受精不良,造成小花败育和不育,空壳秕粒增加,产量下降,甚至绝收。在  相似文献   

12.
高温天气随气候变暖趋势逐渐频发,研究高温天气背景下的稻田蒸散对分析区域水分平衡和季节性高温干旱防治有重大意义。2016年8月11—26日形成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日最高温度≥35℃),期间稻田蒸散相较2014年、2015年同期的波动趋势与热力因子变化明显不同,并且随着持续高温的累积,稻田日蒸散变化由最初明显的"双峰"曲线变为典型的"单峰"曲线。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研究气象因子与稻田蒸散的关系,结果显示:净辐射、相对湿度对稻田蒸散的作用不受持续高温胁迫影响;当水稻田受到夏季持续高温胁迫影响时,稻田蒸散受热力因子影响减小,受降水、风速因子影响增加;当水稻田未受到夏季持续高温胁迫影响时,稻田蒸散主要受到净辐射、热力因子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每年夏季都会出现高温天气,特别是持续出现35~38℃的高温天气,导致众多养殖户由于预防措施跟不上,鸡群发生中暑,死亡量大,特别是肉鸡养殖  相似文献   

14.
花后高温对晋南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晋南冬麦区小麦灌浆后期高温干旱胁迫对小麦灌浆速率的影响,试验采用花后高温与不同土壤水分环境的互作设置,在4种不同的大气温度和土壤水分环境下对131份历年亲本种质材料的灌浆速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2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灌浆后期高温胁迫都会暂时加速小麦的灌浆速率,随后灌浆速率又明显下降,缩短了小麦灌浆期,最后导致千粒质量下降;小麦千粒质量的大小与灌浆期灌浆速率最大值的大小关系不大,而与灌浆期时间长短有关,也就是说,平稳的灌浆方式对千粒质量的形成最有利;高温胁迫对旱地小麦灌浆的影响大于对水地小麦的影响,尤其灌浆后期高温胁迫与土壤干旱互作对小麦灌浆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5.
<正>据近期调度分析,虽然今年我国主要玉米制种区因持续高温造成种子减产,但由于制种面积增加、库存量大,2016年玉米种子供应总量能够满足生产需求。2015年甘肃和新疆玉米制种减产1~4成。7月中下旬至8月初,新疆超过40℃的高温天气持续10天以上,中晚熟、晚熟及推迟播期玉米制种正值授粉期,造成结实率下降,种子减产约1.8亿千克,平均减幅近40%;甘肃35~38℃高温天气持续1周,种子减产约0.65亿千克,平均减幅约10%。尽管如此,2016年我国的玉米种子供应总量也能满  相似文献   

16.
持续高温的发生规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0年以来,晋南地区年平均气温开始快速上升,平均每年上升约0.1℃。进入90年代后,持续高温灾害天气的频繁出现,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气象分析和跟踪研究证明,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灾害天气持续8d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的花粉开始败育,导致结实不良,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对水稻主要自然灾害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提出预防及补救措施。1发生原因长江沿岸季节分明、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多雨年份降水量多,使田间水层深厚,导致水稻植株缺氧,生长受阻甚至死亡。7~8月多为高温伏旱天气,常有35℃以上持续高温。研究表明:抽穗扬花期如遇35℃以上高温就会产生高温热害,影响散粉和花粉管的伸长,导致不能授精,影响结实率,最终减产。2涝灾预防措施2.1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泵房改造,修建水渠,疏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灌浆初期高温胁迫对水稻籽粒活性氧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和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遍推广种植的8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在灌浆初期进行高温胁迫(38 ℃/32 ℃,昼/夜),研究各水稻品种在灌浆初期高温胁迫下的ROS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以及稻米品质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相比,灌浆初期高温胁迫导致水稻籽粒O-2·和H2O2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在不同水稻品种中,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对灌浆初期高温胁迫的响应具有差异性。高温胁迫下,产量损失较大水稻品种的O-2·和H2O2含量增幅较大,淀粉合成酶活性受高温胁迫影响也较大。灌浆初期高温胁迫导致水稻结实率、千粒质量、收获指数和产量显著下降,其中黄华占和湘两优900的产量损失较小,在灌浆初期的耐热性较强;粤王丝苗、泰优390和湘两优2号的产量损失较大,在灌浆初期的耐热性弱。灌浆初期高温胁迫导致糙米率、精米率和淀粉含量显著下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高温胁迫下,产量损失较大水稻品种的淀粉含量下降幅度较大,稻米品质受高温胁迫影响也较大。在高温胁迫下,水稻产量与ROS含量显著负相关,而与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正相关。产量、籽粒加工指标、淀粉含量和淀粉合成酶活性的抗逆系数与ROS含量的抗逆系数显著负相关,而与抗氧化酶活性的抗逆系数显著正相关。【结论】灌浆初期高温胁迫导致水稻籽粒ROS过量积累是降低淀粉合成酶活性和淀粉含量,进而导致产量和稻米外观加工品质下降的重要因素。ROS的增加量可作为灌浆初期水稻耐热性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正>七八月正是湖南省中晚稻用药高峰季节,受异常天气影响,大多数地区持续高温无雨天气。笔者在田间应用和观察,发现极端高温天气对几种农药药效影响较大。具体情况如下,供广大种植户参考。案例1 2013年7月8日,长沙市望城区丁字湾镇的中稻第2次用药,水稻处于拔节期,当日最高温度35℃,最低气温28℃,药后6天温度均为35℃以上,每667平方米施用了10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高温胁迫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以两优培九和南粳46为供试材料,于孕穗期和灌浆期设置不同强度和持续天数的高温处理,分析水稻光合速率、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对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高温的相应特征。结果表明:孕穗期和灌浆期高温处理后,两优培九和南粳46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出现了不同程度降低,且降幅与高温强度、持续时间密切相关。表现为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净光合速率降幅越大。与CK相比,孕穗期35℃/7 d处理下,两优培九和南粳46的净光合速率降幅分别为28.33%、28.74%,而灌浆期35℃/7 d处理下,以上2个水稻品种的净光合速率降幅分别为24.27%、27.45%。其中,两优培九的净光合速率降幅小于南粳46。在物质分配和经济系数方面,高温处理后,水稻穗部所占植株生物量的比重明显减小,茎与叶所占植株生物量的比重逐渐增加。水稻经济系数所胁迫温度的增加与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在产量结构方面,2个生育期高温胁迫后,水稻产量和结实率下降明显,而穗数、穗粒数与千粒重幅度下降较小。同一温度处理下,两优培九的净光合速率、经济系数及产量结构下降幅度小于南粳46,表明两优培九的耐热能力强于南粳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