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饲料脂肪水平为7%,碳水化合物水平分别为20%、27%、34% 、41%、48%(相应的蛋白质水平为48%、41%、34%、27%、20%)的5组纯化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79±0.28)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幼鱼10周.结果表明:随着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罗非鱼的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优质罗非鱼种供应相对集中,使鱼种的异地运输成为发展罗非鱼养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一些养殖户因缺乏技术使运输(特别是长途运输)的成活率较低,甚者几乎全部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丰鲤(Cyprinus carpio var.Xingguo♀×Cyprinus carpio var.mirror splittered♂)和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摄食低质(LQ)和高质(HQ)2种等能饲料(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4.25%和45.44%,前者蛋白质主要来源为豆粕,后者主要为鱼粉)时的生长和饲料利用特点。结果显示:(1)摄食高质饲料时,丰鲤的鱼体增重、蛋白质和能量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摄食低质饲料时,奥尼罗非鱼的各项生长指标不受饲料质量影响;(2)丰鲤的摄食率不受饲料质量影响,饲料转化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比在饲料质量改善后显著提高,奥尼罗非鱼的摄食率和饲料转化效率不受饲料质量影响,蛋白质效率比在饲料质量改善后显著下降;(3)饲料质量提高后,丰鲤肌体的水分含量显著提高,脂肪和能量含量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奥尼罗非鱼的水分含量显著下降,蛋白质-量显著上升,脂肪和能量含量没有显著变化。结果表明,虽然丰鲤和奥尼罗非鱼均为杂食性鱼类,但二者的饲料利用特点不同,丰鲤的生长、饲料利用效率和生化组成受饲料质量的影响更大,该种鱼对饲料质量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两个试验以考察盐度对淡水鱼生长的影响.试验一采用平均体重为230 g的奥尼罗非鱼,分别饲养在盐度为0(对照组),7.5,10,12.5的水体中,经30天养殖后,各组奥尼罗非鱼增重率分别为23.73%、23.23%、25.42%、15.71%,饲料系数分别为2.79、2.71、2.58、4.17,在盐度低于10.0时,随着盐度增加,鱼体增重率有增加趋势,盐度为12.5时,奥尼罗非鱼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在肌肉成分方面,盐度7.5组的鱼体肌肉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其余各组在肌肉水分、蛋白、脂肪和灰分含量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试验二采用平均体重为402 g的乌鳢饲养在盐度为0(对照组),5,7.5,10的水体中,经过30天养殖后,各组乌鳢增重率分别为37.70%、33.95%、31.46%、6.30%,饲料系数分别4.03、4.20、4.37、6.28,随盐度增加,鱼体增重率有下降趋势,其中盐度10组鱼体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盐度10组体肌肉蛋白和脂肪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上述结果表明:适宜盐度可以促进奥尼罗非鱼的生长(盐度≤10);而乌鳢的生长则随盐度升高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奥尼罗非鱼幼鱼的生长及血浆生化指标与不同脂肪含量饲料间的关系.饲料脂肪水平为0%、2%、4%、6%、8% 5个梯度组.结果表明,5组不同脂肪水平的饲料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成活率无显著性影响.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奥尼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肥满度和摄食量先上升后下降,而饲料系数则先下降后上升;肝脏重量、肝体比、肝脏与肌肉脂肪含量等4个指标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与奥尼罗非鱼幼鱼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增加,试验鱼血浆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等活性逐渐升高.本研究条件下饲料脂肪水平超过6%容易导致奥尼罗非鱼幼鱼形成脂肪肝,对其摄食、体形特征、生长指标、相关组织脂肪含量以及血清中酶的活性等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饲料中不同肌醇水平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reochromis aureus)生长、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罗非鱼脂肪肝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奥尼罗非鱼的养殖效益。【方法】分别以肌醇添加量为0.00%、0.01%、0.02%、0.03%和0.04%的饲料进行奥尼罗非鱼养殖试验,70 d后心脏采血,用PUZ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生化分析,同时解剖取鱼体背部肌肉和肝脏,烘干后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结果】当肌醇添加量为0.03%时,奥尼罗非鱼的增重率达到峰值[(5196.30±716.68)%],饲料系数(1.47±0.04)、肝体比[(3.31±0.03)%]、肝脏脂肪量[(39.20±6.03)%]相对较低,血清胆固醇浓度较高(3.96±0.37 mmol/L),但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相对较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胆汁酸等的活性也相对较低。【结论】饲料中肌醇的添加量要严格控制,同时要注意选好肌醇的添加时机,根据奥尼罗非鱼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生理状态及环境条件下的实际需要量进行添加。  相似文献   

7.
洪军  金柏  周天倪 《现代农业》2008,(12):47-49
2005年7-9月用网箱饲养法,在鱼粉、大豆粕、菜籽粕和次粉等组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肉碱、黄霉素、金霉素、恩拉霉素,配成6种饲料,以不添加促长剂的饲料为对照,研究了混合促长剂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平均体长6.24厘米、体重4.46克)生长的影响。66天的饲养表明,摄食添加肉毒碱(含L-肉毒碱50%)(100克/1000千克饲料)、黄霉素(8%)(50克/1000千克饲料)和金霉素(15%)(300克/1000千克饲料)混合促长剂的奥尼罗非鱼生长速度快,是优化的混合促长剂。  相似文献   

8.
不同铬化合物对奥尼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日粮中添加不同铬化合物饲养奥尼罗非鱼,结果表明:添加甘氨酸铬和烟酸铬组的鱼增重效果较好。适当添加铬化合物,有助于鱼的生长和消长,降低饲料系数,每养成1kg鱼体重,可节约成本0.23~0.86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基础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益生菌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肠道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为益生菌在罗非鱼饵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20尾奥尼罗非鱼种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种,采用网箱养殖,分别在基础饵料中添加0、0.3%、0.4%、0.5%、0.6%和0.7%复合益生菌,饲养102 d后测定各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指标和肠道蛋白酶活性,并建立曲线回归模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复合益生菌试验组罗非鱼平均增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提高的最大幅度分别为11.98%、19.43%和6.99%,饵料系数最大降幅为9.77%,肠道蛋白酶活性提高的幅度为29.54%~49.81%.回归分析复合益生菌添加水平与罗非鱼平均增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肠道蛋白酶活性、饵料系数的相关性,得知复合益生菌在罗非鱼基础饵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40%~0.66%.[结论]在基础饵料中添加适量(0.40%~0.66%)的复合益生菌可显著提高奥尼罗非鱼的生长速度和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饵料系数,进而节约饵料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0.
利用2种蛋白水平分别为27.49%(以下简称a)和20.55%(以下简称b)的饲料循环投喂初始体质量为(3.10±0.05) g的奥尼罗非鱼,研究投喂方式对其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共设置7种投喂方式:(1)连续投喂a(A组);(2)连续投喂b(B组);(3)1 d投喂a接着1 d投喂b(1A/1B组);(4)2 d投喂a接着2 d投喂b(2A/2B组);(5)2 d投喂a接着3 d投喂b(2A/3B组);(6)3 d投喂a接着2 d投喂b(3A/2B组);(7)3 d投喂a接着3 d投喂b(3A/3B组),每种方式设3个平行试验组,共进行60 d.结果发现:B组的生长表现最差;1A/1B、2A/3B、3A/2B组的特定生长率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蛋白质效率、蛋白沉积率显著高于A组(P<0.05),养殖成本显著低于A组(P<0.05);A、3A/2B、3A/3B组的脏体比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1A/1B组的成活率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A、1A/1B、2A/3B、3A/2B组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A组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除B组外,各组全鱼粗蛋白含量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循环投喂的方式对血清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与A组相比,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降低,白蛋白、球蛋白和总蛋白水平提高,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加.结果表明3A/2B组的投喂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11.
摄食水平对淡水白鲳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5种摄食水平下淡水白鲳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湿重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增长,饲料转化效率在最低摄食水平(1%)时显著最低,在中间摄食水平(3%)时显著最高,蛋白质效率比和终重变异系数受摄食水平显著影响,但在3%,4%和饱食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地膜油葵的生长规律与密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地膜覆盖下油葵G1O1的生长规律与密度效应,结果表明:①油葵株高生长符合Logistic曲线;覆膜油葵的旺盛生长期在出苗后22~42d,不覆膜油葵在出苗后28~53d;②叶面积指数在各个时期覆膜处理均高于不覆膜处理;③干物质积累也符合Logistic曲线;覆膜处理的干物质积累直线增长期为出苗后36~59d,积累量为163.830g/株;不覆膜处理的干物质积累直线增长期为出苗后41~64d,积累量为119.821g/株;④覆膜油葵的产量比不覆膜的增加23.6%;覆膜油葵的适宜密度为66150~80250株/hm^2。  相似文献   

13.
饵料密度对杂交鳢仔鱼生长、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饵料密度(每毫升0.1个、0.3个、1.0个、3.0个和10.0个)对3种规格(I:0.68 cm;II:1.50 cm;III:3.20 cm)杂交鳢仔鱼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饵料密度为每毫升0.1~1.0个的范围内,3种规格仔鱼的特定生长率随饵料密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当饵料密度为每毫升1.0个时,特定生长率达到最高值,随着饵料密度进一步增加,规格I仔鱼的特定生长率随饵料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规格ⅡI、II仔鱼的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变化。饵料密度对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各饵料密度组的成活率都很高。规格差异对饵料密度不敏感,3种规格仔鱼的最适饵料密度均为每毫升1.0个。  相似文献   

14.
秋马铃薯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2008年9~12月在宜昌市东部的江汉平原区域枝江市开展了秋马铃薯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9.0万穴的密度能够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投比而获得较高的净收益,是生产商品薯的最佳密度;每公顷15.0万穴的密度投入最多,产量和净收益也最高,但小薯比例高,用于种薯扩繁比较合适:若要同时兼顾商品薯和秋薯留种生产,每公顷12.0万穴的密度可以较好地协调总产量、商品薯率和净收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营造在不同坡位和造林密度的7a生杂种马褂木林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杂种马褂木适应性强,7a生林分保存率达98%以上;平均单株树高、胸径和立木材积分别为5.21m、5.9cm和0.010 208m3;马褂木单株生长受到坡位和造林密度的显著影响,其在较低密度、下坡生长最优;造林密度对7a生杂种马褂木林分单位蓄积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桶栽条件下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方法对云烟85和K326进行水肥互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3个施肥量或土壤含水量处理以及水肥交互作用对2个品种的自然株高、茎围、叶面积等农艺性状以及干、鲜重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K326对水分的要求比云烟85高一些。不同水肥处理对烤烟氮肥利用率有显著影响,在同一土壤水分条件下利用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在同一施肥水平下利用率随着土壤水分增加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单一土壤水分或肥料因素对烟株吸收肥料氮能力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水肥交互效应对不同烤烟品种吸收肥料氮的能力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的耐盐性较广,大多数罗非鱼既能在淡水中生长又能在海水生长.笔者通过人工配制了4个盐度的咸水(0‰、10‰、20‰、30‰),分别从成活率、绝对增重量、瞬时增重率等3个方面对莫桑比克罗非和尼罗罗非鱼的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对比发现,莫桑比克罗非鱼的生长随着试验盐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适合在海水中养殖;而尼罗罗非鱼的生长随着试验盐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更适合淡水养殖.  相似文献   

18.
土壤容重和施肥条件对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容重对玉米根系乃至植株产量有着重要影响,采用回填土法控制土壤容重,用土柱法培养玉米根系,通过在不同容重和不同土层施肥对玉米根系生长状况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容重的增加,植株和根系生物量、根系吸收表面积呈显著降低趋势。在不同土层,根系生物量变化存在差异,容重对根系吸收表面积影响无递变规律,但对于施肥处理的土层,根系吸收表面积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移栽密度与供氮水平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不同移栽密度和氮素供用水平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为水稻生产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田间试验在3种栽培密度(30 cm×30 cm、40 cm×40 cm、50 cm×50 cm)和5个施氮水平(0、150、225、300、375 kg/hm2)条件下研究了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施用氮肥或增加密度,均可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当施肥过量或密度较高时,产量降低。同一密度下,施氮量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子粒、秸秆和总吸氮量先增加后降低;氮素收获指数相反;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农学利用效率、氮素利用效率与氮素偏生产力显著降低。相同施氮量下,移栽密度变大,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氮素农学利用效率、氮素利用效率与氮素偏生产力呈增加趋势;总吸氮量先增加后降低。综合考虑产量、氮素利用及环境污染等因素,该地区水稻生产合理的栽培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分别为40 cm×40 cm和150 kg/hm2。  相似文献   

20.
杂交早稻和晚稻的需氮量与N利用率的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氮肥施用量为157.5 kg/hm2(纯N),表现为N肥利用率较高,单产水平较高。不施氮肥处理的产量下降1380~301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