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利用叶绿素荧光预测水蜜桃果实冷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检测冷藏条件下水蜜桃冷害发生进程中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Fm—Fo)、光化学效率(Fv/Fm)等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分析了叶绿素荧光参数与果肉出汁率的相关性以及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冷藏过程中,叶绿素荧光参数都呈下降趋势,冷害发生以后,Fm和Fv/Fm下降速度加快,而中途加温处理能够缓解Fm和Fv/Fm的降低。同时,Fm和Fv/Fm与果肉出汁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利用测定Fm和Fv/Fm能够初步预测冷害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
1-MCP对不同成熟度白凤桃冷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凤桃果实为材料,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对低温冷藏条件下果实成熟生理和冷害发生的影响。实验采用25μL/L1-MCP分别对底色转白期(MG)和成熟期(RR)桃果实进行处理,然后置于(0±1)℃冷库中贮藏24d。结果表明,1-MCP处理都能够延缓MG和RR果实的后熟软化进程,降低乙烯释放量,并抑制了果实快速软化阶段的PG酶活性;1-MCP处理提高了贮藏后期MG果实的硬度,降低了出汁率,加剧了冷害的发生程度,1-MCP处理对RR果实的冷害发生率没有显著影响,表明1-MCP对桃冷害的发生程度与果实成熟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4.
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桃果实成熟和絮败中的作用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测定了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桃果实软化和絮败过程中的活性, 分析了贮前加温和中途加温的酶学效应。果实软化的启动似乎与PE、PG和纤维素酶活性的上升有关。endo-PG和纤维素酶活性与果实絮败程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 = - 0. 9408 , r = - 0. 9234) 。低温胁迫引起桃果实冷害絮败的本质是细胞壁果胶质的降解过程受阻。果胶质降解过程除了受到果胶酶的直接控制之外, 还受到纤维素酶的重要影响。中途加温或贮前加温减轻冷害的原因在于避免了低温胁迫对endo2PG和纤维素酶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从而保证了果胶质降解过程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5.
桃果实絮败机理及减缓措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桃果实在8℃以下的低温环境中贮藏2周以上极易受冷害,后熟过程中表现出果肉质地发绵、汁液减少等 絮败现象。絮败的产生主要是果胶甲酯酶(P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变化不平衡导致果胶质正常降解受 阻,形成凝胶所致。综述了近年来对于桃和油桃絮败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絮败发生的机理、絮败程度检测以及在 低温贮藏中如何减缓絮败发生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影响桃果实絮败的主要因素是贮藏温度、品种、成熟 度等。絮败的评价主要用出汁率等方法,在贮藏中可以采用气调、中途加温、外源乙烯处理、延期贮藏等措施减缓絮 败发生。提出了需要近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7.
桃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及冷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树学报》2017,(9)
桃果实采后极易发生腐败变质现象,低温可延长果实的贮藏保鲜期,但长期的不适低温冷藏易使果实产生木质化、絮败、果肉褐变、果肉变红、糖酸比失调、固有芳香成分丧失或有害挥发性物质生成等品质劣变症状。不同类型桃果实甚至不同品种桃果实的采后品质劣变规律不同,低温的敏感度及冷害的发生时间点、综合表现特征亦有较大差异,其保鲜技术一直是国际上的难题。笔者对果实品质劣变发生的症状进行归纳,并从酶学、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机制阐释。建议对不同肉质类型桃采后生理特性和贮运特性进行系统性研究,制定相应的采后品质劣变调控技术,开发高效、安全的保鲜技术并应用于实践,为桃果实采后处理及保鲜贮运技术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桃果实冷害的主要表现以及冷害对细胞壁物质代谢、细胞膜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详细介绍了果实遇冷的调控措施,包括采前调控、贮前处理和适宜贮藏方式的选择等,为提高桃果实贮藏保鲜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肥城桃实生优系‘LT-1’为试材,采用主干形、Y形、四主枝开心形3种树形,研究了3种树形的冠层结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的差异,以期从光合生理角度为桃树的树形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种树形的叶面积指数(LAI)、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CDP)、直射辐射透过系数(TCRP)、叶片分布密度(LD)等指标无显著差异,主干形的平均叶倾角(MLA)和冠层消光系数(K)显著低于Y形和四主枝开心形;主干形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Y形和四主枝开心形,不同树形在不同高度的净光合速率Pn变化表现一致,均为上层(3.0 m)>中层(2.0 m)>下层(0.7 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主干形)>φPSⅡ(Y形)>φPSⅡ(四主枝开心形),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四主枝开心形)>Fv/Fm(Y形)>Fv/Fm(主干形),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主干形)>qP(Y形)>qP(四主枝开心形),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Y形)>NPQ(四主枝开心形)>NPQ(主干形)。综上,主干形优于Y形和四主枝开心形。 相似文献
10.
UV-C处理对水蜜桃果实冷害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缓解水蜜桃果实采后冷藏保鲜对果实品质的负面影响,达到更好的保鲜效果,以江苏省张家港市的凤凰水蜜桃(Prunus persic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0.5 kJ·m-2、1.0kJ·m-2、1.5 kJ·m-2)UV-C在(3±1)℃低温条件下对水蜜桃果实冷害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剂量UV-C处理均能有效减少水蜜桃果实的褐变,保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并明显延缓丙二醛(MDA)、多酚氧化酶(PPO)的上升趋势,处理之间没有明显的效果差异;但1.5 kJ/m2处理的硬度值在5~20天之间均显著大于对照(P<0.05),表现出更好的抗软化能力;另外,UV-C处理易使果实相对电导率加速升高,该趋势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外源甜菜碱(GB)处理对‘雨花2 号’水蜜桃冷害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
浓度(5、10、20 mmol · L-1)外源GB 处理可有效抑制桃果肉褐变,减轻冷害症状,其中10 mmol · L-1 GB
处理效果最明显。外源GB 处理可减少桃果实冷藏期间细胞膜渗透性增加和丙二醛的积累,抑制多酚氧化
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10 mmol · L-1 GB 处理还能够保持桃果实较高的果肉出汁率、可溶
性固形物、总酚和维生素C 含量,并且提高DPPH 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这说明外源GB 处理能减
轻桃果实冷藏期间冷害发生,保持果实营养品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探明山葡萄叶片低温伤害的生理机制,以抗寒性差异明显的‘双丰’(山葡萄种内杂交种)和‘左优红’(种间杂交种)为试材,对低温处理过程中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活性氧代谢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低温胁迫加剧,两个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hl.a/b、Fv/Fm值均呈显著下降趋势,1–qp值及MDA含量明显增加;整个胁迫过程中NPQ值较稳定的‘双丰’其叶片遭受低温伤害程度较轻,NPQ值一直下降的‘左优红’叶片伤害程度较重,‘双丰’的NPQ值始终显著高于‘左优红’。‘双丰’叶片的SOD和APX活性始终较‘左优红’高。说明低温使山葡萄叶片叶绿素分解,PSⅡ电子传递受阻,激发能增加,造成叶绿体膜脂过氧化损伤;热耗散及抗氧化酶共同作用减轻了活性氧对叶片PSⅡ的伤害程度。由此可见,热耗散NPQ值及活性氧清除酶SOD和APX活性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两个山葡萄品种叶片低温伤害程度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低温对白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耐冷性的2个大白菜材料"534"和"676",利用低温胁迫在植株不出现明显受迫症状的前提下,比较胁迫期和恢复期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使耐冷性弱的"534"Fv/Fm、qP的降幅均比耐冷性强的"676"明显。在胁迫期,"534"、"676"的qN均升高,同时"676"升幅比"534"明显,且2个品种的Yield日变化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差异不明显。经历了3 d恢复后,"676"Fv/Fm、qP的恢复幅度明显高于"534"。但在恢复期2个品种的Yield日变化对低温胁迫后恢复差异不明显。说明"534"在胁迫期受低温的影响较大,"676"在低温胁迫解除后较快得到恢复,这些参数可作为反映品种耐冷能力大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山葡萄应答霜霉病侵染过程中叶绿素荧光成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霜霉病的‘左山一’和易感病的‘双丰’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为试材,离体叶片接种霜霉病菌后观察叶绿素荧光成像及参数变化。结果显示: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可在接种霜霉病菌3 d时观察到病斑;霜霉病侵染叶片组织会显著改变叶绿素荧光参数;接种7 d时病斑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抗病品种‘左山一’Fv/Fm、ФPSⅡ、Y(NPQ)与Y(NO)的变化幅度(–73.42%、–100%、–49.64%、+ 3285.21%)均大于易感病品种‘双丰’的变化幅度(–22.98%、–28.17%、+ 5.62%、+ 26.18%),‘左山一’病斑周围组织的ФPSⅡ与rETR高于对照,而‘双丰’低于对照。由此可见,‘左山一’能够较早形成枯斑,快速改变病斑处的荧光参数,并提高病斑周围组织的ФPSⅡ与rETR值,从而增强对霜霉病的抗病性。因此,病斑周围组织的ФPSⅡ与rETR可以作为初步筛选山葡萄抗霜霉病种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低温弱光下辣椒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与品种耐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4份耐低温弱光性不同的辣椒品种,以耐低温弱光指数作为品种耐性鉴定的依据,研究了四叶一心期,昼/夜温度10 ℃/5 ℃,光照70 μmol ? m-2 ? s-1的低温弱光下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分析了其与耐低温弱光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处理后,辣椒叶片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光合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降低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在处理3和5 d显著上升,处理7 d,非耐性品种qN显著下降,耐性品种qN显著上升或无显著变化;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和快速光响应曲线初始斜率(α)呈下降趋势;半饱和光强(Ik)在非耐性品种中呈下降趋势,但在耐性品种中呈上升趋势;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强,qP不断下降,但耐性品种发生完全光抑制的光强显著大于非耐性品种。Fo、Fm、qP、qN、Fv/Fm、rETRmax、α、Ik等叶绿素荧光参数与耐低温弱光指数显著相关,其中rETRmax最稳定灵敏。qP光响应曲线和rETRmax可作为实际生产中辣椒耐低温弱光的主要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7.
采后桃果实中多胺和乙烯对低温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白凤’桃在0℃冷藏过程中每隔9d移至18℃中放置24h(中途加温)或在冷藏前在35℃下放置42h(贮前加温),都能明显减缓冷害的发生。没有加温自理的果实在连续冷 藏29d(常规冷藏),再在18℃下完熟4d后已全部絮败干化。多胺含量在冷藏的最初9d内下降,然后逐渐增加,直至冷藏结束加温肾提高腐胺、精胺和亚精胺的含量,同时刺激 胺的含量,同时刺激乙烯的产生。冷藏后的完熟期间,除中途加温的果实外,多胺含量快速 相似文献
18.
芒果低温贮藏及其冷害的研究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研究了我国主产芒果紫花芒的低温贮藏、冷害及其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2℃贮藏15天、5℃贮藏34天表现冷害症状;高于8℃未发现冷害。11℃贮藏20天后,开始启动成熟。低温明显地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和乙烯释放,从而延迟成熟。果实受冷害后果皮细胞膜透性增大,呼吸作用异常升高,果皮ACC(1-氨基环丙烷羧酸)及多胺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