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湖北省保康县国家保护树种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84-1991年对湖北省保康县木本植物资源的实地考察,记录了该县国家保护树种2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树种2种,二级10种,三级13种,并在对保护 树种资源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濒危原因。  相似文献   

2.
太原市园林绿化树种应用现状与问题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7,(6):987-992
采用典型抽样法,对太原市园林绿化树种的树种组成、应用频度、数量和树种来源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应用的园林绿化树种种类比较丰富,共有49科96属239种,太原市的主要树种为国槐、丝棉木、毛白杨、紫丁香、西府海棠、大叶黄杨、胶东卫矛等;太原市应用的乔灌比例为5.6∶4.4,乔木、灌木、绿篱树种的常绿落叶比例分别为1.1∶8.9,1.6∶8.4,3.1∶6.9,针叶阔叶比例分别为1.1∶8.9,0.4∶9.6,1.2∶8.8;太原市应用的乡土树种有117种,占总数的49.0%。从不同角度指出了目前太原市城市园林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可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树种结构调整与林农经营策略有极高的契合度,发展珍贵乡土树种种植,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为广大林农创造良好经营契机。文章介绍了树种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分析了永定县树种结构调整方向,就树种结构调整模式研究,从生态林和商品林模式构建2个方面进行探讨,并针对珍贵乡土树种选择,进行详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青海省主要的乡土常绿针叶树种松、柏科中的青海云杉等8个树种,分别从形态、生态、产地、繁殖、经济和社会效益做了主要阐述。给省内天然林区更新、荒山荒地、城镇和厂矿绿化等,提供了树种营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独山子地区园林树种选择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玉霞  董艳玲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7):18+44-18,44
对独山子地区绿化树种应用状况进行了调研,结合独山子地区地理情况以及不同树种的特性,选出适宜该区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名单,为政府部门、园林规划和苗木生产单位更好地应用园林树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缙云县野生重点保护和优良乡土树种资源现状,促进缙云县生态林业的有效管理和建设,对缙云县野生树种进行野外调查,筛选出缙云县天然生长的重点保护和优良乡土树种资源,并对其生物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黄雪春 《吉林农业》2011,(4):263-263
主要分析了韶钢园林绿化树种运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韶钢未来园林绿化树种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和分析。认为大力发展乡土树种,加强选种、育种工作,积极开展新优植物引种驯化是当前韶钢园林绿化树种选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住宅小区绿化建设之树种功能和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 《农业与技术》2008,28(2):76-77
住宅小区绿化在近期发展很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树木的七大功能,并提出了住宅小区绿化树种选择的五项原则,对此项工作的稳步健康发展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天然林分中紫杉生长曩圈的调查,发现主要伴生树种为臭松,青楷了等,主要伴生灌木为卫茅等。在紫杉生长过程中,由于其平均高较其它伴生树种矮,处于被压状态,紫杉与其周围树种竞争指数最大的为鱼鳞松,其次为臭权,但从林分状态看,臭松在未来将成为主要竞争种。  相似文献   

10.
济南市常绿阔叶树种的调查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济南市常绿阔叶树种资源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已有60多种常绿阔叶树种在济南市引种成功,但在生产中常绿阔叶树种应用较少。根据调查结果,作者为济南市常绿阔叶树种的引种与栽培、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线模型理论,对黄土低山丘陵区的浸润锋运动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到了各因素对浸润锋的正规方程解,可预测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浸润锋;找出了影响浸润锋运动的主导因素,它们依次是降雨历时,降雨强度,土地利用方式与坡度的交互作用,通过分析揭示了各因素对浸润锋的影响程度,浸润锋的下行深度与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呈正相关,土地利用方式不同,浸润锋的下行深度也不一样,杨林土壤浸润锋的下行速度最快,其次是农田地和草地,最后  相似文献   

12.
在对庙沟林区旱季5种类型的林分地以及裸地土壤物理性状测定的基础上,对其土壤的渗透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土壤的容重、含水率、总孔隙度以及初渗透和稳渗速率均有一定差异。同一林分内林地不同土层土壤的初渗和稳渗速率表现出的规律,是表层土壤(0—20cml渗透性能要优于下层土壤的渗透能力;而不同林分,其林地土壤平均初渗透能力的大小顺序为:天然灌木林地〉云杉一桦树混交林〉桦树纯林〉落叶松纯林〉落叶松一沙棘未成林地〉裸地。  相似文献   

13.
毛乌素沙地土壤结皮对水分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人工模拟降水和自然降雨在毛乌素沙地对结皮与水分运动关系的试验和观测,人为控制降雨强度、降雨时长等方法测定沙地土壤结皮对降水的拦截、入渗规律的影响。在自然环境下,研究结皮对土壤水分的蒸发、损耗试验,揭示沙地土壤结皮对水分蒸发及保水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结皮对降雨入渗有拦截作用,降雨强度越大,拦截作用越大,反之,拦截作用越小。结皮可保持土壤水分,在地下5~60 cm土层中,结皮在降雨结束24 h后保持湿度是裸沙区湿度的4.6倍。结皮对深度入渗有延长时效的作用,有效地延缓了水分快速渗漏速度。结皮有效阻止水分快速蒸发,结皮区水分蒸发至3%要比裸沙区延后5~6 d。  相似文献   

14.
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野外坡面降雨试验,对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地内土壤水分进行连续定位观测,以揭示晋西黄土区坡面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旨在为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坡面土壤含水率受植被密度影响较明显,密度较高的刺槐林地相对于密度较低的林地或裸地而言,其林地内坡面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较平缓。2)垂直方向上,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降雨的响应最为直接和迅速。植被密度不同,各测点次表层(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上升有先后之分,与表层(0~10 cm土层)相比,次表层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有一定的滞后和延长,体现出土壤水分入渗的先后过程。深层(20~1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降雨几乎无响应过程。3)坡面上表层土壤含水率对降雨的响应受降雨强度和植被密度影响,当降雨强度较小时,土壤含水率变化会出现上升期和退水期;当降雨强度较大时,土壤含水率变化则分为上升期、平台期和退水期,各期到达时间会因植被密度增加而出现相应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15.
水蚀风蚀交错带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水分是农作物生长的主控因子,对土壤侵蚀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水蚀风蚀交错带的强烈侵蚀中心——陕北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内,选择5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修建5 m×21 m标准径流小区,从2004年5月到10月,在天然降雨试验条件下,对其水分变化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储水量动态变化趋势与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土壤储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6月上旬和7月上旬;各小区土壤水分循环过程基本均为“消耗—补偿—消耗” ,水分变幅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变小;5个小区的蒸散耗水量大小依次为柠条地>荒草地>退耕地>黑豆地>谷子地,径流量大小依次为黑豆地>谷子地>退耕地>荒草地>柠条地.柠条蒸散耗水量最大,地表径流量最少,说明柠条灌丛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益和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在侵蚀严重的水蚀风蚀交错带地区,合理规划发展柠条林等深根性植物是防止土壤侵蚀、利用深层土壤水分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透水砖铺装系统综合排水设计提供依据,建立了透水砖铺装地面物理模型,采用4种透水砖铺装结构形式(垫层由不同厚度的无砂混凝土、中砂、砂砾料组合而成),进行了模拟降雨条件下雨水入渗过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中超渗的水流形成表层流,其水分延续入渗使地基土壤水分继续增加;4种处理在模拟降雨1 h,强度59.36 mm/h的情况下产流量均为0,下渗率的大小与垫层透水性程度呈正比,与土壤初始含水率呈反比;在模拟降雨2 h,强度59.36 mm/h的情况下(相当100年一遇2 h降雨量),透水砖铺装地面处理1(垫层结构自上而下为中砂10 cm、砂砾料20 cm),入渗效果最优,此时无地面产流。对于新建居民小区、道路、园林绿化等领域布置综合排水系统,以及那些现有排水系统超载严重,难以进行管网改建或改建代价过高的区域,用透水砖铺装地面取代不透水铺面是减少城市地面淹水频次和涝灾程度的良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山东省莱芜市香山地区2种主要森林类型地表死可燃物为研究对象,从2015年3月中旬开始分别观测不同地表死可燃物的含水率,分析3次降雨对不同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根据野外观测的气象数据,分析可燃物含水率与部分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并且测定不同林分枯落叶的熄灭含水率,结合熄灭含水率分析雨后不同林分的火险情况。结果表明:1)不同可燃物类型含水率受降雨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麻栎林内,降雨前后可燃物含水率变异率表现为枯落叶>10 h枯枝>1 h枯枝;油松林内表现为10 h枯枝>1 h枯枝>枯落叶。并且3次不同的降雨对可燃物含水率影响具有差异性,第1次降雨对可燃物含水率影响较小,第2次降雨较大,第3次降雨中等。不同可燃物类型含水率雨后衰减率具有差异性,麻栎林内,可燃物含水率3次降雨后衰减率绝对值均表现为枯落叶>10 h枯枝>1 h枯枝;油松林内表现为10 h枯枝>1 h枯枝>枯落叶。2)所调查6种可燃物类型含水率与空气相对湿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林内空气温度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与林内平均风速呈极显著负相关。3)麻栎、油松枯落叶熄灭含水率分别为16.62%、23.23%,降雨导致栎林、油松林地表枯落叶含水率增大,枯落叶含水率在雨后一定时间内,高于熄灭含水率,此时,林内无火灾危险;但随着降雨结束,雨后天数的增加,林内枯落叶含水率降低,当低于熄灭含水率时,林内开始有火灾危险。  相似文献   

18.
长武塬边坡不同植被下土壤团聚体及入渗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土塬塬坡的水土流失一直是一个重要热点问题而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长武塬边坡的刺槐、侧柏和草地3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5月测定了3类样地0~30 cm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SOC)及土壤稳定入渗率(SIR)等土壤物理性质,探讨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团聚体和入渗特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刺槐林地表层0~30 c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分形维数(D)、SOC及SIR的测定结果为:2.63 mm、2.60、5.62 g/kg和10.40 mm/min;侧柏林地分别为3.67 mm、2.60、4.87 g/kg和5.41 mm/min;草地分别为2.44 mm、2.58、6.07 g/kg和12.45 mm/min。结果表明:草地和刺槐林地的土壤结构性状相对优良,SOC高且入渗能力强,有利于长武塬边坡地区的水土保持,侧柏林地虽具有一定的大团聚体塑造能力,但其土壤SOC和入渗能力相对较低,不利于降水的就地入渗。因此,建议适度种植常绿性(侧柏)树种,合理配置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城市透水性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的影响因素。[方法]从降雨径流产汇流特性和污染物冲刷规律角度,在实验室条件下对3种透水性下垫面(草地、透水砖、压实裸地)的降雨径流污染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草地、透水砖及压实裸地的次降雨径流系数差异较大,分别为0.28~0.43、0.35~0.55、0.72~0.74,地表的溶解性污染物冲刷进入径流水体中的比例较高,冲刷率可达50.00%~88.00%。坡度和降雨强度极大地影响产流过程,是影响产汇流时间、径流水量和电导率的重要因素;流量峰值产生时间、电导率峰值产生时间、退水时间、退水量和径流系数主要取决于下垫面性质;降雨动能的影响大于下垫面的入渗量,是影响溶解性污染物冲刷效率的最主要因素。[结论]该研究可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玉米植株对降雨再分配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明确成熟期玉米冠层截留降雨的能力。【方法】以研究区域实际降雨强度为基础,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对成熟期玉米冠层截留量、茎秆流量和穿透雨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冠层截留率平均为7.5%,茎秆流率平均为28.8%,穿透雨率平均为63.7%;冠层截留量、茎秆流量和穿透雨量与雨强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冠层截留量和茎秆流量与叶面积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直线关系,而穿透雨量与叶面积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结论】不同雨强条件下,玉米冠层截留效应不尽一致;玉米冠层和茎秆可以引导一部分冠上雨量,减少直接到达地表降雨的数量,从而影响径流;本研究中建立的雨强和叶面积与冠层截留量、茎秆流量和穿透雨量之间简洁、实用模型,可为农耕地土壤侵蚀防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