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琴 《中国农资》2013,(49):4-4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现阶段,我国化肥行业产能过剩,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作为化肥生产企业无疑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企业乃至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产能过剩、市场低迷的严峻形势下,创新成了化肥行业发展主旋律,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等成了企业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2.
<正>化肥产能过剩和土地流转将给化肥流通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流通行业的变化,会给生产行业带来次生变化,特别是没有资源、没有资本、没有品牌优势的中小型复合(混)肥企业的发展,会带来诸多的困难。在产能过剩和土地流转的大背景下,流通行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会给中小型化肥生产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困难和机遇?中小型化肥企业在本次行业的变化中该如何给自己定位?  相似文献   

3.
2013年的化肥行业如同行进在冰河之上,迎面吹来凛冽寒风,脚下穿透着丝丝凉意。这一年,化肥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困境期,产能过剩压力凸显、市场全面持续低迷、企业竞争陷入白热、行业整合面临大考……  相似文献   

4.
<正>提到国内的化肥产能过剩,尿素的过剩量已经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接近8000万吨的产能几乎可以超出农业使用量的一倍,特别是近些年来,企业扩产、新建项目呈迅猛增涨的态势,短短五年间已经从温和性过剩转变为癫狂性过剩,即便如此,仍然有企业无视全行业的过剩现状,无序"摊大饼",行业已陷入雾霾。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化肥市场的持续低迷,让行业再次关注"产能过剩"。为此,中国农资传媒积极联系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和中国农资流通协会进行座谈,并得到领军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的鼎力建言,连续三期分别推出了《产能过剩中,磷复肥企业如何下一步好棋》、《产能过剩中,氮肥企业在冬天完成春天布局》、《产能过剩中,农资江湖中的理性一面》三篇报道,分别从磷肥、氮肥、流通行业全面深入剖析了在产能过剩背景下,行业面临的困难及企业的应对措施,产能过剩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产能过剩,在应对严峻现实的同时,又将如何筹划产业未来?  相似文献   

6.
张涛  魏塬 《中国农资》2011,(42):16-21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化肥市场在经历了近几年的平稳增长之后,化肥行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粮食丰收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在我国化肥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化肥行业又暴露出很多新的问题,比如产能过剩、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当前通胀形势等诸多问题。所以在本次产销会期间所举办的“化肥市场与农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这些问题受到了生产厂家和流通企业的广泛关注。在此次论坛氮肥、磷肥、钾肥三个精彩的谈话环节中,二十余位行业主流精英各抒己见。深层次地剖析了行业内的种种现状,共同为化肥行业的未来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这几年不管说到哪个行业,产能过剩都会存在,即便是刚刚兴起的行业,过个2-3年也就会变成过剩行业了,化肥行业当然也是产能过剩的典型行业。但笔者是对产能过剩存有疑问的,今天我们来说说复混肥行业,这个行业企业多、品牌多、新品种多,可谓复混肥行业的"许三多"。有消息说全国20万吨以上的企业将占据复混肥市场份额80%以上,前十家集团公司产量都将达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化肥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化肥的优惠政策将会逐步取消,市场化的改革稳步推进,长期受益于政策保护的企业有点不知所措;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农业部提出的"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对于产能过剩的化肥行业来说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竞争形势,企业一方面需要消化产能,一方  相似文献   

9.
张琴 《中国农资》2013,(46):5-5
<正>现阶段,化肥行业产能过剩已成不争事实,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竞争加剧,利润越来越薄甚至亏本,一些传统化肥企业老总感叹:卖的越多赔的越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磷复肥行业实现利润71.6亿元,同比下降10.1%。其中,磷肥行业利润仅有6.8亿元,同比下降42.2%。上半年磷复肥行业主营业务利润率为3.2%,磷肥行业为1.7%,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在1375家磷复肥生产企业中(其中磷肥企业236家、复混肥企业1139家),亏损企业184家,同比  相似文献   

10.
张番 《中国农资》2014,(18):22-22
在当前化肥行业的发展形势下,中国化肥的总需求相对稳定,但氮、磷肥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化肥企业在努力寻找竞争中的突破点。近日,在中国石化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与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农化服务工作年会暨2014年生态肥料战略发展研讨会上,国内知名专家、相关协会领导、肥料生产企业代表等就行业发展中企业如何突出重围展开了讨论。大家认为,在传统肥料同质化竞争中,企业需创新技术、创新服务,以质取胜才能使企业站到行业的最前端。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2013年年会在合肥召开,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及全省近100家生产企业负责人共同就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行业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转变生产方式,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张涛 《中国农资》2012,(40):6-7
随着我国化肥行业快速发展,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化肥市场的重要因素,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为了平衡产业的有序发展,政府出台了产业结构调整、淡旺季关税、淡储等相关政策,化肥市场也随之进行调整。临近年底,各项政策的结果和进一步计划又将浮现,企业对政策调整的呼声渐高。对此,《中国农资》特推出"供需矛盾下的化肥产业系列报道",旨在为行业理清发展思路,以理性应对现状。  相似文献   

13.
鲁国顺 《中国农资》2008,(11):17-19
毫不夸张地说,当前我国化肥行业处于生死关头,愁云密布。在化肥出口大门紧闭、国内市场需求减少的形势下,产能过剩的尿素、磷复肥在煎熬中日益消瘦,而钾肥价格却依然坚挺。同在金融危机蔓延,化肥需求锐减的大背景,为何各化肥品种的处境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正>国际需求的不足,国内产能的过剩,导致化肥企业的库存堆满了库房,堵在了心窝,当我们探寻过剩的本质,我们发现今天的肥料行业发展遇到了一个门槛,那就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导致大宗肥料出现较为严重的过剩,而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资》2009,(1):18-19
<正>2009年的国际化肥贸易竞争激烈,中国化肥出口难度加大,而国内氮肥和磷复肥的供应都处于严重过剩状态,国内化肥需求较2008年略有上升,但还有大量过剩产能。因此,在2009年,农资企业要立足于国内市场,积极提高企业的运作能力,在行业整合中获得主动权。过剩产能通过淘汰解决不管从国家政策还是从化肥价格来看,我国明年的化肥需求都将出现增长,据广发证券研究员曹新分析,受国际市场化肥价格的波动影响,2008年国内化肥市  相似文献   

16.
赵光辉 《中国农资》2011,(42):11-11
当前.在国际经济‘形势、国家宏观调控、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化肥生产和流通形势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利好和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局面。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新一轮“支农惠农”政策的推出为大型化肥生产企业、农资流通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行业未来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化程度低、商业履约诚信缺失等。  相似文献   

17.
夏英彪 《中国农资》2014,(32):18-18
<正>目前的宏观形势十分严峻,我国相当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对化肥行业的影响已经显现:煤炭价格下降,产品价位下跌、市场低迷。目前安徽化肥工业形势喜忧参半,困难和问题更多些。总体概括为:产能过剩、市场低迷、政策从严、效益下滑。具体来看涉及到8个方面:新建产能猛增,需求增速较缓,市场低迷;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愈演愈烈,技术进步有限,标准滞后产品;价格成本倒挂,企业各自为战,出口没有形  相似文献   

18.
<正>当我们再次深度关注化肥产能过剩的现状时,一种复杂的情绪在心头冲撞蔓延。近年以来,我国磷肥产能过剩日益显现。因为此前我国磷肥行业的项目建设由企业和地方自行决定,相关部门缺乏对该产业的系统规划和宏观调控,因此造成了目前产能过剩与资源利用等矛盾日益突出。目前,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能过剩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张番  高志 《中国农资》2014,(34):5-6
化肥产品作为直接面向农业使用的化工产品,在产业链条上是一个特别的环节,其市场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国家长期以来支持化肥工业的发展,并出台了许多有别于其它化工产品的优惠政策,使化肥企业在生产、销售方面都得到切实的实惠。然而,随着化肥行业产能过剩,且国内外经济发展一体化,化肥这个商品的特殊性逐渐退去,近几年来,国家对化肥行业的运输、电价、天然气价格等政策也在逐步向普通商品靠拢。化肥优惠政策面临全面取消,市场之手将逐步取代政策支持来推进化肥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本期嘉宾:黑龙江倍丰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张永埔当前,我国农资化肥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市场化推进、政策密集调整的关键性特殊时期,对于行业内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农资行业现在面临的新形势,需要全行业保持清醒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