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者的旅游真实性研究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乡村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本文以江西省井冈山为例,从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受教育状况、家庭收入状况和旅行方式等人口学特征出发,对红色乡村旅游景区旅游者的客观、建构、存在和后现代真实性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以期提升红色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乡村旅游及红色乡村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环城游憩带知名乡村旅游景区的周边乡村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景区旅游活动干扰和旅游环境容纳量的压力,改善了景区旅游环境。该研究针对环城游憩带知名乡村旅游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开发,提出相应的旅游开发原则、开发策略。认为在处理景区与周边乡村旅游的关系上,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旅游营销上要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推广旅游跨界融合营销;要大力发展短途游市场,精心打造高端旅游产品,保障乡村旅游有序进行,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郑州乡村休闲旅游已初具规模,尚存在生态环境差、产品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营销意识、从业人员素质差等问题。可通过合理开发景区,科学设计旅游产品,完善基础设施,加强营销等途径发展郑州乡村休闲旅游。  相似文献   

4.
正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将村落景区建设锁定为实现全域景区化目标和争创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的重要载体。1.村落景区的基本概念乡村旅游目前在全国已成燎原之势,但普遍存在小、散、弱及旅游产品同质化、服务档次不高、设施不配套等问题,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高端形式也难以系统解决这些问题。而村落景区是农家乐、民宿、观光农业园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对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而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效的有效举措。文章以阿克苏地区为例,论述了阿克苏地区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与取得的实效,并针对该地尚存在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单一、基层景区文化站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部分景区运营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强化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增加特色文旅产品供给、深入开展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等几个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业多功能视角下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仍存在着产品创新开发程度不够、产业链条短、乡村文化建设受轻视、乡村生态资源缺少科学规划和保护等问题。乡村旅游的发展扎根农村、依托农业,以农业多功能性的角度提出要开发特色产品,增加北京乡村旅游产品异质性、促进景区间联动、提升文化竞争力和完善生态保护和投入机制等发展路径,以推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旅游局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信银行于2017年3月1日在京签署合作协议,深化在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政策措施方面的合作。根据协议,国家旅游局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重点围绕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788个片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26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通过景区带村、公司带农户、合作社入股等模式开展旅游扶贫。"十三五"期间重点支持500个景区带村模式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重点支持与  相似文献   

8.
邓国春 《乡村科技》2022,(20):41-44
乡村旅游业是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农村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得到完善,加之当前人们更加追求安全、小众的旅游方式,使乡村旅游业发展潜能越来越大。都江堰市是四川省最早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地区之一,当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制约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都江堰市要想促进乡村旅游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健全乡村旅游业管理体制、开发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和旅游项目、完善乡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提升景区服务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县旅游资源种类丰富,提出并实施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好,但也存在乡村旅游产品同质性强、景区景点联动性差、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从5个方面提出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以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景区村庄作为乡村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建设与发展对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目前浙江省湖州市乡村旅游与景区村庄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景区村庄特色体验项目主要有农业观光、民俗文化、休闲健身、研学旅行4种类型,并存在着同质化、档次低、参与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应从村庄特色魅力乡村文化、社区村民参与、融入文化创意3个方面开发与设置体验项目,以提升乡村旅游的层次与品味。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是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为了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以辽宁省建昌县为例,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建昌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旅游资源开发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等问题,并提出建昌县更好更全面地发展乡村旅游应加大政府投入,合理开发景区资源;加强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建设;挖掘乡村文化,打造特色产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精准剖析研究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为区域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指导,对沂南县竹泉村乡村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结果表明,旅游资源、政府政策、发展理念和区位条件是其主要优势,但存在人才队伍、旅游营销、信息化程度和市场秩序等方面的不足,同时也面临着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新媒体带来的机遇,而挑战主要来自旅游产品同质化、生态环境负荷以及"防止返贫"风险。为此,提出加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新媒体营销体系、提升景区智慧化水平、升级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优化乡村旅游扶贫路径等高质量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宣传手段,其翻译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以秦东地区乡村旅游景区的公示语英译为例,阐述了乡村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的意义,分析了秦东地区乡村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存在的译文缺失、选词不当、中式英译、拼音替代、译文互斥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景区公示语英译质量管理、提升景区公示语英译人员水平、明确景区公示语英译文本的标准、遵循景区公示语英译文化规律等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水乳交融,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天然条件.对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的实证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循环经济的模式主要有农家乐型、乡村休闲园型、观光农园型、采摘果园型、产品加工型、景区依托型、综合型等.  相似文献   

15.
竹泉村是山东省第一个系统开发的古村落旅游区,先后获评山东省"逍遥游"唯一示范点、山东省首批"自驾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称号。随着景区规模逐步扩大,一些景区的建设和提升需要大量资金。但作为一家新兴乡村文化旅游企业,缺乏传统意义上的优质抵押物房地产资产作抵押,在企业需要流动资金时融资出现了一定的困难。而沂南县率先在县内推出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成为破解融资瓶颈的关键,满足了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促进了景区的建设和提升,取得土地流转增值、景区务工增收、乡村旅游增利的"三增"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开发乡村旅游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当前,安徽省乡村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旅游产品和服务缺乏文化内涵、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乡村旅游营销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进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安徽省应深挖文化内涵、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管理水平,强化营销工作、扩大乡村旅游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对乡村旅游的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村民在乡村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海南乡村旅游发展,以海南槟榔谷景区为例,分析了黎村民族文化创意的产品开发。结果表明,槟榔谷景区文创产品开发中存在大型舞台剧《槟榔·古韵》演出中黎族文化创意少、景区文创商品同质化严重、村民文化主体意识缺失、美食文化产品单一等问题。未来,槟榔谷景区应该丰富《槟榔·古韵》中黎族的日常活动、注重《黎峒炊烟》剧本“沙”中文创商品的独创性开发;在开发文创商品和建设黎村“生态博物馆”方面,多鼓励、引导村民的参与;除此之外,还要重视黎族美食文化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位于衡阳县东境,处于衡阳市城郊的板市古镇,区位交通条件优越,旅游资源环境独具特色,极具乡村旅游开发价值。但在其开发思路上,必须把握体验经济能力,全面展示乡村文化景观;突出农耕文明意境,营造农耕文明休闲产品品牌;强调乡村社区参与、农民主体经营。在功能分区上,大致可以划分为板市村农耕文明观光与购物景区、民主村山陂冲传统乡村聚落文明体验景区及何家垅水库区生态休闲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9,(8):96-98
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乡村旅游也逐渐成为当今人们流行的休闲方式。为建成公众满意的乡村旅游景区提供参考,以南宁市美丽南方开放景区为对象,采取实地调查、现场访谈、行为观察等方法,分析了美丽南方开放景区现状,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人文环境、村民需求、景区管理等5个方面提出美丽南方开放景区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创新视角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社区参与理论和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指出我国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存在景区开发模式陈旧、社区居民参与不规范、损害游客利益和景区形象等问题。提出在适度的政府介入、有效的社区教育和良好的景区-社区关系的前提下,建立社区居民参与景区决策、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监督、收益分配等过程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