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研究了三突花蛛雌成蛛对落叶松大蚜的捕食作用,并用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和Holllng—Ⅳ型功能反应新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头三突花蛛雌成蛛日最大捕食量约为5.7头,最佳寻找密度约为5.6头,功能反应的数学模型为Na=0.3821N_t/1+0.3821×0.0319N_t和Na=5.7048exp(-5.6174N_t~-)。在此基础上对其生防指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三突花蛛对绿盲蝽和苜蓿盲蝽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研究表明,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捕食行为始于二龄幼蛛,可捕食绿盲蝽和苜蓿盲蝽的各龄若虫及成虫。其成蛛对两种盲蝽捕食功能反应属H0llingⅡ型,日捕食绿盲蝽和苜蓿盲蝽二龄、四龄若虫可分别达56.5、22.1头和30.4、9.3头。选择试验表明,三突花蛛对两种盲蝽无取食选择性差别,但对不同龄期的同种盲蝽趋于选择体型较大个体。环境温度对三突花蛛的捕食量有明显影响,以20~35℃为适宜捕食温度;低于10℃下日捕食量显著降低。2007年棉花田间调查结果显示,三突花蛛与盲蝽自然种群动态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三突花蛛是绿盲蝽和苜蓿盲蝽的重要捕食性天敌。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蠋蝽Arma custos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的生物防控潜能,在室内条件下测定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以及不同蠋蝽密度对自身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蠋蝽5龄若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和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0.829、0.024 d和41.667头;蠋蝽雌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和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0.796、0.020 d和50.000头;蠋蝽雄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和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0.752、0.021 d和47.619头。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棉铃虫幼虫密度固定时,单头蠋蝽的日捕食量随蠋蝽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蠋蝽对棉铃虫的捕食作用受到自身密度的干扰,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的干扰系数分别为0.548、0.702和0.772。表明蠋蝽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均对棉铃虫3龄幼虫具有一定的防控能力,且成虫对棉铃虫幼虫的防控能力大于5龄... 相似文献
5.
星豹蛛捕食功能反应及数学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星豹蛛成蛛对不同密度的棉蚜的捕食功能,以及温度、性别对捕食功能的影响和捕食者自身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分别按 Holling、Watt 模型模拟,经卡方检验,其理论值与实测值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6.
7.
迷宫漏斗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室内试验表明 ,迷宫漏斗蛛雌、雄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反应 ,迷宫漏斗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能力雌蛛大于雄蛛。捕食量上限雌蛛为295.3头,雄蛛为120.7头 ,说明这种蜘蛛对假眼小绿叶蝉有很大控制潜力 相似文献
8.
四种蜘蛛对棉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田内的蜘蛛是棉花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根据1975至1980年于湖北省江汉平原、鄂北岗地棉区的调查,草间钻头蛛(Eringonidium graminicola)、八斑鞘腹蛛(Coleosoma octinaculatum)、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的种群数量为最多,它们为湖北省棉田内的优势种。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试验研究了这三种蜘蛛及粽管巢蛛(Clubionajaponicola)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功能反应,并对优势种草间钻头蛛作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9.
拟环纹狼蛛对褐飞虱的捕食作用及其模拟模型的研究Ⅰ.功能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81—1984年,在长沙地区研究了自然条件下拟环纹狼蛛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及两种群的消长动态。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定了捕食者和猎物的年龄等级、捕食者个体间的相互干扰,以及温度对功能反应的影响,建立了参数方程和模拟模型。该参数方程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雌成蛛对褐飞虱4~5龄若虫、短翅成虫的捕食作用,并提出了用a/Th来衡量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室内试验研究了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Tjeder) (Neuroptera:Chrysopidae)1~3三龄幼虫对麦蚜P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的功能反应、二龄幼虫自身密度干扰作用和种内干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日最大捕食蚜虫量1~3龄分别为331头、470头和767头,功能反应的参数表明中华通草蛉幼虫对麦蚜具有很大的捕食潜能。二龄幼虫自身密度干扰作用分别用Hassel & Varley的模型E=QP-m和Beddington的模型E=at/(1+btw(P-1))进行模拟,模拟模型分别为E=0.555P-0.765和E=0.515/(1+0.551(P-1)),结果表明:随着二龄幼虫密度的增大,其捕食作用率随之减少。二龄幼虫的种内干扰效应试验表明,在捕食过程中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和蚜虫数成倍增加的时候,其捕食作用率仍然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13.
黑肩绿盲蝽Cyto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是水稻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的捕食性天敌。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田间系统调查,研究了黑望绿盲蝽不同虫态对白背飞虱卵的密度捕食效应、空间捕食效应和发生期捕食时间效应,建立了盲蝽和飞虱卵密度与捕食量回归模型及捕食功能反应模型,测定了不同类型空间的捕食量差异参数,定量地评价了实际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叶色草蛉对棉铃虫幼虫的捕食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1989年,在河南省新乡棉区研究了叶色草蛉自然种群动态及其对棉铃虫的捕食效应。叶色草蛉在新乡棉区一年可发生4—5个世代,与棉铃虫卵至一龄幼虫期跟随效应较好,是当地捕食性天敌中的优势种。叶色草蛉整个幼虫期平均可捕食棉铃虫一龄幼虫488.1头,日捕食量随龄期增大而上升。温度对其捕食效应有影响,30℃时捕食量最大,15℃以下、35℃以上捕食量显著下降。叶色草蛉对棉铃虫一龄幼虫的功能反应属 Holling Ⅱ型反应,6日龄草蛉幼虫对其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可用 Watt 模型拟合,其捕食作用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呈幂函数下降,可以 Hassell 模型模拟。食性选择性试验表明:叶色草蛉最喜食棉铃虫一龄幼虫,其次为棉蚜,再次为棉铃虫卵,对棉叶螨的选择性最差。在棉铃虫一龄幼虫与棉蚜间存在转换效应。 相似文献
15.
捕食者—猎物功能反应的统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往关于捕食者-猎者功能反应的数学模型大多是用微分方程和概率极限定理的方法来推导的。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系数显著性检验的方法,直接从实际统计数据出发,得出捕食者-猎物功能反应的统计模型,它是一种拟合得很好的不同以往的模型,为捕食者-猎物功能反应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三种瓢虫幼虫捕食麦二叉蚜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三种瓢虫即多异瓢虫、七星瓢虫和横斑瓢虫各龄幼虫捕食麦二又蚜的功能反应,捕食者对猎物密度的功能反应可用 Holling Ⅰ型模型拟合,经卡方检验,其理论值与实际观察值很接近,说明模拟后的各方程可用来描述各龄幼虫捕食功能反应的情况。各龄幼虫理论最大捕食量以横斑瓢虫最高,次为七星瓢虫,一至二龄幼虫捕食量较低且差异不大,三至四龄捕食量激增,四龄又明显高于三龄。 相似文献
17.
稻虱缨小蜂的功能反应和干扰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对寄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卵密度的功能反应为负加速曲线,其方程为:N_a=N{1-exp[-0.2121/(1+0.02935)]},其中N为寄主密度,N_a为日每雌蜂寄生寄主数。瞬时攻击率a为1.2121/天,处理时间Th为0.0242天,理论上每雌蜂日最高寄生卵数为41.3粒。第1天产出卵率(y)随寄主密度(N)变化方程为y=0.0342N~(0.7223)。搜寻效应a与寄生蜂自身密度P的关系方程为a=1.0913P(-1.1717),寄生蜂个体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18.
新疆棉铃虫赤眼蜂种系筛选—对温湿度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采自新疆棉铃虫的2个暗黑赤眼蜂地理品纱和1个广赤眼蜂品系以及从乌孜别克斯坦引进的2个暗黑赤眼蜂地理品系进行了对温湿度反应的比较研究。各赤眼蜂种(系)后代性比之间的差异受温湿度组合的影响较小。同一种系中,雌蜂倾向于在较高温度下产更多的卵,达到更高的寄生率,但性比(雄/雌)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高温(35℃)低温(45%)条件下,暗黑赤眼蜂吐鲁番品纱的后代中雌性所占比较最高,其羽化率和发育历期与最高的种(系)无显著差异,尽管其寄生率仅次于最高的暗黑赤眼蜂喀什种群。说明赤眼蜂吐鲁番种群最能适应新疆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是一比较好的侯选品系。 相似文献
19.
圆斑弯叶毛瓢虫对湿地松粉蚧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圆斑弯叶毛瓢虫Nephus ryugutus(Kamiya)对湿地松粉蚧Oracella aciiLa(Lobdell)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干扰反应,结果表明瓢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ing-Ⅱ型模型,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1~4龄幼虫和成虫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3.63头,/d、21.57头/d、55.07头/d、66.39头/d和93.40头/d;对猎物的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下降。在猎物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捕食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成虫个体之间的干扰反应经检验.符合Hassel-Varlev干扰反府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