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东地区中高位山旱地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高位山旱地是我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研究总结和推广中高位山旱地抗旱造林技术,围绕解决造林地的蓄水、保墒和多种综合抗旱造林技术,为有效地解决造林地"水"的问题,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尽快恢复中高位山旱地的森林植被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太行深山区海拔500-1000m干旱荒坡特定环境条件下,通过深入调查,分析该类型区的自然降水、山石土壤特性、蒸发量及水分循环运行规律,结合荒山开发、绿化建园、设计了适合北方干旱区山旱地果园应用的不渗漏、蒸发量小、能安全蓄水越冬无冻害,水质长期保持不变的高效蓄水设施和与之配套的拦、蓄、输水设施;规划构建了以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拦蓄地表迳流与土壤饱和水流为特性,以高效蓄存、自流蓄灌与扬水蓄灌相结合多级回灌为主体的蓄灌体系;阐述了干旱荒坡梯田丰水季节和丰水年份拦蓄自然降水,干旱季反复利用多级回灌解决山旱地灌溉问题的方法与理论,展示了变干旱荒坡梯田为理想的生态农业区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裕民县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平均为279.5毫米,全县62.2万公顷耕地一半为旱地。土壤蓄水保墒性能差,晴天旱雨天涝,井灌区小麦、玉米需要浇10余遍水,土地已经到了不施用化肥农作物就不长的地步。旱地作物遇到旱年颗粒无收,正常年份小麦产量也就200多千克。耕地肥力降低、板结,  相似文献   

4.
选育和应用抗旱小麦品种,是解决旱地小麦单产低而不稳,实现旱作麦区持续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豫麦48号是洛阳农科所育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1997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荣获国家"九五"新品种后补助贰等奖.  相似文献   

5.
主要利用GIS对土地整治中水源工程空间布局进行研究,通过GIS对规划区进行DEM空间数字模拟,分析出项目区水资源的供给量数据生成、总需求量分析和供需平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水源工程的布局情况,项目区多数区域水资源可在阿蓬江支流取水,局部区域因缺水相应的蓄水设施水资源相对匮乏,如项目区西北部的旱地区。在干旱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和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则下,对水源工程合理布局安排,新建蓄水池5口,解决该区域旱地干旱季节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6.
旱地小麦地膜覆盖膜际条播生产技术显著的蓄水保墒作用,既能有效解决土壤保水能力差、降水分布不均衡问题,又能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进一步发挥高产品种的增产潜力,还能抵御旱灾和冻害,确保旱地小麦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在无灌溉条件、依靠天然降水的农田,研究探索旱地节水粮食增产模式,通过营造土壤水库蓄水、分层施肥调水、选种、浸种节水、精耕细作保水、防蒸化控抑水的"五水"措施综合运用,有效解决了自然降水与作物生理生长需水不同步的矛盾,实现了夏秋并重,一年两熟,从而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田试验于2011~2012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旱地小麦休闲期"三提前"蓄水保墒技术的深翻模式和深松模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全膜覆土穴播、膜际条播、沟播、宽幅精播、条播5种播种方式对土壤水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提前"蓄水保墒技术可提高底墒,显著提高从越冬期到抽穗期0~300cm土壤的蓄水量,显著增加群体分蘖,显著增加穗长、可育小穗数,减少不育小穗数,增加穗数、穗粒数,使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提高,且以深松模式效果较好。休闲期采用"三提前"蓄水保墒技术,全膜覆土穴播和膜际条播较其它播种方式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墒效果,群体分蘖增加,育出冬前壮苗,穗数及穗粒数增加,产量提高。结果还表明,休闲期采用深翻模式,全膜覆土穴播或膜际条播方式较其它播种方式均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两种播种方式间差异不显著;休闲期采用深松模式,水分利用效率以全膜覆土穴播最高。搞清旱地小麦休闲期"三提前"蓄水保墒技术最适配套播种方式,可为旱地小麦蓄水、保墒、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省早地农业面积约有4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40%左右。这些地区由于存在早、薄、粗、穷等因素限制,致使农业发展速度缓慢,多为低产地区。为解决旱地士壤的薄、旱问题,近两年我们在豫西伊川县丘陵旱地作了土壤培肥和蓄水方面的试验。现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河西地区 ,发展旱作农业是解决当地干旱缺水、提高经济产量的有效措施。而目前旱地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是河西地区主要的抗旱措施 ,通过节水、蓄水、保水、改善了玉米生长的农田小气候环境 ,从而提高玉米产量及品质 ,实现了旱地玉米高产、高效、优质、节水的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破解大石山区低洼农田涝不保收难题。【方法】实地调查山区旱地农作物涝灾情况和山区低洼旱地玉米-黄豆避涝减灾示范项目。【内容】分析山区旱地涝灾的成因,提出玉米、黄豆避涝减灾技术对策。【结论】山区旱地涝灾的成因有自然降水分布不均、山地缺乏排灌设施、避涝栽培措施不当。【建议】选用早熟优质品种,适时适墒避涝播种,实行地膜、秸秆覆盖,推广垄作减涝技术,实行控氮增钾施肥等关键措施,实现春玉米涝灾前成熟与秋黄豆涝灾后保种保收,并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一、蓄住天降水,把非灌溉期雨水留给旱期用 果园蓄水就是把果树生育期降雨的超产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就地拦蓄,储存于果树根层土壤,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或修建蓄水设施储存,在干旱缺水季节补浇关键水,解决果树的"卡脖"旱.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旱地栽培,常因干旱土壤墒情不好、供肥能力弱,造成减产、减收、效益差.如何提高旱地的产量和产值增加效益,是农业技术人员一直追求和解决的目标之一.1987年大同县农业局组技术人员深入到周士庄镇陈家堡村,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将传统的铺沙覆盖技术与现代免耕技术有机的结合,形成一整套早地铺沙免耕种植栽培技术.目前,该村已推广到700多亩,有效地提高了旱地旱年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为旱地增产、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总结宁夏西吉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成效与示范园区的模式及其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的基础上 ,介绍了以种薯脱毒为主的旱作马铃薯综合增产增效技术、以麦套地膜玉米为主的立体复合种植技术、旱作地膜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旱地膜侧条播栽培技术、以节能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高效配套技术、旱地农作物良种的配套推广技术等关键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一、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因地制宜地选用抗旱和丰产性能好的品种,是提高旱地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鲁单981等品种具有抗旱高产的特点,根系发达、生长快、入土深;茎叶茸毛多,气孔开度小,蒸腾少,在水分亏缺时光合作用下降少;光合强度高、灌浆速度快、灌浆时间长、经济系数高,因而产量高. 二、深耕深翻,以土蓄水 秋季深耕深翻以土蓄水是解决旱地玉米需水的重要途径之一.在10~40厘米的耕层范围内,产量随耕翻深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以耕翻40厘米产量最高,比耕深20厘米的增产20%左右.因此,要想使旱地玉米增产,必须在种麦前逐年加深耕层,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水源,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6.
李自卫 《河南农业》2011,(12):21-21
山区旱地小麦丰产技术主要是以蓄水保墒和培肥地力为重点。一切有利于蓄水保墒和培肥地力的措施,均能有效提高旱地小麦产量。下面结合笔者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山区旱地小麦丰产施肥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 淇县地处太行山与豫北平原的交接地带,总耕地34.5万亩,其中山丘早地12.9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37%。旱地农作物产量长期低而不稳,年平均亩产仅130公斤左右,人均收入不足80元。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干旱缺水。多年来为解决干旱问题,建了不少水利设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水资源不足加上地形复杂,灌溉面积发展有限,仍有35%的土地不能灌溉。  相似文献   

18.
尼勒克县气候凉爽,无霜期110天左右,农作物主要以小麦、胡麻、马铃薯为主.2006年我站引进优质高产春小麦伊春8号,分别在水浇地、旱地进行生产示范,获得530kg/667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选用抗旱品种、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使用抗旱化学物质、采用旱地覆膜技术四方面简述了旱地小麦节水高效技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8%,如何减少无效蒸发,挖掘旱地农作物的增产潜力,是旱作农业研究与推广的重大课题。小麦/花生春膜秋覆旱作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蓄水保墒方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调整了粮经结构,配套无公害生产技术,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