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养茶梅     
我去福建,从朋友那里得到200多株茶梅,许多花卉爱好者都很喜爱,大家很想知道培育茶梅的知识,写来此信,请能在刊物上介绍。茶梅又名小茶梅,是山茶科植物中较矮小的种类,通常株高一米。茶梅原产地在日本,至今在日本西南部、冲绳岛等地山中还有野生茶梅生长。大约三、四百年前已开始引种栽培,在日本已经培育的茶梅栽培品种有三百多个。我国江苏、  相似文献   

2.
茶梅是山茶属,形态优美,但茶梅与一些浙南山区的野生山茶,如短花柱油茶、蔷薇山茶等特别是在小苗时期很容易混淆,近来有些花农甚至把短花柱油茶当作梅茶购入,造成损失。现将茶梅和油茶的主要区别归纳如下,供大家参考: 树型树姿不同:茶梅为常绿灌木,高一般30—40cm,大的为1—2m,适于盆栽,是上等盆花材料;而山茶中的油茶多为小乔木或大型灌木,可达2—3m。  相似文献   

3.
‘小玫瑰’是我国传统的茶梅品种,有着12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为山茶科山茶属的常绿植物,常被称为“小茶梅”,古称“海红花”。它在日本东京被称为‘寒椿’,大阪称为‘狮子头’,国际登陆名为shishi-gashira(为‘狮子头’的日本语音)。据东京农工大学箱田直纪教授考证,中国古时称为“海红花”的茶梅与日本的‘狮子头’为同物。日本宇都宫大学教授藤斋清所著的《花的育种》(1969)中记述了‘狮子头’(‘小玫瑰’)是中国原产的矮性多分枝灌木。  相似文献   

4.
山茶花是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花,也是世界性的名贵观赏植物。据统计,总数约有220种。而经自然杂交及人工培育的品种在数千种以上。金花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与山茶、南山茶、油茶、茶梅等为孪生姐妹。金花茶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相似文献   

5.
茶梅又名小茶梅,山茶科名贵花木之一。因其叶似茶,花如梅而得名。茶梅为常绿灌木,体态秀丽,叶形雅致,花色艳丽、花期长(自11月初开至翌年3月),树型娇小、枝条开放、分枝低、易修剪造型,适宜盆栽,是庭院、阳台、宾馆等理想的盆栽名花。 1.生长习性茶梅性喜温暖湿润;喜光而稍耐荫,忌强光,属半阴性植物;宜生长在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湿润、微酸性土壤中,pH值在5.5~6为宜,既怕过湿又怕干燥。茶梅较为耐寒,但盆栽一般以不低于-2℃为宜;畏酷热,30℃以上时生长缓慢,最适宜温度为18~25℃。茶梅的抗性较强,病虫害少。  相似文献   

6.
正茶梅,别称茶梅花,是山茶科山茶属优良花灌木。花期长,花朵瑰丽、繁多,花色多样,姿态优美,被广泛栽植于各个城市,或与其他花灌木配植作为花坛、花境的植材使用,或作为配景的材料,种植于林缘、墙基和角落等处。茶梅还可被用作基础种植以及常绿的篱垣材料使用。此外,茶梅也经常被栽植于盆内,作为家装植物,供室内  相似文献   

7.
养山茶有感     
我是2004年春天开始养第一株山茶的,至今已5年。感觉在我们这个地区要养好确实有点难度。这里的气候特征是:冬春寒冷干燥,最低气温-10℃以下,夏秋炎热,有时能超过36℃,降雨量或多或少,土质、气候条件与山茶的产地截然不同。培养土只好因地制宜,养护环境要人为去创造,当然也不是说山茶非常娇贵,换了地区就不能养,只要环境条件适宜,一样可以养好。现在我有茶花、茶梅十几盆,2005年夏天我自己嫁接的一株茶花也生长良好,已挂蕾开花2年。  相似文献   

8.
在太湖之滨的无锡鼋头渚风景区和梅园内,生长着3株古老的茶梅树,为我国现存古老茶梅之最。茶梅是山茶属油茶组植物,通常为灌木型,分枝低矮,适宜盆栽。根据习性可分为:普通茶梅群、冬茶梅群和春茶梅群三类,主要分布于我国华东及日本。它能傲霜寒而怒放于寒冬腊月,是一种难得的常绿型冬季观花植物,西欧、北美现已育出能耐-20℃低温的耐寒品种。在无锡梅园东部的“东晕”和“晚霞”这两株茶梅,是普通茶梅群的两个老品种,露地生长于向阳山坡上,呈半野生状态(近期才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赖建辉 《茶业通报》2013,(3):120-121
1茶籽油的定名和主要生理功能 1.1茶籽油的定名在100多种山茶科植物中有78种生长在我国,但以南方各省和中东部为多。从山茶科植物种籽中榨油食用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此我国是山茶科植物的故乡,茶籽油是我国特有的国油,但现时主要用于榨油食用的山茶科植物种籽多为油茶、山茶、茶(饮料茶)和茶梅等,而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还有“豫省闽粤皆食茶油,而不知为栲树子油,俗呼茶油实非茶子之油也。煎熬不熟,食之令人泻”的记载。栲树就是白蜡树,其皮入药后称“秦皮”,为与此种“茶油”相区别,我们将从山茶科植物种籽中提取的油脂统称为“茶籽油”,更确切地应称为“中华茶籽油”。  相似文献   

10.
<正>茶梅系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喜阴湿,因其花型兼具茶花和梅花的特点,故称茶梅。茶梅体态玲珑,叶形雅致,花色艳丽,叶色浓绿,花期长,是赏花、观叶俱佳的花卉。在冬天见花,花期长,且易修剪造型,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一种优良的环境美化树种。茶梅一般采用扦插繁殖,但用插条扦插发根慢,没有主根,移植培育主干形长势慢,抗风性能差,易倒伏。采用无纺布轻基质油茶种子直播芽苗砧嫁接技术,成活率高,根系发达,生长  相似文献   

11.
初学种花时,对自己亲手培养的花木,总是过于溺爱,既舍不得修剪,更舍不得疏蕾疏果,这恐怕是大多数花卉爱好者的通病。 1993年笔者从温州邮购了10余株2年生山茶和茶梅,其中娇美人和黑椿各有一个小蕾。虽曾从花卉书刊上得知2年生山茶不宜开花,应见蕾即摘,否则凶多吉  相似文献   

12.
<正>茶梅是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冬春开花,是寒冬时期少有的开花植物,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且抗性较强,在江南地区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茶梅品种‘小玫瑰’又名‘小茶梅’‘海红’‘早茶梅’,属冬茶梅群,长势旺,矮化开张,叶浓绿,花玫红,花期长,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茶梅品种之一,在浙江、湖南、云南等地普遍栽培。  相似文献   

13.
茶梅,又名小茶梅,是与山茶花同属的姐妹花。它体态玲珑,叶形雅致,花色艳丽,赏花观叶俱佳。野生茶梅为常绿小乔木,嫩枝及叶的主脉均被短柔毛,叶椭圆形,边缘有小锯齿。花白色,极少数瓣端带红晕,花瓣5—7枚,花期10—12月。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间杂交,茶梅的园艺品种不断丰富,现约达300种,我国目前有百种左右。根据其演化程度、花期、花和叶的特征以及生态上的差异,可将茶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上百年的野生山茶老桩嫁接茶梅,具有资源丰富、成形快、当年能开花的优点。其具体做法是, 一、山茶老桩的掘取和栽培掘取老桩的时间可在秋末冬初的十月或阳春时节,如成批掘取,须做好防干保湿处理。对断残老根要及时修剪,为促进发根、根系发达,可用3000ppm浓度的吲哚丁酸溶液蘸药棉涂布根都,待药稍干吸收后,按桩头大小分别盆栽在pH值5.5—6.5的土壤中。上盆后按观赏要求,将预期需要嫁接的部位,对枝条进一步短截修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笔者对茶梅、山茶、含笑、银桂和松柏杉等进行不同季节的扦插对比试验。实践表明:秋季扦插的成活率高而稳定,一般都在75%一90终。左右。原因是,浙江地.区秋季的气温高,湿度比较大.霉菌的活动能力减弱,少量扦插易控制温度、湿度和日光条件,有利于生根成活;而春夏季由于土壤温湿度难以控制,霉菌大量繁殖,往往易发霉烂根。  相似文献   

16.
从晚秋到初春,品种多样的茶梅让萧索清冷的季节不再寂寞。文中介绍的15种茶梅,可以让您一饱眼福了。秋末冬初季节,鲜艳夺目的茶梅,渐渐映入人们的视野,虽凉风习习,却感觉春意盎然。正是这种特殊的观赏效果和容易栽培的优点,使茶梅受到千家万户的倾慕,并在园林中广泛应用。这也是我想在这里唠叨茶梅品种群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榕葵合生树     
在养茶梅的盆土里,随着季节不同会长出各种各样的杂草。这些杂草既消耗盆土里有限的营养,又影响茶梅的通风和采光,还影响茶梅的整体观赏效果。所以"除草"便成为茶梅养护和管理过程中重要的日常工作。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茶梅盆中的杂草也有它的妙用。我们弄清了杂草对茶梅养护的有利方面,就能做到"科学养草"。1、盆草是"干湿计"。适当留几株杂草,可以观察盆土的干湿状况,为我们日常浇水提供参考。茶梅喜湿,盆草略蔫就需要浇水;茶梅促花需要略于或控水的时候,则等盆草全蔫再浇水。杂草的生命力一般比较顽强,见水即可复活。2、盆草是"肥力计"。适当留几株杂草,可以观察盆土的肥力状况,为我们日常施肥提供参考。一般杂草的根系比较  相似文献   

18.
茶梅喜通风、透光、环境湿润的生长条件。以前由于这几点处理不好,茶梅长得很不理想。去年春天我在阳台上放了两盆树冠较大的石榴,将两盆茶梅放在石榴的背荫  相似文献   

19.
茶梅是与山茶花同属不同种的名贵花卉。为常绿灌木,幼枝披短柔毛。叶椭圆形至卵形,先端短尖,边缘有小锯齿。花红色或白色。分布我国及日本,品种颇多。茶梅的繁殖通常采用扦插与嫁接。扦插繁殖最适宜时间是5—6月。剪取当年生新枝,带种扦插,插后须经常保持湿润;并要遮荫。插后一个月可让其早晚略受阳光。约四十天即可生根。  相似文献   

20.
《中国花卉园艺》2012,(18):16-16
浙江萧山 8月由于天气转热,萧山苗木整体行情进入淡季,绿化苗木销售已基本进入停歇阶段,只有少数零星小工程在补苗或部分限期完成的市政绿化工程施工,萧山苗木销售量明显低落,主要以供应周边零星补苗为主,价格基本稳定在7月份的水平。8月底天气适宜,杜鹃、茶梅涨幅较大,杜鹃价格由原来每株0.4~0.5元涨至0.9元,茶梅也由每株1.8元涨至2.2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