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河北省涿州市为研究区,从耕地的立地条件、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生态保护4方面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值,综合计算评价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并采用物元模型对各评价条件进行综合关联度计算,结合限制因素组合法,对各限制因素进行等级划分和个数组合,通过建设条件和限制因素两方面划分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区。研究结果表明:涿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整体较好,其中优先划入区、适宜调入区、重点整治区、后备调控区面积比例分别为17.58%、48.60%、32.70%、1.12%,且优先划入区主要分布在码头镇、刁窝乡、豆庄乡北部以及松林店镇,适宜调入区主要分布在百尺竿镇东部、东城坊镇、义和庄乡西部、刁窝乡以及涿州市南部大部分地区,重点整治区分布在百尺竿镇、东城坊镇以及义和庄乡东部地区,呈现明显的聚集状态,后备调控区分布较少,零散分布于研究区内。研究结果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区合理划定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TOPSIS和BP神经网络的高标准农田综合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我国提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高标准农田的识别是建设前选址和建设后评价的基础。本文以耕地图斑为基本单元,融合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从本底条件、空间形态、建设水平、生态防护等方面,构建农田综合质量多特性表征体系,采用逼近理想点排序法(TOPSIS)进行初步评价,再以人机交互的方式选取各质量等级农田的真值样本,进一步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修正各特性权值,得到农田综合质量的精确评价结果,实现高标准农田识别。以吉林省大安市为研究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特性表征体系的农田综合质量评价方法精度达到96%以上;研究区高标准农田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耕地集中连片、道路通达、生态防护良好、具有农业现代化生产优势的东北部、中北部、西北部边缘和部分南部区域;当地已备案的高标准农田和未备案、有潜力的高质量农田区域均得到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3.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已经渐渐摆脱了传统的铁犁农耕,自动化设备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随着社会对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方向逐渐转向提高农业生产率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农业生产总值成为了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方向.本文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高标准农田施工设计为题,简要分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已经渐渐摆脱了传统的铁犁农耕,自动化设备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随着社会对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方向逐渐转向提高农业生产率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农业生产总值成为了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方向。本文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高标准农田施工设计为题,简要分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各项建设工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豫东平原区睢县周堂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将障碍度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结合,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模型,探究农田建设的限制因子及建设内容。结果表明周堂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综合评价得分为0.732 8,农田建设水平一般,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选区的建设条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得,研究区内机井通电率、农田灌溉保证率、土壤有机质含量、机耕路通达度、农田灌溉设施完整度、农田高效节水面积占比、农田智能化管理、田间主干道绿化率等8项指标的障碍度值大于其平均值,为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障碍因素,亟待解决。研究表明,障碍度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结合的研究方法,可准确识别研究区农田建设中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而为项目区优先建设内容的确定提供指导,提高建设工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张明超 《南方农机》2022,(16):181-183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新时代保护耕地质量和提高粮食产能的重要方式,也是切实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粮食产能的评估认定依赖于耕地等别评估论证结果,而指定作物选取的分等因素如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土壤盐渍化程度、土壤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地形坡度、灌溉保证率和灌溉水源等对耕地等别评定具有显著影响。笔者对QS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产生的新增粮食产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项目区耕地等别可提升1等,预计新增粮食产能3 556 t,研究方法可为同类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从根本上提高粮食生产保障水平的重大前举措。各地在政策配套、资金保障、体制运行上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推进,已然产生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就农业综合开发而言,在思想观念、建设模式、推进机制上均未完全作出适应性调整。对此,我们应保持高度的警醒,及早作出谋划,制定出适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在规律的方案和模式并加以推进,才能确保其建设过程的科学和顺畅.也才能防止在造势上轰轰烈烈,在实际成效上却与中低产田改造并无二致的局面出现。  相似文献   

9.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其项目管理效果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提升。然而,当前贵州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项目区域内布局不合理、项目管理不到位、风险把控不严等突出问题依然严峻。本文将结合实际探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的改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高标准农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作为其中的重要工程,田间道路的快速准确获取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评估和效果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针对传统方法对细窄田间道路识别精度低、泛化能力不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U-Net网络的高标准农田道路识别方法。首先,在分析田间道路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选取GF-2影像作为试验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影像进行分割并根据对象特征进行分类,剔除光谱特征与田间道路相似的建筑物等非道路要素,减少道路识别干扰;然后,对影像进行裁剪、标签制作和数据增强等操作,并使用U-Net网络挖掘影像的深浅层特征,通过不断调整参数对网络进行训练,实现田间道路的快速识别;最后,依据道路断点特征,采用局部连接法对道路断点进行修复,并以河北省定州市东亭镇为试验区进行方法测算与精度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挖掘622幅田间道路样本的影像特征,U-Net网络可以有效识别各类场景下的高标准农田道路,通过对道路断点进行修复后,研究区田间道路识别精确率达96%,召回率和F1值分别为62%、75%,该识别精度能够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快速评估要求。相比传统识别方法,结合面向对象和深度学习的方法可以在减少建筑物干扰的基础上快速地识别出田间道路,能更好解决田间道路材质差异大、植被遮挡等造成识别结果噪声多、误识别问题,该方法可为细窄地物的识别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做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首要任。10多年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扬州市通过科学规划、综合治理、连续投入和整合资源等做法,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农田,为高产丰收、调整结构.发展高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针对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加大投入、强化设施、提高标准、示范推动的有效措施.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利用SWOT分析法对山东省郓城县整县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研究,目的是为更加科学、高效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提供改进建议和科学支撑。通过SWOT方法分析了郓城整县域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劣势、机遇与威胁,判明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研究发现:整县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投资标准低、缺乏管护资金、农田用电同质不同价、耕地进出平衡对接困难等劣势和威胁。针对上述劣势和威胁,提出提高亩均财政资金投资密度、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合理优化布局结构、推进农业灌溉用电价格改革、统筹耕地进出平衡指标、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资产管理和基础设施管护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TOPSIS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是保护优质耕地、控制建设用地占用优质耕地的有效手段,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从耕地的自然禀赋、区位条件、建设水平和生态景观条件4个角度出发,构建较全面的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借助TOPSIS法对耕地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引入空间聚类的思想对耕地综合质量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最后,依据各区域的耕地综合质量及空间聚类特征,将符合要求的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以河北省高碑店市为研究区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较合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339.61 km2,占高碑店市耕地总面积的81.75%,划定比例达到国家相关规程要求。本文在耕地质量评价中加入生态景观因素,并结合最佳距离阈值和改进的反距离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聚类方法,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耕地质量评价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的高标准农田划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优化农田空间布局,改善耕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而科学合理地划定建设区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环节。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构建了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个评价指标赋权。再结合理想点逼近法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及时序提出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焦作市耕地整体质量较好,且在空间分布上体现出了较强的正相关性;利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可将耕地分为4个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  相似文献   

16.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优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区,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热点分析理论,优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研究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难易程度中基本具备级别所占面积最大,耕地面积为33 731.8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2.27%。根据农田建设难易程度,选取了5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涉及新村镇、城关乡、观音寺镇、梨河镇、八千乡和辛店镇等6个乡镇,可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3 455.87 hm2。研究方法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灌溉农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浇灌农区为期一年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与常规机械耕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相对常规耕作技术,可以提高灌溉农区农田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减少农业生产工序和用工投入。  相似文献   

18.
基于耕地连片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划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区域的耕地连片性,在耕地综合质量评价和耕地连片网络基础上,提出了局部耕地连片度计算公式来评价耕地的连片性,并采用四象限法空间耦合耕地质量和连片度2个时空属性。结果表明:献县高标准基本农田优先建设区域面积为24 803.45 hm~2,重点建设区域面积为19 688.77 hm~2,有条件建设区域面积为19 538.64 hm~2,与面积累加方法相比,优先建设区域连片度提高了15.55%,而有条件建设区域连片度减小了37.82%,表明该方法明显提高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划区的耕地连片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