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大面积茶园的机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木  毛海斌 《茶叶》1991,17(1):33-36
我场是一个以茶叶为主业的国营农场,现有茶园近6000亩。近年来由于采茶劳力紧张,而采茶工资又不断上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场茶叶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机械化采茶已是必由之路。从1987  相似文献   

2.
实现机械采茶是茶叶生产机械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手工采茶花工多,一般占茶园管理总投工量的50%左右,而且季节性很强,每年春插、“双抢”大忙之际,也正是茶叶采摘繁忙之时,所以在茶叶比较集中的地区,茶粮争劳力的矛盾很突出。推广应用采茶机是今后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我们当前茶叶科研方面的一个新课题。随着采茶机研制试验工作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省已开始试制和使用采茶机,并在逐步扩大推广,毫无疑问,我省茶叶生产将会出现一个新的飞跃。这里本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采茶劳力日益紧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采茶质量越来越没有保证,传统的手工采茶已不能适应当前茶叶生产的需要,茶叶采摘已成为制约茶叶生产发展的突出问题。要解决占茶叶生产用工量55%左右的采茶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机械化。然而,机械化采茶的产量、质量、成本和工效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为此,浙江省在总结国内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选择有一定机采经验的杭州茶叶试验场和新昌、诸暨、德清、兰溪、临安等县,从1988年开始进行了连续4年的机采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机械化采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机械化采茶是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机械化采茶的技术要点,当前生产上应用的主要采茶机型,机械化采茶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怎样才能降低茶叶生产成本、确保茶叶生产的高产、优质、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其根本出路在于早日实现采茶机械化。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多种经营迅速发展,乡镇企业不断扩大,大批劳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采茶劳力日益短缺,给以人力为主要生产手段的茶叶生产带来严重的威胁。手工采茶质量不断下降,出现了一把捋、一扫光和抓采的现象,致使留养水平不断下降低,茶树早衰,茶叶产量、质量下降。同时,采茶工资不断增加。这样,推广机械采茶就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相似文献   

6.
福建机械化采茶试验,示范,推广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茶园推行机械化采茶是茶叶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一场技术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发展很快,第三产业遍布城乡,大批的劳力流向城镇,某区采茶劳力日趋紧张,采茶工资不断上涨,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严重地制约茶叶生产的发展。为了解决采茶劳力紧张的矛盾,必须着手进行机械化采茶的试验、示范工作。1988年8月我厅牵头组织机来考察组赴广东等省参观学习,1989年引进日本采茶机械进行机采试验.示范。经过协作组与广大茶叶工作者、茶农的五年艰苦…  相似文献   

7.
茶叶采摘是茶园管理中用工量大,季节性强的一项作业,采摘合理与否对茶叶产量、品质以及茶树生育都有很大影响,一般手工采茶所花的工时要占茶园常年管理用工的50%以上.随着乡镇企业不断发展,采茶旺季,一些大中型茶场,劳力不足已成为茶叶产出和增加经济收入的限制因素.江苏省农林厅茶叶站近年来在部分茶场开展了机械化采茶的试验研究,并在有条件的茶场积极进行推广,以提高工效.为探讨实行机械化采茶后对茶园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而进行本项跟踪调查与田间取样分析,目的是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机械化采茶提供田间施肥与管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茶叶生产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茶区劳力日趋紧张,不论从现实看,还是从长远着眼,推行机械化采茶,将给我省茶业生产带来一场革命。茶叶生产的下一步突破,关键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就这个意义来说,抓住了推广使用采茶机,必然带动了推广茶树良种,和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整个茶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要在我省实现机械化采茶,需要一段很长时间的努力,决不能等待观望贻误时机。要加速进行试验示范,为大面积推广使用采茶机做好思想、技术、设备等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茶树年年都有采茶期,因为生产基数大,生产规模也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虽然各地的采茶时期阶段不同,但是多批多采依旧是茶叶采摘的特点之一。在古代茶叶的采摘一般是人工进行,但是随着现代机械化的发展,茶叶的采摘也有了更加便利的机器替代品。采用茶叶切割机进行茶叶的采摘,可以有效地减少采摘的成本与劳动力,帮助茶农及时采摘茶叶。本文从茶叶切割机入手,探讨茶叶切割机控制系统标准化设计、灵活化设计、自动化设计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茶叶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向城镇的明显变化,广大茶区尤其国营茶场采茶女工普遍紧缺,造成采茶误时,直接经济损失严重,同时采茶工资猛涨,制茶成本大幅提高,生产上乱抓滥采,鲜叶合格率低,茶叶品质下降,这些一系列问题严重约束了茶叶生产的大发展。因此在乌龙茶区推广使用采茶机械,走机械化采茶的路子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采茶是茶叶生产中占用劳力最多,季节性最强的作业。一个拥有几千亩茶园的茶场,每逢采茶季节,都要招请成百上千的临时工,对茶场的经营管理压力很大。采茶季节正值农忙时期,在劳力调配上相当紧张,有“插得秧来茶变草,采得茶来秧又老”之势。这个矛盾随着茶园单产的提高和面积的扩大将更突出;为此,采茶机械化是茶叶生产,特别是大型国营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我省茶叶产量以年平均10%的速度递增、茶叶生产所需劳力逐年增大,劳力问题日愈严重,采茶用工约占整个茶叶生产用工的55%,在采摘上实现机械化意义重大。但多年来国内在研制和推广采摘机械上争议颇大,而我省茶叶界还未开展过这方面工作,因此,作者认为实现采茶机械化的途径应该为:品种→茶园管理→适用机具研制→鲜叶分级→适制性加工,加强人员素质培训,使我省茶叶更上新台阶。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省茶叶经济有了迅猛发展,全省现有茶园面积180多万亩,1988年全省茶叶产量为110万担,茶叶总产值3亿多元,十年间茶叶产量以年平均10%。左右速度递增。茶叶作为我省的大宗土特产品,其稳定发展给我省农村经济带来了可喜变化,是我省农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随着我省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改革深入,各种模式的农村经济异军突起,大量劳动力涌入各式规模的加工行业,各种致富门路改变了以往农村的传统经营思想。在江南各省份中,福建人口原本就最少,在现代经济状况下,我省茶叶劳力问题已日愈突出。茶作为季节性植物,生产期短,劳动力集中,特别是在采摘期间要集中大量劳动力适时采摘鲜叶,近年来我省茶园的劳力投入与我省茶叶的迅猛发展愈来愈不相适应,大量的茶叶无法适时采下,造成叶质粗老、品质下降。据估计,我省千亩以上的连片茶园每年因无法采下的鲜叶损失不少于百担,加之鲜叶粗老所带来的损失是惊人的。另一方面采茶工资近年来也呈直线上升趋势,仅以我所为例,1981年年平均采茶工资为0.07元/斤,1989年平均采茶工资为0.20元/斤,春茶前期每制一斤干茶单采茶工本费就达2.0元左右。1986年以来,我省已有相当多茶场(厂)分别从江西、安微、湖南、四川、江苏等省招进采茶、制茶工人,以补劳力之不足。因此,研制和推广适应我省茶叶生产特点的采茶机械及相配套的农艺措施,是我省茶叶摆脱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据统计,在整个茶叶生产过程中,我国茶叶劳动力分配为:采茶用工为55%,田间管理为40%,制茶5%,由此可见采茶工本费在茶叶成本中所占比例。日本由于在茶园管理、采摘、制茶等方面实现机械化,茶叶生产率比我国高出9倍。一般机采与手采相比,单人采茶机可提高工效5倍,双人采茶机可提高10—20倍,而机采成本仅为手采的20—50%。我国在采茶机械化方面走过了一条极其艰难的道路,从1958年着手研制至1987年前,虽然有十八种不同型号的茶叶采摘机具通过了不同级别的鉴定,但都未能普及应用。“六·五”期间国家经委花费巨大精力,将茶树修剪机及采茶机的研制分别列为重点科技开发项目,组织了安徽农机所,中国农科院茶叶所、祁门茶机厂、苏州动力机厂等单位联合攻关,样机虽都已通过鉴定,但在推广上却遇到重重困难,主要表现为: (1)关键零部件质量不过关,如国产微型动力源及传动部件无法适应采茶机械要求; (2)推广应用缺乏系统性研究实例,农艺措施不配套; (3)机采茶园产量及机采叶质量存在较大争议; (4)单机价格高,一次性投资大。鉴于上述种种原因,国内在研制、推广、应用采茶机具上受到一定限制,一些茶机厂家干脆从日本引进采茶机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30年来国内已有浙江、安徽、江苏、湖南、贵州等省分别进行探讨,我省也于80年代初期从日本引进采茶样机供研制分析。现在随着我省经济发展,在我省推广和应用采茶机械已势在必行,但由于我省在这方面仅作过小区试验探讨,采茶机自身质量及国内茶叶界在机采茶方面的争论使大家感到实现采茶机械化虽然迫切,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感到茫然,为此,仅提出个人的一点想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自一九七四年贯彻华主席在全国茶叶会议上的一系列指示后,临安县茶叶生产发展越来越快,现已跃为年产茶叶七万担以上的基地县。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粮茶争劳力,争季节的矛盾日趋突出,为了缓和这一突出矛盾,迫切需要实现采茶机械化。自1976年起,采用由中国茶研所设计的,本县横溪公社农机厂承制的Jw—325型采茶机在本县内进行连续的生产试验,现将试用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机械化采茶是当前茶叶生产上的一项解决采茶劳力不足,增强茶叶生产活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浙江省新昌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于1990年秋季开始进行千亩示范方机械化采茶综合技术的研究。原计划参加的茶园为1500亩,实际参试面积为1684亩,参试单位为5个乡的19个村(场),基本属集中连片的条植专业茶园,其中多条密植茶园有385亩,占22.9%,群体种茶园924亩,占54.9%,福鼎大白茶、鸠坑种等  相似文献   

15.
不同茶树品种实行优质绿茶机械化采摘的适应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宗茶机械化采摘已在生产中普遍应用,技术较为成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优质绿茶的效益显著高于大宗茶,并在生产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然而当前优质绿茶主要靠人工采摘来完成,由于采茶工紧缺,采茶高峰期有些地方无法将茶叶及时采下,导致效益降低;采茶工资普遍上涨,增加了茶叶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茶叶采摘主要是靠手工进行,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采茶劳力十分短缺,往往出现滥采、迟采和采老叶等情况,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及茶树下一轮新梢的萌发生长.因此,广大茶区对实现采茶机械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然而,近30年来.我国研制的10多种采茶机以及从日本进口的多种采茶机,使用效果都不大理想,其原因之一主要是我国茶园管理水平较差,不适应这类往复式采茶机要求之故.鉴于我国茶国现状,笔者试制了一种新型采茶机——4C—80型微功率电动采茶机.该机1992年申请了国家专利,专利号为ZL92225538·5,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采茶”是茶叶生产中一项重要作业,“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说明采茶季节性之强和技术要求之高,为其它作物所罕见。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粮茶争劳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用机械化代替人工采茶已是迫不容缓的事。我国采茶机的研制和现状我国采茶机的研究始于1958年,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58—1962):以南茶702  相似文献   

18.
《茶叶》1992,(4)
实现采茶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茶叶生产成本的重大措施,由毛祖法同志主要起草,浙江省农业厅提出,并经浙江省标准计量管理局发布的《机械化采茶配套技术规程》,对广大茶区推广机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刊特予发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大批劳力转向第二、第三产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显著减少,不少茶区出现了劳力紧张问题,尤其是采茶矛盾更为突出,以致滥采情况十分普遍,双手抓茶,甚至用镰刀割茶,有的是眼巴巴地看着茶叶老在树上而束手无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也影响了茶树的合理采养,损害茶树正常生育,同时,采茶工的工资直线上升,茶叶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经济收益明显降低,严重挫伤了茶叶经营者的积极性。因此,目前各地对采茶机械化的呼声很高,要求迫切,这种形势为我国推行采茶机械化提供了良好机会。为促进我国采茶机械化的发展,笔者仅就机采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作一叙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茶叶采摘技术是茶叶加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对茶叶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综述茶叶采摘技术及采摘机械研究进展,重点从采茶机的行走方式、操作方式、切割器结构、智能控制等部分中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由此指出采茶机存在机采效率较高但无法达到精细采摘要求、对芽叶缺乏选择性等问题,同时提出我国茶园机械化采摘技术仍需加大研发力度,克服现有困难,掌握新方法,开拓新模式,实现更全面、更高水平的茶园机械化,为采茶机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