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丰县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开展以来,对统筹城乡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在简要阐述了丰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丰县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提出了完善增减挂钩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国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认为国内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的意义及必要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存在的问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作模式等方面,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效益分配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效益评价等问题的研究较少,应重视对这类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中农民"被上楼"现象及其原因,并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应对策:应充分调查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从设计安置区模式、落实资金、完善建后管理3个方面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析——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概念、政策依据及意义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分析了该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迫切性和有利条件,并对研究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进行了测算,提出了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参与扶贫的困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已被用于贫困地区筹集扶贫资金,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成效。但随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这一国土资源超常规扶贫政策也面临难以精确瞄准贫困人口、难以真正保障贫困人口受益脱贫、节余指标跨区域交易制约较多以及贫困人口参与增减挂钩项目的力度不够等现实困境。为使农村贫困人口能够有资格、有能力、有意愿和有优势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且获得相应收入,本研究从增减挂钩项目的贫困人口瞄准机制、收益分配规则、指标跨区域市场化交易、项目依法规范实施和加强外部制度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相关建议,促进增减挂钩政策助力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6.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我国特殊土地国情下破解发展保障和耕地保护问题的重要途径。介绍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涵义,分析了其意义,并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角度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应满足的条件,同时,对增减挂钩的方式及存在的阻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顺章  陈峰  范文洋  刘园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70-11872
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分析了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必要性,并把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应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中,为解决挂钩实施过程中的补充耕地质量问题及征地补偿标准问题提供一定的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采用层次分析法以思南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例,分别从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构建18个指标,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综合效益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杨龙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255-257,260
通过查阅、分析归纳现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成果,借鉴不同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经验,分析得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主要环节可运用的模式,其中拆旧区土地复垦方面有迁村并点模式、缩村腾地模式、迁村上山模式、撤村并居模式及整村搬迁模式;资金筹措方面有财政资金投入模式、社会资金投入模式及农村集体组织自筹资金模式;周转指标管理方面有先借后还模式及先还后借模式。通过研究,可辅助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范标准,优化农村居民点科学布局,用活乡村存量建设用地,缓解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紧缺,促进乡村振兴及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10.
1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内涵 1.1增减挂钩内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这种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这种项目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同时建设用地的面积不增加,用地更加合理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1.
详细阐述了安徽省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情况及实施成效,并从指标运行交易、实施时空程序、审批管理权限、保护农民利益、监管技术水平等方面,提出安徽省未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保障措施,以期为安徽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乡村振兴和农村脱贫攻坚过程中既有效缓解了发展用地需求,又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发挥了重要功用。但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保障耕地、集约用地政策初衷的现象,出现政策执行成本较高等困境。基于农村宅基地的基本社会保障和可复垦为耕地,以及政策性财产收益价值和综合配套等性质,提出完善退地农民补偿安置,拓展增减挂钩政策多元融资渠道,因地制宜编制增减挂钩方案,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等措施,以实现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袁田  何政伟 《吉林农业》2011,(1):17+16-17,16
文章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概念、政策法规等理论基础上,对简阳市挂钩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土地适宜性、限制因素、水资源平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简阳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解决当前用地矛盾的途径之一,有利于优化用地结构,盘活农村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农村居民点的合理布局,为城镇建设提供更多的用地空间,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寻求推进钦州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措施和办法,着重分析了安徽省合肥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钦州市挂钩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对农村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进行整治并新增耕地,实现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本文以福建省内项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操作,为研究其它同种类型区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和军屯镇为增减挂钩试验区,探讨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及空间配置模式,并提出了增减挂钩的保障措施。结果表明,试验区农村土地通过增减挂钩空间配置,可有效增加耕地0.94 hm2,农民集中居住区集约使用9.53 hm2建设用地指标,节约建设用地指标37.03 hm2。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是缓解城乡建设用地矛盾、保护耕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使增减挂钩模式在运行过程中达到城乡公平发展的目标,应用城市土地供需模型和帕累托最优模型推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合理性,分析增减挂钩模式促进城乡公平发展的困境。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应通过规范的土地市场交易实现,规范、高效的土地市场有助于从经济上督促城市开发者主动集约用地,从收入上引导农村经营者主动节约用地;同时,良好运作的土地市场也极大地改善着政府的公众形象,城市投资向农村分流成为城市反哺农村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16,(9):18-19
自国务院出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以来,不少学者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布局选址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目前学者在此方面研究上的缺陷与不足,本文以M市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例,通过从耕地质量评价角度,运用耕地质量评价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对增减挂钩项目布局选址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出的分析结果可以满足增减挂钩项目提出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9.
彭方 《农技服务》2009,26(12):159-159
推进安义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能盘活农村土地,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以江西省安义县为例,介绍了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邓艾  蒋敏  李芹芳  许晓婷  张晓霞  景慧  张娜  胡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71-16873
采用定性、归纳演绎等方法,从综合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内涵出发,针对挂钩涉及的3个关键环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资金筹措、挂钩周转指标管理,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关键环节采用的模式:"迁村并点"、"空心村"改造、高层立体、迁村上山模式以及相关的资金筹措、周转指标管理模式,并对不同模式的适用区域进行分析研究,为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合理运行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