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胜 《湖北农机化》2022,(2):103-105
泵站的稳定运行是支撑景电灌区作业的关键.为了优化水利市场现有的泵站运行管理模式,以某景电灌区泵站为例,开展运行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阐述景电灌区泵站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景电灌区泵站在运行中存在的机组日常运行管理制度缺失、现代化管理技术的执行力不足等问题,规范景电灌区泵站运行管理模式,并引进智能化技术辅助景电灌...  相似文献   

2.
王作渊 《南方农机》2024,(3):177-179+183
配套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可以改善区域的基础灌溉条件、提高灌溉保证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作物增产、农民增收,有效促进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跨越升级,实现节水与增收的共赢。水资源作为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不利于农业生产,采取高效节约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可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基于此,笔者以武威市凉州区金羊灌区为例,提出了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推广和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如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使用高效灌溉技术、改善输水方法、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等,推进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应用,进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灌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对农田水利社会学研究现状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关中灌区农田水利的制度基础为水费制度、设施管理和维护制度、水政制度及利民制度等;组织基础为以村民小组为行动基础的管理模式;文化基础为弱宗族文化区以及传统伦理观念.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关中灌区扶风县杏林镇西柏坡村120位村民对本地区农田水利的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第一手资料.调查发现农田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水费管理制度不合理,水价偏高灌溉成本偏高;②基层斗渠管理制度缺失,维护不力.村中水渠里的生活垃圾——公地悲剧;③毛渠渗漏严重,无人修缮;④政府水利政策和利民规定透明度低;⑤乡村公共水利决策会议召开少、参与度低.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投入不足,管理主体不明确,村民参与意识淡薄等.并进而探讨了农田水利的发展方向和农田水利建设和基层管理有效结合的途径在于:实施斗渠距离补偿机制、将基层水利设施管理深入村庄、建立政府引导的新型农民用水者协会等.  相似文献   

4.
农田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借鉴一些国际组织关于灌区(灌溉)现代化和我国关于水利现代化以及农村水利现代化的概念,给出了农田水利现代化的定义和内涵;结合现代化农田水利所应具备的民生、节水、生态、数字以及和谐农田水利五大特征,同时借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有关灌溉现代化评价指标的界定,遵循客观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了我国农田水利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全国节水灌溉区划》,并根据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降水条件,最终将我国评价区域划分为东北区、海河和黄河中下游区、黄河上中游和内陆河区、淮河和长江中下游区、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区六大评价区域,并给出六大评价区域和典型灌区农田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值。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国范围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以德令哈市怀头他拉水库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信息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该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功能,分析了该管理信息系统面向服务SOA架构、基于事件驱动服务与大数据分析服务等关键技术;实际应用表明:利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平台,建设集监测、控制、计量和信息化等技术在内的灌区农业水价改革管理信息系统,在取得节水、增效的同时,能建立起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增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确保灌排工程良性运行,有效地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助推灌区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主体缺失、管护效率低下是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选择适用的管护模式,对于明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主体、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采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归纳总结出4种常用的农田水利管护模式;其次,根据评价原则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并构建农田水利管护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综合集成赋权法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以M市某灌区为例,对农田水利管护模式适用性进行评价研究,以确定适宜M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模式。  相似文献   

7.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农田水利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在分析都市现代农田水利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梳理了上海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并分析了农田水利技术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的主要差距,继而探讨了深化发展上海都市农田水利的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和思路:针对服务于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农田水利建设要求,建立符合都市现代农业园区特色的防汛技术体系,分析灌排系统布局合理性和节水灌溉系统最优化模式,提出灌溉生态用水模式及生态水处理措施,融合现代化农田水利与都市景观,构建都市现代农田水利工程评价指标体系,探索都市农田水利现代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冯润文 《南方农机》2022,(12):177-179
为推进农业生产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利民工程,建设现代化大中型农业灌区,可实现水资源合理化调度,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实现农业水资源的持续性利用,为大中型农业灌区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基于此,笔者分析了现代化大中型灌区建设的要点,从加强对渠首和渠系的改造、注意对输水工程的改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相关研究表明,建成大中型现代化农业灌区,可有效提升当前农业工作效率,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为后续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保障,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永祥 《河北农机》2023,(20):157-159
农田水利灌区建设是一项比较系统化、难度较高的工程项目,实质上是对原有水利设施所开展的修复与改造工作,通过不断改进现有灌溉配套设施,增加肥力储存设备,加快农作物生长,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种植亩产量。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关系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项目之一,其建设方案、建设理念一直是工程管理的核心所在。对此,为解决农田水利灌区的建设问题,本文深入研究农田水利灌区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农田水利灌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转变传统农田水利灌区建设形式,强化农田水利灌区建设工程项目后续设施管理,通过增加农田水利灌区建设资金投入占比、优化资金利用比例、提高信息化建设层次等措施,进一步促进现代农田水利灌区建设整体质量优化,并为该领域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照性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可变模糊集的现代化灌区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灌区,大型灌区现代化提升改造是实现水利现代化、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对新时代下的现代化灌区的内涵及其特征加以阐述,提出"安全"、"健全"、"先进"、"高效"、"绿色"型现代化灌区特征,建立了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讨论了到2035年现代化灌区评价指标的阈值,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了灌区现代化评价数学模型。以潘庄大型灌区为例,对灌区现状及现代化改造后状况进行评价,灌区现状评价结果为H=2.917,处于未实现现代化程度,与灌区实际情况相吻合;现代化改造后评价结果为H=1.421,处于全面实现现代化程度,表明灌区现代化改造措施合理有效,也表明现代化灌区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可行、合理。并对影响灌区现代化的因素及措施进行分析,为大型灌区现代化提升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 2007年农村水利工作进展 2007年,农村水利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继续保持了好的发展势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大型灌区“两改一提高”工作扎实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势头;农村水利改革不断深化。中央共安排投资92亿元,其中,农村饮水安全64亿元,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6亿元,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2亿元,小型农田水利10亿元。全部项目完成后,可解决315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可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23.33万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亿kg,年增加节水能力22亿m^3。  相似文献   

12.
漳河水库灌区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漳河水库灌区实际情况为依据,阐述了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大型灌区农田水利中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白龟山灌区是河南省重要的产粮区,地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农业生产与农田水利工程息息相关。针对目前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渠系配套设施老旧、灌溉能力受限、管理体制不健全、水资源分配不均、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应用新技术升级改造现有设施,完善管理机制,培养专业人才,构建水资源评估体系,科学分配水资源等优化策略,对于提高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推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物理灌区的现代化和模拟灌区的数字化认知,分析总结了现代化数字灌区建设应着力完成的“灌区识别”“立体感知”“精准控制”“信息交互”“管理调度”等“五大主体功能”结构体系;基于智慧水利建设和灌区高效运管需求,高效地模拟渠系水流,系统梳理了以“节点流量过程”为输入和输出的灌区概化图,研究提出了现代化数字灌区建设主要业务应用结构体系,即构建以“数据库”为载体,“数学模型”为支撑,基于“灌区一张图”基础之上的“组织管理、工程管理、安全管理、泵站管理、农业节水与供用水管理、经济管理、信息化管理、公共服务”等“九大业务应用”为交互的的整体架构,以期有效提升灌溉供水服务的安全性、公平性、可靠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内容和重点,选取江苏省35个大中型灌区的数据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系统研究了灌区现代化程度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数据分析显示,观测变量的标准因子载荷系数均约为0.75,KMO值为0.973,Bartlett 球状检验的卡方统计值为1 682,说明样本数据的有效性和相关性较高.研究结果表明:灌排体系、用水计量与信息化、管理体制、服务保障、生态环境、人居环境、防灾减灾、水资源安全保障、经济效益和用水效率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灌区现代化的认知程度.其中灌排体系的影响最大,服务保障的影响最小.灌区现代化应当是全面的、整体的现代化,必须统筹全局,综合灌区基础设施体系、管理与服务体系、生态健康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效率与效益体系,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鉴于我国水资源紧缺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现状,为贯彻中央"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现代农业"的精神,需要构建现代化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本文借鉴国际上对灌溉现代化的定义与关注点,结合我国实际,认为要构建现代化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并阐述这种系统应符合的原则、要求以及应有的特征;提出这种系统的初始系统是"排灌沟渠-小型湿地综合系统",并介绍这种系统的组成。说明这种初始系统中有三道防污防线,即田间节水灌溉、小型湿地、生态沟。以水稻灌区为例,分别阐述这三条防线的防污、节水功能和全系统防污、节水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是华中地区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大碑湾灌区是湖北省典型的多水源灌区,通过水库、泵站和塘堰联合调度为灌区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供水。通过对大碑湾灌区发展历史的回顾,分析大碑湾灌区在工程建设、用水管理和机构管理方面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结合当前面临的形式和挑战,提出全面推进现代化、高标准灌区建设;积极进行水价和市场化管理改革;推进灌区管理机构改革,探索新型水利组织形式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变化对小开河引黄灌区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区通过农田水利体系把灌区范围沟通成为一个整体, 在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相互交叉融合作用下,使灌区生态系统有了良好的发展和演变。通过对小开河引黄灌区建设前后水资源条件的变化分析,探讨了水资源对灌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及系统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灌区建设和水资源条件的改善与控制,会增加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层次性和复杂性,使生态经济系统日趋稳定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郭宇 《农业工程》2018,8(9):73-75
当前我国已步入现代化农业时代,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日益多元化。在施工技术发展迅速的条件下,明确把握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围绕上述两大要点展开分析,探究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正确推进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作为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农村公共产品之一,其供给的发展过程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四化”同步推进、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面临重大变化趋势的转型时期,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并借鉴成功的国际经验,对深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出思考,具有学术的综述性意义和现实的政策制定参考价值。本文将纵向以学者的历史演变研究为脉络,总结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从不被认可到被重新界定为公共产品的发展变化过程,横向通过总结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国际经验对比研究,对现存的阻碍小型农田水利发展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转型期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