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主要分析了浙江省农业耕地出现土壤退化问题的原因,提出完善土地管理、建立耕地保养投入机制、加强耕地地力的质量监督与调查、提高耕地整理复垦力度等治理措施,希望有效解决农业耕地土壤退化问题,提高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耕地土壤退化现状·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湖南省耕地土壤退化现状与产生的原因 ;并从耕地保养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依法治土 ,建立耕地保养投入长效机制 ,加强耕地质量监控和加大耕地整理复垦力度等方面防治耕地土壤退化和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耕地质量监测是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地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建立耕地地力监测点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生产能力进行动态监测,分析作物产量与土壤养分消长规律,判断施肥是否合量,为科学施肥、保护耕地质量、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周口市的地力监测工作,按照《全国耕地土壤监测管理办法和全国耕地土壤监测技术规程》及《河南省耕地土壤监测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周口市四大类土壤(潮土、褐土、黄褐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郊区区(县)域内耕地资源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农田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农田水利、土壤污染、农业生产基本情况等进行统一管理和实时查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实时掌握全市耕地地力及质量状况,为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利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鹤城区耕地质量面临的问题出发,具体阐述了该区耕地质量管理的现状以及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结合近几年来开展的耕地质量管理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府和市民对耕地质量的保护意识;建设用地要有序规划,力求少而精;补充耕地要多而广;坚持耕地占补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平衡;加强耕地地力建设和推行六个创新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及《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化验,依据《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和《通州区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规程》,对通州区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建立了本区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等,分析了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对种植业布局进行了合理规划,为通州区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地力建设、都市农业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南阳市土壤肥料站通过开展南阳盆地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查清了南阳市耕地地力基本情况,掌握了全市在耕地管理与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将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及时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发挥科技推动生产力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耕地资源合理配置与种植结构调整、科学施肥、耕地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一、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  相似文献   

8.
面对耕地质量下降的趋势,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推动农田地力建设?如何实现农田地力建设的生态补偿?本文阐述了当前中国耕地质量下降的现状,指出了加强土壤质量管理的必要性,以美国、英国、韩国为例,分析和总结国外土壤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田地力建设的现实性问题,提出了关于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地力补偿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鹤城区耕地质量面临的问题出发,具体阐述了该区耕地质量管理的现状以及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结合近几年来开展的耕地质量管理工作的实践,提山了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府和市民对耕地质量的保护意识;建设用地要有序规划,力求少而精;补充耕地要多而广;坚持耕地占补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平衡;加强耕地地力建设和推行六个创新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强化我国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耕地总体质量不容乐观,高产田面积下降,中低产田土比重扩大;施肥结构不合理,土壤营养比例严重失调;土壤退化严重,耕地污染日趋加剧。而各级政府对耕地地力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完善等方面重视不够。建议加强组织领导,将耕地质量管理纳入政府的目标考核内容;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扶持力度;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实行耕地质量数字化的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发挥土肥科技在耕地质量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武彦雨 《河南农业》2023,(22):62-63
<正>近年,南阳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方针,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通过保护耕地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布局农作物种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快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耕地地力,缓解土地生态压力,改善耕地质量,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转型升级。南阳市通过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摸清了全市地力现状。本文从改良土壤与培肥地力、耕地资源整合与调整种植结构、耕地质量管理、科学施肥等方面提出提升耕地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推动实施县域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现“藏粮于地”,以平阳县耕地质量等级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耕地地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平阳县耕地地力总体上处于中高水平,质量较好。近30 a来,有机质和速效磷都呈增加趋势,但土壤酸化趋势明显,速效钾有所下降。土壤酸化、耕作层较薄和排水不畅或水土流失已成为影响该县地力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建议进一步采取分区耕地整治等措施,健全耕地质量动态管理与服务体系,从科技、工程、资金配套等方面加大耕地质量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3.
以豫西南盆地典型的浅山丘陵区的河南南召县为代表,通过对耕地地力状况综合分析,划分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分别指出耕地管理和土壤改良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耕地地力建设、土壤改良利用、农业结构调整、耕地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不可再生性资源。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摸清耕地地力及其影响因子的变化,是建立耕地质量预测预警体系的重要前提。该文就是运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构建泰兴市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模型、隶属函数模型,评价耕地地力等级,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施肥、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对提升耕地地力质量十分重视,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针对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占优补劣、重用轻养、质量不断下降的实际,提出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努力培肥地力作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养分结构,逐步提高耕地质量,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基础性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通州区耕地地力评价与改良利用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北京市通州区耕地质量管理,提高耕地的地力水平打下良好基础,2007年,北京市通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根据农业部《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全区40051.7 hm2耕地4007个代表样点进行现场调查、采样、化验,所得结果以《耕地限制类型划分及指标评价》为依据,对通州区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建立本区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等,分析耕地限制原因,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在耕地资源管理上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叙述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从理论和应用的双重角度,回顾了信息技术在国内外耕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了目前信息技术在耕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向、意义和发展前景。此外,还初步提出了全国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资源数据库,并对信息技术在耕地资源管理上的发展趋势和面对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青岛市为研究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县域耕地资源评价系统的支持下,建立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综合指数(IFI)法和累积曲线分级法对青岛市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以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灌溉保证率、土壤物理状况作为限制性主导因子,对青岛市耕地进行改良利用分区。结果表明,青岛市耕地地力由高到低等级可划分为6级,其中1~4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说明青岛市耕地地力整体较好;改良利用分区结果显示,青岛市耕地可划分为土壤培肥、自然环境条件改善、土体整治 3种改良利用分区类型,不同分区类型耕地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提高其产出水平。本研究可为青岛市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改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关于提高广东耕地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研,提出了广东耕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优质耕地数量持续减少、基础地力下降、土壤养分失衡、局部地区土壤污染加剧、水土流失严重等,导致全省耕地质量明显下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针对耕地资源日益紧缺与非农建设用地的矛盾,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提出了建立耕地质量管理的法律机制、实施沃土工程提高地力、健全耕地质最监测网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强化新垦耕地验收、加强科学研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清丰县为例,运用GIS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施肥试验中的最高单产为统一衡量标准,研究了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一致性问题并对2种评价结果进行衔接。研究结果:清丰县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分等结果空间一致性达到66.43%;引起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不一致的关键因素指标主要有耕地地力评价因素中的地下水矿化度,以及农用地自然得分评价因素中的盐渍化程度;建立了同一地区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与耕地地力评价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研究结论:通过衔接模型,可以实现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