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建湖县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区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建湖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进行类型区划分,得出5种土地利用类型区,并对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区进行土地利用集约度分析和效益评价,认为提高土地利用集约经营水平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措施,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推行土地集约经营、土地后备资源开发三方面提出了建湖县土地开发利用战略,并进一步阐述了土地开发利用战略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土地经济学研究方法,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益3个方面,对阜平县2003年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20a来,阜平县林业生产有较大发展,土地利用结构日趋合理,与其土地自然性状和林业县定位基本相符,但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长较快,新开垦耕地多数利用方式不尽合理;土地利用程度有较大提高,荒山开发利用及林业建设成效明显,森林覆盖率26.26%,但森林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保持水土与调节生态和气候的作用依然有限;土地利用的总体效益有一定提高,但单位效益指标较低,需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体现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该研究从土地经济效益、土地社会效益、土地生态环境效益3个方面构建株洲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指标体系,以株洲市2006~2013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再利用加权函数法求得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分值,运用协调度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结果表明:株洲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得分逐年递增,土地利用的协调度较低,分为基本协调和不协调两类。据此提出了提高株洲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建议:继续稳步提升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实现土地利用三效益的综合统一。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平原地区土地利用效益,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在构建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潍坊市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寿光市得分最高,为0.956,奎文区得分最低,为-0.538,潍坊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存在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成潍坊市各县(市、区)土地利用效益差异的原因,在借鉴土地利用富有效率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提高平原地区土地利用效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苏建湖县土地得现状类型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建湖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进行类型区划分,得出5种土地利用类型区,并对各类土地利用集约度分析和效益评价,提高土地利用集约经营水平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措施,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推行土地集约经营、土地后备资源开发三方面提出了建湖县土地开发利用战略,并进一步阐述了土地开发利用战略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6.
耞?耟?     
<正>价的研究。在研究对象方面,班茂盛等从土地效益、土地利用效率和创新功能方面构建土地绩效评价模型,对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区进行土地利用绩效评价。鲁春阳等从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四个方面对重庆市土地利用绩效进行评价,表明重庆市土地利用绩效1997-2007年间由低级向良好转变。桑翠翠等以陕南地区为研究区,在计算土地利用绩效基础上,利用障碍度诊断模型,对影响陕南县域土地利用绩效的因子进行了分析。王莹等通过构建结构、经济、公平和环境绩效的四维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市建设用地绩效进行评价,发现“十二五”期间建设用地绩效水平呈波动式上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包括指标权重确定  相似文献   

7.
庆阳市西峰区土地利用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庆阳市西峰区土地利用现状,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和相关理论,建立了以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为总目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子目标,包括24个评价指标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庆阳市西峰区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以及西峰区统计年鉴的各项数据为基础,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TOPSIS评价模型对1996~2008年庆阳市西峰区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峰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呈逐年上升趋势,生态效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该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土地经济学理论,将绩效评价理论引入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中,借鉴已有的研究方法从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效益和可持续性利用力为切入点构建评价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通过对沈阳市土地集约利用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定量化反映土地利用时空演化规律,揭示沈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差异,提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区域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状况及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利用功效函数和协调度模型,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从定量的角度分析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近年土地利用变化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将有利于调整土地利用决策,并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为科学合理的制定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德州市1996~2004年土地利用状况相关资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阐述了区域土地利用主要驱动力因素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提出了区域土地利用应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利用特色、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土地利用程度与土地利用效益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空间格局,对于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调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川中丘陵区仁寿县2011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乡镇为研究单元,采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分析了该区域县域尺度内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间的耦合协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总体处于低度协调的低水平耦合状态,但区域差异明显。根据各乡镇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可将全区划为磨合区、拮抗区及低耦合区3个类型区。磨合区主要包括区位位置较好及矿产资源丰富的乡镇,其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耦合协调程度相对较高;拮抗区包括与磨合区相邻的乡镇以及主要交通道路沿线的乡镇,工业用地和特色种植用地占有一定比例,该区土地利用效益明显滞后于土地利用程度;低耦合区以传统农业为主,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严重失调。区位位置、资源状况及交通条件是形成县域内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间空间耦合协调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江苏省各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方面构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借助空间分析软件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比较13个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益存在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结果】江苏省13个地级市之间土地利用效益差距悬殊,空间分布呈由南到北整体递减的趋势;各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益存在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土地利用效益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外部溢出效应明显,其中苏南地区为热点区域,苏北地区为冷点区域;各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均处在失调发展阶段,苏南地区多数处于轻度失调阶段,而苏北地区多数处于高度失调阶段。【结论】各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间未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耦合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吉林省2012年城镇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对吉林省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和结构、城镇土地利用与产出效益的相关性及城镇土地利用供需关系等进行分析,针对吉林省城镇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供给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紧张。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是促进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提高,并实现其协调统一的重要途径。基于D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柳州市2003~2005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借助ESDA理论与方法,对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倩  刁承泰  刘雪  黄娟  刘贵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60-3162
根据1996~2004年重庆永川市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其土地利用动态、土地利用程度及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情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社会驱动力进行定性分析,指出影响永川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主要有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以及政治经济政策。然后运用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数据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耕地变化的社会驱动力作定量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土地利用变化与主要社会驱动力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探究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的土地利用效益,旨在有效协调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间关系,实现区域土地的综合高效利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同类型地区提供参考。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山西省交城县为研究区,基于交城县土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视角,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2018 年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测度,揭示其时序演变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2006—2018年,交城县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中耕地呈现线性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现线性增长趋势;林地、草地、水域多年维持同一水平。(2)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呈现3种演变趋势,其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线性增长趋势,生态效益为“向上开口的抛物线”型增长趋势,社会效益为多年维持同一水平,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演变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保持一致。(3)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之间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趋缓,研究期内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各子系统间长期处于失调状态,且以轻度失调为主,协调性亟待进一步提升。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及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与其脆弱的环境本底及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困难度有关。应注重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研究区土地资源效益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样化指数、洛伦茨空间曲线和区位熵基本原理,对徐州市2015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了现状分析,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评价了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并对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践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徐州市土地利用现状的综合效益值约为91.8,土地利用基本达到规划目标,但仍存在泉山区的土地类型多样性程度与其他县区相比差距较大,且徐州市除耕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个类型集中度较高,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比较分散,以及各区县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土地利用类型较少,且均不相同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利用效率,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俊  庄大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201-203
以2006—2015年湘西自治州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为基础数据,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3个方面选取10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湘西州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5年湘西自治州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基本呈上升趋势,其中2006—2008年波动较大,经济效益是影响湘西州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域,基于碳减排目标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以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碳排放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益为目标函数,得到2020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并将优化方案与规划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优化后的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减少;与规划方案相比,优化方案中碳排放量减少184.57万t,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增加6.93亿元,虽然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较规划方案减少了,但符合当前中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以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碳排放最小化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作为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能在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有效地实现碳减排,并且有助于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提高,对今后乌鲁木齐市的土地利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样化指数、洛伦茨空间曲线和区位熵基本原理,对徐州市2015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了现状分析,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评价了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并对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践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徐州市土地利用现状的综合效益值约为91.8,土地利用基本达到规划目标,但仍存在泉山区的土地类型多样性程度与其他县区相比差距较大,且徐州市除耕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个类型集中度较高,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比较分散,以及各区县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土地利用类型较少,且均不相同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利用效率,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