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遗传因素不同品种类型公鸡的精液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笼养条件下繁殖阶段中后期肉用型公鸡精液质量的下降程度高于蛋用型公鸡。2个体差异繁殖期内种公鸡的射精量、精子密度和活力在不同个体间存在着明显差异。3种公鸡的年龄在22~45周龄期间种公鸡可保持旺盛的性机能,精液  相似文献   

2.
(一)遗传因素 不同品种类型公鸡的精液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笼养条件下繁殖阶段中后期肉用型公鸡精液质量的下降程度高于蛋用型公鸡.  相似文献   

3.
1.遗传因素 不同品种类型公鸡的精液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笼养条件下繁殖阶段中后期肉用型公鸡精液质量的下降程度高于蛋用型公鸡。 2.个体差异 繁殖期内种公鸡的射精量、精子密度和活力在不同个体间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种公鸡的精液质量直接影响着种蛋的受精率,从而影响种鸡场的经济效益。而影响精液质量的因素很多,现将精液质量差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介绍如下,供参考。一、造成种公鸡精液质量差的原因1.遗传因素不同品种类型的种公鸡精液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饲养后期,肉用种公鸡的精液质量比蛋用种公鸡的精液质量差,重型种公鸡比轻型种公鸡差;同一品种个体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2.周龄因素 种公鸡随着周龄的增大精液质量也逐渐下降,一般种公鸡在20~22周龄达到性成熟。24~48周龄是种公鸡性机能旺盛期,精液质量最好。50周龄以后性机能减退,…  相似文献   

5.
以伴性矮小型公鸡和普通杂合子型公鸡为研究材料,就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的缺失对公鸡精液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基因型初生雏鸡的体重相差无几,但4、8、16周龄和20周龄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8周龄胫长差异极显著(P<0.01)。性成熟后,伴性矮小型公鸡的精液密度为26.17亿/mL,略低于普通杂合子型公鸡(29.87亿/mL),但差异不显著;伴性矮小型公鸡的精子活率、活力和畸形率等指标与普通杂合子型公鸡相近,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证明,生长激素受体缺失对伴性矮小型公鸡繁殖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蛋种鸡企业来说,种公鸡的精液质量直接影响着种蛋的受精率、雏鸡质量和种鸡场的经济效益。然而种公鸡的精液质量在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据统计只有1/3~1/2(少数品种可达到2/3)的公鸡其精液质量是良好的,所以对精液质量进行检测,挑选优秀的种公鸡用于生产,是保证种蛋受精率、雏鸡质量的重要措施。对精液质量进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种鸡生产场来说,种公鸡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对于笼养授精饲养模式来说,种公鸡的精液是最关键的因素,种公鸡的精液质量直接影响着种蛋的受精率、孵化性能、雏鸡数量与质量,进而与种鸡场的经济效益挂钩。但是种公鸡的精液质量在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影响公鸡精液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公鸡体重、体况、周龄、营养水平、饲料配方、管理水平、采集手法以及遗传基因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伍时荣 《广东饲料》2009,18(9):40-42
种公鸡精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种蛋的受精率,而受精率是种鸡场最关键的生产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种鸡场的盈亏,因此控制好种公鸡的精液质量是任何一个种鸡场都必须重视的工作。但由于影响种公鸡精液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许多种鸡场往往顾此失彼抓不到重点,笔者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重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种畜禽质量是畜牧良种生产力正常发挥的基础。精液是种畜禽重要的遗传物质,种公鸡的精液质量直接影响到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以及种公鸡的利用效益。在生产上通过提高种公鸡的饲养管理水平,规范种公鸡的选育和调教要求,可以获得优良的精液品质,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1种公鸡的饲养管理1.1饲养标准应符合NY/T33-2004《鸡的饲养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曹授俊  胡平  雷莉辉 《饲料研究》2012,(8):17-18,21
种公鸡精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种蛋的受精率、雏鸡质量和种鸡场经济效益的好坏.因应激和种公鸡性机能逐渐减退等因素可以造成精液品质大幅下降,导致种公鸡淘汰率升高.因而提高种公鸡抗应激能力、延缓性机能减退的速度是提高种公鸡利用率和精液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中草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元索和蛋白质,还含有甙类、挥发油、生物碱和甾醇类等生物活性物质,对减缓应激、调节内分泌与生殖机能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提高鸡人工授精技术水平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鸡的人工授精成功与否,主要与公鸡精液质量、人工授精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消毒卫生状况(采精、授精时)、精液贮存以及人工授精操作技术等有直接关系。以下分别以公鸡精液的品质和强化鸡的人工授精技术两方面来讨论提高种蛋受精率问题。1提高公鸡精液品质的技术措施1...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雪峰乌骨鸡公鸡的繁殖性能,对32周龄和40周龄的白羽、黄羽公鸡精液颜色、密度、射精量、活力,以及白羽、黄羽公鸡21批次受精率等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周龄、羽色公鸡精液颜色、精子密度、活力与射精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周龄的增加,黄羽公鸡精液颜色更好、密度更大,射精量增加,精子活力增强;白羽公鸡射精量不变,精子平均活力呈降低的趋势;黄羽公鸡受精率极显著高于白羽公鸡(P0.01)。说明黄羽雪峰乌骨鸡精液质量与白羽雪峰乌骨鸡相比,随着周龄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优势,且黄羽公鸡受精率优于白羽公鸡。  相似文献   

13.
种公鸡的精液质量直接影响着种蛋的受精率,即直接影响着种鸡场的经济效益。而影响精液质量的因素很多,现将精液质量差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鸡的人工授精成功与否,主要与公鸡采精质量、人工授精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采精、授精的消毒卫生状况、精液贮存及人工授精操作技术等有直接关系。以下分别以公鸡精液的品质和强化鸡的人工授精技术两方面来讨论提高种蛋受精率问题。一、提高公鸡精液品质的技术措施(一)...  相似文献   

15.
鸡的人工授精成功与否,主要与公鸡精液质量、人工授精员工作的态度、卫生消毒状况(采精、输精时)、精液贮存条件、时间以及人工授精操作技术等有直接关系.以下分别以公鸡的精液的品质和强化鸡的人工授精技术两方面来讨论提高种蛋受精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种蛋受精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种鸡场的信誉和经济利益,而影响种蛋受精率的因素很多,笔者根据实践体会,现将影响种蛋受精率的因素及对策介绍如下,供参考。1种鸡方面的因素1.1遗传因素不同品种类型的种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某些品种鸡所产的蛋,其蛋壳质量较差,或蛋内异物率较高,其种蛋受精率较低;在饲养后期,肉用种公鸡的精液质量比蛋用种公鸡的精液质量差,重型种公鸡比轻型种公鸡差。1.2公母比例自然交配情况下,公母比例一般蛋用型1∶10~12,肉用型1∶8~10。人工授精,公母比例一般以1∶25~30为宜。比例过小,影响受精率和交配率;过大,造成浪费…  相似文献   

17.
1.种公、母鸡的选择与要求。要选择性欲旺盛、射精量多、精子密度大、精液质量好的公鸡供作采精用,一般选用170~300日龄的公鸡为佳。根据我处专项课题试验结果,24~40周龄的一组种公鸡、输精后5天,受精率为93.5%,比老龄公鸡的受精率提高了45个百分点。一般要选留健康无输卵管炎症的种母鸡输精,对患输卵管炎的母鸡应及时治疗或淘汰。 2.钟公鸡的饲养与管理。公鸡采精季节的日料除按饲养标准配制外,应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每当连续采精3~5天后,应让种公鸡休息1天,以保证精液质量。 3.控制适宜的精液保存温度。鸡精液大都在15~35℃之间作短期保存,并于半小时内输完。我们进行了3个不同保存温度的试验结果证实,短期保存精液,一般温度控制在25~35℃为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崇仁麻鸡快羽品系和慢羽品系的公鸡的精液品质测定,结果显示快羽和慢羽公鸡在精液品质方面无显著差异,表明快慢羽基因不影响崇仁麻鸡公鸡的精液品质。  相似文献   

19.
蒋延虎 《中国家禽》2004,26(16):21-22
种公鸡精液品质的优劣是影响受精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品质在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据统计只有1/3~1/2的公鸡其精液品质才是良好的,所以对精液质量的检测,挑选优秀种公鸡用于生产,是种鸡正常生产的重要保证。然而实验室检测方法比较复杂,设备要求相对较高,速度比较慢,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少,很多的种鸡场往往难以做到。在此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全天观察法,对京海黄鸡公鸡的性行为进行记录,获得京海黄鸡公鸡性行为的过程,总结京海黄鸡公鸡性行为规律,分析京海黄鸡公鸡个体间性行为的差异,并通过检测精液品质,研究京海黄鸡公鸡性行为与精液质量的关系;通过观察晴天与阴天时的性行为,分析不同的天气对京海黄鸡公鸡性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京海黄鸡性行为个体间差异不大,受天气的影响较为明显。本文通过对京海黄鸡公鸡性行为的观察研究,为进一步提高京海黄鸡公鸡自然交配的授精率和繁殖性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