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水稻不同基因型吸收利用土壤钾素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特制的淹水培养装置,选取耐低钾和缺钾敏感的两个水稻基因型,研究它们吸收利用土壤钾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钾条件下,耐性基因型辐简稻地上部生长未受明显抑制,而根干重略有增大.供钾充足时,根际及近根土壤中4种形态钾的亏缺程度都是缺钾敏感基因型81394大于耐低钾基因型辐简稻,这与81394生物量大,需钾量大的遗传特性有关.缺钾条件下,辐简稻距根2 mm内根际土壤易交换态速效钾和可交换态速效钾的平均亏缺率分别为96%和84%,而81394分别为93.7%和66%;在辐简稻近根10 mm土壤中,两形态钾亏缺率仍为83%和84%,而81394分别减小至53%和44%.易释放态缓效钾在两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辐简稻距根3 mm内根际土壤难释放态缓效钾的平均亏缺率为56.6%,显著高于81394.研究发现,辐简稻根际土壤pH的降低程度大于81394,这可能是辐简稻根系适应低钾胁迫分泌更多质子的结果及促进难释放态缓效钾向速效态钾转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钾营养效率不同的小麦品种间根际钾营养动态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以土培技术,研究了钾营养效率不同的4个小麦品种根际速效钾、缓效钾的动态变化与钾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施钾条件下,低效低响型品种京核1号根限速效钾和缓效钾的耗竭程度较大。相反,高效低响型品种太核5025、低效高响型品种6154的根限速效钾和缓效钾的耗竭程度都较小。而中间类型品种京选偃6的根际钾耗竭程度更小。小麦根际钾的变化与根系分泌H^+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潮土的钾素状况与钾肥效应的长期定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黄潮土18年肥料定位试验的系统资料,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土壤钾素平衡、速效钾的变化以及钾肥的效应。结果表明:①长期不施钾肥或仅施化学钾肥,土壤钾素始终亏缺,有机厩肥-无机化肥配合施用,土壤钾素可达到平衡有余;②不施钾肥地NP处理,第1年土壤速效钾含量即达到“最低值”,连续施用钾肥的NPK处理,10年后土壤速效钾含量趋于稳定;③土壤钾素呈亏缺状况下,土壤缓效钾含量与作物产量显著相关,且缓效钾是  相似文献   

4.
采用根垫法分析杨树(刺槐)根系淋洗物对刺槐(杨树)根际微区养分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浇刺槐根系淋洗物能提高杨树根际微区的NO3--N和NH4 -N水平,降低其N素养分亏缺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杨树根际微区N素缺乏状况;浇灌杨树根系淋洗物能提高刺槐根际微区的P素(尤其是非闭蓄态无机P)水平,降低其P素亏缺百分率,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长期定位施肥的土壤钾素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非石灰性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长期定位施肥的土壤钾素变化。结果表明, 单施有机肥及有机肥配施无机氮肥, 都能明显提高土壤缓效钾的含量; 无机钾肥与氮肥配施能显著提高水溶态钾的含量。土壤速效钾与全钾呈显著正相关, 与土壤缓效钾、交换态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施氮肥的土壤, 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均降低, 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用硫酸钾、矿物钾肥及富钾岩矿粉在含钾低的黄沙泥土上经过2年、3茬(玉米,油菜,玉米)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油菜对施钾的反映。通过盆栽后土壤速效钾、缓效钾的连续提取曲线及Q/I曲线的测定,研究了连续施钾情况下土壤中钾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硫酸钾不但明显促进了土壤的交换性钾含量,而施矿物钾肥和富钾岩矿粉则主要增加了土壤的缓效钾贮备。施硫酸钾的玉米植株从抽雄期开始吸收土壤缓效钾,其量占吸钾总量的23% ̄4  相似文献   

7.
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土壤钾素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豫北潮土区在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不同施钾水平上作物的产量效应与土壤钾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施钾后不仅提高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而且也很快向缓效钾方向转化,转化量随钾肥用量的提高而增大。整个轮作周期内土壤速效钾及缓效钾含量与施钾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转化为缓效钾的肥料钾比土壤原有缓效钾更易释放,有效性较高。施钾对小麦、玉米都有显著增产效果,以小麦、玉米季各施钾素200kg/hm^2左  相似文献   

8.
土壤钾营养状况对作物根际分泌物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盆栽和根袋法观察了小麦、绿豆在低钾(红砂土)和高钾(豆瓣坭)紫色土中施钾与不施钾的根际分泌物特性,结果表明,小麦吸收利用土壤钾的能力大于绿豆,钾肥效应则是绿豆大于小麦。缺钾使小麦根际游离氨基酸、水溶性有机酸和水溶性糖的总量增加;根际脯氨酸、谷氨酸、酪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明显增加,小麦根际分泌物在缺钾时的这些变化特征,可能是其耐低钾土壤的适应机理,绿豆则仅氨基酸含量有增加。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豫北潮土区在小麦 玉米轮作周期内不同施钾水平上作物的产量效应与土壤钾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施钾后不仅提高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而且也很快向缓效钾方向转化,转化量随钾肥用量的提高而增大。整个轮作周期内土壤速效钾及缓效钾含量与施钾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转化为缓效钾的肥料钾比土壤原有缓效钾更易释放,有效性较高。施钾对小麦、玉米都有显著增产效果,以小麦、玉米2 季各施钾素200 kg/hm2 左右为宜,不仅可获理想的作物产量,而且可有效地提高土壤钾素含量和供钾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施钾对湖南主要双季稻区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在丘陵双季稻区和洞庭湖双季稻区分别施以0,112.5,150.0,187.5 kg/hm~2的K_2O)对水稻单产和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洞庭湖双季稻区稻田中缓效钾和全钾含量均较高,土壤供钾能力强,土壤中钾基本上能够满足水稻对钾素营养的需要,能够获得较高的单产,施钾效果不显著.在2类双季稻区土壤上施用氮肥的增产效果明显大于施用钾肥的.由差值法测得,丘陵双季稻区和洞庭湖双季稻区早稻NPK_1,NPK_2,NPK_3处理的平均钾素利用率分别为28.8%,43.0%,晚稻NPK_1,NPK_2(1-1),NPK_3处理的分别为44.4%,26.5%.在每季水稻施钾量(施K_2O)为112.5,150.0,187.5 kg/hm~2的条件下,钾素平衡处于亏缺状态,但钾素的亏缺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洞庭湖双季稻区的NPK_3处理出现了钾素盈余).  相似文献   

11.
红松幼苗根际微区pH与N、P、K的梯度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水平根垫法对2年生红松幼苗进行栽培实验,应用冰冻薄层切片法对距幼苗根面不同距离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并测定不同层次土壤中pH与有效N、P、K的含量.结果表明,距红松幼苗根面不同距离的土壤中,pH与有效N、P、K均呈有规律的梯度分布,即根际微区pH较土体下降,且距根面越近,pH越低;有效N在根际出现较大的亏缺区,亏缺范围为距根表10 mm以内,最大亏缺率位于距根面5 mm处,而在紧靠根面的土壤中与最大亏缺率相比出现N素的相对累积;有效P在根际土壤中只存在明显的亏缺区,亏缺范围为距根面6 mm以内,距根面0-1 mm亏缺率最大,达30%左右;近根面土壤中有效K浓度出现累积,主要累积范围为距根面0-2 mm,最大累积率约34%,但在距根面4-7 mm又呈现一定程度的亏缺.  相似文献   

12.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中山、佛山、深圳市郊公路两侧的土壤和蔬菜中的重金属铅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土壤和蔬菜中的铅污染程度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距离增大,土壤和蔬菜中的铅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渗灌对保护地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保护地番茄栽培试验,研究渗灌及不同灌水控制下限101、62、54、0和63 kPa处理对0~10、10~20、20~30、30~40和40~60cm 5个土层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灌及其灌水控制下限能显著影响土壤中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渗灌灌水能促进脲酶活性的提高,灌水控制下限较高时,灌水处理后各土层脲酶活性较高,有利于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素营养。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与灌水和土壤水分状态密切相关,灌水控制下限较低时,灌水处理后各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频繁少量的灌水能促进各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激励电缆(driving cable又译驱动电缆)是接有激励电源的以层屏蔽通讯电缆。这种新技术应用在泥石流研究工作中,要求能在100至1000公尺的远距离直接传递电容传感器参数的讯息。为此本文对激励电缆在远距离传递讯息时引起的测量误差,作一个微分的分析研究,从而导出实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的极限参数。这种新技术首先实际应用在我院水土保持系泥石流预报研究的土体水分动态远距离监测系统中,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对土壤侵蚀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综合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地面高程和坡度、至村庄的最小距离等因素的地理信息系统土壤侵蚀研究模型。通过模型处理,利用电子计算机绘制出属第四纪红色粘土丘陵的小华山地区的土壤侵蚀等级图。  相似文献   

16.
Direct observations of the calcium-45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roots of plants growing in soil showed a pattern in direct contrast to that predicted from calculations based on the calcium concentration of the soil solution, transpiration rates, and plant calcium content. Whereas calcium-45 accumulation at the root surface was predicted, depletion was observed. It is suggested that preferential water movement in larger pores may decrease the expected solution calcium accumulation at the root surface. However, autoradiographs may give no indication of soil solution concentration depletion or accumulation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high level on the colloid surface.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the depletion indicates how profoundly the plant root alters its immediate environment in the soil.  相似文献   

17.
滨海围垦土壤采用高畦深沟栽培葡萄,明显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3.4mg/100g±、5ppmp和10ppm);土壤水溶性钠含量降低60ppm,总盐量减少0.032%;多雨季节地下水位离畦面80~100cm,土壤通气良好,根系生长旺盛。高畦栽培的平均产量比低畦栽培的高5.505t/ha。重施有机基肥促进了葡萄速生快长,枝蔓充实。垃圾土改粘可使根系范围扩大50~70cm。良好的防风林带,使台风对枝蔓和叶片的损伤率降低30%左右。夏季用杂草覆盖畦面,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果实膨大。  相似文献   

18.
连翘不同种植模式根系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南沱镇为试验基地,研究了干旱胁迫下连翘不同种植模式根系土壤水分动态。结果表明:在连续伏旱的情况下,连翘林下种草的土壤含水量递减率均小于连翘林下不种草的土壤含水量递减率;随着坡度的增加,种草与不种草处理间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含水量递减率之间的差异变小;从连翘根部随水平距离增加其土壤含水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对于2~3a生的连翘其最佳保持水分的范围是在距根部45c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测定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迂境农田土壤中汞、镉、砷、铜、铅、铬、锌、镍等元素的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CEC),并通过回归分析测知汞与其它元素无显著相关性,说明汞并非伴生元素,而其它元素的增加与其余元素的减少有显著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可根据不同聚类分析数字距离,将9个指标分为三类、四类、五类,根据每一类中某元素含量对该类中其他元素进行预测,为工程运行后.作为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监控和评价的依据。按照土壤污染分级,该研究区内土壤各元素除砷、铅、镍有极少轻污染外,基本属于清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