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黄芩白粉病的发病症状、病原种类及对黄芩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黄芩主产区采集黄芩白粉病病叶,通过病原菌无性和有性形态特征观察并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甘肃省黄芩白粉病的病原菌为琉璃草高氏白粉菌(Golovinomyces cynoglossi),该病菌能引起室内黄芩白粉病,发病黄芩叶片电解质渗漏电导率升高,叶绿素含量降低;发病黄芩植株叶片总灰分、Zn、Mn、Cu、Fe、Ca、Mg、全P和全B的含量升高,而蛋白质、总糖、可溶性糖、全N、全K的含量降低。在国内首次报道了琉璃草高氏白粉菌(G.cynoglossi)引起黄芩白粉病,明确了白粉病对黄芩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黄芩人工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种植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产量、品质下降。掌握其生态习性,进行科学种植,才能解决黄芩高效生态栽培的问题。笔者结合黄芩生长习性,从选地整地、施肥、种子选择、田间管理等方面对黄芩种植技术进行探索研究,总结出冀北地区黄芩高效生态种植技术,此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农民收益,推动了冀北地区黄芩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芩是我国常用大宗药材,来源于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从种子的选择、选地与整地、种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加工以及贮藏等方面阐述黄芩种植各个环节中的技术要领,旨在为黄芩种植户种植高品质黄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探究种苗分级栽培和有机肥使用对黄芩产量及品级的影响,为黄芩高产绿色栽培提供参考。试验结果显示:与不分级相比,选择种植一级苗、二级苗的黄芩产量和一等品产出率显著提高,其中种植一级苗的黄芩根长和根直径综合表现最佳。亩施有机肥为200 kg时黄芩产量最高,为357.96 kg/亩,且根长和根直径长度增长最显著;亩施有机肥240 kg时,黄芩一等品产出率最高,为82.63%。综合比较种苗分级栽培和施用有机肥后黄芩的产量和品级,建议本地黄芩移栽时尽量选择一级苗或二级苗,并亩施有机肥200~240 kg。  相似文献   

5.
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除传统意义上的抗炎、抗变态、抗病毒以及解热和保肝作用外。近年来对其抗氧化、抗肿瘤和抗HIV-1病毒的研究日趋深入。为深化对黄芩既往功效的认识,发现新的药理作用,综述了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癌、抗病毒等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指出以往的研究多针对黄芩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且多为正品黄芩,对黄芩的进一步研究应注意到黄芩中含量相对较低的黄酮类化合物,其潜在的药理作用有待于研究和开发,同时还应注重研究黄芩黄酮类化合物所具有的药理活性的化学理论基础及其作用机制。黄芩配合物生物活性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在黄芩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明确的前提下.为生产无公害“绿色畜禽产品”应进行其在饲料添加剂方面的应用研究,推动中草药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6.
旺旺 《北京农业》2011,(10):31-32
为建立较为系统的黄芩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解决在生产上引种比较混乱的局面,2009—2010年进行了3种不同产地黄芩京郊适应性比较的试验。结果表明:3个产地的黄芩问有一定差异,根长、根茎粗、鲜质量、干质量、折干率及经济效益均以山东产地的最高,北京产地的次之,山西产地的最低。山东和北京产地黄芩分别比山西产地黄芩增产17.4...  相似文献   

7.
黄芩微生物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筛选获得的β-葡萄糖醛酸酶产生菌HQ-10对黄芩中的主要前体物质黄芩苷进行发酵转化。产物经TLC、HPLC检测,确定为有效成分黄芩素(黄芩苷元)。通过正交实验对产物的分离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黄芩素得率3.26%,是原药材含量的5.3倍。  相似文献   

8.
玉米与黄芩间作互补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以根入药,有消热燥湿、止血、安胎等功能。 黄芩喜阳光、耐寒、耐早,以阳光充足、排水良好、肥沃的砂壤土为佳。 粮药间作,即采用玉米大垄双行,畦面播黄芩,高矮搭配显示了可观的互补效应。由于高矮间作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和扩散,复合群体内湍流交换作用加强,CO2浓度的提高,无疑对光合作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使玉米表现出正边际效应。7月末至8月上旬播种黄芩,作为高位间作的玉米起到了遮阴挡阳的作用,同时由于此时湿度大、温度高有利于黄芩的出苗,一般一周左右可出苗。 一、栽培方式 1、原两垄玉米为…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黄芩苷转移率,改进和完善银黄二陈合剂提取工艺,进一步提高银黄二陈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显示,在提取溶媒中加入不同量的pH调节剂枸椽酸钠,可以有效增加黄芩苷在水中的溶解度,其中添加0.20%枸椽酸钠效果较好,可以提高黄芩苷的转移率10%以上,为含黄芩制剂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HPLC法对黄芩在不同采收期的黄芩苷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开花期的含量最高,随后逐渐减少,3月份开始又逐渐回升,4月份出现一个高峰后又逐渐下降。黄芩苷含量在8~10月份较高,与历来春、秋季采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高低温和干旱交叉胁迫对黄芩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作用机制,以商洛市黄芩种植基地带回的黄芩幼苗为材料,在室温(25℃,CK)、高温(30、35℃)、低温(4、8℃)对幼苗先进行为期3 d的预处理,再待苗长至40 cm左右时,加入10%聚乙二醇(PEG)-6000用以模拟干旱处理。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前,高低温预处理对黄芩生长(株高、主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的影响不显著,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黄芩的生长指标差异愈发显著;温度与水分交叉胁迫程度的加剧也使黄芩的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在干旱胁迫结束时,35℃预处理黄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最为显著。因此,高温、低温预处理使黄芩幼苗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其适应性与其渗透调控能力的增强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黄芩适应性较强,喜阳光.耐寒冷,耐干旱,一般土壤都能种植,但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较佳。黄芩的繁殖分种子、分根(芦头)两种,种子繁殖又有直接播种(清种)和套种两种方式。清种主要在春天进行,加之需要盖草,若面积大,解决盖草困难大。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将黄芩套种其中,利用作物的遮阴取代盖草,省工省时。套种是旱地栽培黄芩经济效益较高的一种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以根入药,是我国常用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消炎抗癌等作用。近十几年来,由于连年采挖,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蕴藏量锐减,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开始人工栽培。随着种植规模的逐渐扩大、种植年限的增加、黄芩生态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黄芩种子高产优质制种技术,寻求黄芩种子获得高产的最佳播种密度以及影响黄芩种子产量的主要虫害黄翅菜叶蜂的有效防治方法,以承德道地2年生热河黄芩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及不同药剂处理对种子产量、种子产值、产出比、黄翅菜叶蜂成虫数及危害果荚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种子产量随着株、行距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栽培株、行距大或小均不利于黄芩种子产量,2年生黄芩繁种最适栽培密度为株行距为30 cm 50 cm、种苗66 690株/hm2、种子产量为136.5 kg/hm2、种子产值为307 125元/hm2、产出比为9.8,在最适栽培密度下,针对黄翅菜叶蜂使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防治效果最佳、种子产量为114 kg/hm2。因此,黄芩种子田最适栽培密度为株行距30 cm 50 cm,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防治黄翅菜叶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天然产物分离》2006,4(4):17-18
河南中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柴胡,黄芩及其不同剂量比例配伍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指标有影响。实验显示,黄芩能降低肝内MDA的含量,柴胡、黄芩配伍后药效的产生可能是以黄芩为主导的倍增作用,不仅抑制肝内氧自由基的生成,而且提高抗氧化机制GSH的防御作用,从而产生较好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改善了酒精导致的脂质过氧化引发的一系列病理反应,达到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药中肯綮,如鼓应桴!”简单几句话就概括了黄芩的地位,这正是《本草纲目》对黄芩的记载,“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很多人读起来晦涩难懂,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阿芳嫂黄芩种植专业合作社却依靠种植加工黄芩,将祖辈生活的大山变成了自己的“黄金屋”。  相似文献   

17.
黄芩苷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提取黄芩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以黄芩苷收率等为指标,对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渗漉法4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和回流提取法黄芩苷收率、粗品重和粗品纯度较高,而二者相比,超声波法略高、方法简便且重现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平陆县是全国黄芩主产地之一。黄芩作为地道中药材在当地已形成规模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结合我们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平陆县黄芩规范化种植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一、黄芩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有效成分为黄芩甙、黄芩素、汗黄芩甙、汉黄芩素。 黄芩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需求数量很大,是全国中药材特大品种之一,是清热泻火、消炎镇痛的主要药材品种。目前黄芩的应用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需求量也随之急剧增加。 我国黄芩的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家种黄芩虽然成功,但因种子采收量小、栽培技术要求高,家种黄芩种植面积一直不大。野生黄芩经过长期的掠夺性  相似文献   

20.
黄芩是原产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野生中药材,也是河北省的主要道地药材之一,尤其是产于承德市的“热河黄芩”,由于其根粗体长,色泽金黄,质量上乘,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盛誉。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增长,价格逐年升高,造成黄芩野生资源过量采挖,破坏十分严重。野生黄芩资源已近于枯竭的边缘,为保护野生资源,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承德市开始进行黄芩人工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扩大,经过几年的栽培实践,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