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榨菜的原料作物为芥菜种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 Tsen et Lee)变种,俗称青菜头。2010 年,重庆涪陵茎瘤芥种植4.4 万hm2 (66.5 万亩),总产量145.5 万t,鲜销37 万t,加工成品榨菜38.5 万t,出口2.5 万t,是国内外最大榨菜种植生产加工基地。近年来茎瘤芥生产常受到根肿病的为害。该病几乎侵染所有的十字花科植物,其中以茎瘤芥(榨菜)、叶芥、抱子芥(儿菜)、大白菜、小白菜、萝卜感病最重,甘蓝、花椰菜发病略轻。笔者选用6 种药剂和肥料对涪陵茎瘤芥根肿病的控防效果进行试验,以期为茎瘤芥根肿病有效控防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榨菜)的主产地重庆涪陵,研究了德国产药肥Perlka对茎瘤芥根肿病的控害效果。试验表明,苗床期和大田期施用Perlka都能控制根肿病发生,减轻为害,大田处理后,移栽经过苗床处理的无病苗,控害保产的效果最佳。结合控害保产、投入成本和生态环境三方面考虑,以苗床和大田均施用Perlka 0.75kg/10m^2或大田施用1kg/10m^2为宜。在暂无Perlka供应或价格较高(高于折合尿素加农药费用之和)时,按当地常规施肥,移栽无病苗,移栽时用HR混配杀菌剂灌根是目前防治榨菜根肿病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茎瘤芥(榨菜)根肿病控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涪陵茎瘤芥(榨菜)根肿病常发重原病区,进行了该病可控栽培因子和化学药剂防治的控害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感染条件下,适当推迟播栽期,异地培育无菌壮苗,调节土壤pH值至8.0左右,移栽时立即用杀菌剂灌根等技术,可有效控制茎瘤芥(榨菜)根肿病的发生危害。其相对防效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4.
榨菜的原料作物为芥菜种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变种,俗称青菜头。2010年,重庆涪陵茎瘤芥种植4.4万hm2(66.5万亩),总产量145.5万t,鲜销37万t,加工成品榨菜38.5万t,出口2.5万t,是国内外最大榨菜种植生产加工基地。近年来茎瘤芥生产常受到根肿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5.
正肥丹对茎瘤芥(榨菜)根肿病的控害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涪陵榨菜是中外驰名的三大名腌菜之一,其原料作物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coss.var.tumida Tsen et Lee)在涪陵种植面积已超过2.33万hm2.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涪陵江北、百胜的榨菜田发现十字花科根肿病,此后逐年加重,目前发病面积达4 000hm2以上,严重威胁榨菜产业的发展.1999年以来,对榨菜根肿病发生危害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调节土壤pH值和品种构成、施肥及用量等[,2],有减轻同田榨菜根肿病发生程度的效果,这为药肥控制其危害程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此,笔者于2003年就药肥正肥丹对茎瘤芥根肿病的控害效果进行了试验,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徐茜  曾新宇  李保证  肖波  杨梅 《蔬菜》2023,(9):63-65
摘要:为筛选适宜直播栽培的茎瘤芥(榨菜)品种,为茎瘤芥直播栽培提供参考,选用生产上主推的4个茎瘤芥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直播条件下植株性状、产量及其主要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直播条件下,与对照品种“永安小叶”相比,“渝直80”“涪优928”“渝早圆100天”的株高、净菜率、空心率及白空率均无显著差异,而开展度、单株瘤茎质量、单株叶片质量、菜形指数、瘤茎产量、黄空率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合分析得出“渝早圆100天”是适宜直播的茎瘤芥品种,其株高、开展度分别为43.6、61.9 cm,单株瘤茎质量为499 g,叶片少,单株叶片质量仅346.3 g,菜形指数好,为1.22,净菜率高,为94.66%,空心率低,为8.33%,黄空发生少,瘤茎667 m2产量达到2 631.94 kg。  相似文献   

7.
茎瘤芥(榨菜)根肿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存在密切关系。本试验采用454高通量测序方法,以土壤真菌的18Sr DNA序列为靶标,研究茎瘤芥根肿病不同发病时期(移栽前、移栽后发病前、发病初期、发病中期、采收后)土壤真菌群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454高通量测序,茎瘤芥根肿病各发病时期的OUT平均数量为1056个。依据OUT所属真菌物种信息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子囊菌亚门真菌在各个时期土壤中均为优势真菌类群,其次为担子菌亚门真菌。移栽后发病前、发病初期和发病中期土壤真菌群落的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OTU数量和属的数量均高于移栽前和采收后,表明茎瘤芥根肿病发生发展时期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较高,这可能与茎瘤芥生长季节根系分泌物旺盛有关。  相似文献   

8.
榨菜根肿病可控栽培因子控害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 994年在榨菜 (茎瘤芥 )主产地涪陵江北发现榨菜根肿病以来 ,逐年加重 ,已成为当前为害榨菜生产的主要病害。 2 0 0 1年调查结果 ,涪陵沿江榨菜主产区 1 6个乡镇中已有 1 0个乡镇发病 ,其中重病区一般田块株发病率 3 0 %~50 % ,重病田块达 80 %以上 ,个别田块早期死苗绝收或重栽后仍严重发病。该病是榨菜的一种危险性病害 ,其较快的扩展蔓延和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保持其侵染能力 3~ 6年的特性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 2年来 ,笔者展开了榨菜根肿病可控栽培因子的控害技术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将根肿病病组织绞烂 ,配成…  相似文献   

9.
以根肿菌侵染的茎瘤芥(榨菜)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根肿菌侵染对茎瘤芥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肿菌侵染后茎瘤芥根系玉米素(ZT)含量和吲哚乙酸(IAA)含量均明显升高,ZT 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45~60 d 时远高于健康植株,其峰值出现在第50 天,约为健康植株根系ZT 含量的3 倍;IAA 含量则在55 d 后开始升高,其峰值出现在第70 天,约为健康植株根系IAA 含量的4 倍;侵染后第85 天,发病植株根系ZT 含量和IAA 含量均下降至与健康植株相近。  相似文献   

10.
茎瘤芥生育期与主要性状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茎瘤芥 (Brassicajunceavar.tumidaTsenetLee)是榨菜的原料植物 ,其生育期长短是栽培和育种的一个重要性状。本试验对茎瘤芥生育期与瘤茎产量等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以期为茎瘤芥栽培和育种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试材为 12个茎瘤芥品种。试验在重庆市涪陵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进行 ,肥力中等偏上 ,前茬为甘薯。随机区组设计 ,重复 2次 ,小区长 2 .33m ,宽1.6 6m。2 0 0 1年 9月 9日播种 ,10月 18日移栽 ,株行距 0 .33m见方 ,田间管理同大面积生产。试验过程中 ,调查各品种出苗期 (D1)、瘤茎膨大始期 (D2 )、现蕾期 (D3)。现蕾时剔除…  相似文献   

11.
缓释复合肥料对茎瘤芥产量、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缓释复合肥用量对茎瘤芥生物学性状、产量、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专用肥相比,施用缓释复合肥能改善茎瘤芥生物学性状,提高茎瘤产量。缓释复合肥处理的茎瘤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增加,VC含量变化不大。施用缓释复合肥显著降低了茎瘤的硝酸盐含量,改善其卫生品质。施用缓释复合肥增加了茎瘤芥茎叶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在缓释复合肥的不同施用量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缓释复合肥减量5%处理,即81.7 kg·(667 m2)-1为缓释复合肥经济施用量。  相似文献   

12.
‘甬榨805’是从HZ07×NZ07的杂交后代系谱选育而成的茎瘤芥新品种。株形直立,板叶,适宜机械化采收。全生长期170 d左右。瘤状茎基部离地1.5 cm。瘤状茎横径9~12 cm,纵径11~13 cm,瘤状茎平均质量420 g,加工品质好。抗病毒病和霜霉病,耐根肿病。适宜在浙江省种植。  相似文献   

13.
涪杂7号是以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96145-1A为母本,自交系LF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茎瘤芥一代杂种。耐先期抽薹,播期长,适应性广,瘤茎近圆球形,皮色浅绿,无蜡粉,无刺毛,中瘤稍大于侧瘤,肉瘤钝圆,间沟浅。瘤茎前期膨大速度快,菜形好,鲜食加工兼用,能在8月20~25日〔比正常播期提早15~20 d(天)〕播种,11月下旬~12月上旬收获。适宜重庆市海拔600~800 m茎瘤芥产区作早熟鲜食蔬菜栽培,也可作加工原料栽培。作早熟鲜食栽培一般每667 m2产量1 200~1 500 kg,作加工原料栽培每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  相似文献   

14.
茎瘤芥新品种涪杂1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涪杂1号茎瘤芥母本是胞质雄性不育系96118-3A,父本是优良的茎瘤芥自交系920154。该一代杂种从出苗至现蕾150~155 d(天),属中熟类型。瘤茎近圆球形,加工性能好,品质优,适于四川盆地茎瘤芥产区种植,一般每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最高可达4 000 kg。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茎瘤芥品种在直播栽培条件下的差异,以重庆市生产上常用茎瘤芥品种为材料,对直播栽培条件下不同茎瘤芥品种的产量、矿质元素、品质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茎瘤芥品种小区产量、皮筋含量、菜形指数、瘤茎可溶性糖含量和瘤茎木质素含量等8个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全P、全K、全S、可溶性蛋白、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等...  相似文献   

16.
涪杂2号是以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96154-5A为母本,以自交系92014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茎瘤芥一代杂种。该品种最显著的特点是产量优势明显,耐先期抽薹,株型紧凑,瘤茎形状美观,皮薄筋少,加工品质好。特别是能在8月下旬〔比正常播期提早15 d(天)〕播种,翌年1月上中旬〔比正常收获提早45 d(天)〕收获。适宜四川盆地茎瘤芥产区种植,一般每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高产可达3 500 kg以上。  相似文献   

17.
茎瘤芥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8(37),筛选适合的防腐剂及浓度,探讨了熏蒸处理和预处理对茎瘤芥(青菜头)的保鲜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对茎瘤芥的保鲜效果极显著,合适浓度为0.1%;抑霉唑保鲜效果显著,合适浓度为500mg/kg;40℃预处理10 min茎瘤芥失重率最低,达到2.08%;在贮藏15 d时,甲醛熏蒸处理比硫熏蒸处...  相似文献   

18.
酢浆草水浸液对茎瘤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茎瘤芥种植地区常见的农田杂草酢浆草为供体植物,以3个茎瘤芥品种("永安小叶"、"涪杂2号"和"涪杂5号")作为受体植物,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测定比较了酢浆草不同浓度水浸液处理3个茎瘤芥品种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茎长和鲜质量,以明确酢浆草对茎瘤芥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酢浆草浸提液对3个茎瘤芥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化感效应,高浓度的浸提液显著抑制茎瘤芥的生长与发育,且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不同茎瘤芥品种对酢浆草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涪杂5号"、"涪杂2号"、"永安小叶";该试验为酢浆草入侵地区茎瘤芥栽培品种的选择和抗杂草新品种的筛选培育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茎芥菜(茎瘤芥)单株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2个茎芥菜(茎瘤芥)品种(系)为试材,对6个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瘤茎横径是影响单株产量最重要的性状。各性状对单株产量作用大小顺序是瘤茎横径>单株质量>叶长>叶宽>单根质量>瘤茎纵径。其丰产性育种应在增大瘤茎横径的基础上,选择植株个体大、叶较长、较宽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大面积推广种植茎瘤芥(榨菜)杂交新品种涪杂7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利用2009年和2010年重庆市茎瘤芥(榨菜)新品种区试资料,采用联合方差分析法、“均值一变异系数法”和产量与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对涪杂7号的丰产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涪杂7号属丰产、稳产型茎瘤芥(榨菜)杂交种,适宜于重庆市海拔600-800rn作早熟鲜食栽培和加工原料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