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青是安溪铁观音初制加工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工序之一,是提高铁观音产品内在品质的关键技术。本文总结了历年来安溪县安溪铁观音初制技能比赛中参赛者的做法,并通过多年来笔者的制茶实践,就安溪铁观音初制加工中做青环节加以阐述,从而促进铁观音制作技艺的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铁观音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2.
铁观音以其独特的品质深受人们的喜爱,几乎成了安溪茶的代名词。优质铁观音历来都是市场的抢手货,市场价格从每500g几百元到上千元,现在已经飙升到了几千元。随着茶叶市场对优质铁观音的强烈需求,有力地推动了安溪茶农对安溪铁观音初制技术的研究、创新和总结。但限于茶农相互之间交流有限,形成了目前安溪铁观音不同区域初制技术不尽相同的格局。本文就安溪铁观音初制过程中的做青工艺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闽南乌龙茶采用“切细做青”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青,它包括摇青和摊青两个交替进行的过程,是形成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历来为人们所重视。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乌龙茶初制的做青过程只有通过完整嫩梢的鲜叶进行摇青,才能达到乌龙茶传统品质的色、香、味。所以,在乌龙茶制造工艺,制茶机械等方面的研究总是围绕着传统制法,进展不大,远不能适应乌龙茶迅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乌龙茶初制过程品质形成的理论的研究。更是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铁观音初制工艺的差别,对新旧工艺制成的铁观音品质进行比较,从化学上简单定性地解释了新旧工艺制成铁观音色泽、香气、滋味、外形等品质差异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铁观音初制工艺与品质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雅玲 《福建茶叶》2010,32(7):38-41
本文综述了安溪铁观音鲜叶特点、铁观音初制工艺特点、安溪铁观音品质要求、并针对性作乌龙茶常见品质缺陷与成因分析,提出铁观音初制工艺与品质调控技术建议,构建乌龙茶标准化加工技术体系,建立铁观音质量效益型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6.
如何掌握乌龙茶做青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青是交替以摇青、凉青多次反复的工艺过程,是乌龙茶初制的第二道工序,也是形成乌龙茶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乌龙茶在做青过程中发生复杂的物理生化反应,最后形成乌龙茶特有的色、香、味。本文拟对乌龙茶做青技术作粗浅分析,希望对制乌龙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铁观音作为闽南乌龙茶的杰出代表,采制技术比一般乌龙茶更为严谨,技艺更为精巧,要经过复杂严格的工序:采摘鲜叶→晒青→凉青→摇(凉)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等十一道工序,其中以做青阶段最为讲究.精湛独特的制作工艺是铁观音形成优异品质的必备条件,是“天、地、人”的完美结合.优质率的高低与鲜叶质量、制茶工艺水平、气候因素等有关.铁观音优质率高低与否会影响到当地茶农生产积极性,甚至影响到整个茶产业的发展.提高清香型铁观音秋茶优质率的加工技术对一个县茶业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以抛荒茶园的铁观音茶青为原料,分别采用高香红茶新工艺、传统铁观音工艺、清香型铁观音工艺的初制技术进行试验,探讨三种工艺铁观音秋茶的感官品质及主要内含物变化。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工艺均能制作出品质优良的茶叶,并均能表现出铁观音的特有香气,工艺不同,其感官品质及主要内含物各异。  相似文献   

9.
薛秋和 《中国茶叶》1995,17(4):39-40
铁观音是闽南乌龙茶的极品,具有香气浓郁、滋味醇厚,“音韵”独特的品质特点,在同类茶中享有“茶王”之誉.铁观音茶树品种属灌木、中叶型,具叶厚、梗大特点,叶齿疏而不规则,叶缘呈波浪形.根据铁观音茶树所具有的生物学特性,要想制出高品质的铁观音茶,必须依据其鲜叶原料的特点,在初制中掌握好做青技术(包括晒青、摇青)甚为重要,笔者就此问题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10.
1 传统铁观音做青所要求的环境因素 据本县茶农长期生产实践和各地科学实验总结,铁观音传统做青环境要求做青温度在22℃左右,相对湿度在70-80%,“北风天”且风力在2~3级之间。安溪乌龙茶的制作品质受地域、气候等环境条件影响,特别是夏暑季的高温气候成为制约乌龙茶品质的瓶颈。因此,利用空调机调控做青间温、湿度的制茶技术已在茶区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叶色乌龙茶品种的加工技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芽叶色泽与制茶品质存在密切关系。本文通过黄绿色品种黄观音、黄旦、黄玫瑰和深绿色品种铁观音、金观音、紫牡丹乌龙茶加工工艺比较试验,提出不同叶色特征乌龙茶品种适宜的做青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铁观音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是福建的历史名茶。传统铁观音品质特征为:条索卷曲,肥壮圆结,砂绿翠润,香气浓郁,有“观音韵”,滋味醇厚甘鲜。由于采制季节的不同,受气候和当季鲜叶自然品质的影响,各季铁观音品质各有特色。当地人称“春水、秋香”,说明春茶品质以滋味醇厚和回甘为特征;秋茶品质则重在香气高长和持久。相应的,各季铁观音在加工技术上也有其特殊性。本文结合多年生产实践,从影响秋季清香型铁观音品质的鲜叶原料、做青环境温湿度及工艺等因素人手,对秋季铁观音加工关键技术作一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将同批次铁观音适制鲜叶等量分给20个参赛小组,按照安溪铁观音工艺流程进行比赛,根据各参赛茶样的品质审评结果,总结出该批次清香型铁观音的最优工艺参数:鲜叶弱光晒青20~30 min,在室内摊晾10~20 min后摇青;第一次摇青时长2~3 min、摇青笼转速28 r/min(下同),第二和第三次摇青时长逐渐增加、晒青不足者增加第4次摇青,每次摇青间隔时长约1.0~4.0 h,整个做青过程以"看青做青"为原则,做青历时16~18 h;杀青温度控制在250~280℃。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炒青工艺对铁观音感官品质的影响,获得最佳炒青工艺参数,文章对采用相同做青工艺的铁观音做青叶,设置不同炒青温度、不同投叶量、不同炒青时间以及不同炒青机转速等处理加工铁观音毛茶,分析不同炒青工艺对铁观音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炒青温度的升高,投叶量的增加,炒青时间的延长以及炒青机转速的加快,所制铁观音毛茶的感官品质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铁观音炒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炒青温度260~280℃,投叶量6~7 kg,杀青时间6~10 min,杀青机转速26~30 r/min,研究结果可为铁观音杀青工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清香型高山乌龙茶的茶厂建设、晾青间配置、茶青质量、做青与环境控制、以及做形、干燥(毛火、足火)等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闽中及闽西北高山清香型铁观音茶初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相似文献   

16.
潮州单丛茶属于乌龙茶系列,是我市特色农产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高档单丛茶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传统的乌龙茶初制工艺为:晒青-凉青-做青(浪菜)-杀青(炒青)-揉捻-千燥六道工序,本项目通过在初制工艺中使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将茶叶在揉捻后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机械脱水干燥后,使茶叶色、香、味及内含物不因高温干燥变化而分解。  相似文献   

17.
乌龙茶可控环境做青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做青,是乌龙茶初制的特殊工序.乌龙茶的优异品质在做青中形成.做青工艺、做青环境、原料品种等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做青环境的温度毛蟹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茶宜较低,暑秋茶宜较高.黄旦的季节差异不明显.做青环境的湿度因品种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毛蟹、梅占宜较低,黄旦宜较高.萎凋是做青的前处理,也是个重要因素.萎凋糟热风萎凋可代替日光晒青.萎凋叶适宜合水率与鲜叶含水率呈明显正相关.提高做青环境的温度可以缩短做青时间.摇青是做青的特殊环节,摇青轻重,不同品种有明显差异.堆青是做青质量的最后一关,可使摇凉青的不足得到弥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黄棪和铁观音2~4叶中或大开面秋季新梢为供试鲜叶,比较了"晒青做青"、"揉捻造型"和"干燥焙火"工艺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轻晒轻摇"茶样汤呈黄绿,"重晒重摇"略显橙黄;半球形茶样较条形茶滋味更浓;"足火慢焙"茶样汤香尚清,滋味变淡。铁观音品种以"重晒重摇-直接烘干"的半球形乌龙茶制法品质最优;黄棪品种则以"轻晒轻摇-直接烘干"的条形乌龙茶制法品质最优。各乌龙茶样品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存在品种区分,但同一品种茶样并无明显工艺差别。由此可见,感官鉴定能更为直观地反映制茶工艺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安溪铁观音发源于我国的安溪西坪,更是目前我国著名的十大名茶之一。制定加工的铁观音在安溪知名茶界特有美誉“七泡有余香”的传承佳篇。分析观察铁观音初制工艺制作流程的独特精华,首选优秀良品的茶叶品种,外观具有独特的兰花香味,优选茶叶品种的主产地源自我国福建安溪。独特精致的制作工艺程序方式,精湛制作茶叶工序而生产出来的铁观音,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产出了多种口味的铁观音,将传统工艺联合现代化工艺的优势将铁观音工艺达到顶峰造极。其中常见的工艺有正味、消清、拖酸等工序,其铁观音的花香韵保持回归,稳定了安溪铁观音制业茶工艺保留茶叶丰富营养的工艺程序,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本文主要阐述了对安溪铁观音初制加工程序的制作工艺技术特点,从而促进安溪铁观音现代工艺融合制作茶文化的优良技术特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乌龙茶短时做青结果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前言乌龙茶初制的关键是做青,而做青工序历时较长,一般都要10~12小时,阴雨天甚至长达16小时以上,对乌龙茶生产与品质均有较大影响,特别是高峰期影响更大.因此,对缩短做青时间的探讨具有实用意义与价值.本文就“乌龙茶做青工艺研究”课题组开展“短时做青竞赛”活动的结果进行评析.由于试验次数少,数据不全,所作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