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抓好早春鱼塘管理,能促进鱼类提早开食恢复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成活率。1提高水温在适温范围内,鱼类会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摄食,加快生长。因此,初春鱼塘水位应掌握在0.6 ̄0.8m之间,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便能充分发挥肥效和促使鱼类提早开食。早春后要勤灌水,对保水力差的池塘在加注新水时,不要一次大量加入,以防水温骤降,同时应适当施些有机肥,以提高水温,遇连续阴雨天气时,要适当增加水深,以防水温变化幅度过大。2调节水质开春后,由于气温、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的生物饵料开始大量孳生。若发现水质老化和偏酸性,可注入20cm深新水,并每1/…  相似文献   

2.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水产养殖动物(鱼、虾、蟹、鳖)的食欲也日渐旺盛,进入了正常的生长时期。因此,做好水产养殖动物的春季管理工作,是夺取全年渔业丰收的关键。 1.控制水深,提高水温 在春季,应采取分期注水措施,由浅到深逐步加入,以提高水温。一般10~15天加水1次。早春鱼池水深控制在1米以内,晚春池水加深到1.5米左右;虾、蟹养殖水面水深应由0.6米逐渐加深到1米;室外养  相似文献   

3.
<正>苗池选择鱼苗池要求池堤坚实,不漏水,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鱼池要背风向阳,长方形,东西向。鱼苗池不宜过大,水体不宜过深,过大容易形成风浪,鱼苗随风浪与池壁碰撞,影响成活率;过深、水温难以提高。面积过小,水温变化快,鱼苗生活条件难以控制。养前清塘鱼苗放养前10天,抽干池水,清除杂草,挖去过多淤泥。每公顷用块状生石灰1500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杀死病菌、寄生虫和敌害生物。进水时,进水口  相似文献   

4.
冬季是放养鱼种的黄金季节。此时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水温低,损伤小,成活高,较早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促进鱼早春吃食,延长全年生长期,提高养鱼经济效益。 1.修塘消毒。要求鱼塘宜大,宜深,要活水。鱼种放养前10~15天要排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修整池埂,修补漏  相似文献   

5.
1.看季节。早春池水水温达5℃以上就应重施基肥,最好施腐熟的人粪尿或化肥,加速水质变肥。水温上升到20℃以上,鱼类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施肥要少量多次,看水施肥,勤施追肥。夏季水温高时,切忌一次施肥过多,避免池水容氧量急剧下降,水质变坏,发生泛塘。夏秋两季的饵肥用量可占全年总量的70%左右。冬季也应保持水质肥  相似文献   

6.
环境是水产动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其每一项指标都影响到生长速度。1水温鱼类生长速度一般规律是随着水温上升而速度加快,在25~28℃生长最快,但当水温〉30℃时生长速度反而减慢。处于一样的大气候条件下,有的塘口速度快,有些慢。如早春、气温较低,水层浅,水温提温快,生长速度快;水层深的塘口,高温期应是水层深长势快于水层浅的。如果池塘水层一样深,还和换水次数以及换水方法有关,如果在夜间换水和换水次数较多,池塘水温低1~2℃,所以生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7.
1鱼塘的清整和消毒 鱼塘面积667~1334m^2为宜,水深最好能够随着鱼苗的生长由浅加深,最后能达到1~1.5m。放养前应对鱼池进行清整,冬天把池水排干后挖去过多的淤泥(留10cm深),使池底冰冻曝晒,同时修补池埂。在放养前10~15d用生石灰清塘。干塘清塘时,在池底挖几个小坑,每667m^2用50~75kg生石灰倒入小坑,  相似文献   

8.
“深水养大鱼”,这种说法在一定条件下是有道理的。池水过浅,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温度变化过大,超出了鱼类等动物适应的范围,就会造成生长停滞甚至死亡。尤其在北方,鱼类要度过漫长的冬天,池水过浅,会一冻到底或冰下剩水过少,鱼类更无法生存。但养鱼的池水也并不是越深越好,池水过深不仅不能把鱼养好,有时还能造成水中有个“温跃层”,这是什么缘故呢?  相似文献   

9.
夏天,由于稻田水体较浅,水温过高,水质易污染,稍有疏忽就会出现鱼类的大批死亡。为确保稻田养鱼安全度夏,必须抓好以下五项措施: 一、经常疏通鱼沟、鱼溜:夏季,由于鱼类的摄食量增大,残饵、排泄物过多,加上鱼类的活动旺盛,鱼沟、鱼溜极易被堵塞,使沟、溜内的水位降低。为此,应每3~4天进行疏通一次,确保鱼沟宽40厘米、深30厘米,鱼溜深60~80厘米,并做到沟沟相通、沟溜相通。 二、保持稻田养鱼水位:如水位过浅,易引起水温发生突变,可导致鱼类大批死亡。因此,稻田养鱼的水  相似文献   

10.
当水温降至13℃以下,鳖即潜入池底泥沙中冬眠,一直到翌年4月上旬当水温回升到13℃以上时才复苏,冬眠期长达半年之久。冬眠期鳖体重一般减少15%以上。特别是稚鳖,如果放养密度过大,管理不善,池水过浅,防寒保温不当,会造成大量死亡。故加强冬眠期的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养殖要控制池水深度,采取分期注水措施,即不要一次灌满水,应该由浅到深逐步加入,以利于提高水温,促进养殖动物快速生长,一般10~15 d加水1次。当水温上升到10℃以上时,一般的水产养殖动物已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此时应及早开食,投喂新鲜质优的饲料,保障其能提早开食,促进体质的恢复。饲料中添加水产用多维等,可增强抗病力,促进生长,提高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12.
抓好早春鱼塘越冬后的饲养管理,能促进鱼类提早开食,恢复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成活率。1提高水温,及时开食,恢复体质在适温范围内,鱼类会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摄食、加快生长。当气温平稳回升后,在晴天可适当降低鱼池水位,以尽快提高水温,促进鱼类摄食,增强体质,同时也要防止因气温突变引起水温变化过大。随着水温的回升,鱼类开始少量摄食,若发现水底到池面出现多处小面积混浊、鱼类活动频繁,则说明鱼类处于饥饿状态。当表层水温达3℃时,每周投饵1次;晴暖天气当表层水温升到10℃时,需每天或隔天投饵1次,每次投饵量为夏秋季节的1/6左右。…  相似文献   

13.
抓好早春鱼塘管理,能促进鱼类提早开食,恢复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成活率。 1 提高水温 在适温范围内,鱼类会随着水温上升而增加摄食强度,加快生长速度。因此,初春鱼池水位应控制在0.6~0.8米,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利于充分发挥肥效和促使龟类提早开食。开春后,勤注水。对保水力差的池塘,在加注新水时,每次不可大量注入,以防水温骤降。同  相似文献   

14.
倪田 《湖南饲料》2002,(2):38-38
抓好早春鱼塘管理,能促进鱼类提早开食,恢复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成活率。1.提高水温在适温范围内,鱼类会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摄食、加快生长。因此,初春鱼池水位应掌握在0.6~0.8米,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利充分发挥肥效和促使鱼类提早开食。开春后要勤灌水,对保水力差的池塘,在加注新水时,不  相似文献   

15.
(一)鱼苗池选择 面积0.20~0.34公顷,水深1.0~1.5米,池堤坚实,不漏水,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鱼池要背风向阳,长方形,东西向。鱼苗池不宜过大,过大容易形成风浪,鱼苗随风浪与池壁碰撞,影响成活率;水体不宜过深,过深水温难以提高;面积过小,水温变化快,鱼苗生活条件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6.
1池塘有效水体与形状不规范池塘有效水体过小主要指利用天然小型水体和建筑、淘金以及其他类别施工形成的坑塘加以改造或者直接用来进行养殖的水体。这类水体从表面上看,面积很大,但是由于深度过浅、水体底部地貌不平整,很大一部分都是水深小于1m以下的无效面积。按照技术要求,在北方从事水产养殖生产要求最低水深应不小于1米。水体过小,缓冲能力弱,应对外界冲击的能力差。也有部分水体如淘金的大坑,这种往往都可以达到4~5m深,甚至更深,但是  相似文献   

17.
1寒冷对奶牛营养需要的影响 热能维持需要增加。奶牛是恒温动物,体温经常保持在38.5℃左右。在寒冷季节,外界气温低,奶牛体热散失速度快,散失量增加,维持体温需要的热量就要比温暖的季节增加。  相似文献   

18.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5~20cm。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  相似文献   

19.
冬放鱼种,不仅可提高成活率,减少冬季损耗,还可促进早春生产,年增收入30%以上。一、池塘“五改”。即小改大,浅改深,死(水)改活(水),漏(水)改保(水),抢(险)改防(洪)。有条件,可新建高产鱼塘。  相似文献   

20.
1.换水与调节水质:经过一个较长的越冬期后,鱼池水质老化,不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应及时换入新水,一般将池水换去1/3~1/2即可,并要注意保持较低水位,以利于水温上升;以后随水温的升高,逐渐加深水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