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中含有的大量抗营养物质--非淀粉多糖(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在单胃动物体内是不能被消化的,且会引起食糜黏度增加,消化酶活性下降,导致动物生长性能受阻,营养物质消化率下降.因此,若想有效利用小麦作为饲粮,必须先消除阿拉伯木聚糖的抗营养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将大分子的多糖分解成多糖片段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1复合酶制剂对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 1.1非淀粉多糖酶非淀粉多糖是存在于饲料中主要抗营养因子,其中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一般占非淀粉多糖的30%。大麦与小麦饲料中的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是引起非淀粉多糖酶抗营养作用的主要成分。非淀粉多糖不被消化道中酶所降解,遇水形成胶态溶液,使食糜粘度升高,阻碍消化酶与养分的充分混合,从而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蛋白酶抑制因子 豆类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是蛋白酶抑制因子,它对动物的营养具有重要影响。蛋白酶抑制因子主要有KTI(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BBI(弓手抑制因子)两类,在大豆中含量尤其高。  相似文献   

4.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定远 《广东饲料》2000,9(5):23-25
饲料中某些阻碍营养成分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称之为饲料的抗营养因子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ANF)。抗营养因子可归为对动物生长或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非纤维性自然物质成分。饲料抗营养因子研究的意义有: (1)对深化传统的营养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抗营养机理的探讨,进一步阐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和转化利用。 (2)有助于提高饲料加工处理的效果和效率,促进饲料加工工艺的改进。 (3)可以开辟新的饲料资源,开发和利用更多的非常规饲料原料。 (4)研究抗营养因子的机理,对开展动物营养调控理论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已发现…  相似文献   

5.
一、蛋白酶抑制因子。此因子存在于多种饲料中,如大豆、豌豆、菜豆等豆科籽实及黑小麦和黑麦。在小麦、水稻、燕麦和玉米的胚芽中也少量存在。其中以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有害作用最大,它通过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而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抑制畜  相似文献   

6.
β-葡聚糖酶对草鱼生长性能和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酶(500IU/kg)对草鱼(初始体质量约41g)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试验共设2组,每组设3个重复水箱,每箱随机放鱼20尾,每天投喂4次,试验期共饲养56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酶,草鱼平均增重率提高16.51%(P<0.05);平均饵料系数降低6.59%(P>0.05);干物质消化率提高7.27%(P<0.05);粗蛋白消化率提高7.32%(P<0.05);粗脂肪消化率提高3.45%(P>0.05);粗纤维消化率提高13.60%(P<0.05);体成分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营养因子的概念不断的变化更新。Gontzea和Sutzescu(196 8)将抗营养因子定义为 :植物代谢产生的并以不同机制对动物产生抗营养作用的物质。Huisman等 (1990 )指出 ,抗营养因子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动物的健康水平。总之 ,将饲料中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以及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能力的物质 ,统称为抗营养因子。研究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对提高动物饲料的利用率和饲料报酬、开发新的饲料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有重大意义。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  相似文献   

8.
1.氨化技术的历史关于饲料氨化处理有效性的最初记载应为1956年Lehmann的专利申请书。嗣后,德国的Kronberger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1933年到现在,有关氨化技术的研究已经历了五六十年,但与有关采用苛性钠处理麦秸的技术(1895)相比,其历史并不算长。以后,德国与苏联以实验室规模进行了试验,在此基础上,丹麦的Junker于1954年获得了氨化处理技术专利。在丹麦,农户已开始采用商业碱——此可作为该技术走向实用化的开端。目前,欧洲、加拿大、美国都已普及了这一技术。利用氨化饲料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饲料中抗营养作用物质的深入认识和研究,迄今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汪儆(1994)指出,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利用率及动物生长速度和动物的健康水平。这里说的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factor),可定义为“植物代谢产生的并以不同机制对动物产生抗营养作用的物质。”  相似文献   

10.
饲料是动物生产的物质基础,现今配合饲料中90%以上的组成成分为植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中都含有一种或多种抗营养因子。抗营养因子不但影响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而且给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众所周知我国既是人口大国又是饲料生产大国(2000年生产7429万吨),人畜争粮,饲料资源短缺,尤其是蛋白质饲料资源缺口巨大,2000年缺口近3000万吨。面对这样严重的现实,除开发新的饲料资源外,提高现有饲料资源的利用率也是解决问题最有效途径之一。由于抗营养因子是影响饲料营养价值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12.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是动物生产的物质基础,现今配合饲料中90%以上的组成成分为植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中都含有一种或多种抗营养因子。抗营养因子不但影响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而且给动物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研究糙米、碎米、米糠、米糠粕和统糠中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及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体外有机物消化率,同时评估大米副产品干物质和有机物体外消化率与碳水化合物成分中纤维含量的相关性。试验分析了碎米、糙米、米糠、米糠粕和统糠的总能、干物质、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粗蛋白质以及粗脂肪含量,同时分析了5种大米副产物的淀粉含量,并以非淀粉多糖、纤维素、可溶、不溶性非纤维素多糖以及木质素为指标对其纤维浓度进行定量。结果显示:米糠总能和粗脂肪含量最高(P<0.05),碎米和糙米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灰分含量显著低于米糠、米糠粕和统糠(P<0.05)。统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灰分含量最高(P<0.05),而粗蛋白质含量最低(P<0.05)。碎米和糙米淀粉含量大于80%,米糠和米糠粕淀粉含量低于27%,统糠淀粉含量最低,但粗纤维含量最高。米糠粕中阿拉伯糖和糖醛酸含量高于其他大米副产物,而统糠木糖含量最高,米糠中木糖的含量只有0.01%。碎米和糙米干物质和有机物体外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大米副产物(P<0.05),干物质和有机物体外消化率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不溶性非纤维多糖、纤维素、非淀粉多糖、可溶性纤维、不溶性纤维和粗纤维含量均表现为显著负相关效应(P<0.05)。结论:除了统糠主要以纤维素为主要组分外,其他大米副产物的多糖成分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大米副产物干物质和有机物体外消化率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4.
加工工艺对植物性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植物性饲料是配合全价饲料的最为广泛的原料之一 ,在实际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各种植物体内都存在着抗营养因子 ,有些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抵御外害而产生的生物适应性物质 ;有些是在饲料加工、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而产生的与营养作用相反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 ,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发挥。诸如蛋白抑制剂、单宁等可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结合形成不易消化复合物 ,严重影响养分的消化、吸收利用。因此 ,营养学者采用了不同的加工方法消除或降低有害成分的数量和毒害作用 ,保证饲料的质量标准和优化成…  相似文献   

15.
木聚糖酶在猪饲料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作为猪饲料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小麦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动物消化道食糜粘度。日粮中添加以木聚糖酶为主的复合酶,可有效消除其抗营养作用,提高猪的生产性能。2001年以来,我国许多地区小麦价格大大低于玉米,使木聚糖酶得到空前规模的应用与发展。作者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木聚糖酶在猪饲料中的研究与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猪品种和饲粮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贵信  陈鹏 《养猪》1989,(3):6-8
本试验用酸不溶灰分作为天然标示剂的方法测定了13头体重80—100千克、遗传基因不同的肥育猪(纯种东辽黑猪2头,长白×东辽黑7头,汉普夏×东辽黑4头)时4种不同类型饲粮的干物质、能量和粗蛋白质的消化率。并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猪品种、饲粮以及二者互作时对饲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猪种和饲粮因素不仅对所测养分的消化率具有各自的影响,而且两者对干物质和能量的消化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猪种对饲粮要求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复合益微饲料对猪日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酵母、乳酸菌、根霉等有益微生物接种于以稻草粉为主的基料上,通过发酵培养扩大得到复合有益微生物活菌饲料,然后添加入猪日粮中,结果表明:可使日粮养分消化率明显提高,分别使干物质提高9.1%(69.0%:59.9%)、粗蛋白质提高1.8%(72.8% 71.0%)、粗脂肪提高5.2%(90.3%:85.1%)、粗纤维提高27.7%(32.8%:5.1%)、能量提高7.5%(70.2%:62.7%)。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对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研究如何消除非淀粉多糖的负作用,提高饲料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NSP酶制剂广泛应用到动物饲料中,利用NSP酶能破坏非淀粉多糖的结构,使非淀粉多糖分解为单糖,来促进畜禽对饲料吸收与利用,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畜禽的生长率。同时它作为不产生残留、无抗药性又不污染环境的促生长添加剂,已成为饲料添加剂技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β—葡聚糖酶对鲤鱼生长性能及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1氨基酸的限制顺序在讨论影响蛋白质品质的因素之前,我们首先要讨论哪一种氨基酸在动物性饲料中最易缺乏。肉骨粉和家禽副产物的氨基酸限制或缺乏的顺序在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