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蔗脱病毒技术及其增产效果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改良热处理结合分生组织培养方法,把切取的甘蔗芽洗净后先经过高温短时间热处理,杀死部分病毒,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切取经过处理的材料的分生组织尖端0.2-0.3mm,迅速接种到添加适当激素、生长素的启动培养基上,在25℃下暗培养。身待长出愈伤组织后转入光培养,接种到另一添加适当激素、生长素的丛生芽培养基上,不久即产生丛生芽及绿苗;将绿苗接种在添加适当生长素的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20天后待根长2-5cm时炼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脱毒苗效果显著,可增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一般组织培养程序香茅类的组织培养取材可以是种子 ,也可以是成熟的枝条。选用种子或组织培养苗分离块比选用成熟的分蘖苗相对容易一些。大体而言 ,成熟的材料可以先在 Hg Cl2 ( 0 .1%W/V)的水溶液中先浸泡 5分钟灭菌 ,然后用无菌水冲洗 3~ 4次 ,再接种在营养培养基上或水培养基上进行发芽。萌发的苗或者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 ,或者随意切成碎片 ,然后同根、枝条的碎片分开培养。如选用根状茎的话 ,可以选用大田生长的植株或温室盆栽的植株 ,去根、去掉植株的上部分 ,彻底洗尽泥土 ,然后在 0 .1%( W/V)的 Hg Cl2 溶液中灭菌 10~ 15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苎麻人工种子无菌条件、有菌土壤上的发芽特性及其贮藏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苎麻不定芽人工种子在1/4MS发芽基质上100%发芽、100%生根;无菌滤纸上71%发芽、29%生根;在胶囊内添100u/ml青霉素、0.1%CTM作为防腐剂制作的人工种子播种到沙石肥土中,有15.3%发芽、8.2%生根;将低温和液体石蜡相结合贮藏苎麻人工种子120d后取出播种到1/4MS发芽基质上25%发芽、5%生根。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苎麻人工种子无菌条件、有菌土壤上的发芽特性及其贮藏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芝麻不定芽人工种子在1/4MS发芽基质上100%发芽、100%生根;无菌滤纸上71%发芽、29%生根;在胶囊内添100u/ml青霉素、0.1%CTM作为防腐剂制作的人工种子播种到沙石肥土中,有15.3%发芽、8.2%生根;将低温和液体石蜡相结合贮藏芝麻人工种子120d后取出播种到1/4MS发芽基质上25%发芽、5%生根。单用低温、液体石蜡都不能长时间贮藏苎麻人工种子。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当归种子的适宜发芽条件.为当归种子质量检验规程的制定提供依据。试验确立了当归种子发芽的适宜条件:发芽前先用清水浸种4h,然后用2%NaC10预处理10min.最后将种子置于砂床上,于20℃恒温黑暗条件下进行发芽.最适发芽条件可作为当归种子质量检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千分之一克分子浓度的乙烯利(二氯乙基磷酸)可以完全有效地诱发“NC—13”弗吉尼亚型和“斯塔尔”西班牙花生种子的发芽。处理将种子置于乙烯利水溶液湿润的纸巾内,一直放至见幼根开始长出时,然后转移到水湿纸巾内去长苗。要使刚收下的NC—13种子发出幼根,需要乙烯利处理3—4天,而贮藏过一个月的,一天的处理就够了。发出幼根后7—10天内全部种子长出正常幼苗。 将经过水湿巾吸涨10—14天而未曾发芽的斯塔尔和NC—13吸湿种子用乙烯利处理。1天处理的除了有4粒NC—13种子需另加2—7天处理外,全部开始发出幼根。所有经乙烯利处理的种子都开始发出幼根,并发育成为正常幼苗。 连续暴露于乙烯利内14天的幼苗,发育不正常。可推荐的方法是用乙烯利处理干的或吸涨的种子,直至见到幼根开始萌发时,然后将种子转移到水湿纸巾内去生长发育成苗。  相似文献   

7.
硒肥浸种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和籽粒含硒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硒对小麦生长发育等的影响,采用室内发芽培养试验,结合土壤培养试验,以冀麦1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硒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对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硒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含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0.5 mg Se·L-1的亚硒酸钠溶液对冀麦12进行浸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促进根、芽及幼苗的发育,对提高籽粒产量和籽粒含硒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轮作系统中作物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作物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的化感作用,用滤纸法研究了6种轮作系统中5种作物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发芽及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在大豆连作(S…SS) 12年区土壤中种植后,在其根渗出物中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为63.3%,与玉米-大豆-玉米(CSC)轮作区相比(发芽率96.7%),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小麦-大豆-小 麦(WSW)、大豆-小 麦-玉米(SWC)和玉米-大豆-玉米(CSC)轮作区种植甜菜后,与相应轮作系统中种植其它作物相比,大豆种子在甜菜根渗出物中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几乎最低,且在所有供试轮作系统中种植甜菜后均不利于下茬大豆种子发芽后的芽生长;而在所有轮作系统中种植亚麻后,其根渗出物更好地促进了下茬大豆种子发芽,且芽长势良好.玉米除了在小麦-大豆-小 麦(WSW)轮作区外,在其它轮作系统中种植后对大豆种子发芽影响不大.在玉米-大豆-玉米(CSC)、大豆-小麦-大豆(SWS)和裸地(Nudation)中小麦根渗出物利于大豆种子发芽和芽生长.总之,同一作物在不同轮作系统中种植或不同作物在同一轮作系统种植后,作物的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发芽和芽生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温度和播种深度为试验因子的种子发芽试验,可以在田间、温室及生长室进行,但由于时间及设备所限,只能设置较少的试验处理.利用改良后的单向温度(热量)梯度盘,可在不同温度下对不同播种深度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1958年,Halldal和French开始采用灯光交叉温度梯度设计,进行光照及温度二因素对藻类的萌发效应实验.此后,人们普遍采用温度梯度盘进行种子发芽及其他试验,并不断对梯度盘加以改进.例如Thompson(1970年)用"温度梯度栅"探讨了温度对野生植物种子的发芽效应与其对自身生长环境适应性的关系;Hendricks等(1976年)应用温度梯度盘,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种子发芽性能与细胞膜氨基酸的渗漏量之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切胚法:将净度检验过的纯净种子,从中随机抽样数取4 00粒,重复四次,每次重复为1 00粒,浸泡软化(一般用60℃温水浸2小时)后,取出用双面刀片沿种沟纵切,使两片种子基本相等,然后将留下的半粒种子,切口向上,正齐排列于滤纸发芽床上,每床1 00片,加适宜的水,使种子与滤纸接触处有水膜出现为度,盖好盖置于室温下,一般经24小时后,即可得出发芽率。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种子收获前在母株上大量发芽(穗发芽)是杂交水稻制种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正常年份穗发芽率为5%左右,特别年份如成熟期间遇阴雨天气,可超过20%。穗发芽后的种子生活力降低或失去利用价值,造成经济损失,也影响种子的耐藏性,增加浸种催芽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87年进行了抑制杂交水稻种子穗发芽的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在威优35制种大田进行,在抽穗10%时(1987年7月8日)用每亩10克“九二○”的用量对威优35喷施一次,喷后10天用不同方式和浓度的多效唑( EMT)处理,各处理如下: 1.对照:喷清水;2.EMT每亩100克拌土撒…  相似文献   

12.
通过无菌发芽,获取外植体。子叶等外植体在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出不定芽。不定芽包埋在含NAA0.05mg/l的4%海藻酸钠凝胶中,制得苎麻人工种子。人工种子无菌发芽率达100%,生根率达94%,幼苗健壮、高大。通过贮藏方法的比较,认为液体石蜡与低温相结合是较好的贮藏方式,贮藏二个月内,大小未变,保持原绿色,未发芽生根;贮藏一个月后的发芽率为38%,生根率为19.5%,说明苎麻人工种子技术已初步建成。  相似文献   

13.
<正> 为使马铃薯实生种子能在生产实践中应用,作者以前曾对温度、药品处理、种子贮藏期与发芽的关系及实生种子的块茎生产力等问题进行过研究.实生种子播种一般采用直播法与移植法,直播情况下不易获得最适发芽条件,因马铃薯实生种子小,覆土厚度对出苗影响很大,故一般倾向于移栽法.本试验是将实生种子与蒸气灭菌的床土混合,并在温箱中催芽(确保发芽整齐),然后播种.此法省去了覆土工序,称为拌土直播法.  相似文献   

14.
紫外线照射促进冬小麦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紫外线照射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系聊大2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分别照射休眠的干种子及吸水萌动(浸种3 h)的种子,然后在自然光和黑暗条件下进行发芽实验,比较了不同时间段种子萌发的动态变化及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紫外线照射(UVB85μW.cm-2照射3 h;UVC 420μW.cm-2照射1 h;UVC处理1 h附加照射6 h UVA或1 h UVB)对干种子和吸水萌动种子萌发均有促进作用,发芽较自然光下(CK)及黑暗下快,相关时段发芽率均高于CK,但不影响最终发芽率,只是缩短了种子萌发的时间。UV处理(UVB 85μW.cm-2照射3 h;UVC 420μW.cm-2照射1 h)的干种子及吸水萌动种子的α-淀粉酶活力在萌发前随时间的推移呈快速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相比可提高2.5%~68.7%,发芽后α-淀粉酶活力下降,但仍高于CK,且UVB与UVC处理种子的α-淀粉酶活力变化趋势相同。说明不同波段的紫外线照射对种子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5.
油菜无菌苗培养前的种子消毒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油菜种子浸泡与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种子消毒之前,经无菌水浸泡30h(预处理)的比不浸泡的消毒效果好,无菌水浸泡后再经0.1%升汞消毒的种子带菌率为40.7%,而未经无菌水浸泡的带菌率为53.6%.采用不同杀菌剂恒温下浸种的方法,发现50%地菌杀净可湿性粉剂对油菜种子的内生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处理后的油菜品种M004和甘油5号平均带菌率分别为0%和1.1%,极显著地低于无菌水对照和0.1%升汞处理.地菌杀净浸种的温、时效应对种子杀菌消毒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浸种温度、延长浸种时间,可增强杀菌消毒效果.用50%地菌杀净浸种的最佳杀菌、消毒处理是地菌杀净药液浓度为1 000mg/L,处理温度为37℃.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山茶和茶(C.sinensis L.)通过子叶片段培养大量繁殖的成功方法,以及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子叶不定胚发育的组织观察。先将山茶(品种spontanca)和茶(品种蔽北)的种子的种皮除去后,用70%酒精作表面消毒,接着浸在次氯酸钙(7%W/V)中1小时。再将种子放在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灭菌的MS培养基上培养1周。最后去掉  相似文献   

17.
实验于1992年至1993年冬季进行,旨在验证一个营救小麦种质资源的简易方法。供试材料经收获后老化处理。自然老化的种胚(生活力为50%)在琼脂加蔗糖培养基上无菌培养较长时间(40d)后,大多数能够长出根和芽,但只有芽鞘而没有叶子的苗子即使到了40d也不发根。经过培养发根的幼苗定植田间后能发育成正常的植株并结出可育的种子。  相似文献   

18.
甜菜种子带锈病和褐斑病菌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甜菜锈病是以种子带菌进行传播的病害,1954年被我国列为对外检疫对象,种子带褐斑病菌也是褐斑病初侵染源之一。甜菜种子携带锈病菌、褐斑病菌的检测方法,国内外报道较少,本试验以水洗离心处理检测甜菜锈病菌、褐斑病菌,对其检测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两次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带菌种类的检测,1kg以下的种子样品可用四分法取种子30g加蒸馏水100mL,充分震荡15min,浸泡3h,将洗液直接镜检即可检测到甜菜锈病的夏孢子和甜菜褐斑病的分生孢子、孢子梗。对于带菌数量的检测,应采用将洗液进行2000r/min离心,取2mL底层沉淀物,用血球计数器进行镜检记数,其结果能较客观真实地反应种子的带菌情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发芽种子的胚营救保存小麦种质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于1992年至1993年冬季进行,旨在验证一个营救小麦种质资源的简易方法,供试材料经收获后老化处理,自然老化的种胚(生活力为50%)在琼脂加蔗糖培养基上无菌培养较长时间(40d)后,大多数能够长出根和芽,但只有芽鞘而没有叶子的苗子即使到了40d也不发根,经过培养发根的幼苗定植田间后能发育成正常的植株并结出可育的种子。  相似文献   

20.
低温对花生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系统研究了收获后低温对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幼苗主根长度、侧根长度和侧根数量减少,根系活力降低,出苗率降低。处理温度达到-1℃即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造成明显不良影响,可作为花生种子收获后受低温危害的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