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熊俗称黑瞎子,属哺乳纲,熊科,全世界共6属7种,分别是:亚洲黑熊、棕熊、美洲熊、马来熊、北极熊、眼镜熊和懒熊。中国熊类的种属划分基本得到确认的是3属3种,即马来熊、棕熊和亚洲黑熊(又称黑熊)。  相似文献   

2.
人工大量繁殖熊类指日可待延边熊业参茸公司熊类繁殖基地在建设中为加强保护,积极驯养,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吉林省延边熊业参茸公司,今年3月从日本引进黑熊人工繁殖技术。一个占地2hm2,投资500万元的全国首家大型熊类人工繁殖基地正在建设中,第一批种熊已...  相似文献   

3.
1 前言目前熊类资源在世界范田内日益下降。我国熊不仅数量少,分布区也日益缩小。因此开展熊类繁殖研究是当务之急。在黑熊的繁殖生产中妊娠诊断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4.
熊的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的饲养北京动物园张恩权熊科动物下分熊属(又称棕熊属)、亚洲黑熊属等6个属,在我国较多分布的东北棕熊属熊属,黑熊(俗称黑瞎子)属亚洲黑熊属,另外,在我国云南南部的森林中还有极少量的马来熊分布。本文介绍内容,以黑熊、棕熊为主。熊科动物人工饲养已有很长历...  相似文献   

5.
黑熊属于食肉目熊科哺乳动物,是我国大型经济动物之一,以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随着黑熊人工饲养数量的逐年增加和一些地区熊类野生资源的迅速减少,熊的繁殖问题日益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但目前黑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养管理和人工繁殖技术方面,而对组织学的研究非常少见。此次研究以黑熊为试验动物,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技术,  相似文献   

6.
初生黑熊几个器官的形态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作为大型食肉兽类,在自然界中的数量日趋减少,较多地圈养于动物园和熊场。因而,对熊类的解剖学取材是相当困难的。除对黑熊、棕熊消化系统及脏器有报道外,国内尚未见到比较系统的解剖学资料。而关于初生幼熊器官形态解剖的文章亦未见报道。 我们从阿城山河实验熊场得到1只产后约2个小时,因母熊卧压窒息而死的初生黑熊,对其进行解剖学研究。有关其表观特征和消化系统已另作报道,本文着重讨论初生黑熊肺、肾、脾脏等器官的解剖学观察。  相似文献   

7.
熊猫皮螨(Chorioptes panda)是寄生于大熊猫的常见的外寄生虫。Fain 和 Le-clerc(1975)在我国赠送给法国巴黎奋森动物园的大熊猫身上首先发现,并确定为新种。嗣后,我国重庆、上海、成都等动物园均有发现。熊猫皮螨是否感染其他动物,尚未见文献记载。1987年5—9月,我们在黑熊身上发现一种皮螨,经鉴定为熊猫皮螨,黑熊为新宿主,兹将研究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8.
熊类种类较多,动物园常见的有马来熊、黑熊、棕熊;养殖业中常把黑熊作特种经济动物来养殖。熊类食性较杂,耐粗饲,适应性强。在日常饲养中,国内对其饲料研究较少,主要以稀饭或窝窝头、蔬菜、水果等为主,再辅以鱼、肉、奶粉等。自1998年底开始,我园所饲养的熊(其中马来熊2只,黑熊4只,棕熊3只)的饲料改用颗粒料加蔬菜、水果等饲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 改颗粒饲料前饲粮情况1.1 改颗粒饲料前熊的(窝窝头)饲粮情况 饲粮的配方及营养浓度,见表1。1.2 饲喂情况,见表2。2 改颗粒后的饲粮情况2.1 颗粒料配方及营养浓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黑熊人工养殖业的发展,国内大部分黑熊养殖场已经掌握了人工繁育技术,使黑熊人工饲养的数量逐年增加[1].但是,关于黑熊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营养需求的研究较少,而这正是实现熊类科学化、规范化饲养亟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了解断奶幼熊的营养需求,这是保障其健康生长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养熊在云南省楚雄州,四州省资阳县、广东省海康县、吉林省涛江市、江苏省滨海县都己试验成功,现将他们的技术综合整理,以便广大读者和养熊户参考。一、熊的品种,熊在我国主要有四个品种:黑熊、棕熊、马熊、马来熊。最常见的是前两种,这两种熊都可以人工饲养取胆汁。其中,更适宜人工饲养的是黑熊,即“狗熊”。二、熊的生理特点:第一、适应性强,不仅寒冷的地区有野生的熊类,就连海南岛和台湾也有熊。第二、熊是杂食性兽类,对饲料不苛求,饲料问题容易解决。第三,熊发育  相似文献   

11.
初生黑熊消化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为食肉目熊科动物、别名狗熊、黑瞎子。有关其生态学方面的报道较多,而关于熊类消化系统解剖的报道较少。被测初生黑熊一只,来自阿城山河熊场。生约两个小时,因母熊卧压使窒息而死,随即用酒精浸泡,带回实验室后,改用5%福尔马林固定。常规方法解剖并测量。 1 表观状况 初生黑熊全身被以4~6毫米长的绒毛,浅灰色。表1列出一些表观特征数据。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分析亚洲黑熊(Ursusthibetanus)是否具有不同血型。采集中国福建省的40只亚洲黑熊全血样本,使用试管法检测黑熊的血型抗原及血型抗体,抗体的同种型使用2-巯基乙醇鉴定,并对黑熊血浆进行质谱分析。4只黑熊的血浆中检出抗体,该抗体可能是IgM型,可凝集30只亚洲黑熊的红细胞。10只亚洲黑熊血液使用人类血型试剂检测,4只黑熊具有类似人类O型血型,6只具有类似人类B型血型。质谱结果显示,黑熊血清蛋白与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血清类白蛋白同型异构体1(serum albumin-like isoform 1)有很高同源性。上述结果提示,亚洲黑熊具有至少1个血型系统,该系统至少具有2种血型。如果患病黑熊需要接受输血治疗,交叉配血试验是必需的。此外,在紧急情况下,大熊猫可接受亚洲黑熊血液。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在人类及多种动物中屡有发生,而在黑熊尚未见报道。现将我室外检中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该例黑熊为某熊类养殖场自繁的1岁熊,1989年12月生,雄性,于1990年2月19日发现患病,2月21日晨死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许多单位和个人经营以活体引流胆汁为主要目的的养熊业,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活体引流胆汁的手术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探讨活体引流胆汁对熊的生理机能,特别是肝脏机能的影响,为合理利用熊类资源提供资料,而进行了本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及分组 黑熊(西南亚种)26只,  相似文献   

15.
熊的电刺激采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熊在国内外的经济利用是非常重视的。熊胆是珍贵的药材、熊掌、肉可谓上等的名菜。以前,在我国仅有一部分熊在动物园人工饲养繁殖获得幼熊。由于近几年来人工活熊取胆汁研究在我国已见成效,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所以,现在圈养的熊几乎全部由野外捕捉而来,这样使自然资源不断遭到破坏。为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国家已将棕熊和黑熊分别列为一类和二类保护动物。为此,开展对圈养熊的人工繁殖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提高其繁殖力的关键是解决发情期,以及熊的繁殖障碍问题,这是今后解决熊类种源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对棕熊(Ursus arctos lasiotus Cray)和黑熊(Se-  相似文献   

16.
同体组织修补术治疗黑熊大型腹壁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6月28日延边某熊场从四川购入一批繁殖用的亚洲黑熊,其中有一只雌性黑熊患有罕见的巨大腹壁疝,后经手术治愈,至今安然无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台湾黑熊是台湾唯一的熊科动物,也是台湾形体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因此,在台湾野生动物中,占有名符其实的“霸主”地位;同时,它也是世界上珍贵的熊科野生动物。台湾黑熊的最大特征是:全身遍布黑毛,唯在胸前有 V 字型的白毛,象一轮弯月,区别于其它熊类;故又称月熊。台湾黑熊体型较小,嘴也较短,属杂食性动物,但对肉荤并无特别爱好;台湾黑熊善爬树,白天通常栖息于洞穴中,或躲藏在树  相似文献   

18.
熊胆的药理作用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其经济价值很高。熊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当前药用的熊主要为黑熊和棕熊两种,其产品主要有熊胆、熊骨、熊掌、熊脂、熊脑、熊筋、熊肉等,其中熊胆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除大量应用于中医临床外,还是上百种中成药的重要配伍成分。其性甘味苦,有清热、平肝、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惊风、抽搐、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症,还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熊骨味微辛温,有除风湿的效力,可用于治疗风湿痛等症。熊掌味美鲜香,具有益气、滋补功效。熊肉、熊脂是知名的佳肴珍馐,同时也可入药。熊皮是珍贵的皮张。总之,熊…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分析亚洲黑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DQA和DRB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采用PCR扩增和克隆测序等方法对来自云南地区的40只亚洲黑熊DNA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40只亚洲黑熊样本中检测出了9个DQA外显子2等位基因和13个DRB外显子2等位基因,和大熊猫相比,亚洲黑熊在DQA和DRB基因外显子2位点上有较高的多态性。通过对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抗原结合位点的同义替换和非同义替换的比较,证明了DQA和DRB位点的平衡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四川北部的岷山山系是中国野生大熊猫最主要的活动区域。调查表明,四川岷山山系12个县市有森林面积21659.6km^2,其中集体林面积10500km^2;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851824.0hm^2,建有22个保护区,共有528888hm^2的大熊猫栖息地和400只野生大熊猫在保护区内得到了有效保护;集体林大熊猫栖息地面积达190064.6hm^2,占大熊猫栖息地的22.3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了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的难度。本文提出了要尽快制定《大熊猫保护法》;协调好跨区域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置换、赎买、移民搬迁等方式,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要落实相关政策,实施生态补偿;要发动社会力量采取建立保护小区、协议保护等参与大熊猫的保护;林下开发利用要避开大熊猫发情和孕育期,达到既有效保护大熊猫,又使林农生产生活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