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建立科学、合理、实用的酸性农田土壤改良效果综合评价体系,为酸性农田改良效果评价工作提供依据。利用文献分析法筛选酸性农田土壤改良效果的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酸性农田土壤改良效果综合评价体系,并以云南省梁河县的酸性农田实验进行验证。本文以酸性土壤改良为关键词查阅文献,根据各指标出现频率筛选出土壤肥力、作物生长与安全和经济效益3个中间层指标,土壤有机质、土壤pH、交换性酸等24个最低层指标,确定了各指标权重系数,建立了酸性农田土壤改良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加权法对大田实验改良效果进行排序为复合定性纤维素204(SQC204)>复合定性一纤维素201(SQC201)>复合定性铁铈纤维素(SQFC-00S)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评估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效益,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评价指标体系。以云南省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官麦地小流域为例,结合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在连续开展3年水土保持监测评估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3方面,进一步优化遴选13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构建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体系准确可靠,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权重分别为0.571 4、0.285 7和0.142 9;生态效益指标中贡献率较大的是植被覆盖率(0.236 7)和土壤肥力(0.137 7),经济效益指标贡献率较突出的是农业总产值(0.137 0);社会效益指标中土地利用率(0.076 5)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3.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浙江省临安市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含总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权重。结果表明:准则层中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固碳制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的权重明显高于其他。  相似文献   

4.
对林芝市巴宜区休闲农业资源进行评价,为巴宜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发展模式及开发潜力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频度统计法和专家咨询法筛选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休闲农业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通过对权重值排序,可得在准则层中基础条件权重值最大,子准则层中区位条件权重值最大,指标层中交通条件所占权重最高。通过对权重的总结分析,得知对林芝市巴宜区休闲农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林建设中,不同类型防护林的配置和比例确定没有定量化的方法。该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探讨宁夏南部山区水土保持林建设中不同类型防护林的权重值和优先顺序,并对其进行排序,确定7个类型的防护林种的权重值和优先度,对宁南山区水土保持林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绩效评估是对馆员工作绩效进行科学评价,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有效途径.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设置,介绍了层次分析法原理,并进行实际权重的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运算.  相似文献   

7.
从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特点入手,对涉及其评价的各个子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选择ELEC-TRE评价方法,确定其综合评价的程序和方法。本文为适应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权重的确定及排序择优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国内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评价进行了诸多研究,产生了系列研究成果,但对碳汇林价值评价的研究尚不多。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对广东碳汇林所产生的价值进行了研究,运用频度分析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建立广东碳汇林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状态层和指标层等3个层次,共计有碳汇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4类19项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专家评分的方法确定指标重要程度,按照9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从而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以及在在总体评价中的权重,其中碳汇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所占权重分别为0.5240、0.2620、0.1070和0.1070。  相似文献   

9.
作物品种研究已经由定性研究向更深层次的定量研究发展,分析评价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而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则是评价体系的基础,对评价结果的科学性起着重要作用。以藜麦为研究对象,根据藜麦种植特性构建了一个由3个层、5个系统、15个具体指标组成的藜麦品种种植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Delphi法与AHP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从系统指标(第2层指标)权重来看,作物产能子系统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占主要位置,其次是农艺性状子系统、子粒营养子系统、生态环保子系统,最后是土壤肥力子系统;从单个指标(第3层指标)权重看,亩产量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抗倒伏率、千粒重、株高、蛋白质含量、子粒颜色、亩有机肥使用量、收获指数、脂肪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淀粉含量、亩浇地用水量、土壤速效钾含量、亩农药使用量、土壤有效磷含量。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所得到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该藜麦品种种植的实际情况。研究结果为藜麦品种种植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生态修复边坡水土保持效果,选取8个与评价目标紧密相关的评价指标建立了生态修复边坡水土保持效果评价体系。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分别选择向家坝水电站4个不同修复措施的边坡,通过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得到边坡水土保持效果的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各个边坡生态修复工程的水土保持效果综合评价值为植被混凝土(0.923 4)厚层基材(0.880 3)框格梁植草(0.816 8)草种撒播(0.090 6)。评价结果与边坡样地实际情况一致,说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以较好应用于生态修复边坡水土保持效果的评价,可为以后水土保持效果的定量分析提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免耕措施下黑土区坡耕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坡位(坡上位、坡中位、坡下位)深度(0~10、10~20 cm)土壤,研究免耕措施下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酶活性不同坡位变化情况,并用因子分析和土壤质量指数法综合评价土壤肥力质量。结果表明,免耕后各坡位土壤容重减小,土壤孔隙度扩大,全氮、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呈升高趋势。随坡面向下,土壤容重呈减小趋势,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呈增大趋势。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坡位差异显著(P<0.05),主要集中在坡中位和坡下位较高;土壤铵态氮、土壤硝态氮、土壤有效磷、土壤速效钾含量主要集中在坡上位和坡下位较高,而pH主要集中在坡中位较高。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坡上位和坡下位较高,蔗糖酶活性坡中位和坡下位较高。通过因子分析将14项土壤指标分为5个公因子,即土壤肥力、水分、结构、养分和生物学因子。利用土壤质量指数分析坡耕地耕层特征发现,免耕一年后各土层坡下位土壤质量指数高于坡上位和坡中位,免耕两年后各土层为坡中位和坡下位土壤质量指数高于坡上位,说明坡下位形成相对平衡和较高肥力质量的土壤。与免耕前相比,经两年免耕后坡中位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人工桉林的土壤孔隙状况及水分含量变化影响因子,为华南红壤丘陵区桉树种植生产中土壤水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相同气候区内,按上中下不同坡位,采集表土层(A)、淀积层(B)和母质层(C)3个不同剖面发生层的土壤,测定人工桉林、天然林、松林的土壤孔隙度和水分,并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分析土壤水分含量的差异状况及影响因子。【结果】A、B、C三层的人工桉林、天然林与松林的土壤孔隙度平均值分别为45.9%和41.4%、55.3%,水分平均值分别为13.3%、13.4%和15.5%,这3种林分的土壤水分在剖面上和坡位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林分间的表层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水平方向上,总盖度与土壤水分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层及草本、落叶层的总盖度是林分表层土壤水分变化的主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丹江口水源涵养区退耕还草土壤线虫群落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估丹江口水源涵养区退耕还草的土壤生态效应,2017年9月,选取3块同一土壤类型、退耕3年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作为退耕还草的代表样地,以相邻未退耕的玉米(Zea Mays)田为对照,比较分析退耕还草土壤线虫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退耕还草样地0~10 cm土层含水量显著提高15.86%(P<0.05),pH值显著降低5.06%(P<0.05);10~20 cm土层pH值显著降低4.57%(P<0.05),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26.83%(P<0.05)。退耕种植紫花苜蓿草地共鉴定出土壤线虫18 307条,49个属,未退耕玉米田共鉴定出土壤线虫10 706条,45个属,退耕还草后土壤线虫c-p类群由短世代型向长世代型转移,土壤环境受到扰动降低,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增加,结构指数(SI)和富集指数(EI)表明退耕还草提高了土壤健康程度,同时降低了土壤所受的干扰程度。土壤线虫数量与土壤pH值、含水量、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食细菌线虫和食真菌线虫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植物寄生性线虫和捕/杂食线虫相对丰度与有机碳和铵态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全氮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研究表明,退耕还草改变了土壤pH值及全氮、有效磷养分含量,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提升了土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核算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能够有效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准确评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衡量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根本途径,也是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后续管理、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济补偿的重要依据。该文通过分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具体功能,分别针对农业措施、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特点,选定了减少土壤侵蚀、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拦蓄泥沙、净化环境、改善气候、提高土地产出、增加生物多样性、固碳制氧、促进农业生产等18项具体效益,构建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确定了效益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蔗地施用酒精发酵液对土壤物理学肥力特性的影响,2005~2007、2006~2007年分别在广西扶绥县昌平甘蔗试验基地两个点连续进行清水105.0 t/ha(CK)、习惯施肥+清水105.0 t/ha(CF)和酒精发酵液75.0 t/ha+清水30.0 t/ha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蔗地连续2~3年施用酒精发酵液,蔗地耕层土壤容重下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粘粒含量下降,蔗地土壤物理肥力特性得到改善,蔗地土壤未见板结。  相似文献   

16.
以坡面5年生金丝柳和毛白杨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法测定2种扦插植物的根系分布特征,并应用Le Bissonnais法中快速湿润处理测定2种扦插植物不同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和可蚀性特征,测定指标包括:>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分析坡面2种扦插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1)扦插植物根系集中分布在树干周围0~40 cm土层内,以>5 mm的粗根为主;2)在0~100 cm土层,根系含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3)金丝柳根系在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方面强于毛白杨;4)扦插植物R0.25与<1 mm根系含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根系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的性能主要取决于<1 mm根系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香蕉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其在改善土壤质量方面的可行性,以珠江三角洲区域种植面积广泛的双季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通过测定添加0.5%、1.0%和2.0%香蕉秆及其生物炭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的变化特征,阐明添加不同比例的香蕉秆及其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碳库组成和碳库管理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香蕉秆能提高土壤>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系数(ASI),降低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LT);而香蕉秆生物炭处理降低了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ASI,增加了PADELT。添加香蕉秆及其生物炭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总有机碳(TOC)和活性有机碳(EOC)含量,降低土壤氧化稳定系数(Kos),其中香蕉秆处理对EOC的提高更显著,而香蕉秆生物炭处理对TOC的提高更显著。香蕉秆及其生物炭处理分别通过提高碳库活度指数(CPAI)和碳库指数(CPI)来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土壤EOC占比,而非TOC含量。研究表明,添加香蕉秆更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和土壤EOC的积累,2.0%香蕉秆添加比例具有最佳的土壤培肥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及分布规律,为该区域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总场六分场数字农业示范田为研究区域,应用土壤墒情监测系统、GIS与地统计学的方法,对棉田土壤含水量与温度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并存储在服务器里面,分析石河子总场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变化规律、棉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点及变异规律。【结果】(1)根据监测数据分析,随着灌水量增加和棉花生育期推进,上层0~30 cm比下层40~60 cm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明显。0~20 cm土层土壤补偿水比较充分,各个监测点土壤含水量基本维持在比较适宜的范围内。土壤各层温度受大气温度影响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弱,随着土层深度的逐渐加深滞后时间相对延长;受棉株逐渐长高变大以后遮阴等造成的影响,7月以后各土层温度逐渐持平,波动不大。(2)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现出中等程度变异;(3)土壤速效钾的块金值在25%~75%(块金值为0.497)表现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外,土壤全氮、速效磷指标的块金系数小于25%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结论】应用土壤墒情实时监测系统指导棉田灌溉,较往年没有任何减产减质的情况下,棉花灌溉在全生育期内比以往灌溉次数下降了1~3次,节约水资源约20%左右。研究区域内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异呈现中等程度变异特征,全氮、速效磷表现为极强空间自相关性,速效钾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桂林园林植物园内的绿地实地调查,对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层土壤有机质、总氮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并不十分明显;0~3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较小,30~6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相对较大;0~15 cm土层土壤全盐的变化较大,15 cm以下土层土壤盐分的变化相对较小.0~60 cm各土层中,再生水灌溉时的土壤有机质、总氮、全磷、全盐含量均高于清水灌溉条件下的含量.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全盐、K+、Na+、Ca2+、Cl-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对容重、速效氮、pH、Mg2+、N03-N、NH4+-N等6项土壤理化指标则无显著影响.与清水灌溉相比,再生水可以明显地提高土壤肥力,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和有机质,但也会引起土壤全盐含量的升高,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盐害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