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檀木名实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檀木的来历、国产檀树种类以及进口的檀木树种后,考证了中国古代诗歌《诗经》中所说的檀,究竟是何树种。经查明,李明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的檀、似无定指。清、吴其睿著《植物名实图考》中定为黄檀,似论据不足,经多方考证,《诗经》中所说的檀应为青檀。  相似文献   

2.
<正>愈疮木(Guaiacum of ficinale L.)别名:铁梨木、绿檀、玉檀香、圣檀木。为蒺藜科愈疮木属植物,是分布在热带美洲的著名硬重木材用材树种,是牙买加的国花。  相似文献   

3.
读《伐檀》     
读《伐檀》李积久涟猗·直猗·沦猗魏风《伐檀》是《诗经》中最具有反抗与批判精神的名篇之一,因此这首诗成为儿童诗歌读本、中学语文课本乃至大学教材必选篇目。全诗分反复咏叹的三章,每章前三句写劳动场景:“坎坎”之声、“伐檀”之劳、“河水”之景,一派生动景象;...  相似文献   

4.
<正>杜仲Encommia ulmoides Oliver属杜仲科Eu-commiaceae为中国特产树种,落叶乔木。古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考证了杜仲名称的由来,并已作为稀有植物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一书,杜仲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各种电器绝缘材料的首要选择,其干燥树皮尤  相似文献   

5.
“钟馗”原乃植物名在民间,农历新年,人们喜欢挂贴钟馗画像,说他能驱鬼避邪。殊不知,钟旭原是一种药用植物的名称。在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曾对钟馗作过一番考证,他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述道:“钟馗,菌名也,(考工记)注云:‘终葵,椎名也。菌似椎...  相似文献   

6.
桤木话古     
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ill)是四川重要乡土树种之一,古人以它“惟蜀有之”而有“蜀木”之称.桤木古亦作机木.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一书中就提及机木.距今一千六百年以前的东晋郭璞注释说,机木“似榆,可烧,以粪稻田,出蜀中”.明代著名学者杨慎考证指出,机木“即今文桤也”.由此看来,古人早已认定桤木是四川主产树种,并有所利用.  相似文献   

7.
臭椿又名樗,因枝叶有恶臭,俗名臭椿,有的地方直呼为椿树。臭椿分布较广,在中国南至两广,北至辽宁,为山东的乡土树种。树名屡见经传,《诗经·豳风》有“采荼新樗”,《诗经·小雅》里有:“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左传》、《庄子》里都有樗树的记载。因臭椿有恶臭,《左传》里说它是“恶木”。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虽然在国内外的一些动物园里供人观赏,但它的故乡在中国,是中国独有的珍稀动物,是名副其实的国宝。大熊猫古称貔貅、白豹,这些名称最早出现于《诗经》。以后又由此派生出许多古名。明代曾学所著《蜀中广记》卷五十九《方物记》历数了大熊猫古名有貘、貊、白豹、猛食兽、猛豹和铁食兽等;也有的古籍中把它解释为一种似豹而又凶猛的野兽。担任世界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的南充师范学院教授胡锦矗经细心考证确认,大熊猫在古籍中的名称有20多个,如貔貅、白豹、执夷、挚兽、白罴、文罴、皮裘、角端、貔或干将(指雄兽)、貅或莫邪(指…  相似文献   

9.
正构树是中国古老的原生树种。其果实楮实子是一剂常用的传统中药。楮实子性寒、味甘,具有滋阴补肾、清肝明目、利尿强筋、美容养颜等功效,主治腰膝酸软、虚劳骨蒸、头晕目昏、水肿胀满等病症,是抗衰老、养生与美容的上品中药。历史及传说构树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树种。《诗经·小雅》记载"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大意是园中哪里有青檀大树,下面便有稍矮的构树,它们都是有用的树木。"榖"是古人对构树的叫法。构树"有用"是其树皮自古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齐民要术》记载了构树种植和造纸方法,隋代已大量生产。蔡伦造纸的材料取自构树皮,称为  相似文献   

10.
墨兰 Cymbidium sinense(Andn)Willd兰科兰属,别名:报岁兰、拜岁兰、丰岁兰,我国主要分布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海南等山区。墨兰的栽培历史难以溯源。宋朝赵时庚著的《金漳兰谱》和王贵学著的《王氏兰谱》中所说的紫兰,即今的墨兰,可见墨兰  相似文献   

11.
民俗是群体内模式化的生活文化。在《诗经·周南·关雎》中集中体现了上层阶层在家庭中处理夫妻关系所应当坚持的基本行为模式:为国为民相敬如宾真诚互爱。  相似文献   

12.
人文山水.诗意长安园是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专类园之一。园区规划设计深入研究《诗经》和《辋川集》等经典诗词,提取创作元素,合理布局地形、建筑、水体、植物等要素,集中展示古代文人的生活场景,再现中国传统园林的诗画意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业科学技术于古代虽未自成体系,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分别载之于古农书、古本草学及有关考工古籍中。古代林业科学思想的萌芽也反映在中国古代有关植物、木性的传说与神话中,以及八卦说、阴阳说和五行说中。文章主要介绍了从先秦至近代中国林业科技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4.
"一池三山"作为中国仙苑式皇家园林的经典山水格局,起于秦、成于汉、传承于后世各朝。其源起与秦汉求仙活动密切相关,又承载着帝王向往仙境的情感诉求,是中国理性思想中天、地、人和谐的真实呈现,具有珍贵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江宁织造曹寅带领众盐商出资,于康熙四十三年(1686年)建成高旻寺行宫。行宫分成东、中、西三路纵深布局,呈现前宫后苑格局,其中园林区约占三分之一,以水景为主。乾隆皇帝南巡时,高旻寺行宫得以扩建,行宫继续保持三路布局,但园林区面积大为增加,呈环抱之势,而形成宫苑分置格局,同时高旻寺周边风景得以充分开发。扬州作为南北交通枢纽,园林风格综合南北造园手法,高旻寺行宫园林采用集锦式的手法兼收多种园林风格,体现出高超的园林营造技巧。  相似文献   

16.
北宋洛阳名园在意境营造上相比前朝更加完善,成为后代园林的标杆,而园林意境非纯粹客观物象,需与观者共同完成,即产生共鸣。从营园思想和造园技法两大方向着手,借助各类古籍和文献资料梳理以及名园案例分析,从布局、理水、掇山置石、建筑、植物配置5种造园技法挖掘北宋洛阳名园营造特点以及园林意境营造技法,体会北宋园林生活场景和园林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上林赋》记载了西汉上林苑的植物、动物、建筑、山水和园林活动,是研究汉代皇家园林的重要文献。由于赋体文学反映了西汉好博、尚奇的社会风尚,其所描写内容的真实性有待考证。通过研究西汉时期长安气候条件、社会发展以及其他相关史料典籍,考证《上林赋》中所描写的荔枝Litchi chinensis、椰子Cocos nucifera、槟榔Areca catechu、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4种亚热带植物是否存在于历史上的西汉上林苑中。研究发现,荔枝、槟榔有其他文献记载移植记录,但并没有在上林苑长期生存。椰子由于资料缺乏以及其对环境的要求高,在上林苑移植的概率极小,棕榈由于其适应能力较强,是4种植物中最有可能移植至西汉上林苑的。  相似文献   

18.
历史时期中国竹林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睿 《竹子研究汇刊》2002,21(2):67-70,78
气温是决定植被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研究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竹林分布范围的变动状况表明 ,历史上我国的气候条件经历了温暖和寒冷的几度波动 ,竹林的分布范围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在气候较温暖的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和元朝时期 ,竹林分布到较高纬度的地方 ;在气候较寒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宋时期及明清时期 ,竹林的分布北界则向南移动。在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前景下 ,未来我国竹林的分布北界将可能会逐步北移。  相似文献   

19.
于2008年7月对湖北省仙桃市排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夏季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52种,隶属于13目29科.其中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动物24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易危鸟类1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的鸟类5种.该保护区夏季鸟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鸟类密度为8.88只/hm^2,4种不同生境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是:芦苇(3.3422)〉水域(3.1778)〉农田(2.6497)〉树林(2.4251);均匀度指数依次是:芦苇(1.1797)〉水域(1.0793)〉农田(1.0627)〉树林(0.6767).  相似文献   

20.
竹子形象最早出现在北魏敦煌壁画中,但到唐代才大肆流行,本文精心收集了6大类别的有关竹子的唐代文物予以介绍,以求了解唐代竹文化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