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渔获量从1960年的4,000万吨上升到1985年的8,400万吨,增加了一倍以上,1986年的产量呈上升趋势。食用鱼的渔获量稳步增加,同时呈下降的趋势。在过去10年中,食用鱼占总渔获量的27%。  相似文献   

2.
总渔获量全世界渔获量,1960年3,950万吨,1985年增至8,400万吨,1972年首次剧降,由于智利、秘鲁鳀鱼剧减,世界总渔获量6,160万吨,中上层鱼类的渔获量,从1960年1,290万吨增为1984年的3,200万吨(同期底层鱼类从860万吨增至1,890万吨),在世界总渔获量中所占比率,以70年代中期的28%为最高,  相似文献   

3.
1985年世界渔获量仅增长2%,1986年则猛增6.8%,总渔获量增加T5829800吨,达到91456800吨,打破了往年的记录。与1984年的增长率比较,相差无几,1984年增加了;6095000吨,增长率为7.88%。  相似文献   

4.
资源潜力巨大 1984年,全世界总渔获量8,631.4万吨,其中暖水性中上层低值鱼鲲鱼、沙丁鱼类,占15.4%,达1,332.8万吨。这一年日本的鲲鱼、沙丁鱼渔获量459万吨,占其海洋渔获1,129万吨的41%。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前半期世界渔获量进一步增长,从1980年7,200万吨增至1984年8,000万吨。近几年来世界渔获量的增长速度每年不超过1-2%。1975-1983年世界渔获量的种类组成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部分有价值的传统经济鱼类逐渐减少,而部分非鱼类捕捞对象相应的增加,世界渔获量中上层鱼类的比重占三分之二,其中灯笼鱼科和钻光鱼科的中上层鱼类占优势,它是当今发展海洋渔业的极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1988年英国海洋渔业产量为74.1万t,比1987年(79万t)下降6%,其中底层鱼类渔获量(36.1万t)和中上层鱼类渔获量(28.4万t)各下降5%;贝类渔获量(9.6万t)下降14%。1988年苏格兰的渔获量(55.5万t)下降3%;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渔获量(16.4万t)下降16%;但北爱尔兰的渔获量(2.2万t)上升8%。  相似文献   

7.
1984年世界总渔获量跃增到8,300万吨,较1983年的7,647万吨增长7.6%。据《国际渔业新闻》最近的估计,1985年的总产量约为8,500万吨,较1984年增长2.2%。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形势下,日本渔业渡过了难关,渔获量仍居世界领先地位。1984年海水渔获量达1300万吨,1985年1217.1万吨。日本渔获量约占世界的15%。  相似文献   

9.
陈家余 《海洋渔业》1986,8(6):284-284
近十年来,美国在200海里以内的本国沿海渔获量,从1975年3,000,000吨上升到1988年的4,100,000吨,居于世界第四位,仅次于日本、苏联和中国。1984年在大西洋、太平洋200海里以内的海区,渔获量达4,500,000吨,占其总渔获量的93%,远洋及在其他国家沿海渔获量只占7%。  相似文献   

10.
在远东诸海,三十年代,总渔获量为400-430万吨。当时,在日本海,各国渔获量达到300万吨,其中,远东拟沙丁鱼约为200万吨。1960年以后,在苏联远东沿岸毗邻水体,各国渔获量超过300万吨,  相似文献   

11.
鲁泉  方舟  李楠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23,47(6):069303-069303
为了建立捕捞渔获量预测模型,实验利用2000—2016年印度洋渔获量数据,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分析了影响其总渔获量的主要渔获类别,建立多种GM模型(Grey model)并进行比较,同时利用2017年与2018年的数据进行验证,得到的最优GM模型用来预测2019—2025年印度洋总捕捞渔获量。结果显示,影响印度洋总渔获量的主要类别有底层鱼类、甲壳类、中上层鱼类、其他海洋鱼类和头足类,其灰色关联度均在0.70以上,经过筛选得到的最优预测模型为GM (1, 5)和GM (1, 6),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83%和1.90%,灰色关联度均在0.9以上。2017年和2018年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78%和3.42%。2019—2020、2021—2025年印度洋总渔获量预测值分别为1 186万~1 290万t、1 227万~1 324万t,其主要渔获量增加可能来自中上层鱼类、头足类以及底层鱼类等。研究表明,2021—2025年印度洋总渔获量的增长幅度有限,总增长量在80万t以内,基本处于充分开发阶段,建议未来应严格控制渔业发展规模,确保印度洋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据联合国渔业统计数据库的数字表明,1986年世界渔获量增加了400万吨,达到了8,920万吨的世界新记录。由于渔获量的增加,使世界鱼品贸易总额超过了200亿美元,所有主要渔业国出口额都有增长。在主要的鱼品出口国的鱼品出口国中,加拿大仍居世界第一位.其鱼品出口额增长28%。美国对渔产品的强烈需求是加拿大出口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根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渔业统计数字表明,1986年世界总渔获量达到9145.68万吨,突破九千万吨大关。它比1985年的8562.62万吨增产583.06万吨,年递增率为6.8%。  相似文献   

14.
《水产科技情报》1976,(4):25-25
据日本《水产经济新闻》1976年3月5日报道: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1974年渔业统计资料,世界总渔获量为6984万吨,比1973年增长6.3%。渔获量的顺序大致和1973年一样。秘鲁因鳀鱼资源在恢复,使得它的渔获量由1973年的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1900-1913年世界海洋平均年渔获量为640万吨的话,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1938年的世界渔获量为1880万吨,即增加两倍多。  相似文献   

16.
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动态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倪海儿 《水产学报》2002,26(5):428-432
研究了1952-2001年舟山渔场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的变动,结果表明舟山渔场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的变动可分离为确定性趋势和平稳随机序列,进而用确定性趋势模型和ARMA(pq)模型叠合,建立了舟山渔场渔业资源的动态模型。并对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变动的阶段性和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资源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信中 《现代渔业信息》1988,(10):F003-F003
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美国合资企业的渔获量比1986年上升16%,达150万吨。阿拉斯加水域的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94%,阿拉斯加狭鳕为104.2万吨,鲽鱼224,000吨,鳕鱼为60,000吨。国内加工的阿拉斯加鱼类的美国份额比去年翻了一番,达296,000吨。  相似文献   

18.
一、向远洋进军,势在必行 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量愈来愈大,为此,世界各国都加快了渔业发展的步伐。近几十年来,世界水产品的产量一直在增长。一直在增长。1900年,世界渔获量为350万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38年,世界渔获量2100万吨,后因战争的影响,渔获量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19.
《水产科技情报》1975,(6):20-20
日本《水产经济新闻》1975年2月6日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统计了1973年的世界渔获量。据宣布,总渔获量为6570万吨(1972年为6550万吨),大体与1972年相同。从国家来看,日本为1070万吨,继续保持首位,而1972年占第二位的秘鲁,由于鳀鱼减产降到第六位。世界前八国的渔获量统计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幼敏 《淡水渔业》1986,(2):44-44,F003
印度属于占世界渔获量90%的30个国家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二个捕鱼强国。1972-1981年印度的渔产量增加了32%(海洋渔获量增长13.2%),从而使印度内陆水域渔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总渔获量居于第八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