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番茄灰叶斑病在国内传统的栽培品种中并不是主要病害,但近年来推广的一些进口番茄品种表现出了对番茄灰叶斑病的高度感病性,番茄的灰叶斑病已经成为一些硬果型番茄的重要病害。如2009-2010年该病在寿光市大面积暴发,由于该病以前甚少发生,农民普遍缺乏防治经验,因而防治不力,给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将该病的田间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使用抗TYLCV 番茄品种是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有效措施,然而,部分抗TYLCV 的番茄品种不抗灰叶斑病,致使生产上番茄灰叶斑病呈暴发流行的趋势,如何有效防治?寿光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灰叶斑病对国内传统的番茄栽培品种来说并不是主要病害,但近年来推广的一些进口番茄品种表现出对番茄灰叶斑病的高度感病性,灰叶斑病已经成为一些硬果型番茄的重要病害。2009-2014年该病在寿光市大面积暴发,由于该病以前甚少发生,农民普遍缺乏防治经验,因而防治不力,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细菌性斑疹病是近年来番茄生产上的一种重  相似文献   

4.
设施栽培是番茄的主要栽培模式,在国内番茄周年供应当中起到重要作用.但设施栽培也存在较多的病害,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简称TY,下同)未能完全解决的情况下,灰叶斑病、叶霉病、"死棵"、青枯病等病害亦严重影响番茄产业发展,尤其是在四川平坝地区早春保护地栽培过程中,叶霉病、灰叶斑病等病害的复合发生,常常对番茄栽培造成严重影响.实际生产中对相应病害进行药剂防治是控制病害的途径之一,但会增加生产成本,还影响番茄品质,而选育多抗番茄新优品种是解决上述病害的根本途径.因此,四川种都高科种业有限公司番茄课题组以市场为导向,以实际生产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育出抗TY、抗根结线虫病、抗灰叶斑病、抗叶霉病的红果番茄新品种金迪363,满足市场对多抗番茄品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番茄灰叶斑病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在鲁西南一些番茄种植基地流行为害逐年偏重。由于该病是本地区新发展起来的病害,加上生产上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造成番茄损失较为严重。据统计,2008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桂林高山地区栽培的番茄品种,收集番茄品种45份,并以当地表现较好的红8号为对照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圣达利、倍盈、瑞非、T147、超盈1号、瑞利、爱迪518、1431这8个品种果实性状好、产量高且抗番茄灰叶斑病,综合表现好于对照红8号,较适合桂林高山地区夏茬种植。  相似文献   

7.
<正>番茄是设施栽培主要蔬菜种类之一,近年来设施栽培番茄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简称TY)、灰叶斑病、"死棵"等病害。实际生产中对相应病害进行药剂防治是控制病害的途径之一,但会增加生产成本,影响番茄品质,因此选育多抗番茄新优品种是解决上述病害的根本途径。四川种都高科种业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高端  相似文献   

8.
以番茄灰叶斑病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鉴定、致病性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了赤峰地区番茄灰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病原菌(ZTWYF16081515)分生孢子淡褐色,长方形至圆柱形,大小为(21.4~71.9)μm×(10.5~27.3)μm。分离菌株喷雾接种,7d后番茄叶片上形成典型的番茄灰叶斑病病斑。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和gpd区的PCR产物经测序后进行BLAST分析,均表明该菌与茄匍柄霉S.solani的ITS和gpd序列100%相同,确定该病原为茄匍柄霉S.solani。  相似文献   

9.
茂名地处热带及亚热带过渡地段,冬季气温较高,一般都在10℃以上,低于5℃的天气极少,因此常被称为天然温室,适宜发展樱桃番茄反季节种植.近年来,由于种植中病毒病发生严重,海南樱桃番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很多种植者都转移到茂名种植,据统计,2019年茂名反季节樱桃番茄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3 333 hm2).樱桃番茄是一种水果型番茄,色泽鲜艳,果形美,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也较高;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樱桃番茄的收购价格15~20元/kg,为历年来最高,经济效益可观.但樱桃番茄反季节栽培也遇到一些难题,如病虫害较严重(青枯病、灰叶斑病、斑潜蝇等)、裂果较多、中后期果实变小、甜度稍低等,影响产量及品质,从而降低效益.为获得高产优质,需了解樱桃番茄品种的特征特性,采取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如品种选择、覆盖种植、科学施肥、嫁接栽培、植株调整等,现将有关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化州市是茂名蔬菜种植大市,较适宜茄果类蔬菜的生长。针对近年来茄子青枯病、白粉病,番茄灰叶斑病、溃疡病,辣椒炭疽病、细菌性叶斑病等主要病害,介绍了主要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并提出农业预防为主以及化学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番茄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以及对农户走访、实地调查,发现肃宁县大棚越夏番茄病虫害的发生受3个方面影响:(1)番茄品种:在供试6种越夏番茄中,红果系中格雷的抗早疫和病毒病最强,粉果系中奥运001的抗病性最强,总体而言红果系番茄的抗病性强于粉果系.(2)番茄生育阶段:不同生育阶段的番茄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不同.苗期易发生猝倒病、立枯病、沤根,定植后易发生茎基腐病、灰霉病、灰叶斑病、早疫病、晚疫病、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病毒病、线虫和白粉虱.(3)外界环境:阴雨和低温天气易诱发多种病害,不科学的管理方式是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番茄栽培管理过程中要选好品种,运用科学的种植方法,遵循番茄的生长规律对其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2.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番茄为我国人民喜食的蔬菜,每年种植面积56.7万hm2左右,占商业蔬菜面积的6%~7%,设施蔬菜生产中,番茄也占有很大比重.番茄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Okabe)Young,Dye & Wilkie]亦称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斑疹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番茄.  相似文献   

13.
李奎  王亚丽 《蔬菜》2015,(1):71-72
遵义县番茄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番茄晚疫病发生重、损失大、不易防治、防治效果差,针对遵义县番茄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调查与研究,提出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为种植户防治番茄晚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温室番茄白粉虱的生态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粉虱是温室番茄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对番茄为害严重。文中介绍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3种生态防治技术,可为无公害、绿色、有机番茄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阿尔法经过6代连续自交分离选育的纯合自交系T008作为母本,阿尔法6代自交系选育出的稳定株系T002作为父本,选育出鲜食型番茄杂交种金福莱。该品种高抗南方根结线虫、灰叶斑病,生长适应性好,抗逆性强,适宜甘肃产区保护地和露地栽培,推广种植面积累计超过10万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在桂林地区 ,随着梨树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病害问题也逐年凸显出来 ,其中叶片斑点病 (以下简称叶斑病 )就有数种 ,由于症状多有相似之处 ,难以识别 ,给防治带来了困难。为此 ,笔者将梨树的几种主要叶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1 识别据笔者初步观察 ,桂林梨  相似文献   

17.
津粉207是利用自交系09-163为母本、10-20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番茄杂交一代品种。无限生长类型,耐低温,早熟、果实粉红、果形美观,单果质量在220 g以上,产量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烟草花叶病毒病和番茄灰叶斑病等,适宜华北地区早春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8.
枇杷叶斑病是叶部的主要病害,发病后通常表现出3种症状,生产上又分别称之为灰斑病、角斑病和斑点病.叶斑病各产区全年都有发生.病菌在被害叶片上越冬,次年春季借风雨传播侵染.角斑病和灰斑病在干旱条件下发病严重,斑点病在多雨季节发病流行.下面介绍灰斑病、角斑病和斑点病的主要表现及其综合防治,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番茄灰霉病是塑料大棚番茄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 ,不仅危害番茄的花和叶片 ,还严重危害果实 ,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近几年来 ,灰霉病已成为棚栽番茄生产中的“疑难杂症” ,较难防治 ,危害严重。为探索棚栽番茄灰霉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在基本了解了灰霉病危害番茄的规律后 ,我们结合实施千亩高效蔬菜项目的基础上 ,应用化学防治和生态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取得了比较明显的防治效果 ,并经 3年(1999~ 2 0 0 1年 )推广应用 ,综合防治技术不断成熟。1 灰霉病的病源和发病规律灰霉病病源为灰葡萄孢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有性阶段为子囊菌 )。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20.
黄德发 《福建果树》1991,(2):28-29,18
近年来随着我市香蕉生产的发展,香蕉叶斑病日趋严重,引起生长期蕉叶大量早衰,枯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香蕉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70年代以来,发现叶斑病原真菌约有20种。本省过去对香蕉叶斑病尚无较详细的调查与研究。为此,我于1986—90年对香蕉叶斑病进行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现就防治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一、香蕉叶斑病的症状及病原鉴定(一)暗双胞霉叶斑病:此病又称灰纹病,引起叶面椭圆形病斑或叶绿枯。初期病斑褐色,后扩大为中央浅褐色、具轮纹,周围深褐色的椭圆形病斑,病斑背面灰褐色、边缘模糊,子实层大多生于叶背。病菌沿叶缘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