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栽培技术是影响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综述了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育秧技术、移栽技术、节水稻作技术、施肥技术和稻田综合利用技术,探讨了目前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并展望了辽宁未来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杜永林 《中国稻米》2008,14(2):26-28
从发展现代农作制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角度阐明了现代稻作技术体系的功能定位,重点介绍了江苏省近几年研究并应用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稻田种养结合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化轻简栽培技术、少免耕稻作栽培技术等主要现代稻作技术体系原理及模式,并提出了发展现代稻作技术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稻作技术转型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稻作技术创新及其对水稻生产发展的贡献,当前水稻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情况及其对稻作技术创新的需求。我国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及稻作技术进步推进了水稻生产能力的提升和产量的提高。当前,水稻生产受到了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成本、稻谷价格、生产效益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需求优质安全稻米,社会各界要求水稻绿色生产。为实现水稻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需加强优质高产、肥水高效利用、机械化与信息化、气候变化影响与灾害防控、新型稻作制度等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北方水稻机插秧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械化种植是我国现代化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我国北方水稻的生产特点,介绍了北方稻区的机插秧育秧技术、机插技术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探讨并提出北方稻区机插秧技术的对策及发展趋势,以促进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5.
正2004年,我国制定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推进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黑龙江、江苏和吉林等水稻主产区发展迅猛[1-4]。为适应水稻生产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快轻简稻作技术的推广速度,扬州市政府先后于2005年和2012年出台《扬州市轻简稻作工程建设规划》和《关于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加快农机工业发展的意见》,重点推广水稻机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贺琳  付立东 《北方水稻》2015,45(2):67-69
以盘锦滨海盐碱稻区水稻生产发展为主线,介绍了盐碱地改良、水稻品种更新、栽培技术改进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与水稻高标准条田建设、耐盐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推广及与品种配套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水稻机械化栽培、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阐明了发展集约型稻作、环保安全型稻作、复合型稻作是提高水稻产量与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 2 0年来 ,我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 ,每公顷产 75 0 0~ 90 0 0kg稻谷已经比较普遍 ,更高产的栽培技术也在不断研究和实践之中。高产、多抗、优质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规范化、模式化栽培技术的提出和应用 ;旱育稀植、营养诊断及配方施肥技术的进展 ;化学除草、机械化栽培的普及等等 ,说明我国现代化稻作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尽管如此 ,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根据优质高效农业要求 ,水稻高产高效益栽培的任务还是繁重的。为进一步研究水稻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模式 ,本文通过辽宁省重点稻作区盘锦示范区的建设实践 ,分析总结出适…  相似文献   

8.
《垦殖与稻作》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中国农垦北方稻作协会、辽宁省农垦局共同主办的水稻专业技术期刊。它立足于北方稻作地区 ,面向全国稻区。主要宣传报道我国北方水稻研究最新成果 ,交流各地水稻丰产经验 ,介绍水稻生产新技术及新农药、肥料、农机等。辟有水稻育种、水稻栽培技术、稻田植保、稻田施肥、稻田机械化、稻田生态工程、国外稻作、盐碱地利用、编读往来、稻作信息等栏目。内容丰富 ,实用性强。适于水稻科研、技术人员 ,农业院校师生 ,有关领导 ,广大稻区农民朋友参阅。本刊为双月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0 0 7…  相似文献   

9.
寒地水稻宽中深控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宽、中、深、控超高产栽培技术是继旱育稀植之后的一项更高层次的栽培技术,是10500kg/hm’栽培技术的升华(产量目标是12000kg/hm’以上)。此项技术的内涵是宽行栽培及配套中苗壮秧、深层施肥、断水生态技术集成。其意义在于采用此项技术可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及节省投资(一般可以提高产量1000kg/hm’以上,节省投入500元小m’以上),是现代稻作轻简高效栽培、形成寒地“双优型稻作”生态的重要技术途径。所谓“双优型稻作”是启迪于1984~1986年黑龙江省方正县旱育稀植万亩攻关中创高产的稻作形态,其前期和后期生育均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试验、示范,形成并优化了水稻双季双抛栽培技术操作规程。经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内类似稻作生态区水稻轻简、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06年,黑龙江省桦川县推广寒地稻作机械化作业集成技术2万hm2,创效益3 422万元,通过2万hm2寒地稻作机械化作业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的实施,在水稻生产中实现了省工、节支、增产增效的目标,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稻的积极性,对发展桦川县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狠抓技术组装配套;强化目标管理,认真抓好落实工作;规范技术标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几方面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盐都区机插秧面积徘徊不前的障碍因子,探索水稻机插配套栽培技术开发与技术集成,以减轻劳动强度,轻简栽培,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实现稻作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13.
从品种(组合)和栽培技术方面分析了淮北地区稻作生产的现状,以及进一步提高本地区水稻产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论述了今后稻作生产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寒地稻作区因具有水稻生育期短、早春寒冷、活动积温少等特点,不适合种植优质晚熟的水稻品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两段育苗高产栽培技术。从两段育苗高产栽培技术的3个基本特点出发,对其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并通过省种、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等几个方面反映了该技术的优势,以促进该技术在其适用地区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常规水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针对杂交稻营养生长优势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合理的栽培。采用超稀播,育壮秧,以蘖代苗,适当稀植并采取以分蘖成穗为主的栽培途径是我国稻作栽培的新发展。杂交稻高产群体的研究不但确定了适宜的群体指标,更注重建成高光效群体和冠层结构。杂交稻栽培还注重引用新技术。在今后的工作中,栽培技术应以“三高”农业为取向,加强省工,节本,改善品质的栽培研  相似文献   

16.
山东水稻生产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山东省自然生态条件独特,水稻生产具有产量高、米质优等优势,但目前存在着水稻品种选育水平不高、环境气候不断恶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不力、政府重视扶持不够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山东水稻生产发展.因此,需加快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大力推行优质无公害高产高效稻作技术,加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实现企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推动山东水稻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水稻高产栽培理论和技术有了新的发展,蒋彭炎等(1988年)在评述我国五种新的稻作高产技术体系后指出:通过提高个体生产力来提高群体生产力的问题,是我国水稻高产栽培的基本方向和主攻的突破口c凌启鸿等(993年)在叶龄模式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优化调控技术”新的理论与技术,初步建立了以四个适宜、六个提高组成的指标体系,进一步丰ilX和发)决了\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高产理论。综观各地由中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的过程,都有一个由扩大群体、增赛增穗的数量型群体,发展到小群体…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播种面积约占世界稻作总面积的1/4,总产量也居世界各国之冠,约为世界稻谷总产量的37%。综述了水稻高产栽培相关技术,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仲桂芳 《北方水稻》2008,38(3):131-132
黑龙江省虎林市属寒地稻作区,通常情况下只能种植一些中早熟水稻品种。采用大钵体保温育秧高产栽培技术,使12~13片叶的晚熟水稻品种在虎林地区也能够正常种植。该技术选择优质晚熟水稻品种,采用434孔钵育盘,于3月15日左右播种,超早保温育秧,培育出适合稀植栽培的带2~3个分蘖的壮秧,并结合本田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使水稻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机插秧发展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39  
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对粮食总产增长的贡献分析表明,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水稻对粮食产量的贡献从1949年的43%下降到2008年的37%。主要原因是南方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大幅下降。水稻生产迫切需要发展以机插秧为主的水稻机械种植技术,以适应稻农对现代稻作技术的要求,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和提高水稻产量。在分析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特色的杂交稻和连作晚稻机插秧技术及配套的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