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薯蓣皂苷元对HL-60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X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薯蓣皂苷元(Diosgenin,Dio)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表明:XTT法检测其24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36mg/L.流式细胞仪检测Dio作用24h后,G0/Gl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凋亡细胞增多。Dio可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高良姜挥发油对人HL-60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CK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高良姜挥发油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高良姜挥发油可呈不同程度地剂量依赖性抑制HL-60细胞株增殖,能浓度依赖性阻滞HL-60细胞于G0/G1期,且随其浓度增加诱导细胞凋亡的形态越明显.结论 高良姜挥发油能抑制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增殖,并具有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和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华补血草黄酮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TT法研究中华补血草不同浓度黄酮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类白血病HL-60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中华补血草黄酮提取液作用人白血病细胞HL-60处理48h后,细胞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加强,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其IC50值为11.55μg/mL。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多糖抑制人白血病细胞增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银杏叶多糖(PGBL)对白血病的治疗价值。[方法]以干燥银杏叶为材料,提取PGBL;向100μl对数增长期的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100μl含PGBL50、100、200μg/ml的RPMI-1640培养液,以加入100μlRPMI-1640纯培养液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50、100、200μg/ml)PGBL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50、100、200μg/ml PGBL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即PGBL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存在剂量-时间依赖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PGBL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P<0.01)。[结论]PGBL对HL-60细胞增殖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板蓝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HL-60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TACE)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方法及RT—PCR技术。观察板蓝根对LPS诱导HL-60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一TNF-α及TACE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板蓝根能有效抑制LPS诱导HL-60细胞释放的TNF-α(抑制率92.59%)。并对LPS刺激TACEmRNA表达增加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结论:板蓝根能通过抑制TNF-α过度释放和TACE表达增加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东亚钳蝎毒素对人结肠癌细胞Caco-2增殖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东亚钳蝎毒素(10、20、40μg/m L)干预体外培养的Caco-2细胞,分别于24、48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毒素对Caco-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运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检测蝎毒素对Caco-2细胞的作用途径。结果表明:东亚钳蝎毒素不仅能抑制Caco-2细胞的增殖而且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且毒素对Caco-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的依赖关系,随浓度加大和时间延长,对Caco-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7.
板蓝根对脂多糖致HL-60细胞产生TNF-α及TACE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板蓝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HL-60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TACE)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方法及RT-PCR技术,观察板蓝根对LPS诱导HL-60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TACE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板蓝根能有效抑制LPS诱导HL-60细胞释放的TNF-α(抑制率92.59%),并对LPS刺激TACEmRNA表达增加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结论:板蓝根能通过抑制TNF-α过度释放和TACE表达增加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O-甲基芒籽碱抗肿瘤的效果。方法以MTT法观察不同浓度O-甲基芒籽碱对人肿瘤GLC-82、HL60细胞抑制的影响。结果10、100和1 000μmol/L O-甲基芒籽碱能抑制GLC-82细胞的增殖,其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1、1、10、100和1 000μmol/L O-甲基芒籽碱能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其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O-甲基芒籽碱对GLC-82,HL60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83.31、65.59μmol/L。结论O-甲基芒籽碱可抑制人肿瘤GLC-82、HL60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田软海绵酸对HL-7702肝细胞毒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对HL-7702肝细胞的毒性效应。[方法]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细胞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从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方面探讨OA对HL-7702肝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OA对HL-7702肝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增殖抑制率随着O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也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作用HL-7702肝细胞24h后,5nmol/LOA可明显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结论]OA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方式对HL-7702肝细胞产生毒性效应,且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梁金菇多糖诱导白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梁金菇多糖对自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的影响。方法:HL-60细胞与不同浓度的梁金菇多糖共同孵育5d后,采用荧光显微镜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结构、DNA凝胶电泳观察“阶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率。结果:细胞出现核碎裂、核溶解,凋亡小体形成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梁金菇多糖能诱导HL-60细胞发生典型凋亡。  相似文献   

11.
以60Co-γ射线照射烟草优质感病品种的花药作为诱变手段,用烟草黑胫病疫霉菌粗毒素为筛选剂,对烟草花粉植株叶片的愈伤组织,进行抗病突变体细胞的筛选.试验表明:毒素对烟草愈伤组织的存活和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毒素浓度提高而加强,同一浓度对不同品种也存在着差异.综合毒素浓度对烟草愈伤组织抑制、增殖程度及筛选的有效性,初步认为:筛选红大和K326抗黑胫病突变体细胞的最适粗毒素浓度分别为30%和45%.所筛选出的抗病突变体细胞,其细胞水平的抗性与再生植株的抗病性鉴定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催产素(OXT)和苯甲酸雌二醇(E2)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OXT和E2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静息和Con A刺激下的雌性绵羊外周血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用不同质量浓度(低质量浓度(OXT 10ng/mL,E2 50pg/mL)、中质量浓度(OXT 100ng/mL,E2 500pg/mL)和高质量浓度(OXT 1 000ng/mL,E25 000pg/mL))和处理方式(单用、联用(二者同时加入、E2预处理12h后加OXT、OXT预处理12h后加E2))的OXT、E2处理细胞,用MTT试验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水平,评估雌激素、催产素的相互作用方式。【结果】OXT对活化和静息状态的淋巴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低质量浓度的E2可促进Con A刺激的T淋巴细胞增殖,但对静息状态的淋巴细胞无明显影响;随E2质量浓度的增加,高质量浓度的E2对不同状态的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低质量浓度OXT和E2联用条件下,Con A活化的T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SI)值介于2种激素单独作用之间;静息状态下的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该抑制作用均强于2种激素单独作用;用生理浓度的OXT(10ng/mL)和E2(50pg/mL)对活化状态的淋巴细胞分别进行先后处理,对不同状态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偏向于后加入的激素的作用。【结论】高质量浓度的E2可抑制静息和Con A刺激活化的淋巴细胞的增殖,低质量浓度的E2对Con A刺激活化的淋巴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而OXT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高质量浓度OXT和E2联用,在静息状态的淋巴细胞上体现了协同作用;低质量浓度OXT和E2联用,在活化状态的淋巴细胞上体现了相互颉颃和"利他作用"2种作用模式,显示了二者相互作用方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植物药A的水提物(Ⅰ)和醇提物(Ⅱ)对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林HL-60的抑制作用。药物与细胞接触24h时,Ⅰ和Ⅱ在12.5mg生药/ml浓度的抑制率为90%~100%,Ⅰ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4~10mg  相似文献   

14.
硒蛋氨酸对猪细小病毒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PK15细胞为模型,研究不同浓度的硒蛋氨酸对猪细小病毒(PPV)体外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2~8μmol·L-1范围内,硒蛋氨酸对细胞生长没有影响,但对猪PPV的体外复制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甘露醇均有增强硒蛋氨酸的抑制病毒复制作用,两者同时添加时,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60)Co-γ射线辐射对无芒雀麦种子的辐照效应,研究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对其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无芒雀麦干种子为材料,用不同剂量(50,100,150,200,250,300 Gy)~(60)Co-γ射线进行辐射处理。【结果】不同辐射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有抑制作用,且150~300 Gy剂量辐射与对照差异均显著。活力指数、芽苗高度、主根长度和鲜重等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辐射剂量为50 Gy处理时各指标测定值最大,随辐射剂量增加,各指标抑制作用增强,且与对照差异显著。不同剂量辐射对芽苗干重表现在随辐射剂量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剂量在150~300 Gy区间与对照差异显著。低剂量辐射对种子的出苗率、幼苗高度均有促进作用,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且高剂量辐射抑制种子的出苗率。根据辐射剂量对种子的发芽状况和出苗率的影响,初步确定无芒雀麦干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为100~150 Gy。【结论】50~100 Gy范围内~(60)Co-γ射线辐射对无芒雀麦种子的活力、出苗率及幼苗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在150~300 Gy范围内均有抑制作用,且随辐射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6.
以PK-15细胞为模型,研究不同浓度的硒蛋氨酸对猪细小病毒(PPV)体外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2~8 μmol*L-1范围内,硒蛋氨酸对细胞生长没有影响,但对猪PPV的体外复制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P&lt;0.05),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甘露醇均有增强硒蛋氨酸的抑制病毒复制作用,两者同时添加时,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γ-射线辐照对水华优势藻种——鱼腥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蓝藻水华暴发的防治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60 Co衰变产生的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鱼腥藻,分析γ-射线对鱼腥藻生长的影响,并探讨了辐照剂量(0,3,5,7,9,11kGy)、溶液pH及外源物质(H2O2、抗坏血酸)对辐照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辐照剂量γ-射线对鱼腥藻细胞内含物、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γ-射线辐照前后鱼腥藻细胞表面结构和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经γ-射线辐照处理后,鱼腥藻的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且抑制效果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经剂量11kGy的γ-射线辐照处理后培养5d,培养悬浮液中Chl-a质量浓度为0.18mg/L,较未辐照前明显降低。酸性环境和H2O2促进了γ-射线辐照对鱼腥藻的抑制作用。11kGyγ-射线辐照处理后鱼腥藻细胞内光合色素和总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与未经γ-射线处理鱼腥藻的百分比几乎降至为0。γ-射线辐照后藻细胞内SOD、POD和CAT活性随γ-射线辐照剂量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细胞内丙二醛含量随γ-射线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加。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γ-射线辐照处理后的鱼腥藻细胞严重萎缩,细胞内类囊体溶解消失。【结论】γ-射线辐照对鱼腥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是一种高效、无二次污染,能有效防止鱼腥藻暴发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酚水法提取灵杆菌素并对提取物粗品进行纯化,用MTT法检测其对LS-174t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RT-PCR法检测Bcl-2和Bax mRNA的表达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纯度;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实验结果发现,灵杆菌素可能通过诱导凋亡抑制LS-174t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抗凋亡因子Bcl-2、增强凋亡因子Bax的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喙尾琵琶甲提取物对体外培养人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喙尾琵琶甲粗提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不同极性部分,运用MTT法观察不同部分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HL-60、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粗提物、石油醚和氯仿部分三者最高浓度(300μg/ml)对K562、HL-60、A549的生长抑制率均>69%,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100μg/ml。[结论]喙尾琵琶甲粗提物、石油醚和氯仿部分对K562、HL-60、A549的生长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MTT法,研究芫菁体内斑蝥素、斑蝥素酸钾及斑蝥素酸钠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抑制试验斑蝥素的浓度分别为10.20、20.41、30.61、40.82、51.02μmol/L,斑蝥素酸钾浓度分别为7.75、15.50、23.26、31.01、38.76μmol/L,斑蝥素酸钠浓度分别为8.85、17.70、26.55、35.40、44.25μmol/L。结果表明:斑蝥素浓度为10.20μmol/L时,对SGC7901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抑制中浓度为16.17μmol/L;斑蝥素酸钾浓度为15.50μmol/L时,对SGC7901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抑制中浓度为20.41μmol/L;斑蝥素酸钠浓度为17.70μmol/L时,对SGC7901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抑制中浓度为27.83μmol/L。斑蝥素酸钾和斑蝥素酸钠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作用比斑蝥素差,提示它们对胃癌的治疗效果可能不如斑蝥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