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养殖技术,引进斑石鲷(体长6 cm、体质量约6 g)进行室内水泥池的幼鱼培育和海区网箱养殖,经过六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125 d的室内水泥池幼鱼培育,斑石鲷幼鱼平均体质量达120.3 g/尾,日增重0.91 g;移至海区网箱养殖61 d后平均规格达243...  相似文献   

2.
利用海水土池设置网箱驯养漠斑牙鲆,苗种规格平均体长7.9 cm,放养密度2 000尾/箱,体长15 cm以后放养密度350~400尾/箱,经9个月的养殖,平均体长32.2 cm,平均体重630 g,养殖成活率88.2%。直接放养于土池养殖的比网箱养殖的生长更快,养殖6个月可达500 g。漠斑牙鲆适宜生长水温18~28℃,耐高温可达34℃,适盐范围0~40‰,能适应闽南地区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3.
短须裂腹鱼驯化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流水鱼池中进行短须裂脂鱼驯化养殖试验,放养平均体长7.01gB、平均体重10.7g的鱼种,经315d驯化养殖,平均体长达22.2cm,增长15.1cm,增加2.13倍;平均体重达140g,增重129.3g,增加12.08倍。  相似文献   

4.
云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率先采用循环水系统开展了云纹石斑鱼的养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结果显示,在莱州明波养殖基地选用的平均体重50 g/尾规格的云纹石斑鱼苗种10万尾,在水温22~ 25℃、盐度28~31、pH7.8~ 8.2的水环境条件下,经12个月培育,长成平均体重为0.65 kg/尾的商品鱼,平均单尾月增重50 g,成活率93.5%;共收获成鱼9.35万尾,单产49.9 kg/m3.本研究为云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利用山区小水库水位深、水质优良的特点,结合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环保、高效的优势,开展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罗非鱼试验,在水槽中放养平均规格100 g/尾的罗非鱼1.7万尾,放养密度170尾/m2,养殖4个月,平均规格达0.85 kg/尾,平均单产138.72 kg/m2,水库的年纯收入为7.32万元,投入产出比1∶1.23。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库底层水和井水进行流水养殖虹鳟鱼,2000年元月25日投入规格50g/尾的虹鳟鱼种4000余尾,经10个月饲养,两个流水池共产虹鳟1800多千克,产量达18kg/m^3以上,平均规格450g/尾,饲料系数2.5,投入产出比1:1.5。  相似文献   

7.
为完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满足大规格鱼种的需求,选择草鱼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配套草鱼鱼种的池塘养殖试验。试验分设7000和10000尾/亩(15亩=1 hm^2,下同)两个放养密度,每个密度设3个平行组。经过190多天的养殖,高、低密度试验组水质变化趋势一致。低密度组鱼种平均体质量为239.67g/尾,成活率75.48%,净产量18 856 kg。以200 g/尾的规格挑选,共选留59 300尾,选留率74.83%;高密度组鱼种平均体质量为179.33 g/尾,成活率93.97%,净产量23 471 kg。以200 g/尾的规格挑选,共选留55260尾,选留率42.00%。结果表明,虽然高密度组平均成活率和净产量均高于低密度组,但低密度组的平均规格和选留率均远高于高密度组,最后的选留量也高于高密度组,因此,7 000尾/亩的放养密度更加适合于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配套草鱼鱼种养殖。  相似文献   

8.
于2004年1月26日从北京引进太平洋鲑苗种5000尾,采用水泥池微流水方式进行苗种培育试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经过70d的培育,使原来放养规格为平均体长5.8cm,平均体重3.2g,增长到平均体长13.5cm,平均体重35.9g,成活率达98%,饲料效率达74.8%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于2019年6—10月开展黄金鲫示范养殖,1号流水槽投放黄金鲫鱼种37 500尾,规格83 g/尾;2号流水槽投放33 500尾,规格165 g/尾,经过5个月养殖,共收获黄金鲫34 625 kg,成活率98.6%,总产值达48.5万元,获纯利润11万元。试验表明开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黄金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利用电厂冷却水 ,开展了团头鲂的温流水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在 5 0m2 的流水池中 ,投放了 4 92 7kg规格为 75g的团头鲂鱼种 ,经过 8个月的饲养 ,共收获 6 30 0尾鱼 ,平均体重达 4 12 4g ,单产达到5 1 96kg/m2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林丽芬 《水产养殖》2006,27(5):41-42
在面积为1公顷的池塘投放全长为2.5~3.0cm的大弹涂鱼苗60000尾,养殖密度为6尾/m2。经过1年的养殖,共收获成鱼1147.5kg,成活率达85%,体长9.30~14.50cm,平均体长11.80cm,体重11.2~38.3g,平均体重22.50g。  相似文献   

12.
在宁波市鄞州区环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养殖池塘中,通过放养不同密度的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鱼苗进行养殖试验,并对匙吻鲟生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放养7~9 cm鱼苗,密度为2.25万尾/hm2时成活率达63.7%,经5个月的养殖,平均体长达42.12 cm,平均体重达267.31 g,生长指标相对增长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对全长、体长及体重进行回归分析,全长(LT)与体重(W)的幂函数方程为W=0.018 2 LT2.468 9(R2=0.971 4),体长(LB)与体重(W)的幂函数方程为W=0.038 2 LB2.361 8(R2=0.954 9),幂函数指数小于3,表明匙吻鲟的生长为体长增长速度快于体重的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13.
2004—2006年对经中间培育的青蛤苗种进行滩涂和围塘养殖研究。研究结果:(1)滩涂养殖成活率达75%,养殖12个月平均壳长2.43cm,平均体重9.19 g,4—5月份壳长增长速度较快,6—8月份体重增长速度较快;(2)围塘养殖成活率达80.1%,养殖12个月平均壳长达2.45?,平均体重达9.53 g,3—5月份壳长增长速度较快,6—8月份体重增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4.
马口鱼室内工厂化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建立了一种马口鱼室内工厂化养殖模式。经过3个月的养殖,共产出马口鱼1 550尾,成活率达到86.1%,平均全长达到11.22 cm/尾,平均体重18.17 g/尾,尾日增重为147 mg/d,规格接近商品鱼规格,饲料系数为1.41。经测算,每增长1 kg马口鱼所需饲料成本约16.92元,经济效益显著。试验表明马口鱼是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淡水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虎龙杂交斑(E.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生长、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43.22±12.48)g的健康虎龙杂交斑鱼种360尾,随机分为3个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A组)、池塘网箱养殖模式(B组)、流水养殖模式(C组),进行为期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B组的存活率、体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也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其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B组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B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血清溶菌酶含量和超氧化岐化酶活性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研究表明:池塘网箱养殖模式能更好地促进虎龙杂交斑的生长和消化,工厂化养殖模式则更有利于提高鱼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斑石鲷陆海接力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将工厂化循环水培育的大规格斑石鲷(350.6±24.3) g,转运投放至莱州湾开放海域大型工程化围栏,开展陆海接力养殖试验,并与同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斑石鲷进行了为期120 d的对比试验,统计分析斑石鲷的生长特性、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养殖经济效益。结果显示:经120 d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后,斑石鲷的平均体质量增长至(547.6±25.2) g,存活率为95.8%;陆海接力养殖的斑石鲷平均体质量增长至(735.7±27.9) g,存活率为98.3%,平均体质量和存活率比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分别高34.3%和2.6%。经过陆海接力养殖的斑石鲷其血清溶菌酶(LZ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都显著高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P<0.05),分别提高了40.5%、43.2%、42.3%和39.8%。此外,陆海接力养殖的净利润比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高38.37%。综上,大规格斑石鲷经过大型工程化围栏陆海接力养殖生长性状、免疫力、抗氧化状态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提高,本研究结果可为斑石鲷陆海接...  相似文献   

17.
池塘集约化养殖日本锦鲤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约化池塘养殖6个月,主养塘共产日本锦鲤2 260 kg,鲢鳙鱼种980 kg,折合单产23 143 kg/hm2,成活率为98%,锦鲤平均规格144 g/尾;混养塘中锦鲤成活率达100%,2号塘锦鲤平均规格为133 g/尾,3号塘锦鲤平均规格为200 g/尾。  相似文献   

18.
漳州破灶屿网箱养殖区斜带髭鲷无公害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描述了2002年12月~2004年1月间在龙海破灶屿网箱养殖区开展的斜带髭鲷无公害养殖试验。根据国家已建立的养殖用水水质、养殖环境和产品无公害标准规定的项目,对养殖生产过程的水域环境和产品进行检测;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以无公害为目标,改进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龙海破灶屿网箱养殖区养殖环境符合无公害标准;从2003年3月19日~12月15日,将平均体长5.9 cm/尾、平均体重4.0g/尾的鱼苗饲养至平均体长24.9 cm/尾、平均体重420.9g/尾的规格,养成成活率60.1%,使用湿性颗粒饲料的饵料系数为5.2;养成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  相似文献   

19.
王峰  雷霁霖 《水产学报》2015,39(4):520-528
为半滑舌鳎的集约化养成提供基础数据,设定开放流水和循环水两种养殖模式,以处于快速生长期的大规格鱼种(0.640 ±0.063) kg为研究对象,检测半滑舌鳎的生长及肉质相关指标,实验共进行7个月,结果显示:①半滑舌鳎在两种养殖模式下的成活率分别为79.89%和90.38%,月增重率分别是0.154 7和0.1109 kg,肥满度分别是0.920和0.838,生长激素分泌量分别是2.812和2.706 μg/L.循环水养殖模式组在成活率、增重率、肥满度和生长激素分泌量上分别高于开放流水养殖模式组13.13%、39.5%、9.8%和3.92%.②两种养殖模式,开放流水养殖模式组在粗蛋白、氨基酸、PUFA上更占优势,但在粗脂肪、MUFA上循环水养殖模式明显占优势,分别高于开放流水养殖模式组41.732%和16.912%.实验表明,循环水养殖模式优越的水质环境更适合半滑舌鳎的育肥.本实验说明,半滑舌鳎在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其生长处于较好的状态,营养品质上也能够得到保证.同时,也说明循环水养殖模式可以极大地发掘半滑舌鳎的养殖潜力,是一种适合半滑舌鳎集约化养殖的具有优势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20.
水库网箱不同饵料养殖匙吻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德志  肖慧 《水利渔业》2006,26(1):24-25
在水库网箱中进行了3种不同饵料养殖匙吻鲟试验,分别为不投饵但灯光诱饵、投喂鱼块和投配合饲料。初放鱼种平均体长16~18 cm,平均体重20~25g,放养密度为7.5~22.5尾/m2。经过近8个月的饲养,养殖成活率平均94.4%。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生长最快,平均体重为1.26 kg;鱼块组的生长次之,平均体重0.78 kg;不投饵组平均体重仅0.42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