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北方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苗种培育技术,在雄安新区雄县利用3口池塘,通过配套保温大棚微流水培育加州鲈苗种,0.44 hm2池塘共放养规格为920尾/kg的“台鲈二代”加州鲈27万尾,经3个月养殖,共培育鱼种5 373.7 kg,平均规格23.8g/尾,单位效益505 905元/hm2。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适合长江刀鲚的新的养成模式,于2020、2021年两个年度在主养菊黄东方鲀的池塘中进行了混养长江刀鲚的试验,每年养殖周期为5月中旬至11月底。试验结果:2020、2021年,菊黄东方鲀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2 812.5、3 007.5 kg/hm2,收成规格分别为261.5、268.5 g;长江刀鲚的成活率分别为57.45%、66.90%,收成规格分别为38.6、50.7 g,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73.50、112.65 kg/hm2。试验结果表明,在菊黄东方鲀池塘中混养长江刀鲚不会影响主养对象的养成效果,且在不额外增加日常养殖生产成本(不单独投喂饵料或饲料)的情况下,能保证长江刀鲚的养殖成活率和收成规格,从而提高了养殖生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杨军  黄肖六 《水产养殖》2011,32(3):46-48
在原来单养罗非鱼池塘基础上,进行了主养罗非鱼混养草鱼模式试验,并与单养罗非池塘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罗非鱼统一放养密度、草鱼三个不同的放养密度,罗非鱼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而草鱼的放养密度越大,池塘总产量越高,池塘水质较活,罗非鱼和草鱼生长情况均良好。单养池塘和混养不同密度草鱼池塘的罗非鱼出池规格无显著差异。混养草鱼池塘的罗非鱼平均成活率99.3%,放养相同批次和规格情况下,混养了草鱼池塘的罗非鱼比单养罗非鱼池塘成活率提高0.7个百分点,平均利润增加547.5元/667m2,显著提高了池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提高淡水养殖池塘利用率,结合台湾鳗鳅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和市场需求,2021年4月19日-10月23日,开展台湾鳗鳅一年两茬养殖试验,试验组平均产量41 985 kg/hm2,平均产值68.33万元/hm2,平均收益36.67万元/hm2;对照组平均产量41 657 kg/hm2,平均产值63.57万元/hm2,平均收益29.44万元/hm2,试验结果表明:河北省气候条件能够满足台湾鳗鳅一年两茬养殖周期需求,对照传统养殖,一年两茬养殖平均收入增加7.24万元/hm2,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2022年陕西省渔业局统计数据,2021年,陕西省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5.3万hm2,水产品总产量17.1万t,渔民人均纯收入1.6万元。除传统的池塘养殖外,还形成了一大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型养殖模式,其中,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0万hm2,大水面生态养殖面积达到3.4万hm2,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适合刀鲚的池塘养殖新模式,分别在淡水和半咸水环境下开展了1+龄刀鲚与暗纹东方鲀的混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刀鲚与暗纹东方鲀在半咸水环境下混养,在产量、成活率、平均出塘规格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当刀鲚放养密度为3 000尾/hm2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可达116.70 kg/hm2,该塘刀鲚成活率为68.16%,平均出塘规格可达57.11 g,体质量在50 g以上的比例为61.66%。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sis)-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池塘内套养不同密度的大规格罗氏沼虾(M.rosenbergii)的氮磷收支变化及养殖效果,评价其生态和经济效益,确定最佳套养密度,本研究在中华绒螯蟹(10kg/667 m2)-日本沼虾(15kg/667 m2)套养池塘内每667 m2分别投放规格为75~80只/kg的罗氏沼虾5kg(T1)、15kg(T2)和25 kg(T3),并定期监测罗氏沼虾生长情况,计算池塘氮磷收支,分析成本和收益。结果显示:T1罗氏沼虾生长速度要快于T2和T3;饲料为池塘氮、磷输入的主要来源,分别占T1、T2和T3氮输入的(81.99±2.14)%、(81.94±2.20)%和(81.91±2.21)%,磷输入的(85.16±2.33)%、(84.99±2.31)%和(84.85±2.40)%;水生植物是主要支出方式,分别占T1、T2和T3氮支出的(61.21±1.93)%、(56.99±2.03)%和(52.05±1.89)%,磷...  相似文献   

8.
在河北地区采用在大宗淡水鱼坑塘中设置网箱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模式,4月份网箱放养大口黑鲈鱼种75尾/m2,规格126~158 g/尾;10月份网箱产量41.44 kg/m2,平均规格595 g/尾,成活率92%,饲料系数1.33,利润294.48元/m2,投入与产出比1∶1.32。网箱外坑塘大宗淡水鱼鱼种平均产量11 115 kg/hm2,饲料系数为1.08。该模式当年投放大规格大口黑鲈鱼种,可当年养成,当年销售见效益。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水产研究所那马中试基地进行了池塘养殖当年繁殖的奥尼罗非鱼苗种达出口规格试验。在1800m^2池塘中投放全长为3—4cm的奥尼罗非鱼鱼苗2860尾,经178d养殖,奥尼罗非鱼平均体重为O.75kg/尾(最大为1.1kg/尾),平均体长为26.1cm(最大为29.5cm),总产量为1750kg,平均产量为648kg/667m^2,养殖成活率为81.6%。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彭泽鲫“一年两茬”养殖模式,在15×667 m2标准化池塘中进行养殖试验。结果显示:第一茬放养规格为130 g/尾的彭泽鲫冬片,收获成鱼规格为310 g/尾,667 m2产1395 kg;第二茬放养规格25 g/尾的彭泽鲫鱼苗,收获冬片规格130 g/尾,667 m2产617.5 kg。全年“一年两茬”养殖模式达到了667 m2产2012.5 kg,每667m2利润10192元的养殖效益,对彭泽鲫“一年两茬”养殖模式的推广和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21年6月9日—10月9日在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进行了圆腹雅罗鱼(Leueiscus idus)的鱼种培育试验,放养圆腹雅罗鱼鱼苗13.125万尾/hm2,平均体长2.85 cm,体质量1.2 g/尾,养殖成活率98.5%,产出鱼种规格平均体长12.1 cm、体质量29.3 g/尾,平均净产3 591 kg/hm2,饲料系数1.88,平均盈利81 202.9元/hm2,投入产出比达1∶2.04。  相似文献   

12.
利用山区小水库水位深、水质优良的特点,结合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环保、高效的优势,开展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罗非鱼试验,在水槽中放养平均规格100 g/尾的罗非鱼1.7万尾,放养密度170尾/m2,养殖4个月,平均规格达0.85 kg/尾,平均单产138.72 kg/m2,水库的年纯收入为7.32万元,投入产出比1∶1.23。  相似文献   

13.
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方式,解析其时空发展格局对于研判和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十分必要。本研究以历年来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近40年以来(1980-2020年,以5年为间隔;另有2021、2022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淡水池塘养殖产量、面积、单产、占渔业总产量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养殖产量总体呈持续增加趋势,但增长率波动式放缓,1980-2020年增长率从181.9%下降至12.0%,2020-2022年均值为2 348.3万吨,平均增长率为2.9%;(2)养殖面积亦呈持续增加趋势,但增长率波动式放缓,从53.1%下降至4.8%,2020-2022年均值261.8万hm2,平均增长率为0%;(3)单产总体呈波动式增长,但增长率从82.8%逐步下降至13.7%,2020-2022年均值604.7 kg/667 m2,平均增长率为2.4%;(4)各省淡水池塘养殖产量占渔业总产量比重的均值呈先上升后逐渐持平的趋势,1995-2022年波动持平变幅在44.6%~49.0%。受水土资源和环境保护刚性约束,当前淡水池塘养...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供不应求的难题,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展了盐碱水池塘养殖拟穴青蟹的试验。试验准备了3个2 000 m2的盐碱水池塘,共放养4 500只幼蟹,经122 d养殖,收获青蟹488.25 kg,平均产量2 441 kg/hm2,养成后青蟹的平均体重为311 g,最大体重为396 g。  相似文献   

15.
<正>池塘养殖是陕西省水产养殖业的“主力军”,统计数据显示[1],目前陕西省池塘养殖水产品产量占全部水产品总量约70%。为了解陕西省池塘养殖的发展现状,于2023年8月对全省11个地市的池塘养殖情况开展调查,并提出相关建议。1池塘养殖基本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陕西省池塘养殖面积为10 773.40 hm2,水产品产量为12.865万t(表1)。  相似文献   

16.
罗非鱼“粤闽1号”是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奥利亚罗非鱼(O. aureus)培育的全雄罗非鱼新品种。采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和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方法,对罗非鱼“粤闽1号”及其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同工酶电泳结果显示,酯酶(E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酶谱具有组织和群体特异性。肌肉和脾脏中的EST表达量极低,而肝脏中的EST表达量较高,LDH在3种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但酶谱存在差异。在罗非鱼“粤闽1号”及其繁育群体中,共检测到10条EST酶带和5条LDH酶带,多态性位点比例(P)为12.50%~71.43%,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0417~0.6143,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为?0.2347~0.9072。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结果显示,mtDNA D-loop区的碱基组成无显著差异,均呈现出A+T碱基偏向性(63.39%)。在罗非鱼“粤闽1号”及其繁育群体中,共发现20种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519,奥尼罗非鱼雌鱼(WY1)、尼罗罗非鱼雌鱼(XX)、尼罗罗非鱼雄鱼(XY)和罗非鱼“粤闽1号”(XY2)群体的Pi值(0.0440~0.0519)明显高于超雄尼罗罗非鱼(YY1)、超雄奥尼罗非鱼(YY2)和奥利亚罗非鱼雌鱼(WZ)群体的Pi值(0~0.0009)。各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115~0.9963,XY2与WY1群体之间、XX与XY群体之间以及WZ和YY2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FST<0.05, P>0.05)。XY2群体与尼罗罗非鱼群体(XX群体和XY群体)和奥利亚罗非鱼群体(WZ群体)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639和0.0695。在NJ系统进化树中,XX、XY、YY1和XY2群体聚为一支,WY1、WZ和YY2群体聚为另一支。本研究揭示了罗非鱼“粤闽1号”的生化和分子遗传特征,为其种质鉴定、繁育群体的构建和优良性状的稳定遗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拓展河北省冷水鱼产业链,有效提升冷水鱼肉质品质及养殖效益,引进平均规格200 g/尾优质大规格史氏鲟鱼种,进行鲟鱼工厂化盐度驯化高效养殖试验,咸化后鲟鱼平均规格1.165 kg/尾,成活率92.3%,平均产量10.75 kg/m2;比常规养殖鲟鱼平均产量增加2.35 kg/m2,单位产值提高200元/m2,按目前市场价格估算,效益增加75元/m2,效益提高70%以上,投入产出比为1∶2.05。  相似文献   

18.
在0.2hm^2池塘进行主养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并套养鲶(Silurus asotus)试验。共放养罗非鱼3900尾,平均体重75g;鲶210尾,平均体重75g。罗非鱼饲养95d,产量1760kg,平均体重531g,成活率85%;鲶饲养150d,产量118kg,平均体重750g,成活率75%,总投入13784元,产值24290元,投入产出比1:1.76。  相似文献   

19.
对稻蛙种养结合模式的原理和技术方案进行了总结提炼,并在丽水山区进行了实践应用。结果显示: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蝌蚪在稻田中经过6个月的饲养即达到上市规格。折合稻谷平均单产4 552.24 kg/hm2,黑斑蛙平均产量21 343.28 kg/hm2,实现平均单位综合产值118.19万元/hm2,平均单位综合利润78.12万元/hm2,经济效益显著。笔者分析认为,试验采用的沟垄式结构既科学又实用,防暑防雨棚的应用可大大提高黑斑蛙的养殖成活率,颗粒饲料的驯食是整套技术体系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将罗氏沼虾、尼罗罗非鱼单养与混养进行了生长比较,每种养殖方式设3个重要。单养罗氏沼尾虾放养密度为7只/m^2,单养尼罗罗非鱼放养密度1尾/m^2。混养密度为罗氏沼虾7只/m^2和罗非鱼1尾/m^2。罗氏沼虾放养规格为1~1.3g/尾,尼罗罗非鱼放养规格7~8g/尾,养殖5个月捕获。结果表明:罗非鱼单养和混养产量与平均个体重无显著性差异,总产量分别为2952kg/hm^2和2779kg/hm^2,平均个体重分别为350g/尾和334g/尾。罗氏沼虾单养与混养产量分别为1377kg/hm^2和961kg/hm^2,平均个体重分别为56g/只和32g/只。鱼虾混养总产量为3730kg/hm^2,比单养鱼或虾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