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牦牛遗传资源保护及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牦牛是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畜牧业发展的独立板块,其独特的遗传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关系到高寒牧区经济和生态平衡的发展。本文从牦牛的遗传改良、杂交改良利用、牦牛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论述了牦牛资源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牦牛是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畜牧业的发展的独立板快,其独特的遗传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关系到高寒牧区经济和生态平衡的发展.文中从牦牛的遗传改良、杂交改良利用、牦牛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论述了牦牛资源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牦牛奶是一种青藏高原牦牛产出的稀缺畜产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牧区逐渐重视对牦牛奶资源的开发利用,部分主产区已经形成了牦牛奶的收购、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尽管牦牛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牦牛奶产业已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牦牛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建议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
<正>牦牛业是牧区的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是经济收入和增收的主要来源。为保存牦牛这一珍稀遗传资源,提高其种质质量,为牦牛生产扩繁良种,促进其产业发展,四川省龙日种畜场于2003年获批建设四川省牦牛原种场。为进一步发挥牦牛原种场的作用,搭建起川西北牧区牦牛遗传资源保护、科学养殖等平台,建设国家级一流种畜场,需要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规范化开展牦牛原种场的各项工作。1建立并划分功能区牦牛原种场应包括5个功能区,即生活区、  相似文献   

5.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家畜遗传资源,是唯一能够适应高寒草原进行牧业生产的优势牛种.那曲市是西藏自治区牦牛的主要产区,也是自治区面积最大、气候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之一.牦牛产业是当地的传统和支柱性产业,发展牦牛产业意义重大且富有挑战性.文章在深入产业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当地牦牛产业概况、发展优势、局限与困难,提出产业发展对策与...  相似文献   

6.
我国青藏高原拥有世界牦牛最大存栏量,且牦牛养殖业是我国高原牧区最重要的畜牧支柱产业。我国地方牦牛品种资源丰富,其不仅具有优异的高原适应性优势,而且在鲜肉品质、乳制品、毛皮品质等方面的经济性能优势突出。然而,由于高原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科技水平及饲养管理水平落后等多种因素,致使当前我国固有牦牛资源品种遗传改良进程缓慢、生产力低下。本文全面综述了我国当前牦牛种质资源保护概况、主要牦牛品种生产性能特征、牦牛群体遗传多样性与种群系统发育关系研究成果以及牦牛重要经济及适应性性状相关候选基因与遗传标记筛选的研究进展。这可为我国牦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牦牛新品种(系)的培育以及我国牦牛产业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牦牛是我国丰富多样的畜种资源宝库中重要的畜种之一。牦牛遗传资源的合理保护不仅有利于高寒牧区生态平衡及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与牧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本文对中国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方法和开发利用方式作了探讨,并就此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牦牛是生活在青康藏高原的特有牛种。对高海拔、低气压、气候高寒多变、枯草期很长的高山草原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活力,且耐粗放的饲养管理。它是牧区各族人民的主要生产和生活资料,是我省牧区的宝贵资源。因此,加快牦牛的发展,不断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对促进牧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改善牧民生活,增强民族团结,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甘南是我国的五大草原牧区之一,境内海拔1100~4 900m,大部分地区在3 000m以上,天然草原辽阔,以牦牛藏羊为主的特色畜种品种优良,草畜资源得天独厚,优良的天然草原草质和牲畜品种为高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传统落后的农牧业发展方式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了,围绕把以牦牛、藏羊为主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产业培育成甘南州的战略性主导产业这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阿坝州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重要的草食畜牧业基地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畜牧业资源.麦洼牦牛、藏系绵羊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地方优良品种,以饲养牦牛、绵羊为主的本地畜牧业,是阿坝州牧区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阿坝州畜牧业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畜牧产业经济效益低、产业链不完整、养殖管理技术落后、基础设施差等问题.针对阿坝州牧区畜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同行参考,旨在为阿坝州畜牧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牦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起各方的注意,肃南牦牛作为珍贵的牦牛地方类群,也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和畜牧部门的重视。分析肃南牦牛的放牧管理现状,有效解决肃南牦牛冬春乏弱死亡,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缓解草畜矛盾,不断提升生态、生产水平,就必须加大饲草料供给、建立草地放牧兼补饲制度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地,用科学的饲牧管理方式保护牧区生态,发展牧区经济,实现牧区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正> 牦牛是青藏高原牧区高寒严酷自然生境条件下的特有畜种,是高寒牧区各族人民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料。离开了牦牛,就很难设想该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因此,在我省高寒牧区开展牦牛资源开发和牦牛杂交及杂交优势利用,提高牦牛杂交经济效益的研究,在当前牧区牦牛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青海省西宁市、海北州、海南州三地典型农牧交错区和牧区4县13个乡的家庭牧场,对其舍饲育肥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牦牛舍饲育肥饲养模式和经济效益,提出了牦牛产业高品质、高质量发展若干建议,以期为牦牛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目前青藏地区牦牛生产的实际出发,在牧区实现与农业生产一样的方式繁育牦牛,并根据季节调整牧区牦牛数量缓解草原压力;以犏牛为突破口,实现牦牛农牧区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在农区以西门塔尔与野血牦牛杂交生产野西犏牛,为牧区提供育肥犊牛,并以野西犏牛母牛代替繁殖低下的母牦牛,实现牦牛生产方式的创新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四川牦牛遗传资源的保存方法和利用途径。这将有助于四川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甘肃草原牧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邴芳  陈强强  张德栋 《草业科学》2016,33(12):2587-2596
利用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以甘肃省为参照区,对所辖10个草原牧区2009-2014年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结果表明,1)玛曲、碌曲、夏河、卓尼和天祝草原人口承载力富余而经济超载,属于畜牧业经济发达地区;合作和迭部草原人口与经济双重超载,人口密度较大,畜牧业经济较发达;2)肃南、肃北和阿克塞草原牧区的人口与经济双重富余,草原资源相对丰富,人口密度较小,畜牧业经济发展潜力较大;3)水资源是草原牧区相对资源人口和经济承载力的关键贡献因子;4)甘肃草原牧区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水土资源组合不均衡是制约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本研究为牧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模式的优化调整,未来发展战略与方向的制定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最终形成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态草原畜牧业是高原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生态畜牧产业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地理及资源条件.通过现状分析,采取调整结构、人才引进、加大投入、加强宣传、完善服务体系等加快巴塘县牧区产业发展,探索生态经济条件下草原畜牧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左右,在广阔的牧区,草原畜牧业是主要的产业。由于牧区草原畜牧业的经营规模以及牧民的专业化程度的制约,生产经营规模超过一定限度,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所以草原畜牧业需要适度规模经营,使草地与劳动力、资金等进行优化,各类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得到最大收益。目前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四川等地,共有264个牧区和半牧区,占草原总面积的67%。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主要草原牧区的绝大部分牧户畜牧业经营规模较小,小于合理的规模,牧户生产水平较低,使得经济效率低下。通过对牧户的草地资源进行整合,扩大经营规模,将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经营的合理范围之内,以实现规模效益,提高畜牧业的产业效率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遗传资源,是高寒牧区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牦牛繁殖是牦牛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深入了解母牦牛的繁殖特性是实施牦牛繁殖调控的基础。本文从初情期、性成熟、发情、妊娠期、分娩、繁殖力等方面综述了牦牛的繁殖特性,并探析了提高牦牛人工授精效率的技术措施,旨在为牦牛品种改良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西州牦牛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是高原牧区的主要家畜之一,为乳、肉、役兼用型万能家畜。牦牛业一直是高寒牧区重要的经济基础和支柱产业,发展牦牛业对提高藏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繁荣牧区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海西州牦牛存栏数有18.31万头,产奶0.8万t。在牦牛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