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对农业部南宁火龙果种质资源圃内不同来源地的218份火龙果种质的果实形状、果皮果肉颜色、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果肉质地和风味等8个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供鉴定评价的火龙果种质中,果实形状从扁圆形到长椭圆形,果皮颜色从玫红色到暗紫红色,果肉颜色从白色到深紫红色,果肉质地从软绵到较粗、从细滑到较紧实,果肉风味从较淡到蜜甜、从甜酸到微酸,单果重从89.62g到554.83g,果肉中心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10.7%到22.5%,果实可食率从50.97%到81.54%,果实品质评价等级从较差到优良均有分布。果实的单果重、果肉中心部位可溶性固形物、果实可食率3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36.89%、9.21%、8.23%和2.0391、2.397、1.9797,火龙果种质资源之间果实品质性状表现出不同的变异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从广东、广西引进国内近年选育的18个荔枝新品种,在灵山香荔大树上高接换种进行区试。参照《荔枝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制定果实性状评价标准,依据果皮颜色、单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焦核率、果肉内膜褐色程度、肉质、风味、香气、涩味等性状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总分为100分。于2018-2020年连续三年分别对引进品种果实性状测评评分,按三年平均得分高低对果实综合性状优劣进行排名筛选。结果是:糯桂、仙进奉、红绣球、红珍珠排名在前四位,在当地荔枝主产区品种结构调整可以优先考虑选用;一些品种虽然综合评分不高,但是具有的某个特异性状或某些特殊优良性状,如马贵荔单果重最大,是平均值的166%,穗大、特迟熟,果肉内膜褐色少;范焦1号、井岗红糥、岭丰糥和凤山红灯笼的焦核率均为90%以上且稳定,这些性状在种质资源创新及育种利用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引进的27份国外杧果种质资源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果实形状、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食率、果实纤维、果皮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维生素C、风味和香气等3个方面对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7份引进杧果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Shannon-Weinner 多样性指数(H′)在0.97~1.77之间,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的多向性。  相似文献   

4.
对广西桂西南地区早熟荔枝种质资源开展调查研究,发现早熟荔枝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崇左市、百色市、河池市;在调查中首次发现位于河池市马山县岜独早熟荔枝聚集地;对岜独早熟荔枝聚集地的51个早熟荔枝单株进行果实性状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51份早熟荔枝单株单果重、种子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等性状差异显著。通过调查,筛选出多份桂西南地区优异早熟荔枝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以‘紫龙’与‘武鸣-4’火龙果及其杂交后代为试材,测定亲本及其杂交后代果实的主要性状,并对其遗传倾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果形指数、皮厚、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连续变异,属数量性状遗传。单果重遗传传递力低,变异系数大,整体呈趋小回归。果形指数、皮厚、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较高的遗传传递力。果形指数呈超高亲遗传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一定的杂交优势。杂交后代果肉颜色分离出紫红色、白色、红白双色及粉色四种类型,分别占41.63%、30.62%、15.79%、11.96%。果肉风味分离为甜、清甜、淡味或稍甜、蜜甜及甜带微酸,分别占39.23%、33.97%、10.53%、9.09%、7.18%。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早熟抗溃疡病猕猴桃优系‘JS67’的选育过程,阐述了‘JS67’的植物学特征、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等。该优系平均单果重78.6g,果实卵形,果肉黄色,肉质细腻,风味甜,香气浓郁;后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1%,总糖13.2%,总酸1.2%,维生素C 792mg/kg。在湖北省建始县,果实8月下旬成熟,丰产稳产,抗溃疡病。  相似文献   

7.
对越南引进的黄皮龙眼种质资源‘YN-1’进行观测,研究其在广西南宁的生长表现,对其物候期及植物学性状进行描述。结果表明,黄皮龙眼‘YN-1’易成花无冲梢,花期集中在6月中下旬,9月中旬果实成熟,属于晚熟龙眼种质。果实近圆形,果皮颜色为浅黄色,光滑,平均单果重15.31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值23.68%;可食率59.54%;果实完全成熟时总糖、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188.45 mg/g 、82.59 mg/g、678.21 nmol/l,可滴定酸含量为0.05 %;留树保鲜时长10天以上(9月15日至9月25日),风味浓甜,香味浓,是一份具有香气浓、留树保鲜期长的特异龙眼种质资源。黄皮龙眼在南宁的表现良好,为龙眼种质创新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灵峰’和‘闽清2号’橄榄是从福州地区的‘长营’橄榄实生群体中筛选出的鲜食新品系。‘灵峰’橄榄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重7.40 g,可食率81.00%,总糖4.10%,总酸1.16%,可溶性固形物11.40%,钙1230.00 mg.Kg-1;果皮黄绿色,果肉黄白色,果肉质地脆、化渣无涩味,回甘好,为晚熟类型。‘闽清2号’橄榄果实纺锤形,平均单果重7.60 g,可食率82.40%,总糖2.46%,总酸1.19%,可溶性固形物8.83%,钙627.33 mg.Kg-1;果皮绿色,果肉黄白色,果肉质地脆、化渣无涩味,风味清淡,并且表现出丰产和稳产特性,为中熟类型。‘灵峰’橄榄可作为鲜食品系,‘闽清2号’橄榄可作为鲜食兼加工品系。  相似文献   

9.
在温州地区通过设施栽培率先引种火龙果,并实现采摘九成以上的成熟果,当天采摘即可上市。所产火龙果果实中间浑圆并凸起,果皮外像鳞一样的片片外翻,平均单果重0.5kg,可溶性固形物15-20度, 味道甘甜,果肉嫩滑,甜而不腻;果大, 汁多,肉质饱满,在当地供不应求。并根据火龙果生长及生物学特性,利用 12月份至次年5月份火龙果的过冬管理期,探索套种模式,开展“火龙果+西红柿”、“火龙果+草莓”的生产技术模式研究,填补了田间生产空挡,提高了土地、大棚设施资源的利用率,解决了果园农闲期管理工人的用工和待遇问题,增加了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0.
以4个杂交组合的539株梨杂交F1代单株为试材,开展了梨果实性状在杂交过程中的遗传变异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果形、风味和单果重等性状在F1代的变异较大,属于高变异性状,而萼洼宽度、果肉类型、纵径、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性状的变异较小,属于低变异性状,单果重和果形在F1代的变异情况受杂交亲本影响较大,梗洼深度、果心大小和横径的变异受杂交亲本的影响较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F1代呈正态分布,分级描述性状在各个表型的分布不均匀;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果重与横径,单果重与纵径,横径与纵径、果肉类型与果肉硬度、果形与纵径、萼洼深度与萼洼宽度,梗洼深度与梗洼宽度等性状间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以为梨杂交育种正确合理地选择育种亲本、提高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优异野生中华猕猴桃种质资源,以国家果树种质云南特有果树及砧木圃收集保存的28个云南野生中华猕猴桃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了8个果实品质性状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综合评价。变异分析结果显示,果实单果质量和维生素C含量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4.86%和19.99%。相关分析表明,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单果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干物质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为73.25%,其中第一主成分特征值为2.79,方差贡献率为34.84%,主要由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决定。最后提取前3个主成分计算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得分,以综合评价得分进行排序,样品ZH-35、ZH-41、ZH-10排名前三,果实品质表现最佳,可作为种质创新和育种利用候选资源。  相似文献   

12.
“紫龙”火龙果由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海南省琼海市热带作物服务中心、海南省琼海中原镇思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引进选育。该品种投产早,定植一年可开花结果;自花结实率高,果实中等大小、平均单果重385.20 g,果实纵径11.24 cm、横径10.22 cm;果皮薄而易剥离、平均厚度1.75 mm,果肉紫红色,肉质细腻多汁、含水量90.63%,可食率74.23%,可滴定酸含量0.16%,维生素C含量为6.34 mg/100g,全果肉TSS含量14.64%,中心果肉TSS含量17.45%,具黑芝麻状种子、柔软可食,风味浓郁。品种丰产性佳而质优,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宜于在海南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做好龙眼种质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利用工作,对大新县实生龙眼资源开展全面调查分析,共调查资源70份。结果表明:大新县龙眼实生资源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果实变异性相对较大。筛选出具有熟期优势、大果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等综合性状优良的龙眼优株共6份,丰富了龙眼新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贮备。  相似文献   

14.
对65份鲜食橄榄的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果核重、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等果实性状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这些性状具体分级指标,是对《橄榄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果实性状定性描述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5.
“先沃五号”是在“炎农1号”溃疡病感染区中选育出来的抗性品种,文章简要阐述了“先沃五号”的选育过程、植物学特征、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生长结果习性及物候期、丰产性与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果实酸甜多汁,肉质细腻,平均单果质量101.4 g,干物质含量19.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9%,可滴定酸含量1.1% ,维生素C含量125mg/100g。在湖北省赤壁市种植,10月上旬成熟,丰产稳产,高抗溃疡病。  相似文献   

16.
墨丽欧 (Moreau) 法国 1990年推出的早熟品种。果实红色 ,外观漂亮 ,平均单果重 7 3g ,风味好 ,果肉硬度在早熟品种中相对较高 ,含可溶性固形物17 1% ,抗雨水裂果 ,遇雨裂果率为 15%。  伯莱特 (Burlat) 法国 1990年推出的早熟红色品种。平均单果重 7 8g ,果肉硬度较高 ,风味好 ,含可溶性固形物 15 1% ,遇雨裂果率 2 9%。  摩黔特 (Mrechant) 英国 1980年育出的深红色早熟品种。外观漂亮 ,平均单果重 7 6g ,果肉硬度较高 ,含可溶性固形物 16 9% ,遇雨裂果率 2 7%。丰产性好。  乔治亚 (Giorgia) …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宜的火龙果果实套袋,以红肉火龙果品种“软枝大红”为供试材料,测定6种不同果袋类型对贵州北盘江流域干热河谷区火龙果主要经济性状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无纺布袋、白色纸袋、黑色无纺布袋对火龙果果实溃疡病的平均防效达95.24%;白色纸袋和黑色无纺布袋处理后平均单果重约增重10%,白色尼龙网袋处理后显著小于对照;白色纸袋、绿色和黑色尼龙袋处理后果实纵径小幅提升;白色尼龙网袋处理后果皮厚度显著低于对照;各处理都可显著增加果实红色饱和度,白色无纺布袋处理可显著降低黄色饱和度。白色无纺布袋处理后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仅黑色无纺布袋处理后滴定酸显著增加。同时套袋能防止果实蝇和昆虫、飞鸟为害。建议在该区域使用白色无纺布袋对火龙果果实进行套袋。  相似文献   

18.
以下介绍的新品种,在1998年6月举办的江苏省小水果果实鉴评会上,被认为品质优良,适合江苏各地生产发展。早红宝石油桃1995年春引到江苏镇江。果实生育期60~63天,1997~1998年初采收期分别为6月1日和5月30日,平均单果重119g,果面鲜红艳丽。果向黄色,风味香甜。可溶性固形物含旦11%~13%。表现早果、丰产、抗逆性强,几乎不梨果,果实耐贮运,货架期长。早红宝石优系油桃早红宝石的枝变,平均单果重174g,其他性状同早红宝石。艳光油桃成熟期6月中旬,平均单果重1239,果面鲜红艳丽,白肉,风味浓甜,不套袋有30%裂果.可作为6月中旬的配套品种发展.曙光油桃成熟期6月5日左右,平均单果重819,果面鲜红,果向黄,风味香甜,可溶性固形物10%~11%。丰产性一般.风味好于早红宝石。可搭配栽培。丹墨油桃成熟期6月5日左右,果面深红,果向黄,风味香甜,平均单果重80g,可溶性固形物10%~11%。丰产。早红珠油桃成熟期6月5日,果面红色带粉红,果肉白,风味甜,平均单果重829,可溶性固形物10%~11%。极丰产,裂果率呈5%左右.大石早生李成熟期6月上旬,果面艳红.果粉多,皮较厚,向黄,质细,味甜香浓,平均...  相似文献   

19.
"新红1号"苹果是从新疆阿克苏市红旗坡农场二分场的"长富2号"中选育出的短枝型芽变新品种,2009年1月通过新疆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果实呈圆锥形或近圆形,平均单果重251.9g,最大单果重519.6g。果皮底色淡黄色,果面着片状鲜红色。果肉黄白色,肉质细、松脆,汁液中多,风味甜酸适口,含可溶性固形物16.20%,可溶性糖13.60%,可滴定酸0.25%。果实去皮硬度11.64kg/cm2。植株树势中庸,为短枝型品种,早果性和丰产性较  相似文献   

20.
正"莞华白"是通过实生选种途径从"红水晶"火龙果实生后代中选育的新品种,2016年3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果实长椭圆形,果皮浅红色,鳞片与果皮相对位置略内收,鳞片薄,果蒂周围鳞片短、略退化。平均单果重300.0 g,可食率76.6%。果肉白色,肉质爽脆,清甜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