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鄂梨二号’梨为试材,调查梨树新型平棚架树形—双臂顺行式的树体结构、果实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7年生‘鄂梨二号’,树体主干高115.3cm,树体结构级次少(三级:主干-主枝-侧枝),两大主枝沿行向延伸,侧枝单轴延伸即为结果枝,未培养结果枝组。单株产量48.07kg,平均单果重285.2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4%,优质果占总果数的86%,总产量的92%;所有枝梢在架面以上,架下生产操作便利,果实产量高、品质优、商品果率高。  相似文献   

2.
为制定完善梨避雨栽培害虫高效安全综合防控措施,2017-2019年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系统开展了梨避雨栽培区域性主要害虫发生差异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条件下,可避免梨茎蜂、梨瘿蚊的发生为害,茶翅蝽、梨小食心虫、金龟子类、天牛类等发生程度极显著降低,梨二叉蚜呈百倍以上加重为害趋势,黄粉蚜、二斑叶螨等偶发害虫易蔓延成灾。为此,生产上制定与落实以性喜温暖干燥气候的小虫体害虫为重点的害虫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比较砂树“Y”字型和倒“V”型棚架以及小冠疏层形3种树形结构栽培方式,结果表明前2种棚架栽培树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前期产量高;小冠疏层形建园成本低,经济寿命长,修剪技术要求高。比较而言,“Y”字型棚架栽培方式较适合新发展的苏南地区梨园。  相似文献   

4.
为梨新模式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红香酥梨为试材,在粘土地上栽培面积相同情况下,研究了新模式(株行距1m?m、细长圆柱形)栽培和当地传统模式(株行距2m?m、自由纺锤形)栽培的有关情况,结果表明:新模式栽培产量、效益均极显著高于传统模式,而果实品质也优于传统模式,实现了梨树栽培的省力、早果、高产、高效和优质。该模式是当前劳动力成本逐渐增加情况下,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树形对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梨优质生产的树形,本研究以 ‘翠冠’和‘翠玉’梨为试验材料,连续3年对平棚架和自由纺锤形两种树形的梨果实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整形方式下,‘翠冠‘和’翠玉‘梨的果实形状、糖酸组分及含量整体没有显著差异,但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和外观色泽在单个年度受到树形的影响。综合认为,‘翠冠’、‘翠玉’梨生产中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适宜的树形。  相似文献   

6.
通过氮肥、磷肥、钾肥、有机肥等4种肥料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和配比对8年生枳橙砧梨橙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4~21kg/亩尿素的施肥量和一定的氮、磷、钾比例,特别是有机肥混合施用,不仅能够提高梨橙的产量,而且能够改善果实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7.
张建文 《草业科学》2006,23(6):42-45
通过对几种栽培饲草盛产期生产力水平试验,筛选出适宜河西地区高水肥条件下栽培的多年生饲草种类为松香草Silphium perfoliatum、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干草产量依次达到30 120、21 179、20 679和25 024 kg/hm2;粗蛋白产量分别达到6 174.6、5 083.4、4 756.2和2 628.0 kg/hm2,无氮浸出物达到8 478.4~11 911.4 kg/hm2。在河西地区每年刈割3茬产量最高,干草产量比刈割2茬提高7.4%~20.6%。鲁梅克斯Rumex acetosa、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高感白粉病和黑粉病,大面积栽培需要加强病害防治或更新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8.
几种燕麦引种栽培及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997~ 1 999年 ,在西宁及果洛不同地区的引种栽培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6种燕麦在西宁地区种子均成熟良好。永久 0 0 1表现早熟 ,YTA、青海 444中熟 ,MELYS、LENA、NEON晚熟 ;MELYS、LENA和青海 444籽实产量较高 ,其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综合性状较好 ,产量结构合理 ,具有高产性能 ;北欧引进的燕麦品种表现为植株高大、生育期长、籽实产量高的特性 ;LENA和永久 0 0 1干草和蛋白质产量均较高 ;北欧引进的晚熟品种适于相对低海拔地区种植 ;MELYS、YTA及永久 473的饲草品质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合新疆南疆温室种植的果桑品种,提高果桑温室栽培的经济效益,对4个果桑品种进行温室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胖果成熟期最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偏低,但单株产量高。桂花蜜成熟期较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较高,口感较好,单株产量高。红果3号成熟期稍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但单株产量较低。日本甜椹成熟期最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单株产量也较低。综合分析认为,胖果和桂花蜜成熟期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中等,丰产性好,适合新疆南疆温室栽培。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试验方法,在不同灌水次数及施肥水平条件下,对沙漠干旱地区人工栽培甘草GIycyrrhiza uraIensis的产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选择中量灌水和多量施肥,可以取得人工栽植甘草的高产量和好效益.  相似文献   

11.
试验对30、45、60、75 和90 cm行距下,第2-5年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枝条性状、花序性状、鲜草产量及种子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行距、年份及互作对枝条高度、枝条密度、生殖枝比例、小穗数/生殖枝、小花数/生殖枝、潜在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与实际种子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行距是主要影响因子,互作次之,年份最小;30~45 cm行距适合老芒麦鲜草生产,60 cm行距是种子生产的最佳行距;鲜草产量、种子产量第3年达高峰,30 和45 cm行距第3年鲜草产量分别为19 225.6和16 733.4 kg·hm-2,60 cm行距第3年种子产量达1 620.67 kg·hm-2,远大于其他处理组合,值得在生产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表明,4种牧草由于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和对该区高温高湿气候的不适应,产量差异较大,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的产量明显高于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菊苣(Cichorium intybus);同时,其地表盖度也较大,两次刈割期间扁穗牛鞭草草群高度可达1.0~1.2 m左右.2004年6~11月期间,扁穗牛鞭草地表径流量分别为裸地的66.4%、玉米地的58.1%,土壤侵蚀量分别为裸地的15.7%、玉米地的31.8%.试验区林草模式植被恢复林下优选草种为扁穗牛鞭草.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表明,4种牧草由于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和对该区高温高湿气候的不适应,产量差异较大,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的产量明显高于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菊苣(Cichorium intybus);同时,其地表盖度也较大,两次刈割期间扁穗牛鞭草草群高度可达1.0~1.2m左右。2004年6~11月期间,扁穗牛鞭草地表径流量分别为裸地的66.4%、玉米地的58.1%,土壤侵蚀量分别为裸地的15.7%、玉米地的31.8%。试验区林草模式植被恢复林下优选草种为扁穗牛鞭草。  相似文献   

14.
高寒牧区两个燕麦品种的产量与品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青藏高原高寒牧区,栽培草地种植主要以燕麦(Avena sativa)为主,但当地现有的品种产草量较低,缺乏高产优质的燕麦品种。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寒牧区燕麦产量和品质,满足当地的生产需要,于2013-2016年期间从青海省引进燕麦新品种"林纳"在碌曲县进行试验种植,并和当地现有品种"陇燕1号"的农艺性状及营养价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林纳"燕麦生育期短,成熟快;其鲜、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当地现有燕麦品种"陇燕1号"(P0.05),分别增产41%和38%。"林纳"粗蛋白(CP)、钙(Ca)和磷(P)含量较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当地品种(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低于当地品种,其中,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差异显著(P0.05)。总之,"林纳"燕麦的生产力和营养品质均优于当地品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作为该地区乃至整个高寒牧区的优质燕麦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对绿洲区苜蓿与3种禾本科牧草混播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同单播苜蓿比较,苜蓿与新麦草、猫尾草的混播地在产量上都没有优势.苜蓿与鸭茅混播的处理C2(苜蓿60% 鸭茅40%)、处理C3(苜蓿50% 鸭茅50%)产草量高于单播苜蓿,处理C1(苜蓿70% 鸭茅30%)的产草量低于单播苜蓿.因此,在绿洲区选择苜蓿与鸭茅混播可以发挥混播优势,提高产量,混播比例以苜蓿60% 鸭茅40%及苜蓿50% 鸭茅50%较好.  相似文献   

16.
对海南省6份野生与栽培种黄皮的果实、种子形态和果实品质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果实性状,从野生种到栽培种果实质量、纵横径均变大,果实形状也从近圆形或圆球形变成鸡心形或椭圆形。对于种子性状,栽培种种子纵横径均比野生种大。果实品质分析表明,除可滴定酸外,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与维生素C这3个品质性状在栽培种与野生种之间差异不太显著。在未来的黄皮驯化选育中,应重点关注品质性状,提高可食率,增加可溶性固形物与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7.
高寒草甸牧草产量形成过程及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高寒草甸牧草产量的形成过程与生物量的积累过程和自然界各种生物种群消长规律一样,可用逻辑斯谛生长函数来描述。随着季节的进程,依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表现为有缓慢积累-快速增加-相对稳定-折损减少等4个阶段。对气象因子影响高寒草甸牧草产量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地区降水量可基本满足牧草生长发育的需求,而温度因子则成为主要的限制因子。其气象因子影响程度大小的序次为:1月平均气温>5-8月平均气温>5-8月日照时数>5-8月水热综合配合(降水量与气 温的比值)>5-8月降水量>上年度末9-11月的降水量。在分辨系数取0.5的条件下,以上各因子所对应的关联度排列为:0.835>0.791>0.771>0.754>0.743>0.638。将上述各气象因子进行主成分处理后,建立评估或预报高寒草甸牧草产量的模拟模型方程:GW=a+aj覺j。其拟合及试报效果很好,可作高寒草甸牧草产量的评估或预测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18.
12种紫花苜蓿干草产量与土壤养份变化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年的干草产量和种植前后土壤5种主要养份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全氮4种养份种植后含量降低,只有水解氮含量增加.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5种土壤养份含量的变化与干草产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直线回归关系,其回归效果都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此结果在紫花苜蓿种植生产实践中,对达到高产和培肥地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安徽野生黄花苜蓿的产量和遗传背景,以安徽野生黄花苜蓿和紫花苜蓿巨能601为材料,测定产量性状,分析染色体核型,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定基因型。结果表明:黄花苜蓿株高与紫花苜蓿没有显著差异,主茎节数显著多于紫花苜蓿,紫花苜蓿鲜草及干草产量都显著高于安徽野生黄花苜蓿。SSR分子标记检测表明安徽野生黄花苜蓿具有更高的纯合度,其纯合位点占总检测位点的60.20%,巨能601纯合位点仅占总检测位点的41.96%,有2、3和4个等位基因的位点分别占36.61%、13.39%和8.04%,2个品系的遗传相似性为63.39%。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作为粮食作物之一,对种植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在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旱作马铃薯要想提高生产产量,就要在实际基础上创新种植技术.文章介绍了马铃薯的发展现状,探究分析了旱作马铃薯产量及水分运移受覆膜与沟垄种植模式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